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寿有道,健康有方

“南太湖幸福大讲台”之“中医养生”系列授课之一

首先大家来讨论一下:人为什么会生病?怎样才能不生病?不生病就健康,不生病就长寿!因为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当代170余名名老中医的养生方法,这些养生方法是他们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所以,很真实,可以借鉴。中医人很了解《黄帝内经》,它是中医书籍中的典籍,学中医,必须读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黄帝内经》对人为什么会生病?怎样才能不生病?的揭示。

(黄帝)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歧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有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为什么过去的人能活得很长久,而且能保持不衰老,而我们现在的人只要年过半百身体就开始出现衰老的迹象?对此,黄帝问道,是时代变了,还是人的问题?

歧伯明确地回答了黄帝的问题:千百年来,天的顺序没有变,永远是东西南北;四季的更替没有变,永远是春夏秋冬。所以,变的只可能是人的心。“其知道者”的“道”就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就是说,我们应该按照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而起居生活,应该根据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进行调养锻炼。

“食饮有节”的意思是吃喝都要有节制。这里还涉及节气的问题,什么时间吃什么东西,也就是什么时间得什么时间的气。比如,现在我们都喝菊花茶,其实,菊花茶的最重要一点在于菊花得了春夏秋冬四季之气,与其他的花相比,它得的最多的是秋冬二气,很多花到了秋冬两季都不开花,只有菊花可以开。菊花多了秋冬二气,所以它可以补我们的肺和肾。

“起居有常”就是说每天的晨起和晚上入睡都要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个规律。晚上应该睡觉的时候,你就要去睡觉,夜生活、熬夜的话就会损伤肝气和胆气,病就是这么造的。一定要守这个规矩,“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古人生活的核心原则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然而“今时之人则不然也”,歧伯认为现在的人却不是这样生活的。“以酒为浆”的真正含义是指现在的人都在做非理性的事情。因为喝酒可以使一个人丧失理性。什么是“以妄为常”呢?“妄”就是胡来,“常”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常”是不变的,而我们现在往往是胡来的,在该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却不去做。“以妄为常”,都是没有理性造成的,因为丧失了理性,所以不能掌控自己的行为。《黄帝内经》讲得是习性造病,《黄帝内经》最关键之处,就是劝诫人一定要掌控自己,不要以妄为常。

人一定要有理性,要能控制自己的身体,同时也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包括情欲等各个方面,否则的话,就是“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因为欲念而耗散了精,因此,是欲望造的病。“以耗散其身”,因为有这样的喜好而丧失了真阳元气。

“不知持满,不时御神”,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不知足,老追求外在的事物。现代人为什么烦恼多?就是因为太追求外在物质了。古代人为何烦恼少?因为他向内追求,追求身心的修养。现在我们大家向外追求的东西太多了,追求五子登科——妻子、儿子、房子、车子、票子,一样都不能少。汽车真的对你很有用吗?天天开着车没准儿还会出现由于不经常运动而造成的体质下降,最后没准儿还会得一个高血压或者糖尿病。其实,人的生存是很容易满足的,但是人的欲望是最不容易满足的。

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个根本性的道理,不要总和医生说“大夫,给我治治病吧”。应该先把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这样病就去了一半了。现在老讲改变人的思想,却不知道要改变人的习惯。如果坐姿正确了,脊柱、颈椎就不会太歪了,气就能上来得顺畅一些,就不会腰酸背痛腿抽筋了。“不知持满,不时御神”,不按时去驾驭自己的精神,不懂得驾驭自己的精神。“务快其心”,只以痛快为目的,“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这样的话,肯定会半百而衰。

怎样才能不生病?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黄帝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圣贤告诉大家:不好的地方不要去;不好的事物就不要去沾它。明知道迷恋网络,吸毒不好,还要放纵自己,这就是“以妄为常”,就是专往“贼道”上走。最关键的是“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黄帝内经》第一篇不是单纯从医学角度告诉大家怎么治病,而是先告诉大家怎样能够不得病。那么,怎样才能不得病呢?就是要做到“恬淡虚无”,这可是个很高的境界。现在都说我们人一定要追求一种淡定的状态,淡定怎么追求?谁能定下来?

大家都知道苏东坡很有修为,他曾经作过这样一首诗:“稽首天中天,豪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八风吹不动”,意思就是说无论人间的贪、嗔、痴、名、利、毁、誉等,还是宇宙之风、四面八方的风都吹不动他。苏东坡认为这首诗写得太好了,于是就让书童把文章送到江对岸的一个老和尚那儿。老和尚看后,回写了一个字——屁。苏东坡看了非常生气,马上过江去找老和尚评理。他愤愤地对老和尚说:“我如此淡定之境,竟然让你说了一个‘屁’字!”老和尚一听就笑了,并在上面又加了一句话:“一屁过江来。”老和尚嘲笑说:“你认为自己非常淡定,但我只写了一个小小的‘屁’字,就让你跑来了。”这就体现了苏东坡对名的欲念和强大的好胜心。风和屁哪能比呢?一个小小的屁就可以让他马上跑过来,那么他所认为的定力在哪儿?所以说,淡定是很不容易达到的境界。

思想的妄动引发了形体的妄动,然后是精气的妄动,人焉能不病?那么,怎样才能够淡定呢?答案就是“精神内守”。精分为先天至精和后天之精,肾精即为先天之精,在人体很重要, 肾精足才可以定心神。这是一种心肾相交的能力增强了,我们才能淡定。而想让这个功能强大,就必须要锻炼我们心肾相交的能力。有一种方法很简单,就是用我们的手去搓我们双脚的脚心。因为心包经的脉是通过劳宫穴的,劳宫穴在我们的手心里。而肾经是斜走于足心,在我们的足心有一个穴位叫涌泉。如果想让我们的心肾相交,就可以用我们的劳宫穴和涌泉穴相搓。总而言之,精神内守就是当你的精和神都特别足的情况下,你才可以淡定,才可以达到恬淡虚无的境界。

总之,“精神内守”是方法,“恬淡虚无”是境界,“真气从之”是结果,是让人体正气充足,不得病是目的。一旦达到恬淡虚无的境界,真气就可以从之。真气就是元气,“真气从之”就是说元气可以按照自己的本性去运化和收藏,而不需要外在的东西来控制。“病安从来”,意思说,如果你心肾相交能力很强的话,你的病还从哪儿来呢?其实,这句话也是中国古代所有修炼身心方法的一个总原则。

170名老中医十大饮食爱好

1,喜欢喝粥
2,小米当补品
3,玉米当主食
4,天天一斤奶

5,每天一个鸡蛋
6,偏爱红薯
7,豆腐是美食
8,爱吃大白菜
9,冬天不离萝卜

10,饮茶

 

 170名老中医还有一个共同的性格---善良.

孟子说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重视道德修养,乐于助人的人,能得到美好的回报,能永远保持最佳精神状态,因而有益于健康长寿。正如唐代名医孙思邈所说:“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相传孔子活到73岁,孟子活到84岁,这在当时,都是了不起的寿星了。孔子在他的长寿思想中有一个核心,即在《礼记·中庸》中提出的“大德心得其寿”,亦即《论语·雍也》所说的“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我国传统养生理论历来重视身心兼养。而养心之中,又首重养德,认为品德高尚的人,可以长生高寿,这是很有道理的。

据美国科研人员对2700多人进行为期14年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人际关系处理得好,随时为他人做好事有益于延年益寿,而孤独寂寞的人死亡率比前者高出2.5倍。我国1985年首次评选出的286名健康老人(80岁以上),他们的保健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乐于奉献,情绪乐观,永思进取。现代心理学认为,注重友谊,助人为乐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因此可以说,养心必须重视养德,心理健康的根本是要有很好的道德修养。一个人有高尚的道德,就会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以奉献为荣,以助人为乐,他就不会去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整天愁肠百结。孔子云:“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有道德修养的人,不干那些损人利己的事,不贪不义之财,不做伤天害理的勾当,这种人心神安宁,心安理得。常言说:“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叫门。”他们吃饭香甜,睡觉安稳,胸怀坦荡,多言多利,生活在舒心如意的气氛中,其乐融融,对内心环境是一个良好刺激,有利于健康长寿。中医养生学家认为,修养道德与脏腑阴阳协调具有内在联系,如《黄帝内经太素》中说:“修身为德,则阴阳气和。”《黄帝内经》中也说:“所以能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以其德全而不危也。”

现代医学认为,人既是一个受生物学规律制约的生物有机体,更是一个有着复杂心理活动的社会成员,而心理活动的变化,又可导致一系列生理活动的相应改变。有人分析,有道德修养的人,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相对稳定,体内的酶和乙酰胆碱等活性物质分泌正常,还能使脑中的胲激素的释放增多,强化神经活动,可以延缓衰老,有利于健康长寿。

在祖国医学的历代医学之中,最重视道德修养与养生紧密结合者,要首推唐代活了一百多岁的药王孙思邈。他在《千金要方》中专门写了一篇《养性序》,认为养性就是以“善”为特征的道德修养:“夫养性者,所以可以成性,性自为善。”他强调说:“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不恶生,祸乱实害亦后由作,此养生之大经也。”就是说,养德为养生首务,既能防病,又能避祸。他进而指出,善于养性者,注重道德修养,即使不服药饵,也能长寿,所谓“虽绝药饵,足以遐年。”孙思邈不仅倡导养德与养生结合的主张,而且身体力行。他不受名利之诱,多次拒绝高官厚禄,献身医道,为大众解除疾苦。凡患者请求出诊,不瞻前顾后,不先考虑自己的吉凶安危,也不惧怕路远艰险,无论昼夜寒暑,饥渴疲劳,都要“一心赴救”。即使是面对“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的病人,也不产生半点厌恶的心理,仍然以十分同情的态度,认真负责地去治疗。孙思邈由于重视养德,所以活了一百多岁。

由此可见,养生贵在养心,而心理健康又应首重养德,所以便可以得出结论“善良的人会长寿”。让我们都做一个善良,又充满爱心的人吧。通过对170位名老中医的养生,可以看出,长寿,健康并不难,难的是:贵在坚持四个字,相信通过今天的讲座,会给大家带来健康长寿的信息,也祝福大家能健康长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黄帝内经》解读健康长寿之道
曲黎敏教授:黄帝内经与中医养生(三)
《黄帝内经》中最经典的八句养生名言,照着做就能健康长寿、颐养天年!
潘毅:让真气自动来找你|中医文化必修课
直播回顾 | 白宗让博士解读《黄帝内经》中的长寿养生之道
罗素读黄帝内经(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