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基础教育】教师的教育敏感性



一、教育敏感性的具体表现

1
对教育对象的敏感


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学生在教室里因为逗闹损坏了桌椅或在走廊里由于嬉戏碰坏了花盆等,很多教师首先想到的是纪律、公物损坏、赔偿等,而较少关心学生在这个公物损坏的过程中是否受到伤害(身体的或心理的)。这样的教师是不是一个“好教师”, 我们不敢断定,但至少可以确认他缺失了教师专业内含的“关心品质”。人们经常说教师要“教书育人”,这非常形象地描述了教师不仅要“教书”——知识的传授和学习的引领,而且要“育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依靠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可以实现“教书”,但“育人”还需要教师具有对学生的“关心品质”。


经验丰富的教师一般能通过洞察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神情变化,敏捷地捕捉学生的体态语言所含蕴的教学反馈信息来调整教学行为。教师对学生的敏感,意味着教师要养成“关心品质”,这也是教学的第一要义。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品质”是教师最基本的和首要的专业素养,是衡量其专业成长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


2
对教育资源的敏感


教育资源是教师影响学生发展的中介要素,蕴含着一定的思想观念、伦理道德、社会价值等。教育敏感性高的教师会更容易从学科知识的专业角度、学生发展的角度去思考教育资源的意义,做出符合教育性的专业选择和理解,施行适宜的教育行为,追寻教育活动的适当性。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教育资源的选择和理解,往往由于生活经历、价值取向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同一教育资源可能因为置于不同的教育情境会产生理解的悖论。所以,教师必须对教育资源保有一份敏感性,具有明确的教育学意识和“关心品质”,保有“我们对区分什么对孩子好、什么对孩子不好的所有积极的思考”。事实上,只有理解了教育资源的意义才能理解教学的本质,才能理解教学对学生所发生的意义。


3
对教育情境的敏感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实际上也是在与知识(课程)及其背景、教室里的同伴和教师、自己的经历经验等进行遭遇和对话,这一过程因为参与其中的每个人的认知经验、生活体验、理解方式的不同,往往使得教学活动的展开和进行充满很多的“意外”和“惊讶”,产生出不同的知识理解和教学意义的生成。


教育情境常常蕴藏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和教育意义,常常在细微之处深刻反映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教育习惯和教育智慧,这就需要教师养成专业的洞察力、理解力和实践力,形成专业直觉和专业自觉,生成对教育情境的敏感性,迅捷敏锐地感知到教育情境与学生行为背后蕴含的教育问题,及其含隐的理论假设、社会、伦理、价值等,寻求情境化的教育意义。


二、教育敏感性的生成
1
体悟学习


教师的教育敏感性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一时的专业直觉,而是教师通过不断的专业学习和实践积累而逐渐生成的一种专业自觉,是教师专业学习和实践体悟的结果。教师的专业学习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拓展任教学科知识的疆域。它涉及到教师“教什么”,是教师完成、完善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二是深化教育教学理论、教育哲学的理解。它涉及到教师“为什么教”,是教师成为真正的“好教师”的充要条件。三是丰富一般教学法和具体课程教学法的汲取。它涉及到教师“如何教”,是教师教学活动展开的方法论基础。四是博取优秀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


一般来说,知识储备和实践体验越丰富,教育的实践能力就越强,在不同的教育情境中敏锐感知教育情境、教育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从而形成教育敏感性的机会就越大。一个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体验的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教育敏感性的生成和完善的机会也会相对较高。


2
专业训练


在某种特定的教学活动中,教学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以及如何高效实现这种目标,教学目标是否合适及其意义如何,教学目标是否关注学生的学习以及是否从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出发来理解这些目标,通过一定的教学模式是否实现这些教学目标或多大程度上实现,学生通过教学是否得到健康发展等问题的探究是所有教学实践都要思考和回答的,这是教师教学实践追问的共同问题,也是关涉到教师理解教学意义的基本问题。教师的专业训练就是要回答这些教学实践的基本问题,训练教师的专业洞察力、专业判断力和专业行动力,从而养成教师的教育敏感性。


任何教育活动都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一个好的教师,并不见得能明察秋毫地预见到他的课将如何发展,但是他能够根据课堂本身所提示的学生思维的逻辑和规律性来选择那唯一必要的途径走下去”。因此,专业训练不能执着于教育教学的技术性培训,还要考虑专业伦理的问题,要有对学生的思考和关心。


3
经验反思


教师的经验反思,一是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帮助或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表现出清晰理解?是否表现出对理解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和意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是否表现得当?有否描述出自己的角色和观点?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就是在思考教学的目标、教学的本质、学生的发展等,这必然会超越知识传授与再现的单维教学观,践行“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真正教学,实践教育“培养人”的根本目的。二是反思自己的教学图式。教学需要一定的模式和方法。教师一旦形成了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对于其有效开展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但这种模式一旦固化,又会阻碍教师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反省自己的教学方法作为一种达成目的的手段是否有效,如何才能更有效,要根据教育教学情境的具体性,思考教学过程“因材施教”的技术性问题。三是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的教育哲学总是通过其教育行为体征出来,对教学行为的反思就是在不断检审自身行为的“合教育性”。教师要警醒教学对于自己和学生具有什么意义,思考教学的意义性及教育本质问题。经验反思会督使教师不断探究教学的意义,增强教育自觉,凝练教育敏感性。


徐孝国摄


(《教学与管理》2017年第2期 文雪 梁薇 文)



2016年合订本已出下半年本,欢迎与上半年合订本一同选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教师职业敏感培养的现实困境及路径生成
教师的角色(全文)
为了未来教育家的成长 教授解读《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性思考
教师培训缘何让人爱恨交织
中学教师的成长规律之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