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代诗词选评 |孤山梅雨评:《小楼听雨》诗词平台七周年庆特辑(中)

特辑|《小楼听雨》诗词平台七周年庆(一)
特辑|《小楼听雨》诗词平台七周年庆(二)
小楼周刊(352):2023年第三十期
当代诗词选评|孤山梅雨评:《小楼听雨》诗词平台七周年庆特辑(上)

惊 蛰

安志奇(河北)

田家尤喜踏青时,安步寻春过小池。

屋后白杨门外柳,新芽总在最高枝。

孤山梅雨评:

惊蛰惊在转结句的观察细致, 有眼前一亮之喜悦:“屋后白杨门外柳,新芽总在最高枝”。

过故乡朱日和

白秀萍(内蒙古)

凭窗草色绿参差,入耳乡音人未识。

一念潸然车已过。光阴停在少年时。

孤山梅雨评:

近乡情怯的后现代版。转结句催人泪潸又痕哲思。车已过故乡,时间却永远停在了少年时的故乡,令人顿生相对论之思。故乡,时间,列车,和“我”,  到底哪个在流动或静止?

咏 蝉

崔杰(天津)

高处栖时不养尊,绝知人世有凉温。

怜君日日呼声疾,一句能无到帝阍。

孤山梅雨评:

这是一只清高但也关情红尘温凉的入世之蝉。但它日日撕心裂肺的疾鸣,到底能否有哪怕一句扣开森严笨重的帝阍?咏物含蓄又犀利,人与物互为映射,寄托了高士之鸣未遇心声。

过玻璃天桥

程良宝(陕西)

飞跨深渊桥自横,玻璃栈道试身行。

劝君莫笑惶惶者,其实人人怕透明。

孤山梅雨评:

读首句,平常。读第二句,…平常。读到转句,也很平常啊。正有些替作者着急… 一扫结句,尤其是读到最后“透明”两字时,倏地拍案而起:高!高家庄地干活!!!

过翠湖见旧岁枯荷

陈海洋(云南)

骨立残枝似不禁,樱花渐谢柳成阴。

淤泥水底积三丈,中有青莲未死心。

孤山梅雨评:

转结句道枯荷形神凌厉精准。如果单从荷枯莲心不死的意境而言,似乎未道常人所不知,但合并“青莲”双关太白来说,又叠加了一层意蕴。算通过。

答雪芳赠《小楼听雨》步杨逸明老师前韵

苏兰芳(北京)

自主骚坛何所求,缥缃持赠语声柔。

于今听雨秋窗下,除却巴山即小楼。

孤山梅雨评:

作者将“小楼听雨”意境媲美“巴山听雨”,可谓诗思飞扬,嵌典无痕,今古共关情。同时又切题回赠小楼听雨平台主编。

题“小楼听雨”

杨逸明(上海)

天籁之音何处求?骚人耳膜最纤柔。

摩登大厦无诗趣,听雨还须到小楼。

孤山梅雨评:

对诗人来说,听雨即得诗音。而听雨需要主体与客体两方面协作才能产生诗趣。故而作者第二句用“骚人耳膜最纤柔”突出听天籁之音的最佳主体候选者。而转结句则用在哪里听雨的对比,来彰显“小楼听雨”的客体场景是远胜摩天大楼之听的。这在物理上也说得通,楼小离地面近,才能听得到落雨声滴在芭蕉、荷叶、屋檐,或庭院等处… 不是吗?

赏 秋

陈青峰(徐州)

雨细风轻野菊黄,垄头又嗅稻花香。

赏秋漫步南湖畔,十亩红鳞跃网仓。

*网仓,即水上网厢养殖。

孤山梅雨评:

前两句的菊黄稻香秋景尚属标志性秋天景物,或未令余眼前一亮。但一结“十亩红鳞跃网仓”的画面顿时有种平地登峰造极的高潮排闼而来!真想扑到句子里抱两尾红鳞啊。铺排递进有起伏。好手法。

贺《小楼听雨》诗词平台成立七周年

池健(浙江)

诗韵生成七月天,不由人想百年前。

南湖一叶红船启,才有吾侪听雨绵。

孤山梅雨评:

作者因小楼年庆在七月而联想百年前的七一南湖红船,脑洞有点大的。正好南湖那边有个烟雨楼似乎也和小楼听雨平台可部分搭上诗意关系。

但如果说没有红船一叶,就没有小楼平台的诗友结社和听雨一幕悠哉绵长,倒也无法断定。余思忖,倘若小楼平台总部不在临海而在嘉兴,则诗人这出造景与导演会更因地理上的渊源所趋使而变得更加自然些?

游九斗川万亩茶园其二

丁欣(江苏)

盘旋不觉入群山,静坐空亭意自闲。

似在珠围翠绕里,拥来烟髻与雲鬟。

孤山梅雨评:

作者观察极为仔细,首句描写揭示的山上茶园掩盖了山势的事实乃绝妙赋笔,同时也勾勒了人物在里面的活动轨迹:“盘旋不觉入群山”。转结句的拟人化则让那些婀娜茶树突然活了起来,披上烟髻雲鬟朝空亭里闲坐的诗人嫣然飘去 ……

贺《小楼听雨》诗词平台七周年

方益洪(浙江)

江南江北各成吟,听雨楼中结谊深。

似此因缘须不痒,七年犹自抱初心。

孤山梅雨评:

反用七年之痒寓意,强调因缘犹似初心时,贴切温馨。

咏芭茅

范东学(湖南)

生来随处可安家,不论山岑或水涯。

一到扬花擎穗日,风仪未必逊蒹葭。

孤山梅雨评:

用巴茅对比非常形似的芦苇,突出了巴茅生长习性的地理广谱性,颇有拟人化意义,即首句的“随处可安家”。当然如果转结句能再嵌入巴茅茎不中空的特点,或许巴茅给人的独特性形神会深一层?

小楼七载志贺

何阳义(重庆)

看过蓝图已了然,层层华屋住诗仙。

小楼七载未封顶,还有工期八百年。

孤山梅雨评:

真是一首应景妙咏。从蓝图到小楼层层住诗仙,何其现代化并有福的仙人呀!作者的想象力在转结句更达到了高峰:未峰顶的小楼工期伟业将达八百年!这分明将是一座比摩天大厦还摩天大厦的通天塔楼啊。夸张奇绝,令人喜悦顿生,颇合喜庆氛围。
只是楼还远没封顶,众诗仙理应已陆续入住七载小楼吟诗听雨了…那么,是否他们先入住修成了的毛胚房,因为诗仙性情倜傥,不拘小节?抑或,修一层楼,装修一层也未必不可。

尧坝古镇

何智(四川)

澄水蜿蜒绕旧衢,红鱼历历出菰蒲。

偶然一阵芭蕉雨,檐角同听忆得无?

孤山梅雨评:

此诗构思别样。起承两句描绘古镇今日情形,镇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此乃实景。转结句写的亦是实景,但“檐角”与偶然“芭蕉”一同听雨的刹那,诗人用“忆得无”的虚笔暗示了物象曾经见证过的古镇昔日,于是拓宽加深了小诗的字面时空,陡增诗意留白也。另一种转结句的解读是,作者从偶然雨中芭蕉与檐角的听觉视觉角度寄托了个人对古镇的记忆,余韵缕缕……

象鼻山

贾建明(四川)

白象山林似撒欢,银钩卷鼻下沙滩。

分明为觅水中月,饮得漓江一指宽。

孤山梅雨评:

猴子捞月的象鼻山饮月版。月在鼻中觅,写象鼻山不乏新角度。

癸卯七月中旬赴莆田途中

江岚(北京)

盛夏人间草木豪,山川滴翠忽成潮。

君看高铁往来急,何似江湖万白鲦。

孤山梅雨评:

以红尘江湖扑腾白鲦比拟高铁疾驰往来,形象、诙谐又气势。白璧微瑕或许是,鲦鱼个头太小,是否不足以形容巨龙似的高铁身影?

贺“小楼听雨”七周年

康永恒(河北)

七年诗胆忧家国,风雨如磐上小楼。

继楚赓骚谁醒醉?驰眸沧海看横流。

孤山梅雨评:

雅正之咏,楚骚之怀。

洱 海

楼立剑(浙江)

万顷空明一镜磨,苍山放出白云多。

满堤花沸青凫静,向晚风来心不波。

孤山梅雨评:

转结句是风动、幡动还是心动的洱海禅意版。花沸之“沸”下得好,合着洱海上的青凫如入定老僧,任凭岸花灿烂沸腾,美色穿肠过,它自静卧波心。

长安看月

郑力(河北)

白鹿原头天似洗,清辉大好引人看。

民心自是千秋月,不向秦时照苦寒。

孤山梅雨评:

把白鹿原头的长安望月定义为作者心里的“千秋良心月”意境,体现了诗人的赤子之心和不堪与时弊同流合污的济世情怀。
奈明月是没有偏向的,清辉普照古今一切悲欢正邪,也许正因为如此,那些处于苦寒之境的心灵唯有明月可相慰籍。而千秋明月于欢乐之景无非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梅王”谈月色的藕丝印泥

龙冲(广东)

秘制丸泥远胜金,无双宝盒有玄机。

倾囊赠与高徒手,极品梅花已古稀。

*现代第一女印人谈月色71岁时,收20岁徒,并赠以一盒藕丝印泥,其徒亦不舍得用而珍藏至今。

孤山梅雨评:

一结“极品梅花已古稀”是小绝的诗眼与高潮。藕丝印泥丸的胜过黄金之贵重与基本造型已然让人向往不已,更何况那印泥上还有古稀老梅图案呢!此诗结得同时关情制印人的年龄、梅王身份、和印泥本身具有的梅花高雅品味,… 端的是一石三鸟也。

贺《小楼听雨》诗词平台创办七周年

李利忠(浙江)

稼穑乘时耕有田,万星如泪洒中天。

栖栖遥祝初心永,树木树人今七年。

孤山梅雨评:

用承句“万星如泪洒中天”的唯美感人意境来领衔并见证首句和转结句描摹的“稼穑乘时耕”,以及七年树木树人与初心不变的情景,赋比兴运用疏密得当。

诗 人

李经纶(广东)

诗人芦笛一枝春,元帅威严节杖珍。

节杖安能換芦笛?天堂苹果宴诗人。

孤山梅雨评:

本诗前三句以元帅节杖逊于诗人的芦笛一枝春相比较,站在诗人角度而言,颇得当。唯结句于主题有部分脱节,因为看不出“天堂苹果宴诗人”为何是作为诗人的专有或特别待遇。是伊甸园的智慧之果独钟诗人并包括诗人的浪漫气质?难道元帅如拿破仑或巴顿将军等不够智慧及浪漫? 

发际线后移感题

李宁(河北)

茂密沦为昨日谈,今于镜里叹寒酸。

堪夸头发真慷慨,不与额头争地盘。

孤山梅雨评:

发际线后移引起的悲喜交加,被作者烘托得妙趣横生,中有无奈,但更多的是自嘲,和中年后的与世无争情怀。首句“昨日谈”禁不住令人想起“十日谈”。转结句诗思别样,把发际线当作楚汉之争的分水岭,说头发在与额头的争夺战中,慷慨退出竞争,有一种头发潜入后脑勺隐居的散人超脱……,何等幽默,如此具有想象力!

听 雨

刘鲁宁(上海)

小荷隔水柳千条,烟景新香入梦遥。

闭目细听湖上雨,声声画出五亭桥。

孤山梅雨评:

从首二句的视觉景观过渡到转句之听觉意境,“闭目细听”举动使得诗人的结句更得通感之妙,于是听觉又进入了另一个脑海里的视觉画面:五亭桥。这种手法上的迂回变化避免了平铺直叙的呆板,自然就增添了“听雨”的诗趣。

题洛阳应天门

雷彦(江西)

皇图有迹总如烟,常改门楼亦枉然。

脚下沉埋皆故事,游人一笑过千年。

孤山梅雨评:

一首充满哲理与勘破红尘玄机的小诗,内容句法厚重又轻盈。
首句总领全诗主题,二、三句奚落历代历朝的各种宫廷楼门之变终究敌不过诗人所谓的:“脚下沉埋皆故事”--- 此又呼应首句的霸图皇迹终成一缕轻烟的残酷事实。
正因为有如此清醒的世界观与自然观,才有了作者结句的轻灵一笔,身影一飘:“游人一笑过千年”, 点题得可谓完美:题洛阳应天门。--- 自然人事,无不应天之道也。

庆贺《小楼》创刊七周年

张明新(山东)

诗花开已七年红,骚客犹然追逐中。

无脚小楼行四海,天涯何处不芳踪。

孤山梅雨评:

贺诗转句的“无脚小楼”意象忒生动,于是有了随小楼到处游徙的天涯芳踪之播,结得双关温馨:诗香之芳并小楼主编芳名之芳。

题蒙阴县富民小学

苏占山(山东)

北岭云深阆苑行,依山近水石相迎。

满园桃李花千树,尽是诗书香染成。

孤山梅雨评:

前两句以桃源般优美的自然环境烘托山村小学的地理位置。但更出彩的是以“满园桃李花千树”来比拟实体小学的形象,令读者不见孩子们具象却早已从花朵盛开之景感受到“富民小学”之丰富……结句更是不落俗套,用 “诗书香染”桃李间接暗示了老师哺育花朵少年之功。

观万峰林将军峰

姚义勇(湖北)

经霜沥雨气森森,雄兵列阵谁敢侵。

识得将军真面目,归来夜夜梦峰林。

孤山梅雨评:

四句赋比兴佳构,把万峰岭将军峰的形神气势尽收诗中。尤其后两句的宕开一笔,以梦境着墨更突出了此峰魅力之予人印象深刻,引人归来后再次将军峰出现在梦中。好一个“将军真面目”的威慑力量之久长!

小楼七周年贺

王红娟(河北)

七载风光筑小楼,初心不负大江流。

诗如星海词如锦,七载风光筑小楼。

孤山梅雨评:

天上人间,比兴大气磅礴,读后竟然不觉得首尾句完全重复。奇哉。以包罗诗意万象的“七载风光”筑小楼,那小楼还不得是胜如七宝楼的绝好佳作?作者抛开大部分诗人围绕“小楼听雨”的意境来贺平台年庆,独辟蹊径,小诗结构简洁,气韵十足,有重点,有强调,有诗意诡谲。

散步偶吟

张钊翊轩(河北)

烂漫云涯烂漫花,杨丝如线剪年华。

晚风十里吹山月,是我心斜是月斜?

孤山梅雨评:

小绝承句的“杨丝如丝剪年华”与结句“是我心斜是月斜”,都是比喻不俗且意蕴可堪玩味之佳句,顿令这首“偶吟”的诗意大增。

贺《小楼听雨》诗词平台七周年

张庆辉(云南)

谁培诗草一园馨,曲径疏篱皆所经。

更约东西南北客,宋唐雨向小楼听。

孤山梅雨评:

此诗结句的结构、意蕴俱佳,暗示了两重诗意,一乃小楼听雨是听的宋唐诗雨,二乃倒装句活泛或模糊了句子主客体的关系,既可是宋唐雨飘向小楼,也可是从小楼听向唐宋之雨,且一句之中完成了时空百代之穿越!


孤山梅雨 本名张奕。杭州人,旅居美国。医学生理学博士。喜擅诗词、现代诗、诗歌翻译、诗词赏析和文艺评论。痴书,爱乐,尚云游。诗词作品收入海外诗库、诗集《天涯诗路》《中外诗词三百家》《中国当代民间格律诗选》等。

 编辑/章雪芳  核/小楼听雨  校对/冯 晓

点击回顾

小楼周刊(353):2023年第31期
每周试玉(347)|嘉宾【何其三 刘雄 沈利斌 唐龙】
周文彰等联名推荐|《小楼听雨(2016-2020)》开售了
《小楼听雨》诗词平台|2023年(4-6)月目录
众诗家集评:第六届【人间要好诗·友情版】一等奖作品
特辑|《小楼听雨》诗词平台七周年庆


小楼周刊投稿格式,例:

重游盖竹山

章雪芳(浙江)

山盖青青竹,风描水墨图。

孤身随细雨,踩痛落花无。

声明:投稿视为授权本平台刊发,出版等权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星二十四山砂法断语|杨公阴宅风水二十四山砂水吉凶断语
周易入门100个基础知识点,非常简单,建议收藏起来多看多学
欣赏-唐-李翰---【蒙求--47】
读《封神榜》知姜尚封诸神(6)
中国谋略大师《诸葛亮兵法》卷三·文集-32-【与兄瑾言赵云烧赤崖阁道书】
欣赏-现代-潘长宏诗-《迷人的春色》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