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川省眉山中学2017届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9月份)(解析版)


2016-2017学年四川省眉山中学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9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2016秋眉山校级月考)有关生物膜与生物膜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核生物无生物膜系统,也就无生物膜

B.各种生物膜中所含蛋白质的种类、功能相同

C.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

D.生物膜与ATP中都含有的元素是C、H、O、N、P2105333

【考点】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分析】生物膜系统

1.概念: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和核膜、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2、功能:

(1)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起决定作用.

(2)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

(3)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解答】解:A、原核生物无生物膜系统,但有生物膜,即细胞膜,A错误;

B、各种生物膜中所含蛋白质的种类、功能不相同,B错误;

C、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体现了膜的流动性,C错误;

D、生物膜与ATP中都含有的元素是C、H、O、N、P,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膜与生物膜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

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

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2105333

【分析】关于“艾滋病”,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解答】解:A、HIV感染人群中多种免疫细胞损伤,导致免疫力下降,即对H1N1流感的抵抗力下降,所以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A正确;

B、接种疫苗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而HIV具有高度变异性,导致抗体和记忆细胞不能识别HIV,从而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B正确;

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有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C正确;

D、HIV感染初期,机体通过体液免疫产生大量抗体,可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艾滋病的中文名称、致病原理及传播途径,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外施赤霉素和脱落酸对贮藏期马铃薯块茎发芽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为使马铃薯块茎提早发芽,可以外施赤霉素

B.为延长马铃薯块茎的贮藏时间,可以外施脱落酸

C.外施赤霉素后,马铃薯块茎从开始发芽到最大发芽率所需的时间更短

D.对照组马铃薯块茎中赤霉素含量与脱落酸含量的比值,第5周时大于实验开始时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分析题图: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外施试剂的种类,因变量是马铃薯块茎发芽率,看图可知: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赤霉素促进发芽,脱落酸抑制发芽,据此答题.

【解答】解:A、为使马铃薯块茎提早发芽,可以外赤霉素,A正确;

B、为延长马铃薯块茎的贮藏时间,可以外施脱落酸,B正确;

C、看图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外施赤霉素后,马铃薯块茎从开始发芽到最大发芽率所需的时间不变,C错误;

D、赤霉素促进发芽,脱落酸抑制发芽,第5周对照组发芽率开始上升,故第5周时对照组马铃薯块茎中赤霉素含量与脱落酸含量的比值大于实验开始时,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借助于曲线图考查赤霉素和脱落酸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

4.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如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

B.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

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

【考点】种间关系.

【分析】分析题图:该图表示的是某年度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自变量是时间,因变量是种群数数量的变化,据此答题.

【解答】解:A、碳循环发生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A错误;

B、随机取样原则统计各个样方中该种群个体的数量,然后求平均值,可计算出某种昆虫的种群密度,B错误;

C、由图可知,乙捕食甲,但该曲线中乙与甲的数量不能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

D、由图可知,乙捕食甲,故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依托曲线为载体,考生生物的种间关系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5.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

枯草杆菌

核糖体S12蛋白第55﹣58位的氨基酸序列

链霉素与核糖体的结合

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

野生型

0

突变型

不能

100

注P:脯氨酸;K:赖氨酸;R:精氨酸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

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

C.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

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

【分析】分析表格可知,野生型的核糖体S12蛋白第55﹣58位的氨基酸序列为﹣P﹣K﹣K﹣P﹣,而突变型的氨基酸序列为﹣P﹣R﹣K﹣P﹣,即基因突变导致蛋白质中一个氨基酸改变,该突变是由于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引起的.

【解答】解:A、分析表格可知,突变型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为100%,说明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A正确;

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翻译功能,B错误;

C、由分析可知,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改变所致,C错误;

D、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结合表格考查了基因突变、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基因突变的定义、特征等,能够根据表格信息确定突变型的抗性,识记核糖体上发生的是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6.如图是先天聋哑遗传病的某家系图,Ⅱ2的致病基因位于1对染色体,Ⅱ3和Ⅱ6的致病基因位于另1对染色体,这2对基因均可单独致病.Ⅱ2不含Ⅱ3的致病基因,Ⅱ3不含Ⅱ2的致病基因,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Ⅱ3和Ⅱ6所患的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若Ⅱ2所患的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不患病的原因是无来自父亲的致病基因

C.若Ⅱ2所患的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与某相同基因型的人婚配,则子女患先天聋哑的概率为

D.若Ⅱ2与Ⅱ3生育了1个先天聋哑女孩,该女孩的1条X染色体长臂缺失,则该X染色体来自母亲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2105333

【分析】遗传图谱的分析方法和步骤:

(1)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如图所示:

(2)再判断致病基因的位置:

①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

②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

【解答】解:A、由于Ⅰ3和Ⅰ4正常,生下患病的Ⅱ3和Ⅱ6,说明此病为隐性遗传病,又Ⅱ3父亲正常,说明该病的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A错误;

B、若Ⅱ2患的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2不患病的原因是Ⅱ3不含Ⅱ2的致病基因,B错误;

C、若Ⅱ2所患的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与基因型相同的人婚配,子女患病的基因型为aa__或__bb,概率=

,C错误;

D、由于Ⅱ3不含Ⅱ2的致病基因,故两者婚配,则理论上女孩的基因型为XAXaBb,而生育了1个先天聋哑女孩,该女孩的1条X染色体长臂缺失,XA的基因没有表现出来,则该X染色体来自母亲,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考生需重点判断出致病的方式,就能准确答题.

二、非选择题

7.欲研究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对成年小鼠的分组及处理见表.在适宜的实验条件下,正常饲养,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耗氧量(单位时间内单位体重的氧消耗量),记录数据并统计分析.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切除甲状腺饲养14天

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饲养14天

甲状腺激素溶液灌胃1次/天,共14天

W

1次/天,共14天

注:本实验中灌胃是指将液体由动物口直接注入到胃中.

请回答:

(1)表中W是对丁组小鼠的处理,该处理是 生理盐水灌胃

(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系,将预测的实验结果用示意曲线表示).

(3)分析与讨论

①合成与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细胞位于 下丘脑 .该激素经垂体门脉的血液运至发挥 腺垂体作用.

②通过服用放射性131I来检测甲状腺功能的依据是I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之一131I的反射性强度可被仪器测定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甲状腺和有无灌胃甲状腺激素,表格中甲乙两组涉及的自变量是有无甲状腺,故丙丁两组的自变量是有无灌胃甲状腺激素;本实验的因变量是耗氧量,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缺乏甲状腺激素会导致耗氧量减少,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会导致耗氧量增加,据此答题.

【解答】解:(1)根据试验分析,丙丁两组的自变量是有无灌胃甲状腺激素,所以丁组小鼠需要生理盐水灌胃.

(2)本实验的因变量是耗氧量,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缺乏甲状腺激素会导致耗氧量减少,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会导致耗氧量增加,所以甲组小鼠的耗氧量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丙组小鼠的耗氧量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上升,乙组和丁组属于正常甲状腺激素含量,耗氧量随着时间的延长基本不变.

(3)①合成与分泌促平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细胞是位于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该激素经垂体门脉的血液运至腺垂体发挥作用.

②I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之一,而且131I的反射性强度可被仪器测定,故可以通过服用放射性131I来检测甲状腺功能.

故答案为:

(1)生理盐水灌胃

(2)

(3)①下丘脑 腺垂体

②I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之一 131I的反射性强度可被仪器测定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激素调节、实验设计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基本概念理解、实验分析、实验设计和逻辑分析推理能力.

8.科学家对菰(茎町作蔬菜,称为茭白)的光合作用特性进行研究,实验者测定菰的一个成熟叶片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并绘制光饱和点、光补偿点与温度的对应关系图(见图中甲乙).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光补偿点时,菰的叶肉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有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2)若在图甲所示条件下,菰叶片的呼吸速率为4μmolm2s1则其在光饱和点时的总光合速率约为24μmolm2s1

(3)分析图乙可知,图甲是温度为 30 ℃时测定的实验结果;与该温度相比35℃条件下,光饱和点 不变(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4)图乙中当温度大于40℃时,光补偿点升高,光饱和点下降,其原因是 温度升高后,光合速率减慢,而呼吸速率上升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解答本题应掌握:①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净光和作用.

②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环境因素有温度、光照强度及CO2浓度等.

③影响呼吸速率的因素有温度、O2浓度等.

④光补偿点表示在此光照强度下,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光饱和点表示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时,最低的光照强度.

由题意知:图甲表示的是光照强度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图乙表示的是不同温度下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的变化.据此解答.

【解答】解:(1)在光补偿点时,植物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即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此菰的叶肉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2)若在图甲所示条件下,菰叶片的呼吸速率为4μmolm2s1,由于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因此其在光饱和点时的总光合速率约为20+4=24μmolm2s1

(3)图甲表示的是光照强度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自变量光照强度,温度属于无关变量,在实验设计中应相同且适宜,故从图乙中可以看出最适的温度为30℃左右.乙图中看出,与该温度相比35℃条件下,光饱和点不变.

(4)图乙中当温度大于40℃时,由于温度升高后,光合速率减慢,而呼吸速率上升,因此导致植物的光补偿点升高,光饱和点下降.

故答案为:

(1)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2)24

(3)30 不变

(4)温度升高后,光合速率减慢,而呼吸速率上升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读图识图的能力.

9.现有三个番茄品种,A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B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C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并且分别控制叶形、花色和果形三对相对性状.请回答:

(1)如何运用杂交育种方法利用以上三个品种获得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用文字简要描述获得过程即可)AB杂交得到杂交一代,杂交一代与C杂交,得到杂交二代,杂交二代自交,可以得到基因型为aabbdd的种子,该种子可以长成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

(2)如果从播种到获得种子需要﹣年,获得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最少需要几年? 4

(3)如果要缩短获得aabbdd植株的时间,可采用什么方法?(只写出方法的名称即可) 单倍体育种技术

【考点】杂交育种;生物变异的应用.

【分析】杂交育种的优势就是能将不同品种的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到同一植株上,所以选用A与B杂交得到杂交一代,杂交一代与C杂交,然后再让其后代自交,就可获得理想的植株.

【解答】解:(1)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把基因型为AABBdd的A品种,基因型为AAbbDD的B品种进行杂交,并将得到的杂交一代与基因型为aaBBDD的C品种杂交,得到杂交二代.再将杂交二代自交,就可以得到基因型为aabbdd的种子,该种子可以长成基因型为aabbdd 的植株.

A与B杂交得到杂交一代,杂交一代与c杂交,得到杂交二代,杂交二代自交,可以得到基因型为aabbdd的种子,该种子可长成基因型为aabbdd植株.

(2)4年.第一年:A品种和B品种杂交,得到杂合植株:AaBbDD;第二年:杂合植株和C品种杂交,得到AABBDd、AaBBDd、AABbDd、AaBbDd;第三年,第二年收获的种子形成的植株自交,得到含aabbdd的种子;第四年:第三年收获的种子形成植株.

(3)缩短获得aabbdd植株的时间的最好办法是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因为通过单倍体育种得到的是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故答案为:

(1)A与B杂交得到杂交一代,杂交一代与C杂交,得到杂交二代,杂交二代自交,可以得到基因型为aabbdd的种子,该种子可以长成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

(2)4年

(3)单倍体育种技术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理解杂交育种的方法和优点,了解单倍体育种能缩短育种年限的机理.

10.如图中的实验装置用于测量大麦种子的呼吸速率,装置中的种子事先用水浸泡过并在稀释的消毒剂中清洗过(不影响种子生命力).实验开始时,用夹子夹紧橡皮管并使图中u形管内两侧有色液体均处于“O”标志位.在25℃条件下两套装置都静置4h,所得实验结果如图甲、乙(图甲表示装置A测得的数据,图乙表示装置B测得的数据,种子代谢释放热量对实验的影响忽略不计)

(1)装置A中有色液体的高度变化量表示,设置B装置的目的是对照(排除由物理因素引起的气体热膨胀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计算大麦种子25℃条件下4h内的细胞呼吸速率(用单位时间内、单位质量的大麦种子吸收O2的速率表示,单位为mm3g1h1

(3)在实验过程的1h内,假设大麦种子消耗的氧的总量为x(mg),可用于分解

mg葡萄糖(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试分析:能否用此代数式表示大麦种子细胞呼吸消耗的全部葡萄糖质量?

说明理由 彻底分解一分子葡萄糖需要消耗6分子氧气分子

(4)如果CO2的释放量大于O2的吸收量,最可能的原因是种子同时进行有氧、无氧呼吸;如果种子吸收O2的体积大于释放CO2的体积,最可能的原因为呼吸作用分解的底物可能不止葡萄糖,还分解了脂肪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是关于细胞呼吸的实验,种子在萌发时消耗有机物产生CO2.装置中的NaOH溶液在吸收CO2后,会引起装置内气体压强的变化,故可以根据有色液滴的移动方向和距离判断出细胞呼吸的类型、强度、呼吸商等.

【解答】解:(1)装置A中的种子是活的,可进行呼吸作用;消耗O2,而产生CO2,由于装置中的NaOH溶液能与CO2反应,故装置A中有色液体的变化量表示大麦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氧的体积.在实验的两个装置中,设置B装置的目的是排除由物理因素引起的气体热膨胀对实验结果的干扰,起对照作用.

(2)大麦种子25℃条件下4Hm内的细胞呼吸速率为

mm3g1h1

(3)假设大麦种子实验过程中1h内,消耗的氧的总量为x(mg),根据1葡萄糖~6CO2,即

,故可用于分解
xmg葡萄糖表示大麦种子细胞呼吸消耗的全部葡萄糖量.

(4)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时CO2的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无氧呼吸时不消耗氧气但释放二氧化碳,因此若CO2的释放量大于O2的吸收量,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种子同时进行有氧、无氧呼吸.种子吸收O2的体积大于释放CO2的体积,即种子肯定进行有氧呼吸.在只以葡萄糖为呼吸底物时,只进行有氧呼吸时,单位时间内CO2的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相等;在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时,单位时间内CO2的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的比值大于1,因此可以确定,呼吸作用分解的底物可能不止葡萄糖,还分解了脂肪.由于脂肪的碳氢比例比较高,因此氧化分解时CO2的释放量小于O2的吸收量.

用装置A的结果加上装置B(校正值)的结果是80mm3/g,这是10克大麦种子的,再除以10就是所要的结果(O2吸收速率:80mm3/10g=8mm3g1h1).

故答案为:

(1)大麦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氧的体积 对照(排除由物理因素引起的气体热膨胀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17.5mm3g1h1

(3)

彻底分解一分子葡萄糖需要消耗6分子氧气分子

(4)种子同时进行有氧、无氧呼吸 呼吸作用分解的底物可能不止葡萄糖,还分解了脂肪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呼吸的方式、过程和发生的场所,细胞呼吸的意义,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和应用,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相关知识点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三、选修一

11.天津独流老醋历史悠久、独具风味,其生产工艺流程如图1.

(1)在糖化阶段添加酶制剂需要控制反应温度,这是因为酶 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催化能力最强

(2)在酒精发酵阶段,需添加酵母菌.在操作过程中,发酵罐先通气,后密闭.通气能提高 酵母菌的数量,有利于密闭时获得更多的酒精产物.

(3)在醋酸发酵阶段,独流老醋采用独特的分层固体发酵法,发酵30天.工艺如图2.

①发酵过程中,定期取样测定醋酸杆菌密度变化,趋势如图.据图3分析,与颠倒前相比,B层醋酸杆菌密度先快速增长后趋于稳定 ,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氧气、营养物质、PH

②乳酸含量高是独流老醋风味独特的重要成因.发酵过程中,发酵缸中颠倒前的B层和颠倒后的A(或不翻动,或下)层醋醅有利于乳酸菌繁殖,积累乳酸.

③成熟醋醅中乳酸菌的种类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是发酵后期营养物质消耗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加剧了不同种类乳酸菌的种间竞争(或竞争) ,淘汰了部分乳酸菌种类.

【考点】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

【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

(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

6CO2+12H2O+能量;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

2CO2+2C2H5OH+能量.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

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

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解答】解:(1)分析流程图可知,糖化阶段就是淀粉在淀粉酶以及麦芽糖酶的作用下水解产生葡萄糖,由于在最适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最强,因此在糖化阶段添加酶制剂需要控制反应温度.

(2)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即在有氧呼吸的条件下能够大量繁殖,在无氧呼吸条件下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因此在酒精发酵阶段,发酵罐先通气,后密闭.通气的目的是提高酵母菌的数量,有利于密闭时获得更多的酒精产物.

(3)①醋酸菌属于需氧型细菌,只有在氧气充足的时候能够大量繁殖并能产生醋酸.据图3分析,与颠倒前相比,B层醋酸杆菌密度先快速增长后趋于稳定,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氧气、营养物质、PH.

②乳酸含量高是独流老醋风味独特的重要成因.乳酸发酵是乳酸菌进行的无氧呼吸,因此发酵过程中,发酵缸中颠倒前的B层和颠倒后的A(或不翻动,或下)层醋醅有利于乳酸菌繁殖,积累乳酸.

③成熟醋醅中乳酸菌的种类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是发酵后期营养物质消耗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加剧了不同种类乳酸菌的种间竞争(或竞争),淘汰了部分乳酸菌种类.

故答案为:

(1)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催化能力最强

(2)酵母菌

(3)①先快速增长后趋于稳定 氧气、营养物质、PH

②颠倒前的B层和颠倒后的A(或不翻动,或下)

③种间竞争(或竞争)

【点评】本题结合果酒和果醋制作流程图,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掌握相关技术的原理及条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专题复习——遗传、变异和进化
高考生物:高中生物材料题专练!(29)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专题练——2017-2019三年高考真题分类:专题06 遗传的基本规律
【经典题型】实验探究不同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
分离自由组合定律【题组4】
2014《成才之路》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综合检测: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