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钟永新·蜀学史料系列:谢无量《蜀学会叙》(2015)

蜀学史料

《蜀学会叙》

 

整理:钟永新

 

整理者说明:本资料出自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民国间油印本《蜀学会叙》,并作为单篇文章摘选后三次发表,即《独立周报》1912年第8号(题为《蜀学会叙》)、《四川国学杂志》1913年第6号(题为《蜀学原始论》)、《蜀风报》1914年第45期(题为《蜀学发微》)。其中《蜀学会叙》内容最完整,共分三部分,“叙揵”谈固有之学,介绍蜀中的历史人物和 “(蜀学)先于中原说”;“叙通”谈未有之学,介绍西方学术门类;“叙礼”说明谢无量与周紫廷等人在1906年左右在上海发起成立的蜀学会章程内容,旨在推进全蜀智识学问,此有别于之前宋育仁等1898年倡导的成都蜀学会,全文展现了对地域学术走向的观察视野与融合思维。

作者谢无量简介:谢无量(1884-1964),四川乐至人。字无量,别署啬庵。近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1901年入南洋公学。清末任成都存古学堂监督。民国初期在孙中山大本营任孙中山先生秘书长、参议长、黄埔军校教官等职。后从事教育和著述,任国内多所大学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川西博物馆馆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在学术、诗文、书法方面都为一代大家。著有《无量诗草》《词学指南》《骈文指南》《实用美文指南》《楚词新论》《平民文学》《罗贯中与马致远》《中国大文学史》《中国妇女文学史》《中国六大文豪》等。

 

    附录原文:

《蜀學會敘》

謝無量

  天造蜀國,于萬斯年。垂學播文,聖哲代作。傳曰:“蜀肇人皇之際,爰及神農降巴黔。禹興乎廣柔,名斯煥諸夏。制作侔天地,蔑以加已。”然余所聞,邃古之先,天下有學,蓋繇蜀。:“聖人沒而微言絕。”蜀更秦轥藉,二千有餘載。俶亂相踵,士生輓近,遺風餘烈既熄,或遂溺末,尚以淪忽,亡厥初來。嗚呼,冥冥寥寥,至於今乎。天之將喪斯文也,甚懼焉。天佑我蜀,古聖相傳。至德要道,不墜益大。則後人之所圖,先民有言。學之不講,是吾憂也。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亦粵我鄉先生長諸友昆弟敬念在茲。乃徇同人,以創斯會。小子承命製序,期檢押蜀學逸義,明立會之本,貽吾党君子,庶稽古文,贊厲方來爾。

敘曰:蜀學會之所以立者三:曰揵,曰通,曰禮。守其固有之學,謂之揵;明其未有之學,謂之通;成揵成通而致於極者,謂之禮。故為敘揵第一,敘通第二,敘禮第三。

 

  敘揵第一

  蜀有學,先於中國。國人數千年崇戴為教宗者,惟儒惟道,其實皆蜀人所創,彬乎遐哉!若夫其學,不自蜀出,得蜀人始大;及蜀人治之獨勝者,並著以為型,而衍眾人遺說。餘論:雖顯名當世,當世多有,誠不可勝紀,靡繫于茲談。凡所稱錄,壹粲然殊奇,蜀所獨有,他州所無,尚論其流,心往焉。欲觀厥詳,須乎異日。(量別有《蜀學繫傳》以明蜀所傳諸學流別,網羅略備。)曰儒,曰道,曰釋,曰文章。

  儒之學,蜀人所創。其最古經典,蜀人所傳。為二別:

  一、原始儒學(禹創)

  一、易學(商瞿傳)

  儒家者流,明尊卑貴賤之等,敘仁義禮智之德,察於吉凶禍福之鄉,稱天以為治。其原蓋出於禹。“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伏羲因《河圖》畫卦,禹受《洛書》乃制《洪範》,《洪範》於人事詳已,儒者所法,故禹純然儒學之祖。《易》廣大而不可測,深切著明,莫如《洪範》。箕子曰:“天錫禹《洪範》九疇,彝倫攸敘。”(《洪範》初一至六極六十五字,劉歆以為即《洛書》本文也。)《洪範》於儒家眾說,範圍而不過,實自禹起。盛若仲尼,而曰:“禹,吾無間然矣。”王制至禹始備,儒者稱先王,大抵自禹以下。(詳見量所造《“禹書”及“洪範”證聞》。)

儒家尊六藝曰經。經莫大于《易》,《易》自伏羲而降,群聖相授。餘經孔子所述,皆有所刪定,不得與《易》並。原夫伏羲畫卦,神農重卦立象。(重卦之人,傳者易詞,今從鄭玄等說。《隋志》亦有《神農重卦經》。)其後有《連山》、《歸藏》、《周易》,曰“三易”。《連山》禹制之,漢時藏于蘭臺。(或曰神農號連山氏。然桓譚親見《連山》數萬言,當是禹所為。久佚。後傳劉炫偽本,亦亡。惟揚雄《太玄》有“蓋擬《連山》者”。)《歸藏》今亦湮沒。(宋初猶存,然無通之者。)獨後周衛元嵩(什邡人)造《元包》明其學。《周易》自漢盛至今,亦惟蜀人能傳之。傳曰:“孔子以《易》授商瞿。”瞿成都人,其墓在今雙流縣。(楊慎:石室碑作商瞿上。瞿上,雙流古名。又:宋祁贊蜀先賢,有商瞿。今本《景文集》無之。偶見宋刻載此篇,慎說良信。)瞿以下至漢諸儒,他宗。(世傳子夏《易傳》是偽作,不可據。)雖各植門眾,持說小異,要皆出於瞿已。及王弼之徒,以人事測《易》,《易》幾亡絕千年。有宋之初,陳摶興于安岳,(見李宗諤《圖經》)傳《先天圖》,《易》複明。邵雍尤能治之。其時蜀士多名《易》,天下謂“易學在蜀”。然則《三易》者,《連山》蜀人所作,已滅不見;而《歸藏》、《周易》不墜於地,唯蜀人之功。餘經既不能犖犖如《易》,蜀治諸經者代有,亦顓稱顯耀,非若《易》之傳盡在蜀,不著於此。

 

  右儒

  道者,蜀人所創。其變有三宗,三宗亦自蜀始。

  一、原始之道。(天真皇人創。同時有甯封,繼起有老子。)

  二、養生之道。(彭祖創。與容成術異。)

  三、符咒之道。(張道陵創。道陵非蜀人,然得道在蜀,終於蜀。)

  司馬談論六家指要,獨尊道家。中國諸學,惟道家先出。世稱黃老舊矣,而《道藏》數千卷,首著《度人經》,以為峨嵋天真皇人授黃帝。(《度人經序》)《黃帝本行紀》(唐閬中吏王瓘著)謂帝未有天下,至蜀青城山謁甯封,因傳《龍蹻經》。(唐時尚存,段成式見之。)封稱天真皇人,聖人也。帝複上峨嵋,問以道德之要。故天真皇人,道家之祖。《度人經》尚清淨修身為本,《道德》諸經,其緒流爾。老子,周時降生成都李氏,有青羊之異,為尹喜說經。(出宋謝顯道《混元本紀》。今成都青羊宮是其遺跡。)而彭祖亦隱峨眉山數百年,創養生之術。(彭祖所著《養生經》已佚,略見葛洪《神仙傳》中。)漢朝張道陵入蜀得道,行符咒,今道陵二十四沼(應為“治”)皆在。蜀道之大別惟三宗,三宗所繇興以蜀。

 

  右道

  釋家者,異邦之學,蜀所傳者二宗。

  一、禪宗(道一)

  二、華嚴宗(宗密傳)

  釋家者流,自漢有。其時蜀與西域比壤,至西域必道蜀,亦自蜀以達於中國。風被物近者先偃,佛教化所及,蜀甯遽不尚其朔耶?年歲曖遠,何繇詳之?劉蜀嘗出《楞嚴》、《普曜》諸經。隋時費長房(成都人,開皇中翻經博士)、僧琨(成都人)、智炫(潼川人)、慧影(益州人)並翻譯經典,論述玄諦,蔚乎如林。然依前說自飾,無所剏造,不名宗祖。至道一禪師,生什邡馬氏,遂繼禪宗六祖之緒。(師受業于六祖之門人懷讓)先是,佛家為讖曰:“什邡一馬駒,踏殺天下人。”師應讖而出,天下稱曰馬祖。傳其學者曰臨濟宗(馬祖傳百丈,百丈傳黃蘖,黃蘖傳臨濟義玄禪師),曰溈仰宗(百丈傳靈祐,住溈山。靈祐傳慧寂,住仰山。因以名宗)。華嚴第五祖圭峰禪師,名宗密,西充人,興于唐之盛時,講道闡玄,賢首教宗,由是而大。于《華嚴》《圓覺》諸經,皆有疏說,圓澈通辨,他家不及。終唐之世,華嚴宗行於蜀。宋初蜀僧遊江南,其傳始東。

 

  右釋

  文章惟蜀士獨盛。有四始:

  一、南音。(塗山氏創,《離騷》所出)

  二、賦。(或曰賦始荀卿,然《漢志》錄賦實首屈原,原所生即今巫山地)

  三、古文。(陳子昂復興)

  四、詞曲。(李白創)

  《山海經》稱“廣都之野,其民播琹。(琹即琹瑟之琹。畢氏以為播種者非。)鸞鳥自歌,鳳鳥自儛。“山川根靈,人賢發其華。郁郁乎文章,如昭回之光。麗飾萬物,天下誰不仰焉?神仙書有甯封《飛魚詩》,誕遠頗不可信(馮惟訥《詩紀》錄為“古逸”)。自塗山氏女始作“南音”,禹亦傳《襄陵》諸操,東西南北四音(見《呂覽》),惟南音最盛。繇禹以蜀人主中國,當王者貴,故自禹下至漢晉,宗廟樂歌,猶巴渝是遵。有周方隆,尹吉甫製頌(吉甫家瀘水之陽,即今瀘州),列於《風詩》。令子伯奇,能嗣其業。爰暨屈原,出南巴之中(屈原生於秭歸,其地屬今之巫山。郭棐:夔州鄉賢祠,自宋以來祀屈原。從來久矣。),依南音造《騷》。宋玉諸賦,亦顯于巫陽。漢代司馬相如、揚雄,大放厥辭,先世後世,莫之輿肩,可謂至矣。六季衰苶,斯文陵夷。唐興,陳子昂崛起射洪,崇古文,多士附,風雅丕變,論者擬西方“文學復興”,非空言也。李白繼作,曠乎益閎;又肇造《菩薩鬘》、《清平樂》諸調,長短應律,為詞曲所祖。其餘擅文譽者代有,如蘇氏父子,振聲宋朝;楊生晚出,炫乎明世,僅襲前軌,不墜亡爾,非卓卓獨樹者也。

 

  右文章

  嗚呼大哉!曰儒、曰道、曰釋、曰文章,蜀學所由稱,何獨堯堯然。攬百家說蜀史記,不知涕之無從也。夫蜀有循蜚、因提、鉅靈、蜀山,在五帝前,治跡章矣。司馬遷略而不載。黃帝之孫青陽,玄囂之裔,往往在蜀,神聖之都,學術先興,如太陽生於東方,自然然也。蜀之於中國,其猶埃及之於歐洲乎(歐洲學術出於埃及)!中國無蜀則無學,蜀何嘗籍學於中國?蜀學自秦滅國而衰,至宋世金元之禍,蜀民靡孑遺,古先相傳之學,熸焉遂亡(世但知張獻忠殘蜀,而不知元人入中國,蜀被禍最慘,虞道園、袁清容、趙東山諸集言之綦詳)。於今又五百載,承學之士,欲何以明?雖然仲尼猶“文武之道,待人而興”,是在吾黨,勉之爾矣。

以上敘揵

 

  敘通第二

  仲尼述魯史文,且徵“百國寶書”,自博歸約,《春秋》以作。古語有之:“通天地人曰儒。”而一事不知為恥。居今之世,不由今之學,亦固矣哉。善夫,陸象山之言曰:“道也者,推而放諸東海而準,推而放諸西海而準。此心同,此理同也。”天下國國相屬,大者數十,小者盈萬。哲人魁士,何地蔑有?各競智能,著書成文,彌綸當世,不可卒算。然吾觀其粲然者,則道致乎微眇,藝致乎巧上,無得而聞焉。俗殊辭異,不可不盡心。雖難徧明,要當習其文字。最重要者,古文則希臘、拉丁,今文則英、法、德、俄、意。達乎斯數者,可以言學矣(任通今文一二種,即可致力於學。日本無專著之學,其文世多知之,故不復稱)。乃離為三塗,曰中庸之學(Common science),曰形而上學(Metaphysical science)、曰形而下學( Matctial science)。

  中庸之學易知,人多習之,入學之門也。為五類:

  一、 文學(Literature

  二、 歷史(History

  三、 地理(Geography

  四、 物理(Natural history

  統屬格致學(Physics)、動物學( Zoology)、 植物學(Botany)。

  五、數學(Mathematics),統代數、幾何、八線等。

  統屬重學(Mechanics)、 天文學(Astronomy

  以上數者,世恒以為教,非甚難之業,不名專門。然行遠必自邇,由是而不已,則庶乎進矣。

  右中庸之學

  形而上學者,任理而弛說,遠者極幽微,近者化成天下,無體而用宏。為三派:

  一、神學(Theological

  統屬靈學(Theosoahy)、 魔術(Magic

  二、哲學( Philosophy

  統屬論理學(logic)、 倫理學(Ethics)、心理學(Psychology)、美學(Philosophy of beauty

  三、政治學(Politic

  甲、羣學(Sociology

  統屬仁術(Socialism

   乙、計學(Economics

   丙、法學(Law

統屬國家法(National law)、 國際法(International law

  《易》曰:“形而上者謂之道。”吾國稱深於道者,能達陰陽鬼神之故,而西方亦傳神學,微乎天人之際,其孰知之耶?哲學家者流,頗近於儒。自希臘來樊然淆亂,要推乎至理。或本諸身,或本諸物,以察萬事之所以然,其大較也。政治亦出於哲學,故柏拉圖著《新共和國》(New Republic),欲以哲學匡理天下。而亞理斯大德,遂造《政治學》(柏拉圖為哲學之宗,亦政治學所始),雖曆世嬗變,原夫其初,則一而已。

右形而上學

  形而下學者,其質者也。為九流:

  一、 化學(Chemistry

  二、 機械學(Engineering

  三、 電學(Electricity

  四、 礦學(Mineralogy

  五、 冶學(Metallurgy

  六、 工藝學(Industry  and  arts

  七、 醫學(Phisiology and medicine

  八、 建築學(Archaeology

  九、 農學(Agriculture

  《易》曰:“形而下者謂之器。”器與道並稱。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然則尚已。余考西方之士,於形而下學,殆有獨至者。或遂病吾國士人務高遠亡實,徒文具,不適於用。而儒者亦詆工師藝流,以為拘曲之行。二者交譏。抑嘗聞之,人之智力均齊如一,伊周之聖,般倕之巧,易地則皆然,在所自處耳(福祿斯爾、彌勒、約翰等,皆有此說)。由斯以談,物不可有所畸重,道不以尋常貶尊。吾蜀神農、大禹,並神聖創制諸物。後洛下公(制歷)、蒲元(制木牛流馬),皆富巧思。今有能者,志繼前武,於九流取性所習,專心戢志,以成其業。亦何所不可者?文敝則變以質,意在斯矣。

  右形而下學。

  嗚呼,雖異方之學,亦有至者。非加以歲月,而為之久且勤,則何以觀其會通,形其廣大哉!世俗昧于淺聞,騖於速成,抱咫尺之得,詹詹自標檢。或於所占之學,什九未涉,厥樊枵然無所有已,非聖華眾不顧。昔有學步邯鄲者,失其故步,則匍匐而歸,足閔可笑也。嗟我同人,敬戒於斯,勿為短利,而忘高深。銳殖其業,溥博淵泉而時出之,厥惟茂哉!

  以上敘通。

 

  敘禮第三

  會所以明學,禮所以持會。有群必有禮,非禮則渙,非禮則越。故協於眾意,定蜀學會禮如幹章,系在下方:

  一、 蜀人公創論學之會,故名“蜀學會”。

  二、 蜀學會在佐蜀人興起于學,修其所有者,以達其所未有者。無關於學,則一切不論。

  三、 蜀學會由蜀人流寓京師者始議所創,嗣當設總會于成都,設支會於各郡縣。

  四、 蜀學會以(一)[推]進全蜀智識學問為旨,凡吾鄉薦紳先生、碩士、秀民,於義皆當贊成。凡得本會會員介紹,即可入會。如在遠方,而願為本會會員者,亦可投書講論,提名會籍。

  五、 凡為本會會員者,一律平等,蠲去種種勢位年齒之拘束。

  六、 本會于會員中,公舉會長,以總會事;兼舉庶務及學務、執事員、庶務員,掌會計書記之事,以謀會中之公益。學務員掌學問之事,以供會友之切磋。

  七、 本會每年春秋各會一次,為大會;月會一次,為常會;七日會一次,為小會。大會常會,先由書記員飭書日期。凡會員在京者,皆當臨會。如有事不得與會,須先函告會中。

  八、 本會遇特別當論究之事,由會員五人以上發議,為會長所許,亦可臨時開會。

  九、 本會學務執事員,由會中公舉,視其人于中西諸學科專門所長,即推為其學之長。會員注意何學者,便可向之討究。如會員欲研考之學,會中無人通曉,本會亦當竭力代謀,以成其志。

  十、 本會學務專長在會中論學,如有精義,匯擇其尤,刊佈天下。

  十一、 本會既厝意蜀學,有改造蜀士之責,及蜀中教育之事有所弊害,皆當出其力而干涉之。

  十二、 本會經始之初,規模未巨集,擬先備中外最要書籍,各種報章,會員均可隨時參閱。

  十三、 本會當以漸建一大藏書樓,一以庋中國經史百家之書,一以貯東西各國專門圖籍。使本會會員有志研習者,不必他求而自足。

  十四、 本會當謀建一完全之大學校于成都,授中國儒、釋、道諸家之學,及東西各國文字專門科學。使蜀人之向學者,不必奔赴求學外省。卒業以後,並可徑由本會介紹,往東西各國有名大學肄業。

  十五、 本會當設《蜀學報》,以明蜀相傳之古學,及近世新學,資蜀中眾學者之觀覽,及貽世之好蜀學者。

  十六、 本會擬漸次刊行蜀鄉先輩遺書,名曰《蜀藏》。並廣征蜀中私家著述,為之表章。

  十七、 本會當繪《先賢圖像》,為之論贊,張於堂廡。使會員及來會者,瞻仰而生敬慕之心。

  十八、 本會會長以半年為任,任滿後公舉之。如會長他往,則別舉人以代。

  十九、 既為本會會員,則所負責任,當終始如一。果有何等意見,亦可隨時提議,公同研究。不得無故輒請退會。

  二十、 本會會員,如有無行以敗本會之名譽者,為會員五人以上所摘發,即與除名。

  二十一、凡入會者,由書記員以其姓名住址登載會籍,給予入會證書。如當遷居,或他往,亦必通告,俾得平時報知會事。其同會姓名住址,每年總印一部,分贈會友。庶幾聲氣相通。

  二十二、會員每人當先輸入會金一圓(開會時繳),及常年會費四圓(須於三月以內繳納本會會計)。有力者,聽其志願所及,酌量多捐。

  二十三、外省人有志蜀學者,亦可由本會會員介紹入會。

  二十四、本會所抱願力甚奢,同人能薄,何由濟之?如有眷念桑梓,熱心蜀學,慨捐鉅資以成其志者,本會當屍而祝之,並永遠贈送會中所刊書報,以為報酬。

  二十五、本會初立,草創未備,有待於改進修舉者甚多。凡在同志惠而好我,如有以相教,敢不受命。

  嗚呼,凡我同心之人,尚欽念之。吾蜀古先賢哲之靈,實昭鑒於此。蜀之興乎,學之成乎,惟我會友是賴。無疑無怠,請自今日始!

  以上敘禮。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謝無量《蜀學會敘》,民國間油印本)

 

——《獨立週報》1912年第8      蜀學會敘

——《四川國學雜誌》1913年第6  蜀學原始論

——《蜀風報》1914年第45     蜀學發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路史卷四
中國各朝代名稱的來歷
刘墉85岁小楷行书卷三则
清代刘墉85岁小楷行书卷三则
为何古代都说蜀地天险易守难攻?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渝州:仗剑去国,飘然远游文 | 李思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