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韩医传统特色针灸方法概要

针灸疗法起源于中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在中国被广泛应用,由于其独特疗效而传播至世界各国。约在公元六世纪,针灸医学自中国传入古代朝鲜、日本,并以《针灸甲乙经》等书为教材得以传播。针灸在韩半岛历经近一千多年的发展,在原有的中医学理论基础之上,有所创新发展,形成具有特色的针灸方法,并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

本文将对韩医部分主要特色针灸方法做一概述,以期达到促进中韩针灸界学术交流之目的。

1 舍岩针法

舍岩针法始于朝鲜中期,由舍岩道人所创,因此命名为舍岩针法。舍岩道人于 1644 年后[1]著有《舍岩针灸要诀》,该书以古汉语书写,以手抄本传承,流传至今。20 世纪以后,最初被记载于《经络学总论》,以后先后出版有关舍岩针法的《青囊决》、《国文译注舍岩道人针灸要诀》、《舍岩针灸正传》、《太韩医学》、《针灸篇》、《舍岩阴阳五行针法秘诀》等。该针法是韩国传统特有针灸疗法之一,对韩国针灸影响较大,现代仍广泛用于临床和研究。

舍岩针法是阴阳五行针灸法,以阴阳为大纲,以五行相生、相克为理论基础,运用五腧穴(井、荥、俞、经、合)的五行(木、火、土、金、水)相生相克关系选穴进行本经补泻和他经补泻,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内经》、《难经》的针灸补泻原则。

舍岩五行针法分为虚实补泻、寒热补泻法,治疗虚证称为正格,治疗实证称为胜格,治疗寒证称为热格,治疗热证称为寒格。虚实辨证时,以《难经》“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理论为依据,又提出:“虚者抑其官('官’指的是'克我’的脏器)”、“实者补其官”的治疗原则。以肝虚证(木虚)为例,以“虚则补其母”的原则补其母经的母穴(即肾经的合水穴阴谷)、本经的母穴(即肝经合水穴的曲泉),又以“虚则抑其官”的原则泻克我经的克穴(即肺经的经金穴经渠)、本经的克穴(即肝经的经金穴中封)。以肝实证(木实)为例,以“实者补其官”的原则补克我经的克穴(即肺经的经金穴经渠)、本经的克穴(即肝经的经金穴中封),

又以“实则泻其子”的原则泻子经的子穴(即心经的荥火穴少府)、本经的子穴(即肝经的荥火穴行间)。余经选穴配伍参照表 1。

寒热辨证时,提出寒证宜“发热则补其火”“发热则泻其水”,热证宜“退热则泻其土”“退热则补其水”寒热证取穴的原则。

寒证当补自经火穴和他经火穴,泻自经水穴和他经水穴。热证当补自经及他经水穴,泻自经土穴和他经土穴。

例如肺经寒证补自经荥火穴,鱼际和他(火)经荥火穴少府,泻自经水穴尺泽和他(水)经水穴阴谷;肺经热证则泻自经土穴太渊和他经土穴太白,补肺经水穴尺泽和他(水)经的水穴阴谷,余经参照表 2。舍岩针法的一般取穴为补 2 个穴,泻 2 个穴,

补泻手法以捻转补泻、九六补泻、迎随补泻为主。

2 八体质针法

四象体质医学是韩国的李济马先1894 年在其《东医寿世保元》创立的[2],“四象”指的是阴中之阳、阴中之阴、阳中之阳、阳中之阴。即少阳之人(阳中之阴)、太阳之人(阳中之阳)、少阴之人(阴中之阳)、太阴之人(阴中之阴)。在此基础上,沅敷衍于 1965 年 10月在“东京国际针灸学术大会”上第一次发表了八体质针法。八体质论在四象体质的基础上将四体质分阴阳,属阴者以腑者大小排序,属阳者以脏者大小排序,划分为八种体质类型,即木阳、木阴、土阳、土阴、金阳、金阴、水阳、水阴。八体质主要通过脉诊法加以辨别。该针法利用五腧穴的五行属性,以自经“补母泻子”的理论为基础,设定体质类别脏腑大小关系,通过针刺经络调节经络平衡,调节病理进程中脏腑机能强弱的偏差,恢复体质的原来水平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

每种体质均有一套十种处方,包括基本方、免疫方、腑系炎症方、脏系炎症方、活力方、退行方、杀菌方、精神方、脑神经附方和内分泌方,穴位组成均属五腧穴。

3 太极针法

太极针法由李炳幸在继承四象医学的基础上创立,该针法是以心经五腧穴为主,抑制大脏器五行属性的针法,他在《针道源流重磨》中对太极针法做了详尽描述3。

四象医学认为心为太极属土,人因先天禀赋不同体质也不同。太阳人肺大肝小属金性体质(脏器关系,肺>脾>肾>肝),太阴人肝大肺小属木性体质(脏器关系,肝>肾>脾>肺),少阴人肾大脾小属水性体质(脏器关系,肾>肝>肺>脾),少阳人脾大肾小属火性体质(脏器关系,脾>肺>肝>肾)。以针刺手少阴心经五腧穴为主,鉴别体质,联系四象人的脏腑配合和脏腑大小的顺序,“大者泻之,小者补之”,以协调不均衡为原则,调节阴阳而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是四象医学的基本治疗原则。太极针法的补泻方法多使用圆补方泻法和捻转补泻法,本针法有以下三种选穴方法。

3.1依据体质定治疗穴

太阳人金气太过,补少府(火穴);太阴人木气太过,补灵道(金穴);少阳人火气太过,补少海;少阴人水气太过,补神门。

3.2依据不同脏局定治疗穴

太极针法重用原穴,治疗以取各大小脏器的原穴为主,即泻大脏器的原穴,补小脏器的原穴(见表3)。

3.3 依据不同疾病定治疗穴

太极针法描述了各脏之党与(即指系统)关系,肺之党与为胃脘、头脑、皮毛、舌、耳;肝之党与为小肠、腰脊、脐、鼻、肉;脾之党与为背膂、胃、乳、目、筋;肾之党与为大肠、前阴、膀胱、口,骨。若太阳人胃脘痛,胃脘属肺“党”,因其肺大,泻太渊穴;少阴人眼病,眼属脾“党”,因其脾小,补太白穴。

上述3 种韩医特色针灸疗法针法各具特点,在很多方面借鉴和发展了传统中医针灸学理论,运用五行相生相克,五腧穴的阴阳五行属性,结合自经与他经补泻,并在韩医体质学基础上选穴配伍,用穴精当,疗效显著。期望这些理论和方法对中医针灸的研究和临床治疗有一定帮助和启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难经针法
难经》对针法的贡献+论《难经》对针灸学的贡献@
中医刺灸针法结合腧穴特性症状/治愈方法/诊断
刺法灸法学[2009年王富春所著书籍]
进针依主次先后 出针分升降虚实
应用五腧穴和董氏奇穴的两例临床治疗经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