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道》启示录:谁才是性价比最高的学习对象?

作者:橙先生

能量值: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英雄主义情结,看完《天道》,如果你不想拥有丁元英的才智,芮小丹的自在,我都觉得你虚伪,但仔细想想,做丁元英、芮小丹,真就是一个普通人最好的选择吗?

——题记

我先回答一下上面的问题,成为丁元英、芮小丹这样的人确实是生活中非常理想的存在,但奈何那是大多数人永远也无法成就的角色。从性价比的角度看,这是非常不务实的一条路。我们先看看这两个人物的介绍:

(1)丁元英

“丁元英,男,1959年出生,籍贯成都,北京户口,1978年考入清华大学,1979年留学柏林洪堡大学,1985年获经济学硕士,同年就职于柏林H.N.S国际金融投资公司,1989年就职于北京通达证券公司,1990年2月在北京结婚,同年8月离婚。1991年鬼混。1992年3月就职于柏林《世界经济周刊》,任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员,1994年1月辞职。1994年6月在北京创办个人私募基金,1995年5月私募基金预备解散。此人无信仰,爱好音响,在柏林有一套住房,有德国永久居留权。这个人性格孤僻,不善交往,也没有什么名气,但是真正了解他的人,对他都有一个共同的评价,鬼才……”

这是音响界竞争对手伯爵公司对丁元英背景的调查,下划线部分就是他的经历和阅历,这是他后来所有思维模式,判断力,观念的根基。

丁元英创办个人私募基金,用外国人的钱不到一年在中国股市赚了两个亿,他不缺钱,也是一个见过大钱的主。

(2)芮小丹

芮小丹是比丁元英更为明白的明白人。用丁元英的话说,“你是想到了就做,该拿的拿、该放的放,自性作为,不昧因果。”

而芮小丹也有一段经典的类似自我评价的话,“只要不是我觉到悟到的,你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拿不住,叶晓明他们就是个例子,只有我自己觉到悟到,我才有可能做到。”可见,小丹的确是个明白人!

我再介绍下她的家庭背景,父母离异,但双方都把她当做宝贝疙瘩,父母都有钱,父亲是导演、母亲原是演员,入德国籍,芮小丹从小在德国读书,拥有德国永久居留权。

这两个主人公的共同点就是见过世面(外面的世界、大钱),且非常有主见。

丁元英我就不说了,他是一直处于参啊参的状态,知识渊博,见解独到。我说说剧中是怎样体现芮小丹的主见的。

丁元英到古城以后,8个月没有打过电话给芮晓丹,直到小丹以朋友之托的身份第一次打电话给他,丁元英在电话里问的那句“有事吗?”让小丹当时听着很不舒服,但过后冷静一想倒觉得这句问话不简单,这显然是一个“意识位置”问题,说明他脑子里根本就没有“找人帮忙”这道程序,只有“我能帮你做什么”的设置,这是一个不自觉的、居高临下的意识位置。

这初看起来是描写丁元英对世俗文化居高临下的包容,可也侧面烘托出了小丹的不简单——思考者形象。

写到这里,想必大家也应该明白我说学习这两个人性价比不高的原因了吧。不在于目标不够完美,而在于实现的难度过大,达到这两种存在状态所需要具备的学识、技能、悟性,乃至家庭出生都有较高的门槛。

从人性的饱和度来看,丁元英达到了一个人对理性思考追求的巅峰,事业素质指数爆满;芮小丹达到了一个人对感性存在追求的巅峰,生命素质指数爆满。

试问普通人拿什么去成就这两种存在状态呢?

所以,我们需要在剧中找到更为切实可行的学习对象,我认为应该向冯世杰和肖亚文学习。

(1)冯世杰

冯世杰这个形象真是了不起,我把他对标楚汉之争中的“刘邦”,有人可能就不服气了,这个农民值得我给这么高的评价吗?且看分析。

剧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在叶晓明,刘冰,冯世杰三人退股后,去丁元英家里道别,冯世杰自曝了这样一段话,“我那次对丁哥特别的不礼貌,其实我是在故意地找茬儿,跟你接上茬儿,拉拉关系,然后再请你吃顿饭套套近乎。”

冯世杰就是属于生活中的那种大智若愚的高人。

他始终知道自己想要的结果是什么——改变王庙村贫困的命运。通过制造机会找茬和丁元英理论音乐,在农村又是请芮小丹吃饭,又是送农村土特产品,策划招商引资,成功引来丁元英帮助王庙村,操盘却让聪明的叶晓明做挑头人,认命他做总经理。

在面临和乐圣公司打官司和面临巨额赔偿的风险时,叶晓明和刘冰退股时冯世杰自己留了一手:以资本债权换设备。即使格律诗公司倒闭了,他依然可以运用现有的设备和人员继续生产,也可以找其它音响公司谈合作,保护了王庙村农民的后续生存下去的利益,为父老乡亲留了一条后路。用他自己的话说,“村里建设个生产体系不容易,说啥也要保住。”

这种会创造机会,抓住机会,并善于利用比自己聪明和有智慧的人达到自身目的的,不就是高人么?不像布衣皇帝刘邦吗?刘冰说,“谁是高人?人家世杰是高人,连资金带人才给王庙村整了个生产基地,还没付一分工钱。”

(2)肖亚文

“亚文,不简单呐!”这是芮小丹的评价。同样是面对格律诗和乐圣公司竞争所引发的诉讼事件,叶晓明等三人看到的是风险和灾难,选择退股以维护目前既得利益,而肖亚文看到的却是机会,选择迎难而上,积极参股格律诗。

一开始她介绍丁元英是这样描述的,“认识这个人就是开了一扇窗户,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听到不一样的声音,能让你思考、觉悟,这已经够了。其它还有很多,比如机会、帮助,我不确定。这个在一般人看来可能不重要,但我知道这个人很重要。”

在这段天才般的见识中,肖亚文表现出了一个职场人特有的敏锐和远见,虽然从德国回来肖亚文已经不再为丁元英工作了,但为了不切断与这样一位大才的联系,为将来能有一个往牌桌上凑的机会,特地不远万里到德国请休年假中的同学芮小丹帮忙之后照料丁元英,这其实就是一种远见。

肖亚文之所以能够复制,就在于她并非神,而是一个有些见识又明事理的普通人,而她的这些见识也并非是不能学到的,她身上最主要的一点是善于审时度势,能够通过对丁元英的了解,揣摩事物背后的真相。

她对欧阳雪分析格律诗的诉讼事件时是这样说的,“这场诉讼绝不是偶然的、被动的,是设计和预期的,是计划的一部分。丁总一定是想通过这场诉讼,至少通过诉讼的媒体报道提高产品的知名度。”

剧中一再强调强势文化的重要性,在这段剧情中可以分析得出,即便肖亚文自己本身不具有强势文化属性,通过借用丁元英身上的强势文化属性分析,依旧可以摸到事物本质的门槛。在这样的机会下,她选择接手格律诗。

以上四个人物分析完,我们会发现,就性价比来说,冯世杰和肖亚文确实比丁元英和芮小丹的复制可能性更大。

巴菲特说:“最重要的事是你想和谁联系,和比你更优秀的人交往。模仿某人是你最好的选择,想好你想要模仿谁。虽然你不能选择你的出身,但你能选择你是谁、你崇拜谁、你想成为谁。对于很多人来说,选择配偶、商业伙伴、合作伙伴也是生命中很重要的事。”

我从不怀疑人的本性中有一种潜意识的模仿情结,但更多的情况下,找错了模仿的对象,所以很难实现自己的目标。就这一点来说,人类的思维是很狭窄的,我们应当经常反省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天道》:丁元英创办的格律诗,为什么最终被淘汰的是他们两人?
天道:看似是2个小人物,其实却是2个明白人,最后都成了赢家
《天道》:谁动了我的“奶酪”?
《天道》:认知层次不同的人,结局注定“千差万别”
论《天道》中叶肖两人:两种思维认知造就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天道》:盲目追求人脉的人,最终只会输得一塌涂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