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鄂西游记:道教圣地武当山(二)——雨中游金顶

 【原创】文/图:孙成岗 

  凌晨4点不到,客栈里出现了嘈杂声,计划到金顶观看日出的游客已经起床。不过,间或飘洒的细雨也许会令他们在到达金顶之后大失所望。

  武当山客栈的退房手续颇有特色,早起的房客把房卡放在房间即可,第二天老板上班后查房,如果没有问题,就会通过微信或支付宝把押金退还。

  我们6点半起床。第一天的南岩宫,只是武当之旅的一个序曲,今天的金顶之行才是正式的华章。谁也说不清,从我们所住的客栈到金顶究竟有多远,百度显示不过区区的2.3公里,显然这是自欺欺人的直线距离。客栈老板告诉我们,山上不比平原,通往金顶的神道上上下下,实际路程大概有78公里,至少需要两个半小时,腿脚慢的,4个小时也不足为奇。

 7点40,我们开始了缓慢的攀爬。刚开始神道两侧还有一些客栈,不一会儿,便是茂密的原始森林了。到武当,艰苦的攀爬,自然是应有之义。缺少自己双脚的丈量,就无法感知武当的险峻与奇伟,武当之行就会变成敷衍了事的走马观花。

  约莫过了20分钟,我们到达四座塔。这是4位道长的坟墓。墓塔一律7层,呈楼阁型。原来道士升天后也与和尚一样,是要葬在塔中的。此时,陆续见到了一些开始打退堂鼓的红男绿女。可能是刚出发时的兴奋导致用力过猛,精疲力尽的他们已经准备放弃。也许他们把通往金顶的道路想得过于容易,刚开头就想煞了尾。我们做了攀登4个小时的思想准备,明白现在仅仅是一个开始,后面的路将更长更险,因此不急不躁、按部就班地缓慢上行。

  “武当”之名最早出现于《汉书》,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在此设置了武当县,后来这里成为求仙学道者的隐居之所。虽然在唐代也曾得到过皇帝的重视,但真正奠定武当地位的依然是明成祖朱棣。明太祖朱元璋崇奉真武神,奠定了明代武当道教大发展的基础。他死后,长孙朱允炆继位。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夺取了侄子的政权。也许是为了掩盖自己篡位的心虚和彰显自己的正统,登上皇位后,他在武当山大兴土木,建成了99观等33处庙宇,后来笃信道教的嘉靖皇帝又在武当山上大规模扩建道观,把武当道教推向了鼎盛。

  跨过一座石桥,爬上一段阶梯,一个供游人休息的凉亭映入眼帘。亭中有4块匾额。其中两块上书“天下驰名”,另外两块则写着黄龙洞草药的适应症和服用方法,原来明代也有药品广告牌。

  黄龙洞是一个天然岩洞,在当时可谓是武当山的道教医院和中药研究院。洞中有甘甜的清泉,一年四季长流不断。据说一条黄龙在此修炼,得道升天时留下了一颗仙丹,使这里的泉水有了仙气,成了包治百病的良药。据说道医们的治病方式总是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他们用一根绳子把洞与下面的亭子联接起来,绳上系一小筐,来此求医的人把钱放入筐内拉动铃铛,洞内便有人将筐拉上去,然后再用筐把药送下来。

  要参观黄龙洞,必须先偏离主路,攀爬数百级台阶,之后必须原路返回。不少游客为了节省体力,选择了放弃,只在亭中望洞兴叹。实际上途中的这些小景点是整个旅程中的一颗颗小明珠,正是这些明珠,才使单调的攀爬变得丰富多彩。

  尽管已经很累,我依然拾阶而上,来到洞口。因为是岩壁,所以视野比较开阔,只见对面千峰万壑,层林叠嶂。依山而建的半亭之中,立着一尊老龙塑像,供信士朝谒。岩壁上有一手执医书的医者,我想他大概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吧。当年他在武当山考察时,曾在此小住,修改《本草纲目》,把在武当山发现的800多种草药载入书中。


  过了黄龙洞后,道路开始变得陡峭起来。大约20分后,前方半山腰耸立着一座红墙碧瓦的道宫。这就是武当神道上的朝天宫。这里是天庭与人间的交汇点,是凡人可以登临的最高处,也是神仙可以下到的最低点。清代诗人徐京陛说这里“紫翠群峰抱,香竹万国朝。星辰疑可摘,羽翼上烟霄。”宫外有几通石碑,其中一块是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的夫人郭德洁1939年游览武当时所立。朝天宫依山而建,逐级升高,主殿位于最高处,武当山共有九宫,其中八宫供奉真武祖师,唯独这里供奉玉皇大帝,传说玉皇大帝喜欢这里的一棵芳香四溢的宝树,曾分身到此小住。真武大帝就特意为他盖了这座行宫。

  从朝天宫开始,登山神道开始分岔。一条是清朝的小道,比较平坦,一条是明道,相当陡峭。武当在明代作为皇家道场,帝王家都是从这条道朝圣的。我们想沿着明人的足迹感受一下那时的艰辛,毅然选择了明道。

  朝天宫往上,便是天庭的地界,所以神道也越来越陡,一连数个百步梯,向着天庭延伸。两侧的风景比较单调,除了茂密的原始林木外,没有其它的景致。抬眼望去,上方是一眼望不到头的阶梯。脚步也变得越来越沉。此时最需要的是忍耐。脚步可以慢,但绝不可以停,只要前行,就有希望。有时在痛苦的攀爬中,脚步的挪动并不能让我们感到身体的前行,但坚持一段之后再回首时,就会发现自己的进步,甚至怀疑山脚下的那个点,自己是否待过。登山如此,人生也是如此,越是难熬的时候,越要坚持。只要坚持,目标就会越来越近。

  在一段百步梯的尽头,有一小殿。上书“玄天黑虎洞”,这里的洞门紧锁,显得有些破败。“玄天”者北方也。黑虎与白虎一样,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是传说中的神兽。北方的黑虎,莫非是北方之神真武大帝的坐骑?

  黑虎洞上方不远处,就是一天门。天庭共有三道门,从一天门到二天门要翻过一座山头,下山,上山,再下山,沿着山道盘旋而上。这段路上,有一座会仙桥,这是为数不多的保存下来的明代石桥。当年桥头还有一座富丽堂皇的遇真宫,现在已经不见踪影,但石桥依然屹立在这里,诉说着几百年来的世事沧桑。

  会仙桥也是滑杆所能到达的最高极限,因为这里到二天门的317级台阶,是坡度高达60度的陡坡,滑杆上根本无法坐人。

  二天门到三天门有214级台阶。三天门到朝圣门有124级台阶,这些台阶有的高达20厘米,基本上是眼睛贴着台阶往上爬。这段路程极其艰难,从客栈到朝圣门,我们足足用了3个多小时。

  穿过朝圣门,就是金顶的地界。这里是武当山的最高峰天柱峰,最高处海拔1612米。武当山最宏伟的建筑就屹立在这里的绝顶之上。明朝,武当皇帝敕封为“大岳”,成为位尊五岳之上的“天下第一仙山”,在长达二百多年的时光长河中,武当山迎来了自己的最为辉煌的时期。

  山顶的建筑是明成祖朱棣于1412年下令建造的。四年后竣工之时,朱棣封武当山为“大岳太和山”,封道观为“大岳太和宫”。太和宫的建制模仿北京宫城,建筑布局依山就势,突出了道教崇尚自然和神权至上的思想。因此,金顶是武当山的象征,也是武当道教在皇权扶植下走向鼎盛的标志。所以人们常说不到金顶,就不算到武当。

  来到观景台,一直阴沉着的天空开始掉下雨点,我们不禁暗自庆幸。如果在60多度的陡坡处遇到大雨,那种窘境将不堪设想。来到这里,即使下大了,这么多的建筑总会有一处可以避雨。

  从观景台往里走,首先看到的是转运殿。入口处有一副对联,上书“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体现了武当山五岳之首的至高无上地位。殿内有一座铸造于元代的古铜殿,这是中国最早的铜殿。起初它被置于天柱峰上,明代大修时,觉得它与山上的建筑规模不相协调,便转运至此,故名转运殿。“转运”同时兼具“时来运转”之意,因此来此的游客和信众都喜欢在殿里转上一圈,消除厄运,把好运转来

  从转运殿向前,穿过三教祖师亭下的一座石桥,就是大岳太和宫的正门。它建于永乐10年即1412年,是武当山九宫之一。“大岳”即五岳之首,“太和”即天地之间阴阳交汇的冲和之气。永乐皇帝认为只有阴阳和合,国家才能和谐,政权才能长久,于是将这座位于武当山最高峰的道宫命名为大岳太和宫。在明代前期,这里是最神圣的地方,不允许普通百姓的进入,直到嘉靖时期太和宫扩建,在上方修建了地位更高的紫金城,太和宫才降格,成为普通百姓可以涉足的朝圣殿。太和宫门口的两通嘉靖时期的铜碑也很有特色,通常碑大多都是石头制成的,而这里的碑却是铜制的。

  太和宫的皇经堂是道士们早晚颂经的地方。它的隔扇门上雕刻着珍禽异兽和道教神仙故事,殿内供奉着三清、玉皇、真武、吕祖、灵官等道教诸神,正中高悬着一块御匾,上有道光皇帝亲笔所书的“生天立地”四个大字。堂外匾额上书“白玉京中”,表示这里是神仙们居住的最好地方,是天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从这里拾级而上,是金顶灵官殿长廊。灵官在道教中是镇守山门、监坛护法的神灵,是仙界和凡间监察部门的最高长官。在通往金殿途中的绝壁之处设置这样一座阴森森的灵官殿,负责对朝拜者进行最后的审查。据说那些不忠不孝的人都会被灵官用钢鞭杖入悬崖之下,所以古代一些心怀不轨的官员至此都会胆战心惊。

  灵官殿内安放着一座明代的锡制小殿,这座用锡金属制作的仿木结构建筑是武当山发现的唯一锡制文物,也是中国十五世纪使用锡金属的见证。灵官殿前还有6通石制圣旨碑,这些石碑都是明朝历代皇帝登基后派遣钦差到武当山祭祀真武的圣谕。武当山是明王朝的皇室家庙,自朱棣之后,皇帝登基都要派钦差到武当祭祀。

  雨仍在哗哗地下,在等待雨歇的百无聊赖的走动中,在灵官殿一角很窄的地方,发现了一处视野开阔的观景点。只见远处层峦叠嶂,云遮雾罩,近处红墙碧瓦,鳞次栉比,长达344米的城墙随山就势,蜿蜒曲折。这座城墙的设计也倾注了永乐皇帝朱棣的心血,在修建之初,他就颁布圣旨:要求在砌造墙垣时,“其山本身分毫不要修动。其墙务随山势,高则不论丈尺,人过不去为止”。同时要求建起来的城墙必须牢固,能够与天地共长久。领会了朱棣精神的工匠们巧妙施工,使完工后的城墙颇有特色,从外向里看,墙往内斜,从里向外看,墙往外斜,如同一道光环围绕金殿。整个工程丝毫没有破坏山的环境,是天人合一的典范之作。面对眼前的风景,我在心底默默地感谢起这场雨来。如果不是在此避雨,也许就会匆匆走过,发现不了那个隐藏在角落里的观景点,也就看不到太和宫的壮观。如果那样,金顶古建留在心中的印象,也许不是辉煌,而是拥挤杂乱。


  离开太和宫,上一段阶梯,眼前的城门就是紫金城的南天门,南天门有神门、鬼门和人门三个大门,中间的神门是皇家专用通道,左侧的鬼门,供鬼通行,因此只有一个门形,而右侧的是人门,是供普通人通行的。我们登临金顶走的就是这道门。此时,雨忽然大了起来,恰巧此处是沿紫金城向上的神道,为我们提供了避雨的场所。神道左侧有几块民国时期的石碑,其中有一块上书“我武维扬”,看落款是刘峙所书。当时他担任第五战区长官,在日寇投降之际登临金顶,怀着胜利的喜悦留下了此书。

  城墙把山顶的建筑一分为二,墙外是太和宫,墙内是紫金城。紫金城是明成祖朱棣按照自己的居所“紫禁城”的建制,为真武大帝在人间修建的住所,在道教中叫做“玉京”。为避免与“紫禁城”混淆,故命名为“紫金城”,俗称皇城。因为是紫禁城的建制,紫金城中的大小房间加在一起也有九千多间,城池四周仿照想象中的天阙,各建一座仿木结构的石门,只是东、北、西三门都面临绝壁,无法通行,可以通行的只有南天门。我们就是经南天门来到这里的。

  从这里到天柱峰的最高点,还要爬一段叫做“九连蹬”的陡峭石阶。趁着雨小的间隙,我们开始沿着九连蹬向金顶发出最后的冲刺,这是一段异常陡峭的蹬道,共有164级石阶,迂回曲折,因为坡度太大,有些地方几乎直上直下,所以石阶都用铁钉固定,两侧施以石栏,加装铁锁,方便用人们用手拉着攀爬。

  爬上山顶,一座金殿屹立在天柱峰之巅,这座1416年建成的金殿是我国现存最大、等级最高的铜铸鎏金大殿。当亲眼看到传说中的金殿时,发现它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金碧辉煌,随着数百年来时光流水的冲刷,鎏金部分大多已经褪去,只剩下略带铜锈的浅黑。金殿中供奉的是真武大帝的坐像。殿内金匾有康熙皇帝御笔书写的“金光妙相”四个大字。金殿左右两侧的配殿分别是签房和印房,签房是信士抽签、问卦的地方,印房是为信士盖“神印”的处所。

  我们还未来得及一睹金殿内部的辉煌,一块积雨云飘了过来,转瞬间,绵绵细雨变成了瓢泼大雨。而金殿后面的父母殿原来是不允许游客进入的,守殿的道士此时打开门口的阻拦绳让我们进入殿中避雨。我所处的位置正好正对金殿的后门,便迅速拿出相机,拍摄了一张没有游客的金殿背面照片。平时,金殿周围始终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如此画面清净的照片实属难得。有时我们不希望出现的事情给我们带来烦恼和不便,但无意中也会给我们别样的惊喜。


  据说金殿建成之后,就出现了“祖师出汗”、海马吐雾和雷火炼殿三大奇观。每当殿内的神像出现水珠,就会有暴雨来临,每年夏季,屋脊上的金兽海马”口中吐出串串白雾,并发出“喂喂”之声时,金殿也会受到暴风雨的洗涤。而雷雨来临时,金殿上空便有一个火球滚动,雷电划破长空之际,金殿上空也会金光万道。这些奇观平添了武当山的神秘色彩,人们往往认为是神仙显灵的结果,但现在科学技术却帮我们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金殿为铜制仿木卯榫[mǎo sǔn]结构。构件在铸造时留有热胀冷缩的系数,组合起来,既严丝合缝,又留有余地。金殿内密不透风,当殿内水气增多时,温度相对较低的金属神像上自然会出现水珠,宛如出汗一样。屋脊上的海马是中空的,内部与金殿相通,暴雨来临前,几乎呈密封状的殿内气压升高,温热的空气便会从“海马”口中排出,当流量足够大时,便会发出声响,而温热的水气遇到外面的冷空气就会化成雾状。另外,金殿是金属建筑,屹立在武当之巅,自然起到避雷针的作用。带电的积雨云飘过时,通过金殿放电,产生闪电,所以在远处观察便会金光万道。

  大概过了半小时,雨渐渐小了起来,刚才因为暴雨,下山索道暂且关闭。据说现在恢复运转了,于是急急赶往索道站,抓紧时间前往下一个景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家功夫
祖国风光(3785)武当山古建筑群
道教圣地--武当山的主要看点
“风景杯”中国作家诗人眼中的景点大奖赛入围作品展:张英锋
道家圣地游踪之:武当山探奇
道教名山武当山,到底有多迷人,最后一个景点最优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