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识点】辛亥革命内容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①民族、阶级矛盾激化,民族危机加深;

  ②清末新政、宪政失败;

  ③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二.辛亥革命的过程

1中国同盟会:

  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政治纲领是:“驱除靼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三民主义

  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指推翻清政府,没有明确反帝;

  “民权主义”指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政体;

  “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全面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也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享有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因此三民主义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3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 10日,革命士兵在武昌率先起义,并取得成功。

  三.中华民国的建立

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南京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2清帝退位

  1912年2月,清朝宣统帝下诏退位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①时间:

  1912年3月

  ②目的:

  巩固共和政体和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③内容:

  国体: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主权: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政体:责任内阁制; 政治原则: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④意义

  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为后来的制宪提供了蓝本,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重要一页。

  四.辛亥革命的结局和教训

  结局:

  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教训: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五.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措施,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③促进了自由、平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社会的移风易俗,促进了中国社会观念的更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19课 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辛亥革命
部编版:八上历史第8—11课课本问题解答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辛亥革命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的爆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