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中药、小儿推拿治疗发烧的优势和短板(附发烧的共同病机)

转载西瓜爷爷对发热的认识及防治方法----致敬!

不要嫌文字多,先慢慢了解下发热病症的认识。



目前我们用小儿推拿治疗儿童发烧疗效很好。基本不用药!疗效在70%以上。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小儿推拿不是万能,它同中药一样也有其局限性。正确对待中药和小儿推拿,弄清它们的长处和短板才能有的放矢,获取最大疗效,从而又避免风险。现在谈自己的体会--

首先,发烧的原因太多太复杂,不能一一列举,甚至就列举不完,研究不完。但发烧总归是发烧,发烧一定有发烧的基本病机--即各种发烧的共性。只要我们牢牢把握住了发烧的共性,找出了发烧的规律,在这一思维指导下进行治疗,就会对退烧有效,甚至治愈以发烧为主诉的疾病。

我们将发烧的基本病机总结为“阳盛则热”(清法)、“闭郁则热”(发散)、“能量暴发”(发散)和“缺水则热”(养阴)四个方面,并附有详细的治疗方案(请参看下面的具体论述)

据此,凡是小儿就诊,首先要判断孩子属于四者中哪一类。

只要发热就是阳盛。

无汗,且发热与恶寒并见,二便不通,痰鸣就是闭郁。

除了短暂发热,偶有精神、饮食差,生长发育较快就是能量暴发。

发热、口渴、唇裂、小便少、干咳就是缺水。

有些患儿只是病机中的某一类,有些则多类混杂。

1.清法小儿推拿有优势。要点为(1)代表穴位:天河水、退六腑、天柱骨、脊、箕门。(2)手法从重从快,见痧为度。我们研究过天河水,发现打马过天河比推天河水好,重推比轻推好。见痧了,除了凉血清热,还能直接透邪。(3)凉水或酒精为介质。(4)洗浴时水温应低于体温,有助体内热的扩散、传导和对流。中药也能清热,但多苦寒之品,喂药困难,显然没有小儿推拿好。

2.发散闭郁首选小儿推拿。早在扁鹊和金元时期的张从正就一直推崇小儿推拿发散。明清时期治疗发烧几乎都用汗、吐、下法,以开关通窍。(1)穴位:上三关、二扇门、心经、外劳宫、风府、风池、肩井。(2)手法从重从快。(3)孩子哭闹有利于发散。(4)洗浴时水温宜高于体温,促进发汗。

3.能量暴发小儿推拿助之。仍然运用发散闭郁的方法,但手法适当轻些。抱肚法有奇效。不建议用中药。

4.补充体液为小儿推拿短板。虽然有水底捞月、二马、涌泉、补肾阴、三阴交等滋养阴液的穴位。但实话告诉你,它们比不过中药。中药无论处方如何,首先它是汤液,让孩子一天喝5次,总有200毫升吧?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发烧的小孩常常精神不好,完全不想喝水。妈妈们大多会想方设法让孩子喝中药,却不愿意强迫孩子喝水果汁。在她们骨子里还是认可中药而不认可小儿推拿的。中药中,推荐生地、芦根和太子参。

其实,水果汁的疗效,尤其是西瓜一点都不输给中药。本来嘛!“一味西瓜胜过白虎”。想一想,如果烧退不下来去医院,医院首先如何办?医院如何防止高热惊厥?这两个问题想通了,你就会同意我的观点了。

医院首先会输液。输液技术的发明是科学,是人类的进步,这是毫无疑问的!问题是不能滥用。大家再想想,输入的仅仅是糖盐水中加一点维生素。那么,弱弱地再问,是多种水果的混合汁好些呢,还是糖盐水好些????我的观点,只有能喝,不吐,就千万不要输液!

我去西医院讲到这里的时候,西医专家都点头!

高烧建议配合退烧西药。说过了,小儿推拿不是万能。即使有把握将这个患儿的烧完全用小儿推拿或中药退下来,但当热势太高时,建议综合治疗。并非对小儿推拿和中药没有信心(感谢许多妈妈在孩子高烧,并烧到一周之后,仍然相信和选择我们,使我们积累了大量经验和教训)而是怕耽误病情。记住民间的一句俗语“烧糊涂了”温度太高时对中枢有致命危险。即使没有致命,但潜在对中枢的影响不可小觑。现在为了不用西药和中药,今后发现孩子智力、记忆、学习差了,发现孩子性格变了就已经晚了!!!!!!!!!!!!!

--论发热的基本病机




   热

【病位】全身卫、气、营、血各个层次,局部各个脏腑

【病势】向外发散,暴发

【病性】阳热

【病因】外邪侵入,体内阴阳失调。

【基本病机】阳盛则热,闭郁则热,能量暴发,无水则热。

【理论依据】

一、中医

1.阳盛则热

人之有寒热,若自然之有水火。火为阳,水为阴,热为阳,寒为阴。发热从寒热状态来看,肯定是阳热太盛!阳热太盛有两种情况,一是实热,实热是阳确实盛。二是阴虚,阴虚了,阳相对旺盛。实质还是一样,都是阳盛!《内经》说“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以热的形式表现出来,不管原因如何,都是阳热太盛。《内经》更直接说“阳盛则热”又说“阴虚生内热”注意!阴虚了肯定阳亢(盛)。作为反衬,《内经》交待“阴盛则寒”和“阳虚生外寒”。显然发热是阳盛。

2.闭郁则热

人是开放系统,人与大自然息息相关。人体各个脏腑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如果人体与自然,或者人体各脏腑之间的联系中断,会怎么样呢呢?流水不腐,不流的水就会发臭,密闭久蕴情况下物体就会发热。因此,闭郁是发热的另一重要原因和共同病机。《内经》注意到了这一点,“火郁发之”、“体如燔碳,汗出而散”,以及“二扇门发脏腑汗”还有比这更精辟的论述吗?现代西医从《内经》中拾起了这一点,无论任何发热都用解热镇痛药,其实质就是发汗。

1)人整体闭郁。人生活大自然之中,受大自然环境气候影响。《内经》”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人以皮肤为界区分自然和自我。皮肤是人体联系与交通自然的通路。皮肤也在呼吸。一旦外界环境不利于人体生存和生活,导致人体出现不适等症状,中医就称之为外邪侵入。而抗御外邪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获得的适应自然的本能。这种本能使人体立即对不利环境作出反应,排斥它或逃离它。其作用的主要形式就是尽快关闭毛孔,阻挡它的侵入。随着毛孔关闭,人体与外界隔绝,闭郁由此而生。闭郁了,阳气逐渐积蓄,最终产生发热。发热时,“腠理开,毫毛摇”,呼吸促,体温高,产生一种向外向上趋势,最终逼迫侵入人体的外邪从毛孔出去。“敌人从哪里来,就从哪里将其驱逐”。人整体闭郁之热,充斥全身,热势可以很高,初起常伴有恶寒,甚至寒战。其发热多寡和时间完全取决于正邪相争(共性)和邪气自身的性质(个性)。如风邪侵入表现为恶风、低热,暑邪侵入为高热、喘喝、昏厥,湿邪侵入为身热不扬、坠胀等。

2)局部闭郁。人体为有机整体。各脏腑之间通过经络、导管,或网膜相联系。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一脉不和周身不安”格局。当这种联系因为种种原因中断时,那个脏腑或器官就闭郁了。这在消化、呼吸、泌尿系统和感观系统较为明显。那个脏腑闭郁了,它的阳气蓄积而不得宣散,最终也以发热形式暴发出来。发热了,就宣散了,闭郁就解除了,所以,这种情况下发热本身是自我解除闭郁的形式。局部闭郁热以低热,局部热,闷热、胀热等为特征。

闭郁发热的机理很好地解释了小儿推拿揉外劳宫、按一窝风、推上三关、掐揉二扇门、拿风池、风府,以及中药用桂枝、麻黄等退热有效,这是因为它们解除了人体整体的闭郁。而揉腹、摩腹、退六腑、推下七节骨、清胃经、抱肚法等则通过疏通下焦,通腑气,解除了局部的闭郁。食积发热,用麦芽、谷芽、山楂等无效,用莱菔子、大黄有效也是这个道理。关键不是化积,而是通导以解除闭郁。

所谓“气虚发热”和“阳虚发热”的提法本身有问题。中医用益气药和补阳药治疗发烧有效,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据此认为是气虚,或阳虚引起发热就有些想当然。会不会是发热导致气虚?“壮火食气”嘛!或者是发热到极点,“阳盛必阴”呢?个人认为,气虚和阳虚发热不是气虚和阳虚引起了发热。而是发热病症本身到了一定的阶段引起了正气虚弱。它们本身应该是局部闭郁产生的局部阳盛。因为气虚则陷,陷而不升,郁而化热。阳虚则冰冻,枢机不利,闭而生热。

3.能量暴发则热

热是能量的形式。发烧肯定是能量总暴发。为什么发烧在小儿最常见?从能量学角度看,就是一次又一次能量暴发。已经知道孩子越小,代谢越旺盛,生长发育越快。小孩长大,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人体代谢和生长由快逐渐缓慢下来的过程。代谢与生长同步,就是阴平阳秘,就没有发热。不同步时,如果生长相对快,就会体虚、肢冷、消瘦;如果代谢相对快,就会肥胖,或者发热。我们注意到,能量暴发热多见于孩子,但这种孩子胖不起来。因为多余的能量以发烧的形式暴发了,不能转化成脂肪。这种情况也存在于很多内伤发热之中,或者说它是“闭郁发热”的另一种说法。因为,发热肯定是一种能量的传递和暴发。目前已有研究表明“经常发烧和哭闹的小儿基本不患自闭症和忧郁症”也是明证。由此联想到中医儿科的变蒸,应该是非常科学的理论。这种发热可以是全身的,可能只有发热、面赤、好动,而没有其它不适,发热时间应该短暂,常常不药而愈。

4.缺水则热。《内经》说“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水火完全对立,能制约阳热的只能是水。特别是对于以发烧为主诉来说,水一定不足。提出这一观点有利于提醒妈妈和医生在小孩发烧的时候补水。我个人观点-最终灭火者,水也。推拿、针灸只不过是消防员。没有了水,消防员只有干瞪眼。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针灸、推拿退不下来烧去医院怎么办?医院里如何预防高烧惊厥?回答都是补液。阳盛则热,阳盛则津亏,“留得一份津液,便有一分生机”、“壮水之主,以治阳光”古人留下的经验教训太多了。所以,当孩子发烧的时候,不论任何证型,都要早些补液。我们在临床是让患儿尽可能多的吃水果,尤其是西瓜。运用多年并未见到什么副作用。那种“发烧忌寒凉水果”的观念该改一改了!

平常我们面对的发热,总不离阳盛、闭郁、能量暴发和缺水四大机理。有时单独,有时多途,临床应详加分析,区别对待。

二、西医

发热是指致热原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致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各种原因引起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形。发热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其实,它是体内抵抗感染的机制之一。发烧甚至可能有它特殊的用途,包括缩短疾病时间,增强抗生素的效果,提醒休息,减少传染性等。

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感染(包括各种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等),其次是结缔组织病(即胶原病)、恶性肿瘤等。发热对人体有利也有害。发热时人体免疫功能明显增强,有利于清除病原体和促进疾病的痊愈。但发热时,人烦躁、头昏,全身不适,高热时损伤各大系统,尤其是神经系统。

治疗上,体温不太高,伴发症状不重时,不必用药。可适当休息,多饮水。病源体未明时,不得滥用抗生素。但长期不退烧,或温度过高时,可以选用适量解热镇痛药物(如阿司匹林)。体温超过40℃(小儿超过39℃)因可能引起惊厥、昏迷,甚至严重后遗症,应及时应用退热药并及时补充液体。

【治疗】

一、原理

根据发热的基本病机确立其治疗原则为:清热、发散(汗)、养阴。其中,发热有汗以清法为主。发热无汗以发散为主。无论有汗无汗均应补充液体。

二、治法

1.中药:柴胡、葛根(发表解肌,开腠理)、石膏(清热退烧)、青蒿、荆芥(清热发散)、生地、芦根、太子参(益水之源制阳光)

2.小儿推拿:打马过天河、退六腑、推天柱骨(清法代表)、推上三关、掐揉二扇门、揉外劳或一窝风、拿风池风府、捏脊并拿肩井(发散代表)、水底捞月(清法并养阴)

【支撑材料】

1.病因病机

《内经》“阳盛则热”又说“阴虚生内热”

《内经》“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内经》“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内经》'寒邪外束,阳不得越,郁而为热(发烧)'

《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身外凉,心里热,故名灯笼病,内有瘀血。认为虚热,愈补愈瘀;认为实火,愈凉愈凝”。“晚发一阵热,每晚内热,兼皮肤热一时。”

《医林改错,气血合脉说》“后半日发烧,前半夜更甚,后半夜轻,前半日不烧,此是血府血瘀。血瘀之轻者,不分四段,惟日落前后烧两时;再轻者,或烧一时。此内烧兼身热而言。”

2.治疗方法

《内经》“体若燔炭汗出而散”,“火郁发之”

《内经》“热者寒之”“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诸病源候论·虚劳热候》:“虚劳而热者,是阴气不足,阳气有余,故内外生于热,非邪气从外来乘也。”。

《医学入门·发热》:“内伤劳役发热,脉虚而弱,倦怠无力,不恶寒,乃胃中真阳下陷,内生虚热,宜补中益气汤。”

《景岳全书·寒热》:“阴虚之热者,宜壮水以平之;无根之热者,宜益火以培之。”

《医学心悟·火字解》:“外火,风寒暑湿燥火及伤热饮食,贼火也,贼可驱而不可留。内火,七情色欲,劳役耗神,子火也,子可养而不可害”;“养子火有四法:一日达:……所谓木郁则达之,如逍遥散之类是也;-El滋:……所谓壮水之主,以镇阳光,如六味汤之类是也;三日温:……经曰劳者温之,又曰甘温能除大热,如补中益气之类是也;四曰引:……以辛热杂于壮水药中,;导之下行,所谓导龙人海,引火归元,如八味汤之类是也”。

《小儿按摩经》“掐两扇门,发脏腑之汗,两手掐揉,平中指为界,壮热汗多者,揉之即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小儿推拿?
如何让孩子合理发汗,轻松缓解发烧、感冒、湿疹、上火
小儿推拿穴位 外劳宫
小儿推拿之中医基础理论
廖品东教授小儿推拿谨守病机法概要
小儿厌食的中医药治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