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政治参考答案(下)
34.答案示例:
借鉴价值:不仅要重视学生间接经验的积累,更要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并且将两者有机结合。
获得知识的途径既可以是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也可以是通过书本或从他人那里学来的间接经验。该校要求学生大量阅读,并要求教授从旁观察指导创业,说明这个模式重视学生间接经验的积累。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大量从事真实的创业活动,说明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最终都来源于实践,大量的直接经验可以使学生结合个人的创业实践体验,深刻理解书本知识,不断积累和拓展创业经验。
评分量表:
评分项1:借鉴价值
等级
等级描述
分数解释
水平3
答出该模式在强调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重要性基础上,更强化直接经验的获得。如“不仅要重视学生间接经验的积累,更应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并且将两者有机结合”。
能从规定的哲学视角,准确概括材料要素之间的关系。
水平2
答出该模式强调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重要性。如“既重视间接经验积累,也重视直接经验获得”;“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能从规定的哲学视角,较准确概括材料要素之间的关系。。
水平1
没有应答;或应答与试题无关,或重复试题内容,如“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关系”。
不具有从规定的哲学视角,概括材料要素之间关系的能力。
评分项2:分析说明
等级
等级描述
分数解释
水平4
在3分基础上,运用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来源于实践原理分析说明材料。
能运用哲学原理全面、准确分析说明材料。
水平3
运用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准确分析说明材料。
能运用哲学原理较全面、准确分析说明材料。
水平2
运用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准确分析说明材料。
能运用哲学原理分析说明部分材料 。
水平1
没有应答;或应答与试题无关;或仅概括试题内容,没有运用哲学原理分析。
不具有运用哲学原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的能力。
三、分析说明题
35.答案示例:
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整体高于部分,部分影响整体。在实际工作中既要统观全局,又要抓住关键性的部分。
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处于决定地位。措施1提出统一防控大气污染,这是实现优化整体功能目标的最佳方案,因为京津冀地区处于同一个气候带,主要空气污染源分布,与城市群、地下水超采区、水质污染等空间分布重叠有关,应该立足整体,以统筹方法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当各部分以一定合理的结构形式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在防控大气污染过程中,建立协商、通报、预警、联动机制,执行统一的产业和环境准入标准等,能够发挥各地区、各部门、各环节通力合作,统一协同治理的作用。
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有时会对整体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在统一防控大气污染中,实施跨省市经济协调补偿机制,兼顾了局部利益,可以调动局部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局部的主动发展必然会带动整体更好发展。同样,措施2提出要让河北省发挥自身优势,建设新型工业化基地,将有利于大生态区发展,因为京津冀地区经济资源互补性强,各省市发挥自身优势,可以促进地区整体发展。
但是措施2未能从整体上把握地区经济互补性强的特征,若能充分利用整体的优势,充分利用京津两市在科技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那么不仅河北省发展会更好,区域发展的整体实力也会更强,更能体现“统一协调、互惠共进”京津冀大生态区理念。
因此,这位学者提出的措施与建议不完全一致。
评分说明:本题采用分析评分法。评分观察的行为特征:概述评价标准;根据评价标准分析材料;获得评价结论。
评分量表:
评分项1:概述评价标准
等级
等级描述
分数解释
水平3
全面而透彻地概述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
能概述评价标准。
水平2
全面概述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但不透彻。
能概述部分评价标准。
水平1
没有概述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或不能全面概述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
不具有概述评价标准能力。
说明:①“全面”指准确概述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②“透彻”指在全面基础上,根据分析需要,对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作进一步阐释;③分析中没有充分运用概述为评价标准的哲学原理,扣1分。
评分项2:运用评价标准分析材料
等级
等级描述
分数解释
水平4
①分析中概述的材料与哲学原理内在逻辑一致;
②以“两个特征”为视角,运用哲学原理对措施进行较充分分析。
能全面地运用评价标准充分地分析材料。
水平3
①分析中概述的材料与哲学原理内在逻辑较一致;
②未能有意识地以“两个特征”为视角对措施进行分析;
③运用哲学原理分析措施,但不充分。
能全面地运用评价标准充分地分析材料,但评价标准不全面、透彻,材料分析不充分。
水平2
①分析中概述的材料与哲学原理内在逻辑较不一致情况较多;
②只分析极少材料。
运用评价标准分析材料的能力较弱。
水平1
没有分析;或分析内容与哲学原理内在逻辑都不一致;
或有分析,但不是运用哲学原理进行分析。
不具有运用评价标准进行分析的能力。
评分项3:获得评价结论
等级
等级描述
分数解释
水平3
①评分项1得2分;
②评分项2得5分以上;
③评价结论与评价标准、分析内在逻辑一致。
能在运用评价标准较充分分析的基础上获得评价结论。
水平2
①评分项1得2分;
②评分项2得5分以上。
③由于分析不充分,造成评价结论与评价标准、分析内在逻辑不一致。或①评分项1得1分;
②评分项2得4分以上;
③评价结论与评价标准、分析内在逻辑一致。
能在运用评价标准分析的基础上,获得评价结论,但分析能力不强。
水平1
没有评价结论;或有评价结论,但评析项2得1-2分;或其它评价结论与评价标准、分析内在逻辑不一致的情况。
不具有获得评价结论的能力。
四、论述题
36.答案示例1:
首先,政府宏观调控思路体现了对市场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尊重。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市场机制自发进行资源配置和调节供求平衡。其间经济运行出现一定的波动,是一种常态,具有客观必然性。因此,经济波动只要处在能为社会承受的合理区间,就应放手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进行自我调节,政府不应轻易干预。例如,今年一季度GDP增速7.4%没有达到预期的7.5%,但仍处在合理区间,政府表态不出台强刺激政策,就是对市场经济规律的一种尊重。此间政府的“有所不为”,更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内在的经济活力。
其次,政府宏观调控思路体现了对宏观调控关键点的准确把握。市场调节具有事后性特点,当遭遇突发事件时,可能会招致经济的大起或大落。因此在关键结点上,政府的宏观调控必不可缺。当经济波动呈现冲破“上限”的势头,即通货膨胀率上涨逼近“警戒线”时,政府应适时运用紧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稳定物价;而当经济波动呈现跌破“下限”的势头,即经济增长出现偏低偏缓倾向危及社会就业率时,政府应适时运用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拉动需求,提振经济,保证就业。例如,几年前国际金融风暴招致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拉动需求,提振经济,保证就业。例如,几年前国际金融风暴招致我国总需求明显下降、经济增速放缓,就业率遭跌时,政府动用大力度的扩张财政和货币政策“组合拳”,拉动了总需求,守住了经济增长率和就业率的“下限”,终使经济运行重新进入合理区间,即是一个极好的证明。
自觉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把政府的宏观调控建立在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政府宏观调控思路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答案示例2:
政府宏观调控的思路尊重了市场规律,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
首先,其强调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当经济运行波动处于社会所能承受的合理区间时,政府不再出台强烈的短期调控政策,尽量减少对市场活动的干预,让市场机制自动调节供求关系,让市场主体在竞争中迸发活力。例如,2013年上半年,我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新一届党中央、国务院处变不惊,明确指出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经济运行仍在合理区间内,因此尽量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不超发货币,不增加赤字,沉稳守中,最终实现了GDP7.7%的增长。
其次,其明确了更好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的关键所在。政府的这一宏观调控思路基于对市场固有的滞后性可能带来总供给与总需求严重失衡的认识。一旦失衡超出社会承受力,会危机经济社会的稳定。因此当社会总需求严重不足,经济运行面临下行风险时,政府应适时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需求,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而当社会总需求过热时,政府应适时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使需求降温,以防范通货膨胀突破“上限”。例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导致我国总需求严重不足,政府动用一系列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稳定经济发展,化解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守住了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在客观、必然的经济运行波动中科学地界定市场无形之手与宏观调控有形之手的作用范围,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必将开创改革开放和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评分说明:本题采用分析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行为特征有:围绕论题提出总论点;分论点紧扣总论点;论述逻辑连贯而完整,并运用恰当事例论证;正确使用学科术语。
评分量表:
评分项1:论题、总论点(结语)与分论点
等级
等级描述
水平4
论题、总论点(结语)、分论点内在一致。即,
①总论点(结语)与论题一致;
②大部分分论点都与总论点(结语)一致。
水平3
论题、总论点(结语)、分论点内在一致。即,
①总论点(结语)与论题一致;
②少部分分论点都与总论点(结语)一致。
水平2
总论点(结语)与论题不完全一致。
水平1
没有提出总论点(结语);
或总论点(结语)与论题不一致;
或提出分论点并展开论述,但分论点与论题、总论点(结语)不一致;或提出分论点,但都没有展开论述;或有论述,但没有提出分论点。
评分项2:分论点与论述
等级
等级描述
水平4
①评分项1得3分;
②围绕每个有效分论点展开论述,论述的逻辑线索连贯且较完整。
水平3
①评分项1得3分;
②围绕每个有效分论点展开论述,论述的逻辑线索较连贯,但缺少部分重要逻辑环节。
或①评分项1得1分或2分;
②围绕每个有效分论点展开论述,论述的逻辑线索较连贯,且较完整。
水平2
①评分项1得1分或2分;
②围绕每个有效分论点展开论述,论述缺少部分重要逻辑环节。
水平1
①评分项1得0分;
②论述中没有连贯逻辑线索,只是孤立地罗列部分非重要逻辑环节,即简单堆砌教材内容。
说明:“有效分论点”指与论点(结语)、论题内在一致,且展开论述的分论点。
评分项3:术语
等级
等级描述
水平3
①评分项2得3分以上;②较正确使用学科术语。
水平2
①评分项2得3分以上;
②较少使用学科术语;或使用学科术语,但有较多明显错误。
水平1
评分项2得0-2分。
评分项4:事实论证
等级
等级描述
水平4
在至少两个有效分论点的论述中,分别恰当举例并论证相应分论点。
水平3
在一个及以上有效分论点的论述中,恰当举例,但只就其中一个用于论证相应分论点。
水平2
在一个及以上有效分论点展开的论述中,恰当举例,但没有展开论证;或在一个及以上有效分论点展开的论述中,恰当举例,展开论证,但没能论证相应分论点。
水平1
没有举例;或在非有效分论点中的举例论证;或举例不恰当。
说明:“有效分论点”指与论点(结语)、论题内在一致,且展开论述的分论点。
评分说明:
考生围绕论题展开论述应当包括以下逻辑线索:
①以尊重市场和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视角论证,重要逻辑环节包括:市场经济的内涵;市场机制自发配置资源与调节供求平衡;对经济波动“合理区间”的认定;解决合理区间的波动应放手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此期间政府“有所不为”的意义。
②以把握宏观调控关键点的视角论证,重要逻辑环节包括:市场调节是典型的事后调节,可能招致经济的大起大落(即关键结点上政府宏观调控必不可缺的原因);对经济波动“上限”和“下限”特征的认定;对不同调控方向上采用的政策类型的把握;宏观调控最终目标(即此期间政府必须“有所为”的重要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4高考试题及答案-政治-上海-1
推荐论文写作的结构
信息类文本阅读:论证分析题型知识清单
【2021一轮复习】论述类阅读掌握这些知识点基本就够了!
语文复习整理模块一:论述类阅读
议论文文体知识梳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