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刁克利:文学是什么

  

  有人说文学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华体现,真正的作家都是语言大师。有人说文学是一面镜子,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有人说文学是一盏灯,是诗人和作家心灵的表现。有人质疑文学能否表达真理。还有人看重文学能否教导人生。文学让人成长,对文学的理解伴随着我们阅历的增加而不断加深。从文学中,我们读到的是不断丰富和充盈的人生。

  文学在不同时期带给我们不同的印象。那么,文学是什么呢?对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在不同阶段也会有不同的答案。从我们熟悉的一首唐诗说起: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小时候读这首诗是什么感觉?不认字的时候,听家长读,这首诗合辙押韵,听起来很好听。这时我们领略到了汉字的声音之美、音韵之美。等到自己会认字的时候,看到这首诗五个字一行,四行共二十个字,工整匀称,看起来很舒服。这时我们领略到了汉字的形式之美、结构之美。等到明白它意思的时候,知道这是一首思乡诗,这时我们明白了月亮和思乡紧密相连,而且情景交融,睹物思情,让人浮想联翩。

  一个人在外地求学或者工作时,可能看见月亮就联想到故乡。这就有了设身处地之感。感触越深,思念越切。等到你恋爱了,月亮就不仅代表思乡,还会让你想到一首歌《月亮代表我的心》。这时月亮除了思乡,还代表相思。两个人不在一起的时候,会想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亮代表矢志不渝、相互信任的爱情和心愿。

  再拓展一下思路,月亮还代表什么呢?在茫茫宇宙中,它是围绕着地球旋转的一个非常荒凉的星球。当然,也可以把它看做是地球的脉脉含情、无怨无悔的恋人。对于天文爱好者和宇航员,它挑战着人类的探险精神。至于镜中月、水中月,还可以代表一种近在咫尺却遥不可及、似在眼前却无从触摸的影像。月亮就这样不断拓展着人们的情怀、视野和思想。

  随着一个人的经历不断丰富,对同一首诗、同一个形象会有不同的理解。如果你的欣赏能力达到了一定程度,某一天,看到了月光,脑子里想到的不一定是这首诗的每一个字、每一行诗句,也不一定要把这首诗完整地背下来。你只是静静地体会:在安静的月夜,你独坐床前,思绪万千,但是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看到月光,想不到语言,只是感受到这种状态,非常舒服而无以言表。这时,你体会到的是一种意境之美、情致之美、思想之美、境界之美。所谓大美无言,正是此情此景。这样,对一首诗的理解达到了一定程度,你感觉到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和心情。

  不同的心境下,同样的文学作品会带给我们不同的印象。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唐诗让我们依次感到了音韵之美、结构之美、思乡的情绪之美,以及对爱情的朦胧、坚贞的向往与无怨无悔的守望,还有对普天下有情人的祝福,兼之以一种空灵的、思绪涌动却大美无言的格调之雅和境界之美。

  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甚至整个人类,对一些共同的意象都有大致相同的理解。这个对月亮的比喻我们称之为月亮之喻。我们中国人都知道月亮代表思乡,看到月亮能够想到故乡。这是我们民族意识的传承。不同的民族对月亮的象征和意象有不同的表达和理解。但是,世世代代通过口头表达,通过文学作品,它的象征能够被大家接受和理解。这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传承,是不同民族的文学能沟通的共同基础,也是整个人类能够相互理解的共同基础。

  通过《静夜思》的例子,我们发现,在不同的年龄段,人们对文学有不同的理解和期待。这种理解和期待随着我们阅历的增长而增加。回到之前的问题:文学究竟是什么呢?

  文学首先是一种语言表达。所以,大作家都被称为语言大师。比如鲁迅、老舍、沈从文、汪曾祺,他们的作品都有独特的语言魅力。提到莎士比亚,在对他的很多不同评价中,有一点绝对没有异议,那就是,他的戏剧代表了英语语言的巅峰,代表了英语语言最优美、最深刻的表达。所以,要精确地领会一个民族的语言内涵,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阅读这个民族最优秀的文学作品。

  其次,文学是一面镜子。这个镜子之喻来自于柏拉图的《理想国》。柏拉图在谈及艺术家的模仿时,说他们采用了一种常用的而且容易实现的方法,就像是“拿一面镜子四面八方地旋转”,马上造出太阳、星辰、大地,包括人自己、其他动物、器具、草木等。镜子是西方关于文学的最古老的比喻之一。文学的世界就是现实世界的一面镜子。现实生活是什么样,作家通过自己的观察,进行提炼总结,通过形象和人物的塑造,就会创造出一个忠实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世界。镜子之喻发展到后来,带来一个文学创作的高峰,就是现实主义。

  在文学描写中,现实主义手法看重的是如何把现实世界描写得准确具体、惟妙惟肖。现实主义小说家详细地描写街道、房屋和树木的位置和状况。刻画人物时,会描写这个人穿什么衣服戴什么帽子,以及人物的发型、口音和五官长相等等。作家会把外在的东西描写得非常细致。这也可以解释一个现象: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的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样的作品有画面感,人物的衣着打扮、场景布置都有原著可依。

  另一个关于文学的理念是:文学是一盏灯,是诗人心灵的表现。比如,不同的人对于一朵玫瑰花有不同的看法。而一个诗人看到玫瑰,会想到爱情,想到很美好的象征。通过一种东西想到另一种不同的东西,这就是诗人的才能。所谓灯的意思,就是诗人用自己的心灵来表达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不是说世界是什么样就把它写成什么样。诗人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描写这个世界。他觉得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在作品中他就把它描写成什么样。这是因为在写作过程中诗人投射了自己的想象力和情感等,把这个世界变成自己希望看到的、希望传达出来的样子。十九世纪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有一首诗歌,叫《我的爱人是红红的玫瑰》:

  哦,我的爱人像一朵红红的玫瑰,

  含苞初放在六月天;

  哦,我的爱人像一支甜甜的曲子,

  奏得曼妙又合节拍。

  你是多么美丽啊,我的好姑娘,

  多么深情真挚啊,我的爱

  我永远爱你,亲爱的,

  直到大海枯竭水流干。

  读了这首诗之后,我们再看到玫瑰花,就会想到爱情的坚贞和美丽。这是诗人对我们的影响。诗人改变了我们对花的一般看法。

  这种文学理念最伟大、最辉煌的成就体现在浪漫主义的文学创作当中。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序言”中说过一句话:“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它起源于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诗人的感情经过沉淀之后,慢慢的会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华兹华斯写《咏水仙》就是这样。有一天他出去散步,看到了很多的水仙花在湖边跳跃。当时他很高兴。回到家之后,很多次在百无聊赖的时候,在孤独寂寞的时候,他不时地想起那片水仙花:

  水仙花还是湖边那丛水仙花,经过诗人思想的沉淀,我们再看到水仙花,就会感觉它能够给人带来安慰,能够让人心灵重新振作起来。那么,人在什么时候写诗比较好?在失恋时很难过,是不是当时就要写失恋的感受?不是。应该在平静之后写回忆起来的情感。也就是说,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那种感觉会慢慢地回到你的心中。

  中国有一个说法,叫诗言志。“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毛诗序》)“诗”就是文学。“志”是什么?“志”就是自己的心理、意志和情感。“在心为志”,在自己的心里就是一种意志和情感。“发言”就是用语言表达出来。“发言为诗”,就是用诗歌的形式把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反过来想,意思就是:诗表达内心的情感,抒发诗人的情怀。

  文学并不是实际的生活,一般说文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那么,这高于生活的文学能否反映现实人生的真实呢?这就是文学之真的争论,即文学能否反映真理,文学能否表现现实。这个争论始于柏拉图。

  柏拉图说文学不真,不能反映真理。他为什么说诗(文学)不真?这源于他的“模仿说”。他认为,只有理式世界才是永恒存在、唯一真实的。现实世界是变动不居的。现实世界是理式世界的模仿,文学世界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也就是说,文学是模仿的模仿,因此文学不能表达真实的存在。他认为,从荷马起,一切诗人都只是模仿者。无论是模仿德行,或者模仿他们所写的一切题材,都只得到影像,并不曾抓住真理。因为这样一个理由,他要驱逐诗人出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解决了诗人之真的问题。他认为,文学能够反映真实的东西,文学表达了生活的可能性。他的道理是,如果这是现实中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文学把它描写出来,它就是真实的,尽管这种事情不一定真的会发生。只要有这种可能性,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文学就具有真实性。所以,他说诗比历史更加真实,更有哲理性。历史表示具体的真实事件,文学表示普遍的真理。这就是文学之真。

  下一个问题是文学之用,文学到底有什么用?我们一开始就说,可以把文学当做心灵的伴侣,也可以靠写作来安身立命。实际上理论家关注的不是这个角度。他们关注的是文学对国家有没有用,对人的心灵教育有没有用,文学能否启迪心志、教化民众。所谓文学之用,在于对人心灵的塑造。柏拉图说,如果诗人能够证明文学有用,那么就可以把他从理想国门外召唤进来。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说,文学作用的特点是寓教于乐。文学当然能够给人教益,给人好处,但是它的方式是让你愉悦,让你在愉快的阅读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启发。所以,文学还应该是美的,让读者觉得愿意读,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读者的心灵起作用。

  文学是镜,还是灯,是一个可以相伴终生的朋友。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这个朋友会带给我们不同的启示。文学之真真在哪里?文学之用用在何处?随着阅读的深入和阅历的增加,我们对这些问题会有自己的答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诗辩护》
「诗人档案」013薛玉林:弯弯的月亮、弯弯的小河、弯弯的小路
「星星诗刊」臧 棣:诗歌替身学入门——诗的无用之用
魅力诗人好声音·孟祥忠
关于诗的随想
我对当下诗人的批判(几年前的旧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