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三(上)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2016-2017学年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高三(上)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木衫、棉和麻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其基本单位是( )

A.果糖 B.五碳糖 C.葡萄糖 D.麦芽糖

【考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分析】糖类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几类.

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其中葡萄糖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核糖和脱氧核糖一般不作为能源物质,它们是核酸的组成成分;

二糖中蔗糖和麦芽糖是植物糖,乳糖是动物糖;

多糖中糖原是动物糖,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糖,糖原和淀粉是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

【解答】解:淀粉、糖原和纤维素均为多糖,淀粉和纤维素为植物特有的多糖,糖原为动物特有的多糖,其基本单位均为葡萄糖.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层次的要求,考查了糖类在动植物细胞中糖类的分布及其种类以及生物大分子等方面的知识,考生要识记相关基础知识,并能构建一定的知识网络.

2.DNA分子由的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连接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的键是( )

A.磷酸二酯键 B.二硫键 C.氢键 D.肽键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DNA的结构特点: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测.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解答】解:DNA分子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连接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是通过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属于考纲中识记层次的考查.

3.下列属于异常分化产生的细胞是( )

A.癌细胞 B.神经元 C.叶肉细胞 D.口腔上皮细胞

【考点】细胞的分化.

【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导致细胞的种类增多,如胚胎干细胞分化形成神经细胞.

【解答】解:A、癌细胞是细胞畸形分化产生的,A正确;

B、神经元是正常分化产生的细胞,B错误;

C、叶肉细胞是正常分化产生的细胞,C错误;

D、口腔上皮细胞是正常分化产生的细胞,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首先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和结果;其次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判断各选项是否属于异常分化产生的细胞,难度不大.

4.下列过程属于细胞最重要的吸收或排出物质的方式是( )

A.渗透 B.异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胞吞、胞吐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1、跨膜运输:

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 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

2、非跨膜运输:生物大分子进出是胞吞和胞吐.

【解答】解:主动运输能主动的吸收细胞需要的或排除细胞代谢的物质,是细胞最重要的吸收或排出物质的方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5.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脂双层的两层并不是完全相同

B.胆固醇存在于脂双层外侧

C.甘油以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D.细胞袞老时,膜通透性发生改变

【考点】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的功能.

【分析】1、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2、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此外还有少量的胆固醇.

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解答】解:A、由于蛋白质的不对称性,脂双层中的两层并不是完全相同的,A正确;

B、质膜中磷脂双分子层外部是亲水端,内部是亲脂端,胆固醇存在于脂双层内部,B错误;

C、甘油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C正确;

D、细胞袞老时,膜通透性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

6.下列探究过程使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的是( )

A.果蝇的白眼遗传 B.生长素的发现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D.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分析】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分别侵染细菌,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用3H标记氨基酸,探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

(3)15N标记DNA分子,证明了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4)卡尔文用14C标记CO2,研究出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即CO2→C3→有机物;

(5)鲁宾和卡门用18O标记水,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

【解答】解:A、果蝇白眼遗传的探究过程没有使用同位素示踪技术,A错误;

B、生长素发现的探究过程没有使用同位素示踪技术,B错误;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用的是35S和32P分别标记蛋白质和DNA分子,C正确;

D、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没有使用同位素示踪技术,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7.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都会涉及碱基数目的变化,但与染色体畸变相比,基因突变所涉及的碱基数目较( )

A.多 B.少 C.相同 D.不一定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分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解答】解: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染色体变异可以改变基因的数目,因此与染色体畸变相比,基因突变所涉及的碱基数目较少.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识记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实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做出准确的判断.

8.下列分子或结构式属于核酶水解产物的是( )

A.

B.
C.
D.

【考点】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2、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因此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解答】解:酶是蛋白质或RNA,核酶的本质为RNA,故其水解产物是核糖核苷酸.

故选:A.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酶的概念,掌握酶的化学本质,明确酶是蛋白质或RNA,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9.下列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导致的遗传病是( )

A.先天愚型 B.青少年型糖尿病

C.猫叫综合征 D.苯丙酮尿症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解答】解:A、先天愚型又叫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数目异常导致的遗传病,A正确;

B、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B错误;

C、猫叫综合征形成的原因是人类第5号染色体缺失一段所致,是染色体结构异常引起的遗传病,C错误;

D、苯丙酮尿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特点及实例,能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0.关于蛋白质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转录时需解旋酶解旋

B.原核细胞可边转录边翻译

C.一种tRNA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

D.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遗传信息位于DNA上,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密码子位于mRNA,能编码氨基酸(终止密码子除外);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

有关密码子,考生可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概念:密码子是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

2、种类:64种,其中有3种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

3、特点:(1)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

(2)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即自然界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解答】解:A、转录时不需要解旋酶解旋,但需要RNA聚合酶催化,A错误;

B、原核细胞由于没有核膜的阻断,所以可以边转录边翻译,没有时空的阻隔,B正确;

C、tRNA具有专一性,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C错误;

D、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细胞的结构,首先要求考生识记RNA的种类及功能,明确密码子、反密码子和遗传信息所在的位置;其次还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的结构,再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

11.下列变异类型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

A.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C.DNA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导致基因突变

D.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分析】有丝分裂的过程特点:

分裂间期:可见核膜核仁,染色体的复制(DNA复制、蛋白质合成).

前期:染色体出现,散乱排布,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 (两失两现)

中期:染色体整齐的排在赤道板平面上 (形数清晰赤道齐)

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点裂数增向两级)

末期: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 (两现两失)

【解答】解:A、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只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故A错误;

B、有丝分裂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染色体变异,如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故B正确;

C、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基因突变发生在间期,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故C正确;

D、正常情况下,着丝点分裂后,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最终平均分配给两个子细胞.若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即染色体数目变异,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有丝分裂过程及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

12.下列关于柠檬酸循环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菌不含线粒体,不能进行柠檬酸循环

B.柠檬酸循环过程复杂,故释放大量能量

C.柠檬酸循环过程产生较多多携带氢的特殊分子

D.与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存在与线粒体基质中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糖酵解是指将葡萄糖或糖原分解为丙酮酸,ATP和还原性氢的过程,即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这一过程是在细胞质中进行,不需要氧气.柠檬酸循环主要就是指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的反应,丙酮酸与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还原性氢和少量ATP,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解答】解:A、细菌不含线粒体,但硝化细菌等能进行有氧呼吸,所以也能进行柠檬酸循环,A错误;

B、柠檬酸循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只释放少量能量,产生的少量ATP,B错误;

C、柠檬酸循环是指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该过程产生较多多携带氢的特殊分子,C正确;

D、柠檬酸循环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所以与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多数分布在线粒体基质中,D正确.

故选:CD.

【点评】本题以柠檬酸循环为载体,考查了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考生要明确循环的实质,并识记其过程中发生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难度适中.

13.下列关于人体中ATP和ADP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过程Ⅰ消耗水,过程Ⅱ产生水

B.图中过程Ⅰ与Ⅱ反应迅速,体现酶的专一性

C.图中过程Ⅰ为水解过程,释放的能量用于碳反应

D.图中过程Ⅱ可在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溶胶中进行

【考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分析】图中过程Ⅰ为ATP的水解过程,过程Ⅱ为ATP的合成过程.

ATP是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ATP在细胞内数量并不很多,可以和ADP迅速转化形成.人和动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只有呼吸作用,高等植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ATP中的能量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可以转变为光能、化学能等,但形成ATP的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或植物的光合作用.

【解答】解:A、图中过程Ⅰ为ATP的水解过程,消耗水,过程Ⅱ为ATP的合成过程,产生水,A正确;

B、图中过程Ⅰ与Ⅱ反应迅速,体现酶的高效性,B错误;

C、图中过程Ⅰ为ATP水解过程,人体内ATP水解释放的能量用于各种生命活动,植物光反应产生的ATP用于碳反应,C错误;

D、人体细胞无叶绿体,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ATP在体内的含量不高,可以和ADP迅速转化形成.

14.为在酵母菌中高效表达丝状真菌编码的植酸酶,通过基因改造,将原来的精氨酸密码子CGG改变为酵母菌偏爱的密码子AGA(精氨酸的密码子有:CGU、CGC、CGA、CGG、AGA、AGG),对此发生的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酸酶氨基酸序列改变

B.植酸酶mRNA序列改变

C.配对的反密码子为UCU

D.控制植酸酶的基因含有的氢键数目减少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1、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即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

2、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原因有:

①体细胞中某基因发生改变,生殖细胞中不一定出现该基因;

②若亲代DNA某碱基对发生改变而产生隐性基因,隐性基因传给子代,子代为杂合子,则隐性性状不会表现出来;

③不同密码子可以表达相同的氨基酸;

④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时基因改变,但性状不一定表现.

【解答】解:A、改变后的密码子仍然对应精氨酸,氨基酸的种类和序列没有改变,A错误;

B、由于密码子改变,植酸酶mRNA序列改变,B正确;

C、反密码子与密码子互补配对,为UCU,C正确;

D、由于密码子改变后C(G)比例下降,故控制植酸酶的基因含有的氢键数目减少,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突变、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征,掌握基因突变与性状改变之间的关系;识记密码子的特点,能结合两者准确答题.

15.假设某植物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红花基因R对白花基因r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白花植株rr占20%,红花植株RR和Rr各占40%,各植株都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则子一代中白花植株占()

A.4% B.16% C.24% D.36%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某种植物的花色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红花基因对白花基因显性,所以红花的基因型为RR和Rr,白花的基因型为rr.

【解答】解:根据种群中白花植株rr占20%,红花植株RR和Rr各占40%,则R的基因频率为40%+40%×

=60%,r的基因频率为1﹣60%=40%.由于植物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且各植株都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则子一代中白花植株占40%×40%=16%.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6.南瓜的花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的,用一株开黄花的南瓜和一株开白花的南瓜杂交,子代(F1)既有开黄花的,也有开白花的.让F1自交产生F2,表现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③可知白花是显性性状

B.F1白花的后代出现了黄花是性状分离的结果

C.F1中白花的基因型是Aa

D.F2中,开黄花与开白花南瓜的理论比是1:3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解答本题首先根据图解中过程③判断显隐性,然后判断各个体的基因型,继而进行相关计算.基因的分离定律就是指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如杂合子Aa能够产生A和a两种配子,并且比例为1:1.

【解答】解:A、过程③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白花是显性性状,黄花是隐性性状,A正确;

B、F1白花的后代出现了黄花和白花,其中黄花是性状分离的结果,B正确;

C、F1中白花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其为杂合体,基因型是Aa,C正确;

D、亲本中白花为杂合子,因此F1中白花占

,白花是显性性状,所以白花自交F2中白花占
×
=
,则黄花占
,所以开黄花与开白花南瓜的理论比是5:3,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够熟练运用基因分离定律进行解题,难度不大.

17.图中甲、乙两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各有一条发生变异(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缺失、乙为易位

B.个体甲自交的后代,状分离比为3:1

C.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表现型无异常

D.减数分裂时,上述同源染色体形成的四分体均为异常

【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有一条染色体少了e基因,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乙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有一条染色体的cde基因发生了倒置,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

【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甲表示缺失,乙表示倒位,A错误;

B、含缺失染色体的配子一般是败育的,故其后代一般不会发生性状分离,B错误;

C、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但发生倒位,表型异常,C错误;

D、减数分裂时,上述染色体均发生了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因此同源染色体形成的四分体均为异常,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染色体的结构变异,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18.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史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温特实验表明了植物具有向光性

B.卡尔文用同位素示踪法发现了碳反应过程

C.肺炎双球菌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考点】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3、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1)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

(2)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

(3)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萨克斯的实验也可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4)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5)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6)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

【解答】解:A、达尔文实验表明了植物具有向光性,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A错误;

B、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化途径,即CO2→C3→有机物,B正确;

C、肺炎双球菌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基因重组的结果,C错误;

D、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科学史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9.乙肝病毒侵入机体后,巨噬细胞会发挥作用并引发相应的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巨噬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B.B淋巴细胞不参与上述免疫过程

C.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使靶细胞凋亡

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能直接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

【解答】解:A、巨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错误;

B、B细胞参与上述体液免疫过程,B错误;

C、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使靶细胞凋亡的过程与溶酶体密切相关,C正确;

D、靶细胞凋亡后,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会立即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免疫和免疫预防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0.图中甲~丁为某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2n)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图,关于此图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甲图可进行核膜解体

B.乙图可表示中期Ⅱ

C.丙图细胞核中不含染色单体

D.丁图所示细胞可能含有4个染色体组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根据题意和柱形图分析可知:

甲图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等,由此可知,甲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

乙图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由此可见,乙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

丙图中无染色单体,且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等,由此可知,丙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开始阶段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开始阶段或有丝分裂末期;

丁图中无染色单体,且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说明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解答】解:A、甲图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各时期,所以可进行核膜解体,A正确;

B、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B正确;

C、丙图中染色单体数为0,说明细胞核中不含染色单体,C正确;

D、丁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细胞中只含1个染色体组,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柱状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规律,重点考查柱形图的分析,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能根据染色体:染色单体:DAN的比值和染色体含量来判断细胞可能的分裂方式和所处的时期.

21.下列关于育种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B.多倍体育种因优点突出,广泛应用于动植物育种

C.单倍体育种涉及的原理包括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

D.杂交育种过程都需要经过杂交、选择和纯化等手段

【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分析】四种育种方法: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1)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举例

高杆抗病与矮杆抗病小麦杂交产生矮杆抗病品种

高产量青霉素菌株的育成

三倍体无籽西瓜、八倍体小黑麦

抗病植株的育成

【解答】解:A、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A正确;

B、多倍体育种只适用于植物,B错误;

C、单倍体育种涉及的原理包括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C正确;

D、杂交育种过程都需要经过杂交、选择等手段,但不一定需要经过纯化,若所需优良品种为隐性性状,则不需要纯化,D错误.

故选:AC.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变异及其应用,要求考生识记生物变异的类型、特点及相关应用;掌握几种常见育种方法的原理、方法、优缺点及实例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22.下列为某一遗传病的家系图,已知Ⅰ﹣1为携带者.可以准确判断的是( )

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Ⅱ﹣4是携带者

C.Ⅱ﹣6是携带者的概率为

D.Ⅲ﹣8是正常纯合子的概率为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本题是根据遗传系谱图分析人类遗传病,先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遗传病的类型和基因的位置,然后写出相关的个体的基因型,根据基因型进行相关的概率计算.

【解答】解:据图,该病表现为父母正常,子女患病,因而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A错误;

B、如果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Ⅱ﹣3、Ⅱ﹣4都是携带者,如果是伴X隐性遗传,则Ⅱ﹣4一定带有致病基因,B正确;

C、如果是伴X隐性遗传,Ⅱ﹣4、Ⅰ﹣1都为携带者,Ⅰ﹣2基因型正常,Ⅱ﹣6是携带者的概率0,如果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Ⅱ﹣6为携带者的概率是

,C错误;

D、如果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Ⅲ﹣8是正常纯合子的概率为

,如果是伴X隐性遗传,Ⅲ一8是正常纯合子的概率为
,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是知识点是基因的分离定律和伴性遗传,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出遗传病的类型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基因型的判断和遗传概率的相关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23.如图是某种植物果实采收后二氧化碳产生速率及乙烯浓度变化示意图,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乙烯促进果实的发育

B.乙烯对该植株的根、叶、花的生长和发育必定起抑制作用

C.乙烯对果实的生理作用可能与它能诱发果实的呼吸速率变化有关

D.图中乙烯主要是由成熟中的果实、植物体的茎的节和衰老的叶子共同产生的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分析题图:随着植物果实采收后天数的延长,乙烯的峰值出现在先,呼吸峰出现在后,可能是乙烯峰值的出现导致了呼吸峰值的出现,可见乙烯对果实的生理作用可能与它能诱发果实的呼吸作用变化有关,据此答题.

【解答】解:A、乙烯促进果实的成熟,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A错误;

B、该题干和曲线图没有反应乙烯对该植株的根、叶、花的生长和发育的影响,B错误;

C、根据试题的分析,乙烯的峰值出现在先,呼吸峰出现在后,乙烯对果实的生理作用可能与它能诱发果实的呼吸作用变化有关,C正确;

D、图中没有反应乙烯的产生部位,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通过果实采收后二氧化碳产生速率及乙烯浓度变化示意图,考查考生的图文转化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

24.下列实验都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有关实验现象描述合理的是( )

实验标号

实验名称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观察植物细胞的

质壁分离和复原

镜检1:几乎整个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呈紫色;

镜检2:不同细胞质壁分离的位置、程度并不一致

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菠菜叶表皮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人口腔上皮细胞具有细胞核和核糖体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长,液泡大;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多数细胞中呈紫色的染色体形态清晰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

动态变化

酵母细胞呈球形或椭圆形,细胞核,液泡和线粒体的形态、数目清晰可见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考点】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细胞观察实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考查有关实验方法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的相关知识,先阅读题干找出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并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

【解答】解:A、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时,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液泡大,占据整体细胞体积的绝大部分,呈紫色,不同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小不同,质壁分离的位置、程度并不一致,A正确;

B、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时,不能观察到核糖体,B错误;

C、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时,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高度分化,细胞长,液泡大,分生区细胞分化程度低,呈正方形,染色体经龙胆紫染色后呈紫色,形态清晰,但少数细胞处于分裂期,呈紫色,C错误;

D、线粒体需染色后才能观察到清晰的形态,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等实验,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材、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注意积累.

25.图中字母代表正常细胞中所含有的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③为多倍体,通常茎秆粗壮、籽粒较大

B.④为单倍体.通常茎秆弱小、籽粒较小

C.若①和②杂交,后代基因型分离比为1:5:5:1

D.①②③④细胞所代表的个体分别是四倍体、二倍体、三倍体和单倍体

【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则①表示4个染色体组,②表示2个染色体组,③表示3个染色体组,④表示1个染色体组.

【解答】解:A、③为多倍体,通常茎秆粗壮、但三倍体所结果实中没有种子,A错误;

B、④为单倍体.通常茎秆弱小、高度不育,所以没有籽粒,B错误;

C、四倍体(AAaa)经减数分裂可产生3种配子,其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4:1;二倍体(Aa)经减数分裂可产生2种配子,其基因型及比例为A:a=1:1.因此,它们杂交所得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Aaa:aaa=1:5:5:1,C正确;

D、如果①②③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中的正常细胞,则①②③④细胞所代表的个体分别是四倍体、二倍体、三倍体和单倍体,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染色体组、单倍体和多倍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6.如图为适宜条件下某叶肉细胞(表现光合速率大于0)中两种膜结构以及发生的生化反应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的A是NADPH,图2中的B是NADH

B.图1生物膜产生ATP总量要多于图2中生物膜产生ATP总量

C.图1、2中的两种生物膜依次为叶绿体内膜和线粒体内膜

D.原核生物因不含线粒体和叶绿体,故不能进行上述过程

【考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1膜上含有色素分子,且水分解产生了氧气,该膜为叶绿体的类囊体膜,A物质是还原氢;图2膜上B物质与氧气结合产生了水,该膜为线粒体内膜,B物质是还原氢.

【解答】解:A、图1中的A是NADH,图2中的B是NADPH,A错误;

B、植物由于积累有机物,故光合作用产生的ATP总量多于呼吸作用产生的ATP,B正确;

C、图1膜能发生水的光解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图2膜发生的是还原氢的氧化,发生在线粒体的内膜上,C错误;

D、原核生物不含线粒体和叶绿体,但部分原核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D错误.

故选:B.

【点评】生物膜主要是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的,磷脂没有特异性,不能根据磷脂来判断膜的种类,判断膜系统的种类的依据就是根据膜上的其它的物质,比如酶的种类、色素或者发生的反应等.

27.如图中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字母代表各成分之间交换的有机物或气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中某种群的领域行为可明显调节种群密度

B.乙、丁属于次级生产者,其次级生产量即同化量

C.乙中的某种群只要保持替补出生率,就会实现零增长

D.丙成分中极端的温度和湿度是影响乙种群最强烈的内源性因素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分析图解可知,图中甲和丙之间为双向箭头,并且分解者和消费者均能够产生二氧化碳指向大气,因此图中丙为大气二氧化碳库,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丁为分解者.

【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乙表示消费者,动物的领域行为使动物不能聚集在一个区域,可能导致种群均匀分布,即可明显调节种群密度,A正确;

B、由分析可知,图中乙表示消费者,丁表示分解者,B错误;

C、种群数量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C错误;

D、丙成分中极端的温度和湿度是影响乙种群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8.BrdU能代替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掺入到新合成的DNA链中.若用姬姆萨染料染色,在染色单体中,DNA只有一条单链掺有BrdU则着色深;DNA的两条单链都掺有BrdU则着色浅.将植物根尖分生组织放在含有BrdU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取出根尖并用姬姆萨染料染色,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染色单体的颜色差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第一次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的染色单体均着色深

B.第二次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的染色单体着色均一样

C.第一次分裂后期,每条染色体的DNA均有1条链含有BrdU

D.第二次分裂后期,每条染色体的DNA均有1条或2条链含有BrdU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1、以第一代细胞中的某个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为参照,DNA双链中不含BrdU的两条原始脱氧核苷酸链是不变的,第n代后由这个细胞分裂而来的共有2n个,减去两个含原始链的细胞,其他的2n﹣2个细胞对于这条染色体而言是纯合的.

2、来自1条染色体的各染色体的显色情况(阴影表示深蓝色,非阴影为浅蓝色)

【解答】解:A、在第一个分裂周期中,由于DNA是半保留复制,每条染色体的染色单体所含的DNA分子中都有一条链掺有BrdU,因此均着色深,A正确;

B、在第二次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其中一条染色单体所含的DNA分子中有有一条链掺有BrdU(着色深),另一条染色单体所含的DNA分子中两条链都掺有BrdU(着色浅),因此每条染色体的染色单体着色情况不同,B错误;

C、在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DNA是半保留复制,每条染色体所含的DNA分子中都有一条链掺有BrdU,C正确;

D、在第二次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其中一条染色单体所含的DNA分子中有有一条链掺有BrdU(着色深),另一条染色单体所含的DNA分子中两条链都掺有BrdU(着色浅).因此,第二次分裂后期,每条染色体的DNA均有1条或2条链含有BrdU,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半保留复制和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44分)

29.G20峰会即将在杭州召开,为营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环境,发挥西溪湿地净化生活污水的作用,下面是湿地群落的简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湿地中黑藻、绿藻和芦苇等植物的分层配置,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

(2)由于生活污水中富含N、P等物质,若条件适宜,处理不当,短时间会引发某些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甚至接近于增长,之后随着大量藻类死亡,引发鱼类死亡,家中污染趋势,此过程中生态系统调节类型为 .

(3)在人类合理规划下,湿地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加,这属于群落的 演替,在此过程中,湿地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将(填增加、减少、基本不变或无法判定),同时地表的热逸散将 (填增加、减少、基本不变或无法判定).

【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演替.

【分析】据图分析,植物代表生产者、动物代表消费者,微生物代表分解者;城市污水流经人工湿地,使得水质净化.

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主要受阳光的影响),即垂直结构.

【解答】解:(1)湿地中黑藻、绿藻和芦苇等植物分布在不同的水层,体现了分层配置,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2)由于生活污水中富含N、P等物质,营养丰富,若条件适宜,短时间会引发某些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甚至接近于指数增长,之后随着大量藻类死亡,造成缺氧,引发鱼类死亡,加重污染趋势,使环境进一步恶化,此过程中生态系统调节类型为正反馈调节.

(3)在人类合理规划下,湿地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加,是在原有的土壤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在此过程中,湿地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的能量增加,但能量传递效率将基本不变,同时利用的太阳能增加,故地表的热逸散将减少.

故答案为:

(1)垂直

(2)指数J型 正反馈调节

(3)次生 基本不变 减少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0.如图1表示某植物体内发生的代谢过程示意图,图2表示A、B两种植物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CO2吸收量或CO2释放量的变化曲线图,据图回答:

(1)图1 所示生理过程实质为 循环,过程b发生时,物质乙会接受来自ATP的 和能量.

(2)图1过程的三碳糖在叶绿体内绝大部分用于 .

(3)图2中当光照强度达到Z点后,限制A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答出两点)如果在图中M点突然停止光照,短期内叶绿体内物质乙的含量将会 .

(4)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h),A植物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在此条件下B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减少或增加) .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题图2是解答本题的切入点.图中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图中看出A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高.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时,B植物净光合作用大于1,大于夜间的呼吸作用消耗;A植物净光合作用小于2,小于夜间该植物呼吸作用消耗.当光照强度达到Z点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说明光照不再是限制因素.

【解答】解:(1)图1 所示生理过程实质为卡尔文循环,过程b发生时,物质乙会接受来自ATP的磷酸基团和能量.

(2)图1过程的三碳糖在叶绿体内绝大部分用于RuBP再生.

(3)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图中Z点已经达到光合作用的饱和点,即增强光照光合速率不再增强,因此限制A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如果突然停止光照,将直接影响光反应,因此短期内由于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减少,导致C3化合物还原受阻,从而使叶绿体内C3化合物的含量会发生变化.

(4)根据图示分析可知: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A植物净光合作用小于2,由于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h,因此白天积累的不够夜间消耗,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减少.B植物净光合作用大于1,夜晚消耗后还有积累,因此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增加.

故答案为:

(1)卡尔文 磷酸基团

(2)RuBP再生

(3)CO2浓度和温度 增加

(4)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溶胶 增加

【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环境因素及探究实验的一般原则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的能力.

31.蝴蝶的紫翅和黄翅是一对相对性状,受等位基因A、a控制;白眼和绿眼是一对相对性状,受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两纯合亲本杂交,产生了1344只F2代,其性状分离比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F2中黄翅绿眼个体约有 只.

(2)若要鉴定一只黄翅绿眼蝴蝶的基因型,应让其与表现型为 进行测交,统计后代的表现型种类,预测出现的现象及所得结论:

①若测交后代表现型有 ,则待测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

②若测交后代全部表现为黄翅绿眼,则该待测个体的基因型是 ,请画出遗传图解: .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分析柱状图:

1、F2代紫翅:黄翅=3:1,说明紫翅是显性性状,黄翅是隐性性状,则F1代为Aa×Aa,亲本为AA×aa;

2、F2代绿眼:白眼=3:1,说明绿眼是显性性状,白眼是隐性性状,则F1代为Bb×Bb,亲本为BB×bb;

【解答】解:(1)图中黄翅占

,绿眼,所以F2中黄翅绿眼个体约有1344×
×
=252个.

(2)黄翅绿眼蝴蝶的基因型aaBB或aaBb,可以选择黄翅白眼aabb与其测交来鉴定基因型.

①若待测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则测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aabb,表现型黄翅白眼和黄翅绿眼或出现了黄翅白眼,则.

②若测交基因型是aaBB,则后代全部表现为黄翅绿眼aaBb,

遗传图解:

故答案为:

(1)252

(2)黄翅白眼

①黄翅白眼或黄翅白眼和黄翅绿眼

②aaBB

【点评】本题考查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考生在审题时明确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并且明确子二代(9:3:3:1)中的两个3为新类型,然后计算即可.

32.普通酵母菌直接利用淀粉的能力很弱,有人将地衣芽孢杆菌的α﹣淀粉酶基因转入酵母菌中,经筛选得到了可高效利用淀粉的工程酵母菌菌种(过程如图1所示)

(1)图1中,为达到筛选目的,平板内的固体培养基应以 作为唯一碳源.②、③过程需重复几次,目的是 .

(2)某同学尝试过程③的操作,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2所示.该同学的接种方法是 ;推测该同学接种时可能的操作失误是.

(3)以淀粉为原料,用工程酵母菌和普通酵母菌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密闭发酵,发酵罐需要先排气,其原因是 .

(4)上述工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有关操作正确的是

A.玻璃刮刀用火焰灼烧进行灭菌

B.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后进行霉菌

C.倒平板和取菌液都必须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D.获得的菌种如果需要保存,可置于37℃恒温保存.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分析】分析图1:图1是将地衣芽孢杆菌的α﹣淀粉酶基因转入酵母菌中经筛选得到了可高效利用淀粉的工程酵母菌菌种的过程.图中①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②、③过程重复几次的目的是纯化获得分解淀粉能力强的酵母菌.

分析图2:图2是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可见其采用的是稀释涂布平板法,但图中群落分布相对较集中.

培养基配制时的注意事项

①全程要求无菌操作,无菌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能有效地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

②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50℃左右时,才能用来倒平板.可以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当感觉到锥形瓶的温度下降到刚刚不烫手时,就可以进行倒平板.操作时应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以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③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若将平板倒置,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④在倒平板的过程中,不能将培养基溅到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因为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生.

【解答】解:(1)图1中,普通酵母菌直接利用淀粉的能力很弱,而工程酵母菌可以高效利用淀粉,所以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可以选出工程酵母菌.②、③过程重复几次的目的是纯化获得分解淀粉能力强的酵母菌.

(2)由图乙可知,该同学采用的是稀释涂布平板法,但菌落比较集中,没有很好的分散开来,可能是涂布不均匀导致的.

(3)普通酵母菌直接利用淀粉的能力很弱,而工程酵母菌可以高效利用淀粉,即将淀粉分解产生葡萄糖的能力强,导致酒精发酵速率快,产生二氧化碳的速率更快,所以接种工程酵母菌的发酵罐要先排气.

(4)微生物培养剂分离的关键是无菌操作.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无菌操作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消毒和灭菌.

故答案为:

(1)淀粉 筛选出真正高效利用淀粉的工程酵母菌菌种

(2)涂布分离法 涂布不均匀

(3)工程酵母菌利用淀粉的速度很快,发酵产生CO2的速度也很快

(4)C

【点评】本题以工程菌为素材,结合图表综合考查基因工程、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果酒制作、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工具及操作步骤;识记微生物的接种方法,能根据图乙判断接种方法及图乙现象出现的原因;能分析表格,明确稀释倍数为103和105时,各组数据之间的误差较大,可通过稀释倍数为104时的数据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浓度.

33.如表是几种限制酶识别序列及其切割位点,图1、图2中标注了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其中切割位点相同的酶不重复标注.请回答下列问题:

限制酶

BamHⅠ

BclⅠ

Sau3AⅠ

HindⅢ

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

(1)用图中质粒和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应选用 两种限制酶切割,酶切后的载体和目的基因片段,通过 酶作用后获得重组质粒.

(2)为了筛选出转入了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应在筛选平板培养基中添加 .

(3)若BamH I酶切的DNA末端与Bcl I酶切的DNA末端连接,连接部位的6个碱基对序列为 ,对于该部位,这两种酶(填“都能”、“都不能”或“只有一种能”)切开.

(4)若用Sau3A I切图1质粒最多可能获得 种大小不同的DNA片段.

(5)基因工程中,某些噬菌体经改造后可以作为载体,其DNA复制所需的原料来自于 .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1)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2)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解答】解:(1)选择的限制酶应在目的基因两端存在识别位点,但BamHⅠ可能使质粒中的启动子丢失,因此只能选BclI和HindⅢ两种限制酶切割.酶切后的载体和目的基因片段,通过连接酶作用后获得重组质粒.为了扩增重组质粒,需将其转入处于感受态的大肠杆菌.

(2)为了筛选出转入了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根据质粒上的抗性基因,应在筛选平板培养基中添加四环素.PCR技术要求两种引物分别和目的基因的两条单链结合,沿相反的方向合成子链,故所用的引物组成为图2中引物甲和引物丙.

(3)根据BamHⅠ和BclI的酶切位点,若BamHI酶切的DNA末端与BclI酶切的DNA末端连接,则连接部位的6个碱基对序列为

,对于该部位,由于与两种酶的酶切位点均不同,故这两种酶都不能切开.

(4)根据BamHⅠ、BclI和Sau3A I的酶切位点,Sau3AI在质粒上有三个酶切位点,完全酶切可得到记为A、B、C三种片段,若部分位点被切开,可得到AB、AC、BC、ABC四种片段,所以用Sau3AI切图1质粒最多可能获得7种大小不同的DNA片段.

(5)基因工程中,某些噬菌体经改造后可以作为载体,其DNA复制所需的原料来自于受体细胞.

故答案为:

(1)Bcll和Hindlll DNA连接

(2)四环素

(3)

都不能

(4)7

(5)受体细胞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的相关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应用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4.资料:已知动物激素间存在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之间存在拮抗作用;肾上腺素在血糖调解中与胰高血糖素起协同作用.

某中学的生物兴趣小组根据这些资料设计了如下的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一:取若干只成年的W品系的小鼠,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并编号.

二:配置生理盐水,并用生理盐水配置amol/L的甲状腺激素溶液,bmol/L的生长激素溶液以及一定浓度的激素溶液X(每升X溶液含甲状腺激素amol和生长激素bmol).

三:甲组小鼠每天注射 ;乙、丙、丁组小鼠每天分别注射 .

四: .实验结果的预测:

预测一:甲组小鼠的体重增长量=乙组小鼠体重增长量+丙组小鼠体重增长量.

预测二:甲组小鼠的体重增长量>乙组小鼠体重增长量+丙组小鼠体重增长量

预测三:甲组小鼠的体重增长量<乙组小鼠体重增长量+丙组小鼠体重增长量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的实验目的是 .

(2)上述实验设计的步骤中有一步是错误的,请找出并改正.

改正后的实验操作: .

(3)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4)假设实验结果与实验预测一相同,且从乙、丙、丁组的小鼠上所采集的数据如图所示,请用柱形图表示4组小鼠的体重增长速率相对值.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激素之间的关系有协同和拮抗;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生长激素能促进生物的生长,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间为协同作用.

【解答】解:三、根据实验预测,可以推知甲组小鼠和丁组小鼠的注射情况,乙组小鼠和丙组小鼠注射的溶液可以互换;第四步要进行实验数据的记录和数据的采集,观察指标是小鼠的体重.

四、题目要求的纵坐标是小鼠体重增长速率,因此要进行简单的计算.以甲组为例,甲组是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协同作用,两者协同作用时的效果是两者单独作用时效果的叠加,因此,5天时,小鼠体重增长的相对值是5,增长率的相对值就是1,所作的柱形图的数值就是1,其他柱形的制作以此类推.

(1)根据配置的甲状腺激素溶液,生长激素溶液以及一定浓度的激素溶液X(每升X溶液含甲状腺激素amol和生长激素bmol),可知实验目的为探究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的协同作用效果.

(2)观察指标是小鼠的增重,因此要选取幼年小鼠;实验要重复性,因此要选若干只;小鼠的生长状况要相近,这是为了控制无关变量.

故答案为:

三、甲组小鼠注射:适量的溶液X

乙、丙、丁组小鼠分别注射:等量的amol/L的甲状腺激素溶液、bmol/L的生长激素溶液和生理盐水.

四:每天给两组小鼠称重,记录下体重,并统计分析得到的数据.

(1)探究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的协同作用效果.

(2)改正:取若干只生长状况相近的幼年的W品系小鼠

(4)图如下:

【点评】本题结合实验主要考查激素间的关系,意在强化学生对激素间的故选的识记、理解与运用,试题难度中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6年高考江苏卷生物试题解析
【引用】合肥市2012年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生物试题
2018届长郡中学高三生物决胜宝典
引用 09高考江苏卷生物试题及解析 - 西贝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剑指清华】高考生物传奇逆袭,考前系列押题(0009)
2023年广东省华南重点大学附中高考生物三模试卷(有解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