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数字化银行的核心能力与多重赋能体系

重庆富民银行行长  孙中东

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是潮流更是趋势,在数字化建设模式落地过程中,银行需要将自己的核心能力建设与模式落地同步推进,通过数字化建设模式落地推进核心能力建设;通过核心能力建设,提升数字化建设模式落地的成效。

数字化银行核心能力

在数字化建设模式落地过程中,银行需要着重建设自己的21个核心能力。前7个核心能力是传统银行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后14个是解决互联网化问题需具备的能力。这21个能力的打造,是一个银行是不是“数字化银行”的基本评价标准。

金融基本服务能力:

1,统一的客户及账户管理能力;

2,集中总账的管理能力;

3,公司及零售客户的产品研发及服务能力;

4,银行高效的交易能力;

5,多渠道整合能力;

6,精准的客户关系管理及分析能力;

7,全面的风险管理能力;

互联网场景服务延伸能力:

8,基于自建、合作、植入场景模式提供银行服务和产品的能力;

9,为产业链条不同客户提供定制化、全方位、综合化服务的能力;

10,迅速响应和满足个人、小微企业的民生类、个性化需求的能力;

11,提供非金融、增值服务吸引客户,避免同质化竞争的能力;

12,全方位融入社交化网络、了解最新需求、与客户互动的能力;

13,基于移动技术,创新银行产品、渠道和对客服务模式的能力;

14,与中小银行、金融同业合作共赢的能力;

互联网生态支撑能力:

15,提供客户统一视图、统一成长体系和服务、一致体验的能力;

16,互联网模式下对公对私一体化、跨行跨境一体化的支付能力;

17,快速有效的将现有银行系统交易微服务化、组件化的能力;

18,开放合作的方式支持内外部机构共同创新业务和产品的能力;

19,为各领域提供精准营销、大数据风控和反欺诈的能力;

20,以共享、云化的方式,将特色、非金融服务推向客户的能力;

21,有效隔绝互联网安全风险,提供严密的安全防护体系的能力。

图1:数字化银行的21项核心能力

数字化银行多重赋能体系

数字化银行有搭建多重赋能体系的需求。

银行是社会资金融通的重要管道,银行所有的产品本质上都是服务。在互联网时代,银行所有的服务,都可以“数字化”,都能“线上化”,都有打破空间、时间限制的可能。

在互联网到来之前,银行业的信息化是所有行业里做得最好的。在互联网时代,银行原本的优势,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短时间优势变劣势。但银行原本信息化的基础,加上本身所具备的“互联网属性”,让银行业有可能将自己具备的基础能力得以在互联网时代进一步延伸。

图2:数字化银行赋能体系

借助于互联网及互联网技术,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业,可以进一步延伸服务的范围、扩展服务的边界、提升自身服务效率、升级自身服务水平。不过,银行要搭上互联网技术这股“东风”,需要具备银行数字化的核心基础能力,在此基础上构建多重赋能体系,实现自我赋能、合作赋能、生态赋能。

自我赋能

银行从开始信息化建设那一天,就越来越多的依赖系统、依赖技术。银行业务,无论前、中、后台,无论总分行,不管是业务开展,还是经营销售,无不需要技术、需要系统、需要网络支撑。

银行再也不能把技术只当技术了,银行技术本身就是银行的服务、产品、声誉。只有拥有了一流的技术能力,银行才有可能提供互联网时代需要的优质金融服务,跟上用户需求升级的节奏,不被时代所淘汰。银行要成为技术的引领者,而不是被迫的跟跑者。银行所有基础能力中最核心的能力,除了经营风险、经营资金等等,还需要再加上一条:引领并掌握最先进金融技术的能力。

在大数据、云计算、AI等新技术不断涌现的时代,要有引领行业的技术能力,银行需要在几十年信息化累计的基础之上,不断将新兴的互联网技术融入到自身的经营与管理中并进一步升级,实现数字化管理与经营。与传统的技术不同,新技术应用,不再是简单业务底层的支撑,而是将从服务模式、服务内容、服务流程等各方面对银行金融业务产品产生变革性的影响。银行要实现自我赋能,就需要将技术与自己的金融服务、金融产品进行多方尝试,从而实现金融服务能力的升级。

采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自我赋能,对银行来说,绝不是一次系统更新或升级,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银行需要有自己的技术迭代进化能力,需要有持续学习、并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金融服务中的能力。银行的自我赋能不是一次可完成的,而是不断赋能、不断成长的过程。

在银行自我赋能的过程中,核心工作就是利用各种新兴互联网技术,不断增强的数字化银行的21项核心能力,一步步增加市场竞争力,取得突破性发展。

合作赋能

银行首要的任务是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金融服务的中介性质,要求银行连接有不同金融需求的客户。在客户有金融需求的时候,银行要及时提供金融服务。

银行要将金融业务融入到线上服务中,不是像以前一样,只是在线上开一个移动银行,而是要将金融服务渗透到客户需求金融服务的场景中。要实现这个目标,银行就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金融数字化能力、线上服务能力。

有了基础的数字化能力之后,银行只有开放才能得到持续发展的动力。银行要积极将自己的服务能力输出,输出给合作伙伴、同业以及服务的场景。通过向场景输出金融科技能力,在服务好客户的同时,更要服务好客户的客户。

赋能给合作伙伴、同业的同时,银行也会在其中获得自身发展的空间。一方面银行要合作进入更多的场景中,将金融服务渗透到更多线上移动应用、移动服务中;另一方面,与同业合作,将线上金融服务能力输出给有相关需求的金融同业,实现共赢。只有借船出海,银行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乘风破浪。

生态赋能

在互联网时代,社会经济下的各个行业小生态逐步与互联网生态融合。银行业要发展,就必须尽快融入互联网这个大生态之中。

互联网生态本身有多互动、强活力、多样性、高流量等特点,带给本身就是要做连接“接口”的银行更多的挑战和机会。互联网生态趋向于将更多的东西连接起来,而任何一个新连接的建立,对银行来说,就是一次构建新业务的机会。在这样一个充满新连接的新生态中,银行业有巨大的发展机会,互联网生态将无限赋能银行业,前提是银行业抓住机会重构全新的服务。

实现了自我赋能的数字化银行,具备了面对互联网环境下激烈竞争的21项核心能力,进而通过合作进入到更多场景、更多行业之中,为之提供金融科技支撑,实现合作赋能。合作场景、合作行业有了金融能力支撑之后,有机会实现行业升级,进而与数字化银行合作,形成全新的产业金融。伴随着产业金融的升级,产业生态也将随之升级,新的行业会随之产生。在全新升级的产业生态中,数字化银行在其中,必然有机会寻找到全新的发展机会,从而数字化银行在赋能生态的同时,也从生态得到全新的发展空间。

总之,银行只有实现了自身的数字化,外部赋能才是高效的。要打造数字化银行,要先有整体的数字化布局。具有21项核心能力的数字化银行,进而不断自我赋能、合作赋能、生态赋能,未来银行模式——数字化银行 多重赋能,才能逐步发挥它巨大的潜力,获得可持续的长期发展动能。同时,不断兴起的新技术为数字化银行提供了机遇与挑战。更多的跨界融合与多重赋能,也必将给用户带来了更好的服务,为市场经济创造更大的价值。

作者系重庆富民银行行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商业银行如何更好地运用金融科技?
云以“智”用 平安云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沙龙在京召开
数字化观察之三十一:开放银行之走近腾讯&微众(上)
银行科技 | 百信银行陈龙强:开放银行促进零售银行数字化转型
曾刚:打造财富管理新生态 数字化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民生核心系统上云的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