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钟永新·巴蜀掌故系列:吴稚晖《避巴小记(巴蜀考)》(2016)

巴蜀掌故

《避巴小记(巴蜀考)》

 

整理:钟永新

 

作者吴稚晖简介:吴稚晖1865-1953),江苏武进人。原名朓,后改名敬恒,字稚晖,晚年号朏盦老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甲午战争前后,受康、梁思想影响,认为中国非学西艺不可。曾任天津北洋学堂教习,上海南洋公学学长。1902年加入上海爱国学社,参与《苏报》工作。1905年在法国参加中国同盟会,出版《新世纪》报,鼓吹无政府主义。1924年起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国民政府委员等职。著作编为《吴稚晖先生全集》。

 

整理者说明:本文是吴稚晖在巴蜀期间完成,发表于1942815日出版的《说文月刊》,从“蜀”和“巴”字义方面记述考订巴蜀起源,指出“蜀为葵中之蠶”,“巴为食象蛇”,并引用山海经》《蜀故等书为例论分析,认为“川流曲折成巴”乃附会之说,“”“”也相混淆,接着探讨了巴国的历史发展,最后讨论巴蜀之间的关系,存在“巴人自恃其勇,当轻蜀人”,“蜀人又自恃其文化之高,常軴巴地”等现象。

 

附录:

避巴小记(巴蜀考)

吴稚晖

二十六年吾乡沦陷,避地来蜀,居重庆者已亘六年。名则居蜀,实居巴地。巴蜀今同一四川,在古民族与起原,皆或小异。客中无书,偶挟徐校说文等,皆语焉不详。然巴蜀起原,即据许慎字诂,亦可得而略说。即余所居巴境之概略,可因而分疏之,故为此小记也。

按:说文“巴,虫也,或曰食象蛇,象形。”“蜀,葵中蠶也。从虫。上目,象蜀头形,中象其身。蜎蜎,诗曰:“蜎蜎”者蜀(今时从俗字作蠋)。巴蜀,古居西南蛮夷中,巴地多巨蛇,蜀地多如蠶之蠋,先民据其瞥有所习见,故以名其地。如荆,说文楚木也,从艸,刑声。楚,说文丛木也。一曰荆。荆、楚、皆多刺之灌木。古代荆州之域,僻在南荒,草木丛茂,故名其州曰荆。荆与秦同物,故后人立国,又名楚也。如巴蜀所居之梁州,应劭以为梁州者,言西方金刚,其气强梁。地域之命名,或以所产方物,或以土宜,取义自各不同,而必皆有其所本。巴蜀取方物,其一例也。

今将略记巴。惟可用蜀为比较,先略言蜀。蜀为葵中之蠶。刘安以为蠋与蠶,形相类,而爱憎异。

说文“蠶,任丝也。从[虫虫]。朁声。”蠋为丝蟲,形与蜎蜎相似,而性大异。然此乃开化人类之所办,蛮邦或非苏知。而且蜀虽非惟以宜桑之土,如兖州郑卫之“期我桑中”,但富有蠋,亦且富有蠶。蜎蜎之蠶,当时或亦所在皆是。若黄帝第二子昌意,为元妃嫘祖之所出。嫘祖为蠶祖。昌意娶蜀山氏女昌仆,或化于其姑,亦能从蠋中辨识有蠶。蜀山氏所在之地,为今北川县石钮山产禹之邻近。北川旧名广柔,曾合汉庆县蠶陵等,而为汶川郡。后人以蠶陵名县,于古或有蠶事,又可推想。则蜀山之自古见重于中土,亦有由来。至于巴为食象蛇,山海经亦言之。巴字中间之一直,徐锴以为即指所吞。余则以为:巴蛇食象,或非事实;乃取象为大物,形容巴蛇所吞,可大至于象耳。象虽古时并产南越,非如近世之仅产印度。说文:“象,长鼻牙,南越大兽,三年一乳,象、耳牙四足之形。”故南越有象郡,广西亦有象县。然偶尔贡象于中土,自古或有。即前清北京象房,尚豢有多象。巴虽较能近接南越,未为有奔象至巴,为巴蛇所食。因韩非时已巴蜀已成文教之地,自无由南越北来至巴之象,故曰希见生象。但吞象之巴蛇,于古亦仅有传说,并载于山海经等之神话。山海经大荒北经云:“西南有巴国,有黑蛇,青首,食象。”又海内南经云:“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其为蛇青黄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其余郭象之赞,高诱淮南之注,吴都之赋:屠巴蛇,出象骼。博物之志,志怪之篇,皆言巴蛇食象,三岁出骨。均袭旧说,并无新义。惟徐锴引山海经,又有玄蛇食“麂”麂、鹿也,近世犹有目验之者。乾隆中有笔记一则,载于蜀故云:

 “有人游瞿塘峡,时冬日,草木枯罗,野火燎其峰峦,连山跨谷,红焰烛天,忽闻岩洞间鞫然有声,驻足观之,见一物圆如大围,堕于平地,近视之,乃一蛇也。遂剖而验之,蛇吞以鹿,在于腹内。野火烧燃,堕于山下。所谓巴蛇吞象,信乎有之。”

如谓蛇能吞鹿,则蛇亦能吞象,似微嫌武断。巴之造字,出于仓颉。即远在仓颉万年之前,世上已无如恐龙等之巨兽。巴能名地之时,何来千寻之巨蛇?千寻者,郭象赞山海经巴蛇之辞也。此亦形容尺度之大,忘其所以之词。否则千寻当为八百丈。古尺虽小,亦亘今日一公里而弱。真与翼若垂天之云,背负泰山,皆词人夸诞之语耳。故巴蛇吞象,决是形容所吞之能大。与形容大小,则曰巨浸稽天。天岂可稽?亦形容耳。楚词天问,“有蛇吞象,厥大何如?”郭象亦能作辞人,而曰:“厥大何如?屈生是疑。”屈生所疑,彼亦疑之也。惟于古代,巴地多蛇,蛇又相当巨大,自必有之。但吾六载居巴,所见之蛇,并未特多于他处,则今昔异矣。然亦久处城市而已,未适僻远。又据近代笔记一则,为巴多蛇张目,足引一小噱:

 “乐巴寺在通江县西十里,相传乐巴真人所建法座下有石六,每岁仲夏,一蛇长尺许,先出。群蛇大小颜色不一,络绎随之,瀰于殿堂几榻櫉器之间,或至数日。不畏人,亦不伤人,人亦不相害。必僧具食以饲之。其先出者,先至穴口,俟群蛇毕入而后入。传有四万八千尾之多。今尚然。”

通江,即产银耳之地,在古代为巴之最东北境。巴蛇古多,蜀蠶今当,对照自足成趣。周时,蜀之称王,第一名即号蠶丛。是巴蜀命名,为蛇为蠶,征诸说文,可无疑义矣。

又有疑:“巴,虫也”为一义:或曰“食象蛇”象形,又为一义。今巴蛇无可考。此乃妄分详辞。巴既为象形,乃象大蛇,口有所吞之一物,此外更无二义。先释为蟲也者。巴承戊己之后,戊己各有所象,皆象神物。巴乃象寻常之虫,故加“虫也”以别之。虫部,一名鳆,博三寸,首大如臂,指象其卧形。鳆、蟲也,从虫,复声。蟲亦一种之蛇。先象其形于虫,复释虫也于鳆,正与巴为一例也。

巴之所以为巴,后人又多别辞。大约以川流曲折成巴字之形,最为流行。而且随使各自附会,又多异同。一称西境涪江,东流至铜梁县境,曲折成字,而中央横贯,劳若巴字,名曰字江。唐李远曾有诗句云:“巴江学字流”。又有诗人因重庆东城有字水街。凿通嘉陵江与大江合流处,曲折成字,所以有街号字水。凡此皆不远巴之造字原本,而又不乐以蛇区名其地,故为此周草。又史记苴蜀相攻,徐广等并采谯周之说,以为苴即巴苴。巴苴即谓巴。周乃巴人,为熟巴故,其为说曰:“益州之人,读天苴为苞梨之苞,音与巴近。”天苴即巴苴。巴苴读为巴苞,容易譌巴为苴,苴蜀犹言巴蜀,混苴巴而为一,既于字之本义有乖,又纡曲难远。说文苴,履艸也,从艸且声。苞,艸也,南阳以为废履,从艸,包声皆自有,其本义不得又混为巴。巴苴果有其物,且又称天苴。不过此天苴者,乃巴之苴耳。如何可混苴为巴?想谯周巴人,亦耻认巴为蛇区,故特取俶诡其词。徐广等喜闻苴蜀即巴蜀;不必羼为苴解 ,可较直载。而华阳国志补所旧闻,言蜀君曾对其弟为苴侯,居今广元西古葭明城。苴后疏蜀而亲巴,蜀因攻之。苴求救于巴,巴力不胜,又为求救于秦。蜀因其弟畔蜀亲巴,亦求救于秦。苴在广元西,正当巴蜀之交,又最近于秦。得此叙述,补史迁所略。,尤于因苴其釁,相攻而各于秦求救,皆曲折相合。故张守节为正义,取常志以正集解索引之失,而巴之本义,亦免淆晦矣。

巴之字义既明,而巴之成国,与其地之见于历史,又尝略加以的解。考巴起原之神话,亦牵连于蜀。据华阳国志所载(山海经等亦同),期为蜀,则曰:“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巴同囿。至黄帝为其子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帝喾。后封其支庶于蜀。”此误高阳为帝喾,与史记异。神话记述,固可随便,惟昌意娶蜀山氏女,或较传说有力。则蜀山氏似系蜀之初民。蜀名见于记载,在武王牧誓之前,止此而已,常氏于蜀山之世,即云与巴同囿,乃便于叙述巴史,亦欲托始黄帝而已。其袭山海经等之神话,为巴志曰:“昔太皞生咸鸟,咸鸟生乘釐,乘釐生后昭,乃有巴国。”与蜀之肇于人皇,皆无可凭信。所谓百家言黄帝,文不雅驯。神话所托,大抵然矣。其实蜀名见于经传者,始于牧誓。所谓庸、蜀、羌、髳、微、庐、彭、濮八国,从讨商纣是也。蜀至于西周称王,其第一君为蠶丛。由是而柏灌,而鱼凫,而望帝。即及春秋之初,望帝传其相开明。再传八世,至战国,灭于秦,。巴名则始见于左传恒公九年,请与邓为好。其后庄公时伐楚;文公时与秦楚灭庸;哀公时为楚败于鄾,裨鯈鱼三巴救之。至战国益强,足为秦楚轻重。惟与蜀常相攻,卒与蜀同灭于秦。牧誓:庸、蜀、羌、髳、微、庐、彭、濮八国,时无巴者。伪孔传注:“髳微在巴蜀。”当时庸在巴东(夔州),濮在巴南(酉阳等地),不当无巴。或其时巴犹微弱,隐于髳微人之中。迨牧野一战,髳微中之巴人独勇。故元和郡县志,亦采巴志,而曰:“武王伐殷,巴人助焉,封宗姬于巴,爵之以子。”是巴蜀立国同始于周初,亦可信也。

巴都则建在重庆,亦时并都于丰都。其先君之陵墓,大都在焉。故有名自杀之巴蔓子,亦藏忠州。今重庆有巴蔓子墓者,或古已有衣冠墓之类欤?巴境东界鱼复,西通僰道,北极汉中,南达牂牁。所谓巴蜀相攻,至近世而始无其迹,中世犹常当当不免。巴人自恃其勇,当轻蜀人。

元魏时萧实夤反。董绍上书求击之,云:“臣当初瞎巴三千,生噉蜀子。”肃宗谓黄门徐纥曰:“此巴真瞎也。”徐曰:“此是绍之壮词。云巴人劲勇,可敌无所畏懼,非真瞎也。”帝大笑,敕绍速行。

蜀人又自恃其文化之高,常軴巴地:

西川之人,藐视东川。西川人言:梓州(今潼川)者,乃我东门之草市也,岂得与我偶哉!柳仲郢为东川节度使,谓幕宾曰:“吾立朝三十年,清华备历,今日始得为西川作市令。”闻者皆笑。此种蜗角至得失,皆交通阻塞之现象。迨交通既畅,互相迁徙,人皆惊奇于古之所为焉矣。吾居巴,一如居吴。居巴六年,更将居蜀多年,仍如居乡而已,蠶乡欤?固已为锦城。蛇乡欤?亦以穴其洞为最良,对飞行之机而自豪也。一大轩渠!

(录自民国三十一年八月十五日出版《说文月刊》第三卷第七期渝版第一号巴蜀文化专号)

 

——《吴稚晖先生全集》卷14:山川人物-2  1735-174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创世纪之伊甸园在东方巴蜀
山海经异兽图大全,附详细出处(25)
《山海经》成书时地及作者新探
山海经与古蜀国的传说
《山海经》与蜀国史新探
考古新发现:《山海经》中最神秘的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