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作文成功的必由之路

 北京    王大绩

最熟悉的,不管多平凡,总是最亲切的,亲切就可能产生出最好的作品来。

——老舍

写熟悉的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是高考写作成功的必由之路。我们需要用“感悟生活法”取代“死背素材法”。作家要写熟悉的生活,曹雪芹、老舍、巴金、曹禺,概莫能外。一位作家如果要写不熟悉的生活,必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变不熟悉为熟悉。考场作文也应该遵循这一写作的共同规律。

熟悉生活的标准:有细节、有感悟

什么叫熟悉的生活?什么叫充分有效的准备?两个标准:一有细节,二有感悟。

2008年高考作文备考中,很多语文老师提醒同学关注“汶川地震”,要求同学背诵相关材料。200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共18个,都不涉及“汶川地震”,当然说不过去;都是“汶川地震”,同样说不通。不直接涉及,不意味着毫无干系。关注“汶川地震”很必要,这样一件“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的国家大事,理应使我们的学生变得思想更深刻、感情更丰富、情操更美好、意志更坚强。如是,即便作文题目没有直接涉及“地震”,当然也可以用好“地震”材料。但是,如果用“汶川地震”来猜题押宝,那就不但亵渎了神圣的“抗震救灾”,也窒息了学生作文构思的广阔空间。

结果是,只有全国Ⅰ卷直接用了“抗震救灾”的材料。当然,这个命题没有谁还会说“难写”,但是考生就一定能写好吗?是啊!考前有多少老师,提供了多少关于这次地震的材料,让同学们去背,他们当然不会再没得写,也难得再跑题。可是这就一定能写好吗?千万考生仍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写好的“关键”仍然在于“观察和体会”。一有细节,二有感悟,这才是作文成功的两大柱石。

谈到这里,北京卷一道4分的小题目(21题)倒对我们颇有启发:

公元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一带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举世震惊。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请为下面一幅图片配写几句话,抒写你的真挚感情。

 

 

 

 

 

 

 

[要求]紧扣画面,鲜明生动,连贯顺畅,不超过45个字。

画面给出的是一个细节,那些死背“地震材料”的学生,关注过这样的细节吗?这样一个细节,又会有怎样的感悟呢,又将怎样用语言抒写这种感悟呢?

且看:①楼板崩塌,钢筋折断,表针定格在2点28分。它在倾听吗?倾听废墟下不屈的脉搏,倾听飞奔向这里的步伐。

②强震,正14点28分!死寂,在14点28分!默哀,又14点28分!凝聚,自14点28分!加油啊,从14点28分!

③14点28分,刻印在汶川的大地,也铭刻在共和国的胸膛。这一时刻,共和国感觉剧痛;这一时刻,共和国更加雄起!

④2时28分,中国焦点——三山五岳肃穆,长江大河呜咽;国旗半垂,举国哀悼。从此,平民更有尊严;从此,民族更具力量!

题目的字数上限是“45字”,能写出这样的“45字”,800字会差吗?这道题目是“4分”,有的考生得了“3分”,只差1分吗?四分之一的差距,放到作文里看,就是“15”分。

看几则记录平凡小事的作文片断,你能从中看出作者的感悟,并产生自己“由小及大”“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正及反”的联想吗?

[片断一]预报明天气温3℃,天气转暖了。我欣欣然从衣柜里取出自己最得意的劲霸夹克,脱掉羽绒服马上试穿。一冬,我长高了,长壮了,肩也宽了,再也不能宽松适体地穿进心爱的夹克了:它该退役了。我叹息一声,脱下,翻展开,依依不舍地又端详一眼。刹那——我呆住了。我发现它的衬里上有那么多口袋,形形色色。我从来没发现,甚至没想到,我的老伙计哟,竟有这样许多用处不同的口袋!

[这只是一件衣服、几个口袋的小事,但却有着辽阔的联想空间。同学们就要高中毕业了,当我们和自己的好同学、好伙伴依依道别的时候,会不会想到,这些相处三年的“老伙计”身上,也还有好多美德、好多本领没有学到呢?当我们站在学校门口,再回眼看一下母校的校园,这里美丽的风景、优良的传统,我们是不是还没有感受够呢?当我们坐在飞机上,飞往异国他乡的时候,再回眼看一下祖国的河山大地,会不会也有这样的依恋之情呢?一件夹克,连通着五湖四海]

[片断二]昨晚,我去学校浴室洗澡,里面黑漆漆的。“停电了,还是灯坏啦?”没人回答,人们在脱在穿,在整理衣物,全摸着黑。我不吱声了,也摸黑脱外衣,解鞋带。“哟,怎么不开灯呀?”再后面进来的一位问。没人吭声,人们都在忙着各自的事儿,黑着灯,得倍加小心。突然,“啪”的一声,灯亮了,晃得人眼有点儿晕眩。“你们这些人,摸着黑怎么不开灯?”刚进来的那初二的小丫头尖着嗓子喊。原来灯并没坏,只是一茬茬人来人去,纳闷、询问,就是没人试一下。我想着,不禁哑然失笑。生活中不是常有类似的事吗?一次见到人们都推左边一扇门进出,便以为右边一扇锁着;不经意触到右边一扇:哟,原来它只是虚掩。

[由“灯”到“门”,已经是由此及彼的联想。“左边”“右边”两扇门,洞开了写作的广阔天地。当考生都在写烙饼、理发种种自我的“尝试”时,北京一位同学,不经意推开了另一扇门,于是他写出了五十万年前的“北京人”打造石斧的尝试。当考生都在写人和社会要讲求“诚信”时,南京一位同学,不经意推开了另一扇门,于是他写出了“赤兔之死”——马都知道讲诚信;而北京一位同学写出了“不诚不信不为过”。我们希望,这种“不经意”,能成为“有意”,成为“自觉意识”]

[片断三]推开商店大门,一位漂亮小姐动人的微笑夺人眼目!那微笑真灿烂呀,管保叫每位顾客心里注满三月阳光。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尊塑胶模特,栩栩如生。试着向一位同样面若桃花的售货小姐打招呼:“同志,请问……”换来的竟是一张爱搭不理、冷若冰霜的脸孔。热乎乎的心顿时寒彻。凉定思凉,有些茫然——商店的口口声声微笑服务,难道只是迎门摆设那一尊永恒微笑的“蒙娜丽莎”吗?

[只想到一个塑胶模特吗?只想到某些商业服务不尽如人意吗?这种表里不一的现象在生活中不是遗憾地比比皆是吗?2005年辽宁省高考作文题目“今年花胜去年红”,有人称赞它诗情画意,也有人批评它限制考生思维,强迫同学赞颂今年比去年进步了。这真是一种狭隘、片面的误解。“今年花胜去年红”,只是一时现象,固然可能,我们也希望,它会带来丰收的果实。但我们也没有忘掉一个成语——“华(花)而不实”。充斥在中国大地上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不就是看起来红红火火,但对于社会和谐、持续发展毫无意义的“花而不实”的现象吗?不也是一尊“永恒微笑的蒙娜丽莎”吗?透过贫困县的一座豪华的中心广场,我们可以看见死难矿工的血泪、失学儿童的期待和贫弱群体的呼号!这座豪华的广场,不也是一尊“永恒微笑的蒙娜丽莎”吗?报载:2007年春节期间,全国拜年的手机短信,多达152亿条,平均每部手机33条。电信部门的老板,应该会举杯庆贺“今年花胜去年红”吧?但是,这些“写手短信”中,又有多少真情呢?它代替了亲人的团聚、登门的拜年、手绘的贺卡和亲切的电话。人们称之为“垃圾短信”——这不也是一尊“永恒微笑的蒙娜丽莎”吗?]

下面这篇话题为“共享”的作文,所选用的材料,同学们无不熟悉。

[例文]                    共享明月清风

喜欢苏东坡,喜欢那一份豁达情怀;喜欢《赤壁赋》,喜欢那一种共享境界。“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那种共享“明月清风”的境界,多么令人神往。

[熟悉的课文,因为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而有了活力]

灯光·明月

感动于电视播出的一则公益广告。昏暗的小巷口,一盏孤灯,罩着小小的夜宵摊,一位老人打理着自己的生意。一个夜归的女孩,骑车路过,亲切地唤了一声“大爷”,随即骑进黢黑的小巷。望着女孩的背影,老人轻轻举起手,把住灯罩,向着女孩的背影,侧移了九十度。一束灯光,照向女孩的背影,照亮了半条小巷。那一束灯光,分明带着夜宵摊的热气,似乎还掺些馄饨的香气,肯定也有老人质朴的关爱之情——这一切,都送给女孩共享。

一盏孤灯,两人共享。那温馨而柔和的光啊,似乎照亮了整个夜空;那一盏人们共享的灯啊,分明温暖了天下人心。难怪女孩轻轻说了一句:“谢谢,大爷!”,那话音又轻得似乎只是她的心声,是啊,这不正是我们每个人的心声吗?老人擎起的,不只是一盏灯,那不就是“目遇之而成色”的一轮明月吗?但愿人共享,十米共婵娟!

[熟悉的广告,因为把握细节萌生感悟,而格外动人]

歌声·清风

[这一主体略去,同学不妨自己尝试写写。写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或者残奥会开幕式上的《天域》?联系“惟江上之清风……耳得之而为声”,扣住“共享”这一话题]

坚守的坑道里,共享是一捧岩滴、半支卷烟;和平的天空下,共享是漫野鲜花、数羽鸽哨;饥馑的年代里,共享是一碗羹汤、两片树皮;丰收的日子里,共享是扑鼻稻香、满耳蛙鸣;抗震的战斗中,共享是一顶帐篷、相连脉管;奥运的赛场上,共享是熊熊圣火、全场激情——在这庄严的考场上,我们,正共享着宁静和谐,还有那充满每个人胸膛的明月和清风。

[结尾的抒情,六层细节烘托引出考场,全依靠感悟]

上面的例子说明,同学们绝不缺乏生活和素材,同学们最弱的环节是认识水平,欠缺的是对生活细节的留意和感悟。培养思考生活的习惯,探索深化感悟的途径,开浚思维能力的通道是作文备考的首要任务。那种视“作文素材大全”为秘笈,死背、堆积素材的做法,纯粹是用不熟悉的事物挤掉熟悉的生活,阻塞感悟生活的通道。不但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而且对高考作文水平的提高也并无裨益。素材好比土壤,感悟好比浇水施肥。沙漠固然广大,可寸草不生;石缝瓦隙中一撮土,照样可以长出绿意盈盈的草木——感悟才是关键。

一汪水塘里有海洋的气息,一株三叶草上有草原的生机,一个命题可以包容在所有生活素材之中。熟悉的生活的确可以适应所有命题。徐悲鸿先生不是只会画马,但他最擅长画马,马是悲鸿先生绘画的“品牌”。他可以画给爱妻廖静文,可以画赠抗日战场的英雄,可以画赠外国元首,也可以画来庆祝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如果他今天还健在,当然也可以用一匹马表达“抗震救灾”的愿望与决心。“胸中有马千万匹”,他只需要选择、调整马的姿态神情,改换画的题款印章,就可以适用于任何需要,所有“文题”。当然,一匹马也可以画“转折”“包容”“说‘安’”“北京的符号”……赤兔马可以用来写“诚信”,千里马可以用来写“人才”,瘦骨胡马可以用来写“骁腾”。“踏平崎岖山河在”“不须扬鞭自奋蹄”“春风得意马蹄疾”——这是高考作文所必然展开的一片开阔的芳草地!

我们还可以再设想一个例子。一位著名歌手,最擅长演唱《我的中国心》。我们当然可以为主持人设计一段串接台词,把他请上各种晚会的舞台。

①中华民族从来就不缺乏凝聚力,越是危急时刻,我们胸中那颗中国心跳动的节奏就越加铿锵有力。(下面请听《我的中国心》)——举国同心,“抗震救灾”的誓师大会。

②奥林匹克的熊熊圣火召唤着我们,北京呼唤着我们,带着希望、带着勇气、带着一颗中国心去战斗!(下面请听《我的中国心》)——中国奥运代表团北京奥运会动员大会。

③今天是你六十华诞,我们的共和国,让儿女们为你献上最美好的祝福,还有一颗滚烫的中国心。(下面请听《我的中国心》)——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

④印度洋的巨浪冲垮了我们邻舍的家园,让我们伸出热情的援助之手,献上真诚的中国心和中国情。(下面请听《我的中国心》)——文艺界为印度洋地区海啸的赈灾义演。

⑤佳节倍思家,天涯共此时。此时此地,我们的心跳动着同样的节拍,让我们同唱这一首心中的歌。(下面请听《我的中国心》)——“同一首歌”2008年春节华盛顿专场。

⑥黄山黄河不会忘记卢沟桥的炮火,长江长城依旧牢记南京城的血痕,国耻,永远铭刻在中国心头!(下面请听《我的中国心》)——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

一曲《我的中国心》,可以唱彻各种晚会,赢得鲜花似锦,掌声如潮;当然也可以用于所有“文题”,激励我们的情感,促使我们去深思。

高考作文“专攻”熟悉的生活,是必须的

综上,高考作文“专攻”熟悉的生活,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须的。我们提倡:以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事物为窗口,认识社会、感悟人生,丰富感情、深刻思想、锤炼思维和语言,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和做人品味,从而把高考作文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我们说:写作是一项创造,在写作领域,没有立意、选材“行与不行”的限制,只有作文“好或不好”的标准。前者,有意无意地桎梏着学生的创造才能;后者,旗帜鲜明地激励着学生的创造欲望。而写好的根本是:写熟悉的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我们又说:各类作文题目,从来有着广阔天地,但是同学们的某种思维定式,往往封闭着写作的另一扇门。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认识,任何作文题目,都不足以限制思想解放的头脑。同学写作的思维定式,主要存在于选材和立意两个方面。突破了单向思维的定式,开启思维的两扇大门,就可以写熟悉的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或者我们更可以这样认识:写作的根本要义,就是以自己思想的解放,开启读者思想的门扉。正如歌德所说“凡是值得思考的事情,没有不是被人思考过的。我们必须做的只是试图重新加以思考而已。”“必须重新思考”意味着:写作而不试图对题目重新思考,对读者毫无价值,对写者也毫无意义。而“重新思考”的本钱是“一有细节、二有感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王大绩先生《漫谈高考作文题目的开放性》(2)
《以生命的名义》512汶川地震 抗震救灾大型特别节目
我们在一起——四川汶川大地震教育系统抗震救灾纪实
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与爱同行”的纪念
临考之前,更要关注作文
梁挺福?2010年高考作文大猜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