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庸为吴公藻著的《吴家太极拳》一书作跋

         金庸为吴公藻著的《吴家太极拳》一书作跋

 

        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在1980年为吴公藻著的《吴家太极拳》一书作跋,全篇不到700字,对太极拳的性能,功能的评述有独到之见,文章写得很精彩,现全文照录于后,以飨读者。

   “太极拳的基本构想,在世界任何拳术武功,搏击方法中是独一无二的,我相信这是老庄哲学在拳术中的体现。用在政治上,那是清静无为的黄老之术,用在拳术上,便是以柔制刚的太极拳。道理是一样的,以自然、柔轫、沉着、安舒为主旨,基本要点是保持自己的重心,设法破坏对手的平衡。但设法破坏对手的平衡,并不是主动的出击,而是利用对手出击时必然产生的不平衡,加上一点小小的推动助力,加强他的不平衡。
所以太极拳研究“以静制动”、“四两拨千斤”、“后发制人”。太极拳不运气、不用力。力气的来源在于对手,我只是转移对手力气的方向。对手所以失败,是他自己失败的,他是被他自己的力气所击倒。如果对手自始至终保持他的重心和平衡,或者,他根本不来打我,他就不会失败。练太极拳的人,应该不会主动去攻击别人。
世上万事万物,永远在变动之中。太极拳的动作看来似乎缓慢,但永不停顿,没有一刻有窒滞的时候。在建筑学上,弧形的线条比直线能负担更大的重量,在太极拳中,速度并不是最主要的事,要旨是永远保持平衡和稳定。练习太极拳,推手的训练十分重要,那是凭敏锐的感觉来捉摸到对手力道中的错误缺失,如果他没有错误缺失,那么就设法造成他的错误缺失。重要的是,自己的每一个行动中不能有错误缺失。只要他想来打倒我、攻击我,迟到早会有弱点暴露出来,保盈持泰,谦受益,满招损,那正是中国人政治哲学、人生哲学的要点。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比击败对手重要得多。自己只要不败,那就好得很,对手败不败,并没有太大关系,他如不好自为之,迟早会败的;他如好自为之,那也好得很。
太极拳相传为张三丰所创。张三丰是道士,太极拳正充分体现了道家哲学。道家哲学并非纯粹是守势的。老子重视欲取先予,“大国者下流”,强大者不是来势汹汹,而是积蓄力量,让对手所衰力竭,然后乘势而取。
练太极拳,练的主要不是拳脚功夫,而是头脑中、心灵中的功夫。如果说“以智胜力”,恐怕还是说得浅了,最高境界的太极拳,甚至不求发展头脑中的“智”,而是修养一种冲淡平和的人生境界,不是“以柔克刚”,而是根本不求“克”。脑中时时存着一个“克制对手”的念头,恐怕练不到太极拳的上乘境界,甚至于,存着一个“练到上乘境界”的念头去练拳,也就不能达到这境界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庸关于太极拳的一篇精彩文章
吴公藻《太极拳讲义》评析兼论《吴家太极拳》|新锐太极史论
金庸大侠论太极(中英对照)
金庸:太极是一种冲淡平和的人生境界
漫谈太极拳锻炼要领
大师谈太极1—1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