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备考:2015年高考语文终极指导及考点微专题(四)
2015年高考语文终极指导及考点微专题(四)
微专题二 小说核心知识再回顾
一、读一读
小说表达技巧一览表
表达技巧
概念分析及作用阐释
人称
第一人称叙述
叙述亲切自然,给人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叙述
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
第三人称叙述
不受时空限制,叙写展现自由灵活。
叙述方式
顺叙
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进行记叙。
倒叙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
补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作某些交代。
人物描写
直接(正面)描写、间接(侧面)描写
交代人物,突显特点,展示人物性格品质。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景物)描写
交代时间、地点,提供故事背景;为人物出场作铺垫;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感;推动情节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
情节设置
悬念
是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通俗地说,它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关注、引人入胜。
抑扬
指写作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照应
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伏笔
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伏笔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对比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对比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衬托
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衬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铺垫
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和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叙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
突转
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这种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练一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尾 巴
汪曾祺
人事顾问老黄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工厂里本来没有“人事顾问”这种奇怪的职务,只是因为他曾经做过多年人事工作,肚子里有一部活档案;近二年岁数大了,身体也不太好,时常闹一点腰酸腿疼,血压偏高,就自己要求当了顾问,所顾的也还多半是人事方面的问题,因此大家叫他人事顾问。这本是个外号,但是听起来倒像是个正式职称似的。有关人事工作的会议,只要他能来,他是都来的。来了,有时也发言,有时不发言。他的发言有人爱听,有人不爱听。他看的杂书很多,爱讲故事。在很严肃的会上有时也讲故事。下面就是他讲的故事之一。
厂里准备把一个姓林的工程师提升为总工程师,领导层意见不一,有赞成的,有反对的,已经开了多次会,定不下来。赞成的意见不必说了,反对的意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条:一、他家庭出身不好,是资本家;二、社会关系复杂,有海外关系,有个堂兄还在台湾;三、反右时有右派言论;四、群众关系不太好,说话有时很尖刻……其中反对最力的是一个姓董的人事科长,此人爱激动,他又说不出什么理由,只是每次都是满脸通红地说:“知识分子!哼!知识分子!”翻来覆去,只是这一句话。
人事顾问听了几次会,没有表态。党委书记说:“老黄,你也说两句!”老黄慢条斯理地说:“我讲一个故事吧——从前,有一个人,叫做艾子。艾子有一回坐船,船停在江边。半夜里,艾子听见江底下一片哭声。仔细一听,是一群水族在哭。艾子问:‘你们哭什么?’水族们说:‘龙王有令,水族中凡是有尾巴的都要杀掉,我们都是有尾巴的,所以在这里哭。’艾子听了,深表同情。艾子看看,有一只蛤蟆也在哭,艾子很奇怪,问这蛤蟆:‘你哭什么呢?你又没有尾巴!’蛤蟆说:‘我怕龙王要追查起我当蝌蚪时候的事儿呀!’”
1.小说中的画线部分采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这样写对塑造人物有什么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画线部分使用了白描的手法。白描手法,简洁明了,笔墨较为集中,抓住了人物形象典型的一面,如身体弱、学识丰、对工作热情等,形象地将之勾勒了出来。
2.小说的主人公是“老黄”,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紧要关头,汪先生却以妙趣横生的笔触写了“姓董的人事科长”,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意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老黄是一个因身体欠安挂了闲职的领导干部,但其学识丰富,尽职尽责。顾问本是闲差,但在他那里却成了一份责任。在对待一些重要问题时,敢于用委婉的语言来表示抗争,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不满。而董科长是一个思想僵化、工作保守的人,总想表达自己的看法,却又总是涨得满脸通红,说不出话来。如此与老黄的“慢条斯理”构成鲜明的对比,有力地衬托出主人公的形象,甚至在情节上还有一点波澜起伏的味道。
3.著名作家贾平凹称汪曾祺为“文狐”,这是春秋笔法的一种,指用简省委婉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用于此处,意在赞美他充满灵性的构思。试结合小说的结尾,作一些必要的探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小说至此,戛然而止,从形式上看是文章没留尾巴,但这篇《尾巴》本身就是条大尾巴,表达了一种对知识分子命运最深切最实际的关注。(2)以故事来结尾还有一种婉而多讽的意味,在当今时代,谈尾巴的话题,无疑是可笑的而且是可怕的。谁希望已经过去的那场风暴再次上演呢?(3)龙本身也是有尾巴的,作为图腾,它是由多种动物特征拼接组合而成的,龙尾实质上取材于狮尾,象征权威。龙王当然不能自己割掉自己的尾巴,很明显地自欺欺人。(4)读来妙趣横生,形式委婉,但让作品的境界更显戏剧性,思想性更强。
微专题 熟读散文核心知识
Ⅰ 散文阅读答题术语
散文阅读答题术语一览表
叙述人称
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叙述方式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描 写
人物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环境、场面描写,人物对话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对比
布局谋篇
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句子作用
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表现手法
象征、衬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动静相衬、以小见大、渲染烘托、联想想象
Ⅱ 散文主要表现手法及其主要效果
一、读一读
散文主要表现手法及其主要效果一览表
表现手法
主要效果
象 征
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铺 垫
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来之前的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它可以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抑 扬
在发展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托物言志
作者在对事物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富含哲理和暗示性,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白 描
不设喻,不修饰,不用华丽的辞藻,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以最经济最俭省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它往往能达到寥寥几笔就能突出事物神韵的效果。
虚实结合
抓住重点,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借景抒情
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衬 托
不直接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渲 染
作者通过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
联想想象
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强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以小见大
抓住最能体现大主题的、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活哲理的小事件来叙写。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对 比
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
点面结合
文章结构中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某一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能反映出事物的全貌,突出重点,表达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注  关于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见小说部分。
二、练一练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到达家乡已近晚饭时分,一派迷人的田园景致扑入眼帘:农舍毗邻,炊烟袅袅,杨树摇曳,玉米金黄。路边黄豆棵上结满饱满的豆角,鼓囊着就要胀开来。翠绿丛中红得鲜嫩的辣椒格外惹眼。乡风轻拂,百果飘香。一群群闹猛的鸟儿在枝头嬉戏,不知疲倦,轮番起劲地唱歌,仿佛欢迎我这一身风尘的游子归。儿时熟悉的地气端地从脚下浮起,心驿神荡起来,一种叫温暖的东西从心底弥漫开来。(节选自葛克文《走进同一片阳光》)
该段描写了家乡的田园景致,试分析其表达特色。
答:
答案 ①选取了家乡秋天代表性的事物。②从视觉、嗅觉、听觉多角度描写。③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来,晒晒太阳!”在乡村,尤其是冬天,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窝聚的老人也最多。冬天里,阳光总以一种最温暖、最明亮的姿态涂抹大地。那时,树上尚没有凋零的叶片,通体金黄,兴奋得直打哆嗦。地上,一条狗蜷缩在阳光的被窝里,懒洋洋的,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或一摊让太阳烤干的牛粪。老人们在阳光里打捞着明灭的往事,交头接耳:谁家的猪养得最肥,谁家今年的收成很好,谁家的闺女腊月里要出嫁,谁家的小子又有出息啦……他们大口大口饱食着阳光的盛宴,咀嚼阳光,满嘴流油。他们的笑声、叹息声、诉说声像无数把叮叮当当的小榔锤,把阳光敲成了金子般的碎片,然后乐呵呵地搭在怀里,俨然一个个财主。(节选自徐迅《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
该段画线部分描述了冬日里老人们在阳光下畅谈的场景,请简要分析其表达特色。
答:
答案 整体上作者将一群老人放在冬日阳光的背景下,视觉与听觉相结合,表现了老人们的幸福与满足;前一句话虚实结合,化虚为实,将无法感触的阳光化为老人们嘴里的美食;后一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老人们的话语比作小榔锤,使其巧妙地与阳光融为一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七年级语文知识归纳(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文体知识汇总
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全面解读
记叙类阅读答题技巧与答题模板
高考小说阅读各类题型规范答题技巧
跟名著学场面描写,一秒钟让记叙文异彩纷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