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ROSA周刊 |专访深圳二院蔡晓东: 详解世界首例ROSA辅助下缰核电刺激治疗抑郁症等手术

ROSA神外周刊

北科-ROSA神外周刊  第10期 

神外前沿讯,近年来,机器人辅助DBS手术在多个功能神经外科领域取得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在功能神外未来比较热门的疼痛、精神疾病等领域。

深圳市二医院于2018年12月引进安装深圳第一台、华南地区第2台ROSA机器人。一年半左右时间开展了100例功能性脑疾病机器人辅助手术,其中以机器人辅助DBS治疗运动障碍疾病最多。

该院同时在精神疾病、三叉神经痛等方面做了诸多开拓性的工作,如世界第一例ROSA机器人辅助下3T核磁兼容DBS刺激外侧缰核治疗难治性抑郁、华南首例ROSA机器人辅助下内囊前肢和伏隔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强迫症、全国首例ROSA机器人辅助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手术等。

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功能神经科主任蔡晓东教授表示,临床前的动物研究证明外侧缰核在抑郁症中发挥重要作用,且临床研究也发现抑郁症患者的缰核活动异常,因此缰核作为DBS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新兴靶点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但全世界范围内可以借鉴的成熟经验甚少。缰核的体积小、周围血管复杂、精准植入难度高是难以临床应用的关键点之一。而在精度方面,机器人有显著优势,因此我们采用ROSA辅助下的手术方案,避免了缰核穿刺路径中可能损伤脑室与周围复杂血管系统的风险。

蔡晓东教授曾留学日本,师从世界立体定向功能神经外科主席大江千广教授,2004年回国一直从事功能神经外科领域相关工作,在功能神外的特殊核团/特殊环路的使用和理解,以及治疗特殊的功能神经外科疾病有着丰富的经验。

近日,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功能神经科主任蔡晓东教授接受《神外前沿》新媒体的访谈,并分享ROSA机器人辅助系统在精神疾病如难治性抑郁/强迫症、三叉神经痛等案例。

以下是访谈的主要内容:

1、中心和机器人应用的情况

功能神经科是2015年12月20日成立的,中心有5名神经外科医生,然后2名神经内科医生,还有3名电生理医生,13名护士组成的,总共35张床位,有15张视频脑电床位。

自科室成立以来,DBS手术开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也做了一些在华南地区甚至全国比较领先的首次手术技术,特别是从2018年12月份ROSA机器人来了以后,我们用机器人做了100例的DBS运动障碍类的疾病,还有一些三叉神经球囊压迫的手术;活检和SEEG手术反而做得较少。

尤其值得一提的几个案例:2019年2月,我们医院和康宁医院、清华大学共同完成世界首例ROSA机器人辅助下3T核磁兼容DBS刺激外侧缰核治疗难治性抑郁症;2019年8月,华南第一例ROSA机器人辅助下内囊前肢和伏隔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强迫症;2019年9月运动障碍团队ROSA机器辅助下双侧Vim+Vo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特发性震颤等等。

这些ROSA机器人辅助DBS手术为例,平均精准在0.3mm,其入颅点和靶点术中调整快,在多靶点手术更容易,并且少死角。

2、ROSA辅助电极精准植入—药物难治性抑郁(TRD)

抑郁患者的缰核活动异常,缰核在脑室旁边的一个核团,很小,不到三毫米。临床前动物研究和临床研究均证实电刺激缰核有抗抑郁的功效,可以作为DBS治疗药物难治性抑郁的新兴靶点,是抑郁症的关键脑区之一。

我们通过磁共振影像定位缰核,但是做过类似手术的专家极少,可借鉴文献资料寥寥无几。全世界在抑郁缰核核团上都没有很多经验,尤其是在人身上,我们查了相关文献资料,在德国做了1例,但是具体怎么做?缰核几个电极放在哪里,通过什么途径进去,过不过脑室呢?

以前我们都是用头架来做DBS手术,刚刚设计好手术方案时,我们手术机器人来了,并且机器人的稳定性、精准性都比头架好,我们设计好的方案都可以达成,而且影像处理也很漂亮。

缰核穿刺路径要避免损伤脑室与周围复杂血管系统,这要求立体定向装置可重复精度高,机器人有显著优势。

缰核体积小,我们术中把电极放在缰核的旁边,可以刺激缰核的传入传出神经通路,没有把核团穿破,而且术后观察,效果也很好。

抑郁不像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核团有固定的信号可供医生判断,缰核的信号大家不知道。我们只能从影像上定位缰核和做手术;从症状改善上,知道是缰核这个核团起作用了。术中,我们也记录了缰核的信号,术后分析这信号的特性,我们尚在研究中。

病例1 难治性抑郁症

(本项目为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市康宁医院、清华大学三方合作的临床研究项目)

病例简介

MFD,男,34岁,抑郁症21年;精神科保守治疗无效;2019年2月14日接受DBS手术(双侧缰核);术后半年抑郁评分改善;患者在随访中。

抑郁患者的缰核血流量增加

动物研究表明外侧缰核是抑郁症的关键脑区之一

缰核DBS治疗TRD假说和国际案例报道

缰核作为DBS治疗药物难治性抑郁的新兴靶点,体积小,要求植入精度远远高于运动障碍

缰核周边脑室及静脉带来手术风险

缰核穿刺路径要避免损伤脑室与周围复杂血管系统,要求立体定向装置可重复精度高,机器人有显著优势

机器人术中验证探针精度优于传统框架术前验证

ROSA辅助定位入颅点、钻骨孔、推入DBS电极

术中CT复盘结果:无积气未发生脑漂移

术中CT复盘结果:电极按照计划精准植入

3、机器人辅助下内囊前肢和伏隔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强迫症

强迫症案例是选择内囊前肢和伏隔核双靶点,现在从一个通道进去,穿好一个靶点很不错了,同时要穿到两个靶点,精确度就更高了。

该案例在其他医院也做过双靶点刺激,但用框架做,没有那么准确。像我们以前用头架做帕金森那样,有时会今天很准明天不一定准,我们使用机器人的准确度高,且更稳定和可重复,只要把按照机器人规程去做,做好计划,就可以达成好的结果。

以前,我们团队每个手术我都要亲自把关才放心,因为有些偏差,怎样的速度进针,如果要纠正,我们看解剖定位,术中多次穿刺,依靠电生理的调试来调整它的进针,最后植入电极。现在机器人辅助下,即使有时微电极没有信号,我根据解剖定位的确定性,也可以完成手术,所以,机器人系统不仅带来了解剖上非常好的定位精度,同时也可以让电生理记录更充分,两大系统相互验证,定位符合度很高,手术会做更完美。

入颅点都是约定俗成的,我们入颅点基本上在冠状缝的附近,中线旁开3公分左右,实际中每个案例不一样,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案例来分析,穿刺核团最长径,避开血管。但这些可以通过机器人计划系统就能达成。

我们中心有术中移动CT,我们完成了上半部分电极植入以后,会在手术室再做术中的CT扫描,然后将这个数据输入机器人工作站进行融合,检查电极植入的实时位置是否准确,是否会发生积气或脑漂移现象。

病例2 强迫症

病例简介

CS,男,29岁,强迫症10年;

外院接受DBS手术8月(靶点伏隔核和内囊前肢),术后3个月开机疗效抑郁情绪改善明显,强迫症状改善不明显。

2019年4月12日因右锁骨下刺激囊袋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接受DBS刺激器套件取出术。

入院诊断:1.强迫性障碍;2.DBS刺激器取出术后

手术名称:ROSA机器人辅助下双侧伏隔核及内囊前肢脑深部电极植入术

2019年8月21日再次植入电池手术中发现双侧电极电阻高。

上次手术电极位置

2019年8月29日再次接受DBS手术(伏隔核和内囊前肢)

 

4、机器人多种应用和探索新的靶点

2019年01月18日,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也是机器人辅助精准穿刺,在全国第一个做的。

我们是ROSA机器人全国三个训练中心之一,未来,我们首先要开展机器人辅助下做癫痫的脑叶离断术,这个可能会是全国首例。

机器人辅助好处确实很多,因为机器人的精准,大家可以去探索新的靶点。

5、影响机器人辅助手术精度因素和体会

影响机器人辅助手术精度有很多因系,在手术流程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MRI/CT扫描的影像质量,尽可能减少的运动减少伪影;②.MRI/CT在计划系统中的图像融合,尽量以AC-PC附近的解剖特征微调影像融合;③.骨孔位置,如尽量让穿刺针进针点在骨孔中间。

预防术中脑脊液丢失及颅内积气,尽量使骨孔位于最高处,如采用单极电凝灼烧穿刺套管针破硬脑膜,再用湿明胶海绵封堵骨孔,穿刺套管针进针后需毫无阻力的进到限制位置;

置入电极的固定,动作需轻柔,避免电极深度的偏移,尤其在骨孔处的电极盘绕需预留一定活动度,避免连接延长导线时操作的牵拉带动颅内电极的移位。

机器人在DBS手术中的经验和体会:在安装5个骨性标记时避免穿破硬脑膜,造成颅内积气或硬膜外、硬膜下血肿;骨性标记点的设置应避免在手术区及矢状窦区域;ROSA计划系统骨性注册点的矫正;以前额部左右两个骨性导向螺丝,设置两个打靶针道来验证;患者体位、头部、机器人和手术床的连接固定很重要。

第1次注册、钻孔完以后,和二次注册存在误差,这个连接处的稳定性可以有效减少二次注册的误差,如果各项关节连接不稳定有松动,这些都会影响第二次注册的精度。

机器人的使用减少了以前的立体定向头架人工调节(X、Y、Z)坐标的误差;机器人对靶点的变化微调更多样更准确,如平行通道、单纯改变靶点通道、单纯改变入颅点通道等等,这样对我们做DBS手术帮助很大。


受访者简介

蔡晓东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导师,现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功能神经科主任、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蒙特利尔神经病学研究所-深圳功能性脑疾病中心主任。留学日本师从世界立体定向功能神经外科主席大江千广教授,留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蒙特利尓神经病学研究所。首先在深圳市系统开展立体定向功能神经外科工作。完成科研课题6项,合作科题10余项,参加国际合作科研课题一项。发表文章30余篇,参编专著一部。在世界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文章两篇。

团队照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黑龙江省首例机器人辅助治疗帕金森病手术在哈医大一院完成
医学影像手术规划和手术导航
精神疾病的外科治疗
【附一神外-科研成果】ROSA机器人辅助难治性癫痫脑深部电刺激术(ANT-DBS)在第十七届“6•1...
专访北科大张建华|首创「脊髓电极植入机器人」动物实验成功,聚焦医工融合推进技术临床转化
治抑郁,这种疗法太激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