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物阅读素材:在生活的咸淡里体味“无价孝心”

 

在生活的咸淡里体味“无价孝心”

 

吴志菲

 

 毕淑敏出生在新疆伊宁,籍贯是山东文登。她没有在山东生活过,只是小时候随父母回老家探亲时待过几天。前些年,毕淑敏利用自己在山东讲学的机会,特地提出去一趟文登。到了老家的村口,只见满目葱绿、春意盎然,几个葱农正忙着把新挖出土的大葱进行清洗、打捆。

 

 毕淑敏走了过去,葱农一听说是北京来的大作家,忙放下手中的活,围着她攀谈起来。毕淑敏向他们了解了一下大葱的种植特点与销售行情,并自己掏钱买了一把大葱。葱农说什么也不要钱,毕淑敏却坚持付钱,葱农最后拗不过毕淑敏,象征性地收了钱。

 

 到了老家门口,毕淑敏看到一口机井。她想到这家乡的水一定是母亲的最爱。就用随身携带的矿泉水瓶子灌了满满一瓶家乡的水。她试着喝了一口,清清凉凉,顿觉心旷神怡、疲劳尽散。她巴不得把家乡清新的空气也打包带回北京给母亲。可惜这是做不到的。

 

 “月是故乡明,水是家乡甜。”母亲看到女儿自文登带来的大葱与井水,有些激动。大葱飘出的香味让母亲回味着儿时的生活,纯净透彻而甘甜可口的井水让老人不禁忆及老家的人与事,对故里的依恋割舍不断。

 

 一次山东文登驻京同乡联谊会上,文登市市长请毕淑敏常回家看看。毕淑敏与家乡的父母官相约:把手头的事情忙完后,一定回父母生活过的地方待上一段时间。她开玩笑地说:“父母的长辈以及兄弟姐妹都不在了,我没有要去的哪一家。就是想去看看那一块土地。虽然是故乡,却不知该找谁。”市长说:“你就奔市政府吧。”

 

 这些年来,毕淑敏写过的数百万字作品中,有关父母的文字并不很多。“不是不想写,而是因为特别尊崇他们,我的力量还不足以更深刻地理解他们以及他们那一代人,包括他们生活的环境和经历的年代。”这不是个人的谦逊,而是一种对长辈的敬畏!

 

 好吃的是饺子。有一年,母亲亲手做好一盒饺子,托人从石家庄带给身在北京的毕淑敏。那人叫毕淑敏马上尝尝,因为毕妈妈曾一会怕咸了一会怕淡了而念叨不停。毕淑敏就吃了一口,但“什么滋味都没尝出来,只觉得喉咙口很热,像有块炭卡在那里……”毕淑敏吃在嘴里,暖在心底。

 

 包裹着温情的饺子,像根心弦,无意间触及,撩拨出的是一曲悠长的旋律。毕淑敏记得,早年受生活条件限制,吃饺子只能挨到年节。平常的日子,破天荒地包上一顿饺子,就成了全家人的节日。她记得小时候妈妈和完面后,会把面团搓成长条,然后揪成一个个小面团,放在撒了薄面的面板上,自己用小手抢着要擀饺子皮……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情景历历在目。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饺子自然不再是稀罕食物了。然而,母亲依旧在过年过节时包饺子,给子女送饺子。在母亲的眼里——饺子的象征意味极浓,圆满、团圆、和睦、和谐、阖家欢乐。那一个个精巧的饺子里浸满浓浓的母爱、浓浓的亲情。品尝着鲜美的饺子,毕淑敏仿佛看到母亲爬满皱纹的额头和那稀疏的白发。泪水不禁在眼眶里打转。

 

 毕淑敏连连说,味道很好,不成也不淡。来者听后,很高兴地表示要告诉毕妈妈“您女儿很喜欢吃您包的饺子”。毕淑敏却匆忙地拒绝了,因为如果说好,母亲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做这件事情,那她太辛苦了,并一再嘱咐他要说“饺子从石家庄带到这儿,路太远,都馊了,没法吃了”。

 

 毕淑敏可以想象得出,母亲是“在凄清的早晨,一个人披衣起身,孤零零地擀饺皮,孤零零地包……一次只能擀几张饺皮,多了一个人也包不来,就皴了。妈妈是极讲究饺子的质量的,这许多饺子她一定包了许久许久……也许她会先拿小锅,煮几个尝尝……她总说我的口味比她重,一定是自己觉得咸淡适中了。又加上一把盐……过后想想又怕咸了,心中不安……”为了不让母亲再这样起早摸黑孤零零地辛苦为她包饺子,也不想母亲心中再被那个考虑是太咸还是太淡的不安所折磨,她就只好撒谎了。

 

 毕淑敏那年搬新家,首先想到的是把母亲接到身边住。她说:“我最高兴的事儿就是可以给妈单独布置一间房,并且按她的意思把墙刷成玫瑰红的颜色,我觉得上了年纪可以随心所欲用各种颜色,妈有这个特权。如果一个人爱世界、爱别人.首先要爱自己的母亲。”

 

 当今文坛上,毕淑敏是一位始终以自己的创作关注并维护人的尊严与价值的作家,她以冷静的笔触为我们描写了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和画面。她的母亲喜欢看由她的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改编成的电视剧。其中,《血玲珑》将母爱、恋情、伦理、高科技等诸多现代生活中的重大问题纠结在一起,形成一对对复杂的矛盾.流露出毕淑敏那浓得化不开的母爱情怀。毕淑敏的母亲看了很受感染,沉浸在女儿塑造的角色中,几乎是噙着泪水看完,一集不落,每天早早地守在电视机前。有时母亲看到某处悬念,着急地问毕淑敏结果如何时,原作者的她只得一笑,说我也不知道啊——因为编剧不是自己,有些故事情节改动很大。

 

 常言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其中一本就叫“婆媳经”。在家庭中,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最明显和最常见的是出现在婆媳关系上。会念“婆媳经”的毕淑敏说.婆婆也是母亲,是先生的母亲,也是自己的母亲。“婆婆对我帮助很大,我的儿子是她一手带大的。尽管她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但我们沟通、交流没有什么障碍。”毕淑敏的儿子从出生三十天后,就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婆婆付出了巨大的辛劳。

 

 做媳妇的毕淑敏十分尊敬、关心婆婆,遇事总爱和老人商量。,必要时,自己迁就老人的某些习惯。每逢年节或婆婆的生日,都不忘给婆婆准备些礼物。有一年,毕淑敏自新疆带回两斤营养丰富的大红枣,回到家先给了婆婆一斤。婆婆品尝后,高兴地说:“淑敏子带回的红枣,果大脆甜,很不错!”先生觉察后,很奇怪地说:“怎么还留一半?舍不得全部给老人?”毕淑敏笑了笑,凑过来耳语:“我要让妈妈多开心一次。下次再给她不是更好嘛!”先生一听,乐了……

 

 这让记者想起,毕淑敏在《妈妈的水仙》一文中提及的母亲养水仙因方法失当使水仙过早凋零的事。她注意到水仙因为母亲浇水过多而长速反常,为此提议将水仙由暖气边移至窗台,然而母亲发现后立即移回。结果,在一天晚上,“水仙訇然一声倒伏。像被伐倒的空心木”。毕淑敏知道,一切皆因母亲方法失当而导致水仙过早仙逝。原本的快事变成了憾事,白忙一场,这样的结果一定会给母亲留下一些失落、惆怅、自责。

 

 次日清晨,母亲发现水仙再也扶不起,吃了一惊。这时,毕淑敏为了不让母亲养花的信心受挫,对母亲的丁点快乐加以保护,最大程度上给母亲增添成就感,没有责怪母亲浇水过多、放花位置不对,而是一味地“自责”:“是我不小心碰倒了它,又没有及时发觉……”这美好的谎言里,读出的是孝顺与体恤,让人敬佩、感动!

 

【节选自吴志菲、余玮《中国作家访谈》一书】

 

     吴志菲,红色励志作家,有"智囊传记专业户"之誉。湖南耒阳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先后供职湖北南鄂晚报社、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北京东方红航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楼盘杂志社、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中国信息报社,现供职某中央级新闻单位。(百度百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心收集整理的现代二十四孝故事
【孝心无价】毕淑敏经典散文
配乐朗诵:《孝心无价》毕淑敏
百善孝为先——毕淑敏散文《孝心无价》朗诵:刘子华
孝心无价(节选)毕淑敏
毕淑敏在《孝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