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

中风病是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其临床表现与西医所称的脑血管病相似。

早在《黄帝内经》当中,就对中风病的病因、病机有了具体的论述,以下论述中的偏枯、仆击、大厥与中风病的证侯是类似的。

  • 《灵枢·刺节真邪》:“虚邪偏客于身半,其人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说明中风病正气虚而邪气盛,且邪气客于身半,令人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 《素问,通评虚实论》:“仆击、偏枯……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说明中风病的发生与个人的体质、饮食、精神刺激等有关。

  • 《素问·调经论》:“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说明中风的病变部位在头部,是由气血逆而不降所致。

综观本病,由于患者气血素虚或痰浊内生,加之忧思恼怒、饮酒饱食而致瘀血阻滞、血随气逆,导致脑脉痹阻发为中风。其病位在脑,但与心、肾、肝、脾密切相关。

其病机有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六端,此六端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病性多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在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衰少,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瘀血阻滞,气血逆乱。而其基本病机为气血逆乱,上犯于脑,脑之神明失用。

中风病的病死率与病残率均高,其转归预后与体质的强弱、正气的盛衰、邪气的浅深、病情的轻重及治疗的正确及时与否、调养是否得当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完/

请搜索、关注公众号"抱朴言"

至美中医、至朴之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续命汤
【金匮要略】第五章 第1条
黄帝内经 第卅四讲 阳气失常则受邪为病;阳气烦劳则张
脉诊笔记(五零)
中风1
王泽颖名老中医—中风病之“治未病”学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