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5年高考地理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经典母题30题【解析】

2015年高考地理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
专题1 经典母题30题

一、选择题。(共25个题组)
第1组(2014·天津卷)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假设一架客机于北京时间6月22日12时从北京(116°E,40°N)起飞,7小时后途经a地(165°W,67°N)上空,14小时后抵达芝加哥(87.5°W,42°N)。

图5 客机飞行路线示意图
(1)结合图文信息判断,与该客机飞行过程中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客机的飞行路线比H路线长
B、客机航向与太阳视运动方向相同
C、飞经a点时,乘客能看到太阳位于正北方
D、飞经a点时,客机受到向北的地转偏向力
(2)客机抵达芝加哥时,属于6月22日的地区范围约占全球的(    )
A、1/4          B、1/3          C 、1/2        D、3/4
【答案】(1)C   (2)D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示客机飞行的路线,接近过北京和芝加哥两地大圆的劣弧,其距离比H路线短;该日太阳视运动是从东北向东南,再向西北,该飞行方向是先向东北,再向正东,然后向东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是向右偏,那么飞经a点时,客机受到向南的地转偏向力;而120°E与a 点的经度差为75°,所以飞经a点时,其地方时为24时,又因此时a点为极昼,所以乘客能看到太阳位于正北方。故选C。
(2)因飞机飞行14小时后到达芝加哥,所以飞机到达芝加哥时,北京时间为6月23日2时,那么6月22日24时的经度为90°E,所以6月22日的范围是从90°E向西到180°,跨经度270°,占地球的3/4.。故选D。

考点:地球运动的意义、球面距离。

第2组(2014·福建卷)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73°51'S,76°58'E)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图6示意某科考队员当日拍摄的一天太阳运动轨迹合成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日太阳位于图示F位置时(    )
A.泰山(36°N,117°E)旭日东升      B.东京(36°N,141°E)夕阳西斜
C.纽约(41°N,74°E)烈日当空       D.开普敦(34°S,18°E)夜色深沉
(2)次日泰山站(    )
A.日出正南         B.太阳高度变大     C.白昼变短         D.极昼即将开始
【答案】(1)B  (2)C
【解析】
试题分析:
(1)泰山站位于南半球,2014年2月8日,为南半球夏季,当太阳位于F时,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高,为12时,即东五区为12时,泰山位于东八区,应为下午15时,不是旭日东升,故A错;东京位于东九区,为当日16时,因北半球此时为冬季,日落早,则为夕阳西斜,因此选B项;纽约为西五区,此时是凌晨2时,还未日出,C错;开普敦为东一区,应为上午8时,已经日出,D错。
(2)
次日为2月9日,太阳位于南半球,此时为日出东南,A错;太阳直射点北移,泰山站太阳高度变小,白昼变短,所以B错C对;太阳直射点大致一个月移动8度,经计算,2月9日大致位于12゜S,此时极昼范围在78゜S及以南,泰山站极昼消失,故D错。
考点:地理时间计算;太阳直射点移动;地球公转意义 

第3组(2014·新课标I卷)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径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P,则(    )
A.春、秋分日P=0     B. 夏至日P>0    C. 全年日P<1      D. 冬至日P>1
【答案】1、A   2、C   3、D
【解析】
1、太阳能光热电站,是利用太阳能来发电,应分布在太阳能丰富地区,太阳能——太阳辐射影响因素:纬度、地势、气象(晴天、日照时间)。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辐射强于纬度相当(36—38°)的黄土高原、山东半岛。东南丘陵虽然纬度较低,但降水多,阴雨天多,而且夏季白昼时间相对较短,太阳辐射较弱。所以B、C、D错。
2、太阳能电站的使用,减少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全球变暖的学科网效应减弱,不会提升地表温度,A错。发电站不会干扰电子导航,B错。光热电站产品是电能,不能直接提高作物产量,D错。光热电站是依靠光能集聚产生的热能制造出蒸气,利用蒸气推动发电机运转,强光、高热能可能会误伤途经的飞鸟,所以C对。
3、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二分日时正午太阳高度为66.5°,影长不为0,影长与塔高比值P不等于0,A错。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影长为0,P=0,B错。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3°,影长大于塔高,P>1,C错,D对。

第4组(2014·海南卷)甲地(位置见图)气温年较差较小,5~8月降水稀少。据此完成4~5题。

4、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   B、纬度较低    C、距海较远    D、植被较好
5、甲地5~8月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处在盛行西风背风坡        B、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C、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      D、受高纬干冷气流影响
【答案】4、B   5、B 
【解析】
试题分析:
4、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区域位于南美洲低纬度地区,首先气温年较差大小和植被覆盖率关系不大,D错;若甲地深居内陆,距海较远,缺乏海洋调节作用,气温年较差应该较大,C错;甲地海拔只有2000多米,并不高,虽对气温有影响,但影响不大,A错;全年高温甲地处低纬,属于热带,全年高温,甲地冬季气温不会比夏季低很多,气温年较差较小,B项符合。
5、5~8月为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甲地,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B正确;东北信风在南半球学科网冬季不会南移影响到甲地,C错;中纬度的盛行西风和高纬度的冷气流都不会来到低纬度的甲地,因此B和D错。
考点:读图分析气温年较差较小的原因;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第5组(2014·福建卷)图5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m/s)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
A.气温分布   B.降水分布    C.地势起伏    D.洋流分布
【答案】9、B   10、D
【解析】
试题分析:
9、通过题干信息并结合图5分析,①地7月风向为西风,风速为10m/s,1月风向西风,风速在5m/s—10m/s;②地7月风向为东风,风速为5m/s,1月风向为西风,风速在10m/s—15m/s之间;③地7月风向为东风,风速在0m/s—5m/s之间,1月风向为西风,风速为0m/s,处于赤道无风带;④地7月风向为西风,风速在15m/s—20m/s之间,1月风向为西风,风速为20m/s;通过对比分析,②地风向和风速随季节变化最大,所以选B项。
10、观察图可知,风向、风速分布规律为地低纬风向大致为东风,风速小,中高纬度风向为西风,风速较大;海水运动主要外力为风,低纬因受东风学科网影响,海水总体向西流,中纬度受西风影响,海水总体向东流,海水运动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且纬度越高,地砖偏向力越大,海水流速越快,故应选D项;气温分布大致随纬度升高而降低,A错;赤道附近降水最多,中纬度地区降水较少,与风向、风速分布规律不符,故D错;地势起伏与纬度关系不大,D错。
考点:读图分析能力;不同季节不同地区风向、风速变化;地理现象分布规律。

第6组(2014·北京卷)图3示意北半球夏季4个气旋的移动路径。读图,回答第4、5题。

4、气旋
A、①给南亚地区带来大风暴雨天气   B、②自东南向西北方向移动
C、③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D、④生成于太平洋热带洋面
5、影响气旋④移动路径的主要是
A、东南信风      B、副热带高压      C、极地东风      D、北赤道暖流
【答案】4、D  5、B
【解析】
试题分析:
4、①位于大西洋,不会影响南亚地区;②从西南向东北移动;③是自西向东移动,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同;而④发源于太平洋的低纬度地区,属于太平洋热带洋面。故选D。
5、该海域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盛行的东南季风,而北太平洋海域形成副热带高压,受其影响,从高压流向低压,影响着气旋④移动路径;而极地东风位于高纬度地区,北赤道暖流位于赤道附近,且对大气的运动影响很小。故选B。
考点:世界海陆分布、经纬网、大气运动。

第7组(2014·上海卷)(十)北半球西风气流受青藏高原阻挡,分为南北两支,冬季,西风气流南移,其南支气流沿青藏高原南缘向东移动,带来暖湿气流,读图,回答问题。

23. 在我国,南支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冷空气势均力敌,相持不下,从而在昆明与贵阳之间形成
A. 准静止锋        B. 冷锋            C. 反气旋          D. 暖锋
24. 在图示天气系统控制下,昆明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为
A. 阴雨连绵        B. 风和日丽       C. 晴雨无常        D. 暖锋
【答案】23、A  24、B
【解析】
试题分析:23、暖湿气流与冷空气相遇形成锋面,当两气流势均力敌时,形成的锋面为准静止锋。故选A。
24、因图示锋面向贵阳一侧倾斜,带来阴雨天气,而昆明受单一暖气流的影响,天气晴朗,气温较高,为风和日丽的天气。故选B。
考点:天气系统。

第8组(2014·山东卷)图4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完成8-10题。

8、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9、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10、若该日甲、乙两地同时日出,则甲地该日
A、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     B、为冬至日
C、日落时区时为18时            D、昼夜等长
【答案】8、B   9、C   10、D
【解析】
试题分析:
8、图示P1等压面比P2在高空中更向下倾斜,说明近地面等压面为高压南部为高压中心,北部为低压中心,甲地南侧为高压,北侧为低压,图中甲地为北半球,受地转偏向了右偏影响,甲地近地面风向为西南风,所以B项正确。
9、乙地位于较高纬度,为冷气团控制;甲地纬度较低,为暖气团控制,冷气团移向暖气团,即为冷锋,冷锋会使甲地天气发生明显变化,只有C项符合。
10、甲、乙两地经度相同,若两学科网地同时日出,一年中只有春分和秋分两天,这两天全球昼夜等长,6时日出18时日落。综上所述,只有D项符合。
考点:读图分析能力;风向的判断;天气系统和二分二至相关知识。

第9组(2014·新课标II卷)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被称为非生产性绿水。回答6-7题。
6.下列河流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A.塔里木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雅鲁藏布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
7.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重提高最多的是(    
A.水田改旱田     B.植树造林     C.覆膜种植农作物     D.修建梯田
【答案】6、A  7、C
【解析】
试题分析:
6、材料信息显示:降水落地面后,一部分形成径流(蓝水),另一部分蒸发(绿水)。蒸发分为植物蒸腾(生产性绿水)和蒸发(非生产性绿水)两部分。因塔里木河流域降水少,形成的径流少,但天气晴朗,蒸发(蒸腾)量大,绿水所占比重最大;而长江流域、雅鲁藏布江流域和黑龙江流域的降水较多,径流量大,所以绿水所占比例小。故选A。
7、水田改旱田,减少了非生产性绿水,但没有增加生产性绿水;植树造林增加了生产性绿水,但没有减少非生产性绿水;修建梯田,增加了生产性绿水,但也增加非生产性绿水;而覆膜种植农作物,既减少了非生产性绿水,进而农作物生长茂盛,又增加了生产性绿水。故选C。
考点:水资源的利用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10组(2014·江苏卷)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图7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某年七月,一艘油轮在该岛以东附近海域泄漏大量原油,油污带可能漂向
A.印度西海岸                 B.澳大利亚西海岸
C.非洲东海岸                 D.越南东海岸
14.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A.温暖湿润                   B.温和干燥       
C.高温多雨                   D.高温干燥
【答案】13.A   14.D
【解析】
试题分析:
13.北印度洋为季风洋流,7月份北印度洋海区盛行西南风,在西南风吹拂下,海水自西向东流,所以在索科特拉岛以东附近海域泄漏的大量原油,油污带会随着洋流向东漂流,到达印度西海岸海域,故答案选A。
14. 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这些学科网植物特点是植物为了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旱气候进化的结果,该岛生存大量这种植物,反映了该岛气候干旱,炎热干燥,故答案选D。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整体性。

第11组(2014·天津卷)结合图文资料,回答第7-9题。
下图所示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且属于地壳持续下沉区。

7、经考证发现,近30年来,甲地海岸线基本稳定,乙地海岸线向海推进,丙地海岸线向陆地后退。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三地海岸的
A、地貌形态      B、泥沙沉积量     C、河网密度      D、抗蚀能力
8、为了减轻未来可能发生强烈地震造成的损失,断裂带附近的城市制定建筑防震标准应主要考虑
A、震级          B、震中距         C、烈度          D、震源深度
【答案】7、B   8、C 
【解析】
试题分析:
7、因三地都属于淤泥质海岸,表明都是泥沙沉积,且地壳持续下沉,表明地质条件相同,所以影响海岸线的因素主要是泥沙沉积量,沉积量多于地壳的下沉量,海岸线学科网向海推进,反之,海岸线向陆地后退,两者相等,海岸线基本稳定;而河网密度不一定与泥沙沉积量呈正相关;抗蚀能力没有差异。故选B。
8、震级大小无法确定;震源的位置无法确定,所以震中距和震源深度无法确定;而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程度,即烈度可以依据历史状况去推测,然后制定建筑物的标准。故选C。
考点:外力作用、地质灾害。

第12组(2014·安徽卷)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槽江。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槽相间的地形。读图10,完成31-32题。

31、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分布的影响,图10b所示地区
A.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冬半年风速较大   B.夏半年以西南风为主,风速较大
C.全年以偏南风为主,夏半年风速较小   D.冬半年以东北风为主,风速较小
32、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答案】31.A   32.C
【解析】
试题分析:
31.从大气环流的角度看,该区域冬半年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影响,吹偏北风;夏半年当副高高压脊位于该区北部时,也是偏北风,所以全年以偏学科网北风为主。从地形上该地地处河谷,且河流走向与冬季风向一致,两侧地势高,狭管效应,故冬季风速大。
32.材料给出,沙岭沙山由“松散沙粒”组成,可推测是由风力堆积,而非流水堆积而成。从图b中垄槽的走向,可知与冬季风一致,应是风力侵蚀的结果。选项C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地形图判读及外力作用。

第13组(2014·新课标I卷)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7-9题。

7、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①生物量提高  ②生物量降低  ③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
9.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
【答案】7、A   8、D   9、D
【解析】
试题分析:
7、表格显示:植被分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两种植物的生物量有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两种,以2009年的数量为基数,2009年比值为1,其余年份大于1则表明生物量比2009年数量增多,小于1则生物量比2009年减少。实验间,试验地草本植物的地上、地下生物量比值均大于1.5(增多);灌木植物地上生物量比值为1.11(增多),地下生物量比值为0.97(减少),生物量的总量在增加;①正确、②错误。试验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灌木植物不变、草本植物的植株数量增多,数量除以面积得出的学科网密度增大③正确。材料中没有显示④植被分布改变的任何信息。
8、表格2013年数值显示:地下生物量的灌木植被小于1(减少),草本植物大于1(增多),为此消彼长。根据表中数值判断,灌木植物数量未变,A错。总生物量整体上都是上升状态,B 错。地上生物量基本是上升状态,C错。地下生物量的灌木植物相对减少,草本植物相对增加,出现此消彼长的竞争,D对。
9、读图表,结合前面分析,灌木数量不变,草本植物数量不断增加,地下灌木植物生物量减少,地下草本植物生物量明显增加,未来变化趋势是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D对。A、B、C错。
考点:读图分析能力,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第14组(2014·江苏卷)图4为某向斜山地形地质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与M点的地形一地层关系相符的是
8.与沿XY线相符的剖面图是
【答案】7.B   8.A
【解析】
试题分析:
7.向斜槽部延伸方向同一地层海拔高度范围相同,而褶曲方向(由中心向两翼的方向)由于地层弯曲变形,各地层的海拔高度往往有差异。从图中可以看到沿XY方向相同的地层线海拔高度相同,同一地层海拔高度范围相同,所以XY方向应该是槽部延学科网伸方向,M处在侧翼上,地层由M到山顶方向,地层向下倾斜,故答案选B。
8. 向斜槽部延伸方向同一地层海拔高度范围相同,而褶曲方向(由中心向两翼的方向)由于地层弯曲变形,各地层的海拔高度往往有差异。从图中可以看到沿XY方向相同的地层线海拔高度相同,同一地层海拔高度范围相同,所以XY方向应该是槽部延伸方向,地层沿XY方向没有发生弯曲变形,所以地层呈水平状态,海拔高度相同,故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和山地形成。

第15组(2014·新课标II卷)图3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图3,完成8-9题

8.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     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
9.科伦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鼠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A.气温日较差大                   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D.气候垂直差异明显
【答案】8、B  9、C
【解析】
试题分析:
8、图示科隆岛距美洲大陆较远,与大陆交流少,所以生长着较多特有动物种属;而地处赤道附近、构造运动强烈和地形复杂等都不是形成特有种属的条件。故选B。
9、动物的生长受其地理环境的影响。企鹅耐寒,但该岛受秘鲁寒流的影响,有温度低的地区;鼠蜥喜暖,但该岛地处热带,有温暖的环境;而气温日较差大,是全岛的环境;该岛并不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动物的分布不是垂直分布。故选C。
考点:世界区域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15组(2014·山东卷)图3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此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完成5-7题。

5、造成该区域东西部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
A、降雪量     B、温度       C、光照      D、地形
6、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该地可能是
A、农田       B、林地       C、城区      D、乡村
7、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GPS技术可以
A、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     B、解译积雪遥感影像
C、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     D、确定带救援车辆位置
【答案】5、B   6、C   7、D
【解析】
试题分析:
5、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比西部积雪稍厚。因云量分布差异不大,故排除A、C;该区域在长江三角洲,主要为偏东风,故排除D;该区东部比西部更近海,受海洋影响,冬季东部比西部温度高,故选B。
6、一般情况下,温度高的区域比附近温度低的区域积雪深度低。城区由于人口、工业集中,热岛效应明显,根据所学知识和图示M地位置,M地为上海主城区,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C项符合。
7、GPS技术主要是定位和导学科网航功能,D项正确;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为遥感的功能,解译积雪遥感影像和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考点:读图分析不同地区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不同地区积雪深度分布;全球定位系统在交通中的应用。

第16组(2014·四川卷)下图所示区域受西风影响,年降水量多在50-300毫米。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①、②、③、④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8.据自然环境条件推断,图示地区下列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
 A.草地>荒地>林地      B.耕地>林地>荒地
C.荒地>草地>耕地      D.林地>耕地>草地
【答案】7、C   8、C
【解析】
试题分析:
7、根据图中经纬度及河流判断,图示区域位于天山山脉西部地区,①、③位于伊犁河谷地,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西风到达这里所携带的水汽较少,在海拔高的③处水汽受地形强烈的抬升作用,形成较多的降水,C对。①地海拔低,抬升作用弱,降水少,A错。②、④地位于西风带的背风坡,海洋水汽难以影响到,降水少,B、D错。
8、读图分析,根据经纬度判断,图示区域位于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年降水量多在50-300毫米,气候干旱,沙漠面积广。所以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荒地。天山山脉牧业学科网为主,山地牧场广阔。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分析,图示区地形崎岖,不便于耕作,所以山区草原面积广阔。耕地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水源较充足,地形较平坦,形成绿洲,是主要的耕作农业区。所以西北干旱区土地利用类型为荒地>草地>耕地,C对。A、B、D错。
考点: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及成因,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

第17组(2014·福建卷)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人口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图3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读图回答5~6题。

5.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性别比例         B.医疗水平       C.教育程度        D.年龄结构
6.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
A.人口迁移加剧           B.劳动力渐不足
C.人口分布不均           D.社会负担减轻
【答案】5、D   6、B
【解析】
试题分析:
5、观察图发现,2015年以后,老年抚养比明显上升,说明老年人口比重上升明显,应选D项;与性别比例和教育程度无关,A、C项错误;医疗水平在2015年以前就达到很高水平,目前我国人口死亡率已经稳定在较低水平,因而与B项关系不大。
6、从图3得知,2025 年老年抚养比学科网即将超过少儿抚养比,老龄化问题严重,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重,故B正确,D错;老龄化严重,不一定会引起人口迁移加剧,A错;人口分布不均与老年抚养比无关,C错。
考点:影响老年抚养比的因素;老年抚养比变化带来 的问题。

第18组(2014·江苏卷)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013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图9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10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 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           B.人口规模持续增加
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           D.人口规模保持稳定
18.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
A.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
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
C.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D.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
【答案】17.B  18.C
【解析】
试题分析:
17. 读图可以看出,自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人口增长始终为正增长,所以人口规模持续增加,人口增速有较大波动,整体先增快,再减慢,后又增快,再后来持续减慢,故答案选B。
18.根据图10可知,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有所增加,但是随着我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以及婚育观念的变化,人口增长速度不一定持续增加,由于我国人口规模大,早期生育惯性作用即使生育政策不变,在未来30年内人口规模可能还会增长,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不一定持续上升,但是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学科网度的改善,故答案选C。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的数量变化。

第19组(2014·上海卷)(十一)我国北方某大城市自1982年以来,人口大幅度增加,下表为该城市各国人口密度、面积等数据。读表,回答问题。

各圈范围

面积(km2)

人口密度(人/km2)

内圈(1 -6km

113

21764

21206

19544

20416

第一圈(6-15km

593

2606

3361

4960

7277

第二圈(15-24km

1102

1338

1820

2804

4305

第三圈(24-33km

1611

621

785

1080

1765

第四圈(33km—)

 

25. 2010年,该市人口分布最多的区域的是
A. 内圈            B. 第二圈         C. 第三圈          D. 第四圈
26. 从城市功能分区的角度分析,内圈的人口密度变化不大,这可能影响内圈的
    A. 商业与金融业的发展         B. 高等院校校区的扩建
C. 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         D. 工业部门的转型升级
27. 从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角度分析,第四圈人口密度增长的主要动因是
A. 农业发展        B. 服务业发展     C. 工业发展        D. 旅游业发展
【答案】25、C  26、A  27、C
【解析】
试题分析:
25、人口密度乘以面积为人口数量,经计算,2010年人口数量约为:内圈是23万、第二圈是431万、第三圈是474万、第四圈是284万。故选C。
26、内圈的地租最高,其主要功能区为中心商务区,有商业和金融业,所人口密度大小影响其客源;而高等院校、高新技术产业和工业等受地租、环境等的影响,都主要不在此圈层。故选A。
27、第四圈层距市中心较远,地价低,对城区环境影响较小,所以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工业,因此工业的发展,影响劳动力的数量,进而影响人口密度大小;而农业、服务业和旅游业等活动,不主要分布在此圈层。故选C。
考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第20组(2014·广东卷)图2、图3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
A、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250-14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B、在各海拔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C、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550-17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D、在各海拔段中,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5、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黄土高原    B、三江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江南丘陵
【答案】4.C    5.A
【解析】
试题分析:
4.认真读图可知,对照不同海拔和不同坡度所对应的聚落数量的大小,可知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250-1400m的区域聚落数量不少最少的,A错,坡度大于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坡度10-15°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所以坡度海拔1550-1700m的区域学科网聚落数量最多。
5.根据该地聚落空间分布都是在1250米以上的地区,说明位于高原上,所以最有可能位于我国黄土高原。
考点:该题考查我国人口与聚落的空间分布。

第21组(2014·重庆卷)有人把城市楼房超过90m部分的高度之和称为“城市个头”。2011年香港和重庆“城市个头”在中国排名靠前。据此完成1-2题。
1.香港“城市个头”比重庆高,下列原因更合理的是香港
A.洪涝灾害更少            B.淡水资源更多   
C.经济水平更高            D.土地成本更低
2.今年来重庆“城市个头”不断长高,其主要积极影响是
A.节约建筑用地            B.缓解交通压力   
C.降低建筑耗能            D.扩大用地规模
【答案】1.C   2.A
【解析】
试题分析:
1.香港“城市个头”比重庆高,说明香港城市楼房高度超过重庆,楼房高度高反应地价贵,可知香港经济水平更高,而不是土地成本更低,楼房高,城市内涝可能更多,而不是洪涝灾害更少,香港淡水资源没有重庆丰富,香港淡水主要来源内陆。
2.近年来重庆“城市个头”不断长高,说明地价不断上涨,同时也节约土地,节约建筑用地,而不是扩大用地规模,楼房更高,人口更密集,交通压力加大,对降低建筑耗能影响不大。
考点:该题考查城市化及其特征。

第20组(2014·上海卷)(五)根据我国北方半湿润区某小流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图,回答问题。

12. 1998年之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表现为
A.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
B.由耕地、草地向水域转化
C.由耕地、草地向城乡用地转化
D.由城乡用地向耕地、草地转化
13. 据图可以推断,从1976年到2010年该流域生态环境
A. 前期改善明显,后期改善缓慢    B. 得到持续明显改善
C. 前期改善缓慢,后期改善明显    D. 改善效果不甚明显
【答案】12、A  13、C
【解析】
试题 分析:
12、从图示分析,土地的转化率为正值,表明面积增加,负值表明面积减小,该地1998年后耕地和草地面积都减少,而林地面积有明显增加,表明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而城乡用地和水域面积增加较少。故选A。
13、前期林地面积增加较少,其环境效应不明显,而后期林地面积有显著增加,其环境效应明显,所以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故选C。
考点:土地利用类型、森林环境作用

第21组(2014·大纲卷)美国M公司在我国投资建设某电子产品生产厂,零部件依靠进口,产品全部销往美国,产品的价格构成如图1所示。据此完成1~3题。

1.M公司的电子产品生产厂可以在全球选址,主要是因为
A.产品和零部件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          B.产品技术要求高,需要多国合作
C.异国生产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D.能降低原材料成本,扩大国际市场
2.M公司将电子产品生产厂由美国转移至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A.市场广阔                                B.劳动力价格低 
C.交通运输方便                            D.原材料丰富
3.我国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下列措施最有利的是
A.扩大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     
B.提高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利益比重
C.加大电子信息产品高附加值环节的投入     
D.限制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
【答案】1.A  2.B  3.C
【解析】
试题分析:
1.阅读材料,M公司的电子产品生产厂市场在美国,零部件(原料)依靠进口,说明主要是利用我国的劳动力;读图可知,产品的价格构成中生产厂只占7.5%,最低,对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没有多大影响。注意审题,问的是“可以选址”的原因。电子产品一般体积小,重量轻,价格贵,所以产品和零部件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是M公司的电子产品生产厂可以在全球选址的主要原因。故选A。
2.根据电子产品生产及产品特点,对比学科网我国和美国区位条件的差异,该产品的原料和市场在中国以外,而中国劳动力丰富,相对廉价,交通运输并不比美国更方便。故选B。
3.仔细分析产品的价格构成图,M公司在我国投资建设的电子产品,价格构成中比例高的是经销商和零部件供应商,而生产厂最低,说明高利润在经销和零部件生产(研发)环节。从经济效益、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出发,我国应加大电子信息产业的研发,掌握核心技术,培养自主品牌,因此,我国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最有利的措施应该是加大电子信息产品高附加值环节的投入。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产业转移。

第22组(2014·新课标I卷)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4-6题。

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
【答案】4、D   5、B   6、B
【解析】
试题分析:
4、根据铁路线修建的原则,在山区应尽量少穿越等高线。读图,图示铁路沿1000米等高线修建,主要是因为不穿越等高线,地势起伏较小,所以考虑的主导因素是地形,D对。图示天山地区河流短小,铁路线没有沿河修建,A错。线路没有经过主要城市,主导因素不是聚落,B错。该地区耕地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的绿洲上,也是聚落主要分布区,C错。
5、铁路修建的意义是加强区域间的联系,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图中铁路线与城市吐鲁番之间高差较大,距离远,不利于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所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学科网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距城镇过远,B对。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线路长短,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错。该地区是干旱区,洪水灾害少,C错。沿等高线修建,工程量较小,D错。
6、图示区位于干旱地区,城镇分布在水源较充足的山麓地带的绿洲上,绿洲上农业基础较好,适宜人类生存,B对。干旱区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水源,铁路沿线如果没有水源,也不会有城镇发展兴起,所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地形、河流、沙漠分布对城镇分布有影响,但不是主导因素,A、C、D错。
考点:影响城镇分布的主导区位因素,交通线路布局的原则。

第23组(2014·四川卷)下图为高速铁路和甲运输方式两者间客运市场占有率随运距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两种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率变化幅度最大在
A.700—900km     B.600—800km    C.500—700km    D.400—600km
4.甲运输方式应该是
A.高速公路       B.普通铁路      C.航空          D.水路
【答案】3、B    4、C
【解析】
试题分析:
3、读图可以看到在600-800km处高速铁路市场占有率迅速下降,甲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量迅速上升,所以两种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率变化幅度最大运距是在600-800km之间,B对。其它距离段变化幅度小,所以A、C、D错。
4、甲运输方式在远距离运输上占有明显优势,应是运输速度快,效率高的运输方式,可以减少旅客旅途的辛苦,减少货物的周转时间,提高效率。在五种基本运输方式中,速度最快的是航空运输方式,C对。高速公路、普通铁路在远距离运输中,市场占有率低,A、B错。水路运输速度慢,一般以货运为主,远途客运占有率很少,D错。
考点: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原则。

第24组(2014·江苏卷)图5是某地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影像。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居民点.可快速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的技术是
A.遥感( RS)              B.地理信息系统( GIS)
C.全球定位系统( GPS)     D.北斗导航系统(BDS)
10.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拔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
C.乙>丁>丙>甲            D.乙>丙>甲>丁
【答案】9.B  10.D
【解析】
试题分析:
9. 地理信息系统( GIS)可以利用数据模拟预测自然灾害影响的区域范围、危害程度,给受灾人员、财产的安全有效转移提供决策依据,故答案选B。
10.从图中可以看出乙接近于山上的雪线,海拔最高,丙高于堰塞湖湖面,甲位置与堰塞湖湖面高度相当,丁位于堰塞湖下游,海拔最低,故答案选D。
考点: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25组(2014·浙江卷)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第5、6题。
第5、6题表

 

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

城市化水平(%

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

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

 

1.00

52.57

1.00

1.00

 

0.86

47.44

0.14

0.95

 

0.82

42.43

7.74

1.07

黑龙江

0.93

56.90

1.00

0.29

 

1.65

63.20

0.83

2.56

5、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人均GDP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C、人均GDP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6.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答案】5、C   6、D
【解析】
5.结合表中信息分析即可得出C项。黑龙江的人均GDP水平比河南高,但人口对水资源的压力比河南小,排除A;表中河南的城市化水平最低,但人口对耕地的压力大于青海和黑龙江,排除B;河南的城市化水平最低,但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最大,排除D。
6.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出,黑龙江城市化水平较高,人口对耕地的压力最小,且黑龙江平原面积广阔,适合发展生产规模较大的商品农业。青海经济较落后,科技水平低,不适合发展高科技产业,排除A;河南人口对水资源的压力很大,不适合发展学科网耗水多的产业,排除B;浙江人口对耕地的压力较大,不适合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排除C。
考点:该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人口和资源关系。

二、综合题。(共5题)
26.(2014·新课标I卷)(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下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6分)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5分)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分)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止措施(6分)
【答案】
(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2分)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2分)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处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2分)
(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2分)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3分)
(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2分)侵蚀路基(和路肩);(2分)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2分)影响运行列车安全。(1分)
(4)(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堆(高立式沙障)。(2分)
(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2分)设置石(草)方格沙障。(2分)
(若所提措施不符合当地实际,如植树造林,不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1)读图分析,图中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河流从山上流下注入湖泊,携带的泥沙在湖泊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在地表。错那湖水位低,河口处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说明沙源近。所以大风吹起的沙尘只能是东北岸湖底露出地表的泥沙或河口处河滩出露地表的泥沙。(2)冬春季气学科网候干燥,降水少,河流、湖泊水位下降,河底、湖底水浅处泥沙才能露出地表。这种季节性出露的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冬春季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在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所以易起风沙。
(3)铁路路基较高,阻挡风沙前进,导致风沙在铁路线及附近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强劲的风力侵蚀路基和路肩。风沙可能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甚至影响运行列车安全,危害乘客和物资的安全。
(4)防风沙的措施主要是利用植被固沙,或是建设阻挡风沙的工程。高原地区不适宜种树,只有种草或用石块压沙。所以采取的阻沙措施是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堆(高立式沙障)。
固沙措施是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
考点: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及成因,风沙灾害的影响及治理措施。

27.(2014·福建卷)(37分)图13示意我国某省地理环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21世纪海洋经济、网络经济背景下,打造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对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材料二  都市农业位于城市内部和周边地区,是农业、科教、观光相结合,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近年来,该省北部涌现出许多都市农业园区。
 


(1)说出B港地理位置的主要特点。(6分)
(2)简述该省发展海洋经济有利的自然条件。(11分)
(3)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该省北部形成都市农业园区的主要原因。(12分)
(4)近年来在P地区形成“淘宝村”,主要利用进口木材加工木制品,并通过“淘宝网点”进行销售。人们对这种经济发展方式是否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争论,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并为其提供论据。(8分)
观点A: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观点B:不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答案】(37分)
(1)位于30゜N附近;该省东北部沿海;居该省海洋经济发展核心区;我国沿海南北航线中点附近。
(2)地处我国东部沿海;滨海平原面积较大;气候温暖湿润;海岸线曲折,多港湾;大陆架宽阔,海洋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洋旅游资源)丰富。
(3)城市、人口密集,市场需求大;经济发达,资金、科技力量雄厚;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和物流业发达;国家重视,政策大力支持;地价高,宜发展学科网综合效益高的农业。
(4)观点A:有利
论据: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快速扩大木制品销售和服务范围;促进交通、物流业发展;带动相关企业的转型和升级,推动工业化、城镇化;有利森林资源的保护,缓解生态环境压力。(答四点即可。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观点:B不利
论据:易对传统商品造成冲击;产业、人口集聚,加大基础设施压力;山区人才、技术力量薄弱,竞争力较低;造成农业劳动的流失;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答四点即可。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地理位置主要从经纬度位置(位于30゜N附近属亚热带),海陆位置(该省东北部且临海),经济位置(我国沿海南北航线中点附近,海洋经济发展核心区)来分析。
(2)自然条件主要有:地形(滨海平原,平坦广阔),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资源(海洋资源一般储存在海底大陆架上,需要大陆架广阔,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经济需要航上交通,需有建港口的有利条件,因其海岸线曲折,多港湾。
(3)社会经济条件主要从市场、交通、科技、国家政策等方面分析;该区域为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人口密集,市场需求量大;海陆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经济发达,资金雄厚;高校和科研机构多,科技水平高;社会协作条件好等。
(4)观点A:有利。即从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获得经济效益入手分析;进口木材有利于当地森林资源的保护,保护生态环境;木制品加工,需要大量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城镇化;扩大市场。
观点B:不利。根据图中信息显示,P地位于山区,技术水平较低,木制品缺乏竞争力;原料运进和产品输出,加大了交通压力;淘宝网店的发展会使原有产业受影响,不利于经济发展;虽进口木材为主,但木制品加工也会对当地原有森林受破会;劳动力被木制品加工业吸引,使从事农业劳动力减少,农业发展受影响。
考点:地理位置特征;海洋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区域木材加工业发展的利弊分析

28.(2014·新课标I卷)(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于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下图,初期开采的矿石送往乙地加工,2013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了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为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

(1)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势条件。(8分)
(2)分析在甲地附近建设磷酸盐工业城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8分)
(3)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阐述理由。(6分)
【答案】
(1)沙特阿拉伯(靠近亚洲、非洲、欧洲市场)濒临海洋,产品运输方便;(2分)磷酸盐矿品位高,储量大,易开采;(2分)油气资源丰富,能源成本低;(2分)资金雄厚。(2分)
(2)高温干燥,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3分)地处偏远地区,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3分)地区开发历史短,工业与基础设施薄弱。(2分)
(3)赞同:甲地人口少,未利用土地多,能容纳更多污染物;(3分)乙地人口多,经济活动密集,对污染更敏感;位于港口,容易污染海洋等。(3分)
反对:甲地生态环境更脆弱(水资源短缺,植被稀少,易沙漠化);(3分)乙地环境保护设施较完备,污染物处理技术较成熟。(3分)(所述理由需支持所持立场,否则不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位置判断,沙特阿拉伯靠近亚洲、非洲、欧洲市场,国际市场广阔。该国濒临海洋,产品运输方便。磷酸盐资源丰富,磷酸盐矿品位高,储量大,易开采。该国油气资源丰富,能源成本低,资金雄厚。有利于磷酸盐工业的发展。
(2)根据图例分析,甲地位于沙漠气候区,高温干燥,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位于内陆,地处偏远地区,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甲地区开发历史短,工业与基础设施薄弱等是工业发展的不利条件。
(3)开放性试题,先要说明观点,然后能自圆学科网其说即可。从经济发展角度分析,甲地人口少,未利用土地多,能容纳更多污染物,投入的治污资金少。乙地人口多,经济活动密集,对污染更敏感,需要增加治污的成本。位于港口,容易污染海洋等。所以赞同在甲地。
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分析,甲地生态环境更脆弱,水资源短缺,植被稀少,矿产开发和工业生产易导致土地沙漠化。乙地环境保护设施较完备,污染物处理技术较成熟,对整个生态环境影响较小。所以反对在甲地发展。
考点: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区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9.(2014·广东卷)(24分)黑海地处亚欧两大洲的交界地带。历史文化名城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和海港,重要的金融和工商业中心,有众多的国际著名酒店进驻。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黑海及周边区域示意图(图11)

材料二:黑海是一个辽阔幽深的内海,海水平均盐度明显比大洋低,表层海水盐度较深层低且在100-150米深处存在密度跃层,形成双层海。
(1)伊斯坦布尔的气候特征是______(4分)
(2)冬季,黑海西北部还去常常波涛汹涌,形象壮观,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4分)
(3)黑海平均盐度明显比大洋低,表层海水盐度较深层低,其原因是什么?(8分)
(4)分析众多国际著名酒店进驻伊斯坦布尔的主要原因。(8分)
【答案】
(1)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2)强冷空气南下;受山地、河谷地形影响
(3)①大量河水注入;②海面蒸发量小于注入淡水量与海面降水量之和;③海域较封闭,与外海交换弱;④上下水层对流弱。
(4)①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②经济发达,商贸往来频繁;③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④人口众多,城市规模大。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温和湿润。根据学科网图示:图中伊斯坦布尔位于40°N附件,所以判断为地中海气候,进而确定其气候特征。
(2)本题考查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由于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全球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冬季,黑海西北部海区主要受西风带的控制,所以本题应该结合西风带回答。
(3)本题考查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有蒸发量和降水量、地表径流、结冰融冰、洋流等。根据图示地理位置分析,气候较为湿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根据图例分析黑海周围河流众多,所以地表径流较大。
(4)本题考查商业网点的布局。商业网点布局原则有:市场最优原则或交通最优原则。以市场最优为原则的往往布局在城市的中心,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结合材料分析该地人流量大的原因,人流量大,消费人群多,市场广阔是吸引众多国际著名酒店进驻主要原因。
考点:考查世界区域地理,重点考查气候、盐度和区位条件。

30.(2014·北京卷)(36分)读图15,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
(1)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12分)
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7.
(2)针对流域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简述农业生产应采取的对策。(8分)
(3)指出河源地区旅游开发和景区建设给河流带来的环境问题,列举一项应对措施。(8分)
依据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精神,京津冀地区逐步淘汰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4)简述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以及对改善大气质量的作用。(8分)
【答案】
(1)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夏季,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平时地表径流量少,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害。
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支流集中汇集于海河,易发生洪涝,开挖人工河道,主要用于排水泄洪。
(2)推广耐旱作物(调整作物类型,进行品种改良):应用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灾的能力。
(3)问题:河水污染(水质下降);径流量减少(变化大);河流含沙量增加。
应对措施:例如,合理规划;加强监测,立法管理;控制学科网旅游人数;保护植被,植树种草等。
(4)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减少污染源,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气候特点分析,该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夏季,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所以使中上游地区平时地表径流量少,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从地形特点分析,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洪水汇集时间短,因此需修建水库蓄水调节,既能防涝灾,也能防旱灾。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且支流集中汇集于海河,导致排水不畅,因此需要开挖人工河道,主要用于排水泄洪。
(2)一方面是改良农作物品种,使农作物适应耐旱环境,积极推广耐旱作物;另一方面,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喷灌、滴灌、微灌等;第三,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旱灾的能力。
(3)河源地区的开发排放的污水和废弃物会增加,使河水污染;植被破坏会使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水土流失加剧,会使河流的含沙量增加。依据产生问题的原因,应采取应对措施,要合理规划,加强对旅游区的植被保护,并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强对河水的检测,及时治理,并制定相关的法规;控制旅游人数,减少对旅游区环境的破坏。
(4)应结合京津冀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分析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环境质量。因京津冀地区高等院校多、科研机构多,应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减少传统工业比重,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这样能减少污染源,降低污染物排放。
考点:气候、地形、水资源、区域经济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4年高考地理母题题源全揭秘
河南洛阳市2012—2013学年度高三年级统一考试地理试题
2015年北京文综地理高考真题【解析】
2014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20多个知识点交叉试题
福建师大附中2010-2011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试题解析】浙江省十校联盟2023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考点解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