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子之后,一儒八分!各执一词,乱之伊始!

儒家

孔子之后,一儒八分

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可是,孔子死后其弟子门人对其言论和思想的记录及理解不尽相同,难免出现分歧,众多的弟子逐渐分化,遂各立门户。在战国中后期,儒学在成为“显学”的同时,儒家内部逐渐形成了八个不同的派别。

儒家“八派”之说,最早出自于《韩非子 显学》: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

陶渊明《圣贤群辅录》则进一步为这八派(八儒)分了工:居环堵之室,荜门圭窦,瓮牖绳枢,并日而食,以道自居者,有道之儒,子思氏之所行也;衣冠中,动作顺,大让如慢,小让如伪者,子张氏之所行也;颜氏传诗为道,为讽谏之儒;孟氏传书为道,为通致远之儒;漆雕氏传礼为道,为恭俭庄敬之儒;仲梁氏传乐为道,以和阴阳,为移风易俗之儒;乐正氏传《春秋》为道,为属辞比事之儒;公孙氏传易为道,为洁净精微之儒。

1、子张派——即子张之儒。子张名颛孙师,为孔子得意门生之一。曾跟随孔子周游列国,以办事勇武著称,同时是孔门弟子中忠信的楷模。孔子死后,子张自立门户,广收门徒。《大戴礼记》称子张之儒为儒家八派之首。据《论语 子张》记载,子张之儒在伦理道德方面,明确反对“执德不弘,信道不笃”(1),“言不忠信,行不笃敬”(2);提倡“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3),“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4)的理想人格。

子张派的主张在今天看来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在2500年前的社会环境下,可以说是非常大胆的。试问,当时的世家大族之人,有几人愿意放下身段,屈尊降贵与贫民交朋友?这是在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下,所不允许的。是违背当时道德和思想底线的。

而且,子张派的言论也为其本身树立了大量的仇敌。我们很容易发现,子张派的大多言论都非常的大胆和露骨,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嘴上没有把门儿的。这样的人,这样的学说,子张派不得罪人谁得罪人?

最后,子张派亲近墨家。墨家在主张亲民,作为墨家之人,经常会赤脚行走在大道上,帮助百姓收割粮食,修整农具。这在当时尊崇礼法的儒家看来,这是大逆不道,是一群低贱的人。所以,一直以来儒墨之争就从未停止过。而作为儒家学派之一的子张派公然与墨家为伍。在儒家其他派别看来,这是在作死。难怪《荀子 · 非十二子》中,曾经严厉批评子张之儒为 " 贱儒 " 。

(1)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自己拥有道德修养却不把它发扬光大,信仰道义的心不坚定。

(2)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说话不忠诚守信,行为不敦厚恭敬。

(3)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在需要自己献出生命的时候,他可以毫不犹豫,同样,在有利可得的时候,他能考虑自己那样是否合乎道义。

(4)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君子尊重贤人,也容纳普通的人;嘉奖好人,也同情能力差的人。

2、子思派——即子思之儒。子思名孔伋,孔子之孙,曾受业于孔子得意门生曾参。孔子的思想学说是由曾参传于子思,子思再传孟子,所以有后人把子思之学和孟氏之学合称思孟学派,可见子思之儒在儒学中的重要地位。子思提倡“天人合一”,倡导“尊德性”和“道问学”,极力把人与外在社会的矛盾通过“反求诸己”,转移为自身的“内省”和“慎独”,为儒家的伦理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看得出来,子思派的言论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道家学说的影响。这或许与当年孔子几次问道于老子十分不开的。

3、颜回派——即颜氏之儒。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被孔子及后世列为“四科”中“德行”之首。由于早逝,未留下传世之作。据《论语 述而》可知颜回及其学派素以德行著称,其特点为安贫乐道,能够践行孔子的仁德思想。这种道德精神便成为后世宋明理学家所追求的“孔颜乐处”,其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基本一致。由于后世认为颜回独得孔学真传,颜氏之儒自然成为孔子学说真正继承者。

可以说,颜回是孔子最中意的一名学生,这不仅表现在曾经陪孔子周游列国,最主要的一点就在于,颜回的细想理论最为符合孔子的言论。只不过颜回最终英年早逝,因此也没有留下多少著作。

4、孟轲派——即孟氏之儒。以孟子为代表的孟氏之儒,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思想,提出了“人性本善”的理论,以及实施“仁政”、“王道”的政治理想和“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等。孟子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学宗师。荀子《非十二子》:子思唱之,孟轲和之。并指出孟子的《五行说》正是对子思“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孟氏之儒逐成为即继承子思思想的学派,又成为孔子学说的集大成者。

5、漆雕派——即子开之儒。漆雕开在孔门弟子中以德行著称,同时由于他刚正不阿,有勇者不惧的美誉。漆雕开发展了孔子“性相近”、“习相远”的学说,提出人性有善有恶,遂提出“天理”、“人欲”等观念,形成 艺文志》中著录有《漆雕子》、《宓子》、《世子》、《公孙尼子》,就是记录漆雕氏之儒一派的成果。

6、荀况派——即孙氏之儒。荀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学的又一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孔子的治学传统,批判性地总结了在他之前的各派学说。政治上发展了孔子的“礼学”,提倡礼法兼治,王霸并用;哲学观上与孟子的“人性善”相对立,提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性恶论;同时强调后天学习重要性的教育论。孙氏之儒除了传承荀子儒学精神的弟子之外,还培养了大名鼎鼎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和李斯。

7、陈良派——即仲良氏之儒。仲良氏乃《孟子?滕文公上》中所讲陈良一派。陈良为屈原老师,另有陈相、陈辛等弟子。后来陈良因慕农家许行的学说,受到孟子的斥责。据今有关学者推测,“仲良氏之儒”或许是《礼记?檀弓上》所记载的仲梁子一派,东汉郑玄在《礼记》注释中说其为鲁人。同时《毛诗传》中引有仲梁子语,而《毛诗》出自子夏之学,所以这一派可能兼有曾参、子夏两家之学。

8、乐正派——即乐正氏之儒。乐正氏之儒为儒家八派中最不可考证的一派。根据历史学家郭沫若研究考证,“乐正氏之儒”可能是孟子弟子乐正克所创,因此当属“孟氏之儒”。又据学者陈奇猷于校注《韩非子集释?显学》中提到,“乐正氏之儒”或为曾子弟子乐正子春,固所传应为曾子之学。但晋人陶渊明明确指出“乐正氏传《春秋》为道,为属辞比事之儒”,因而可以断定为自成一家之儒。

以上儒家八派,主要是指战国时期的儒家流派。其实后世的儒学流派数不胜数,有叫经学的,有叫理学的,也有叫心学的,还有叫气学的,等等,五花八门。比较有影响的也有八大学派:董仲舒之儒、孔颜之儒、韩柳之儒、程朱之儒、王阳明之儒、黄顾王之儒、戴震之儒、康粱之儒。但是,这八大学派不是一个时期而是历经无数朝代的学术思想派别,与战国同一时期的儒家八派,不是同一概念,因而在此不一一详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儒学八派
孔子之后的儒学分化
“儒分为八”指的是那八个派别?
同样是教书,为什么有人说孔子比孟子、荀子教的弟子更出名?
为什么合称“孔孟之道”
浅谈中国儒家思想发展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