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像莎士比亚那样思考,在今天还有什么价值?
在一个转折年代,要再往前探寻未来,并不必然意味着否定、抛弃过往的传统,而恰恰需要借助对传统的重新阐释,也只有这样,传统才能得以保持鲜活。

——维舟

待评书目 | How to Think like Shakespeare: Lessons from a Renaissance Education (《如何像莎士比亚一样思考:文艺复兴时代教育的启迪》),本书曾获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评选的2020年度图书,入围美国出版商协会的PROSE文学奖。

 | 维舟,作家、书评人。长期为《南方都市报》、《经济观察报》、《第一财经日报》、《三联生活周刊》等撰写书评,并为《GQ智族》、'腾讯·大家'、澎湃新闻等撰写专栏

“像……一样思考”可能是近些年来最流行的书名格式之一,但《像莎士比亚一样思考》这样的说法还是让人耳目一新。这不仅因为世人很少把莎士比亚看作是一个思想家,也因为要去设想莎士比亚如何思考,本身就在激发我们思考:我们如何知道莎士比亚如何思考?像他一样思考意味着什么?更进一步说,通过这样重新认识莎士比亚,能为我们当下带来什么?
与以往绝大多数研究者不同的是,Scott Newstok在本书中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通过对莎士比亚留下的文本和真实人生的阐释,重新复原了这位“文艺复兴人”的思考艺术,揭示出其表达背后潜藏的丰富含义,让世人看到,这不仅仅是一些文学技巧,他本身就表明着人类思想所能达到的可能性。

点击下图直达本书

How to Think like Shakespeare:Lessons from a Renaissance Education


 莎士比亚与当代教育迷思


谈到莎士比亚,中国人通常的第一印象是:他是一个戏剧家,生活在几百年前的英国。这乍看起来似乎倒也没错,但不幸是极具误导性的,因为这让人有意无意中认定,莎士比亚离自己的现实生活很遥远,并且,如果不是对戏剧(还得是古典戏剧)特别感兴趣的话,好像不读莎剧也没什么损失。
不错,莎士比亚的传世作品大部分都是戏剧,但那只是他思想的一个载体,本质上,他属于那种博雅的“文艺复兴人”。他给后人所留下的不仅仅是几部戏剧,还是一个无尽的宝库——特别是在英语文学中,在他之后的每一位作家事实上都无法真正逃脱他的影响。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曾说过,她每年重读《哈姆雷特》时都会写下观感,“这实际上便是在记录自己的传记,因为一旦我们对生命所知更多时,莎士比亚就会进一步评论我们对世界的理解。”
自她说完这话以来,时代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即便是在欧美,古典传统也不再像以往那样受重视,艾伦·布卢姆在《美国精神的封闭》中有一番著名的感叹:“过去的教师说,'各位必须学会像荷马或莎士比亚那样看世界’,如今教师们则说,'荷马和莎士比亚跟你们有着同样的关切,能够丰富你们对世界的看法’,这两种说法有着天壤之别。前一种说法激励学生去发现新的经验,重新评价原有的经验;按后一种说法,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自由利用这些著作。”
人文学者有理由为此担忧,有些人甚至猜测,当代社会已经处在一个新的黑暗时代入口:在6-8世纪的中世纪初期,古典传统迅速被遗忘,连书面拉丁语都开始消亡,手抄本充斥着惊人的语法乃至拼写错误,人们撇开那些深奥的词汇,转而用更简单、“接地气”的词语解释日常拉丁语词汇,文盲率开始普遍上升。这一切,与当下所见到的,似乎有着某些不祥的相似性。事实上,在1932年问世的反乌托邦小说《美丽新世界》里,莎士比亚作品在那个阴暗的未来是被禁止的,理由是它“太古老了”,“而古老的东西在我们这儿是没有用的”。
为什么要像莎士比亚一样思考?这其实回应的是当下的一系列问题:在人文传统不绝如缕的当下,所有人的知识和视野都被学科的高墙限制在彼此分隔的狭小空间里,通识的愉悦被专业的分裂所替代,那种对万事万物都抱有好奇的人文精神正在衰退,这意味着在这个时代要出现莎士比亚这样的百科全书式的文艺复兴人,在概率上已接近于零。吊诡之处在于,莎士比亚本人所受的教育不甚完备(有人甚至因此怀疑那些剧本不可能出自他手),但并不妨碍他成就这样的奇迹,而当下满地的正规教育毕业生,却再也出不了莎士比亚了。

 如何捕捉莎士比亚的思维方式

莎士比亚当然已不能再说话,但通过分析他作品中的用语、句法和修辞,我们仍然可以把握他的精神内涵和思维方式。他所使用的某些奇特的形容,可能是当下人们感到陌生乃至新奇的,但却恰好可以给我们以启发和深思,例如,他说思想“像陶轮一样旋转”(《亨利四世》),或是“思想的快速熔炉和工场”(《亨利五世》),并且还能加以“锤炼”(《理查二世》),这都化用了手工作坊的隐喻,但正可以让我们重新理解思维活动应该是什么样。

在《暴风雨》中,莎士比亚借剧中人物卡利班之口说出了那句著名的台词:“思想是自由的。”(Thought is free)这句话至少可以有九种不同的理解,在不同的社会语境下,每个人可以读出不同的潜台词,对当下的教育现状来说,它可以很好地回应塞涅卡在古罗马时留下的格言:“只有一种学习可称之为'自由’(liberal):那种让人自由(free)的学习。”这一点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在塑造一个真正的“人”的道路上,它是不可替代的。

本书序言中也自我揶揄,“建造一座通往16世纪的桥梁,必定看起来像是对当代病症的古怪药方”,但这一梳理对我们如何理解莎士比亚、进而打开想象力并反思当下教育中的种种问题,无疑是极具价值的,并且也实践了文艺复兴式的博雅。T.S.艾略特在《批评的功能》中说过,莎士比亚的任何东西,哪怕是几张洗衣账单,也不应该随意丢弃,因为某一天“可能会出现某个天才,他知道如何利用这些东西的”。本书就是一个很好的样本。

不过,除了在文本中捕捉莎士比亚的思维方式之外,还有一点同样值得注意:莎士比亚其实也是一位诗人。无论是他的诗歌还是戏剧,都暗藏着一种由韵律带来的节奏,在这样一个文本结构中,规范即自由,意义和韵律和谐地一并呈现。在某种意义上或许可以说,他就像是把词语组织起来形成一部宏大的交响乐——这不但需要掌握海量词汇的天赋,还尤其需要一种将每个单元都安排妥帖的本事,这一点至少和他的文字一样重要。

当然,即便像莎士比亚这样伟大的剧作家,其意图也不得不受制于剧团、演员乃至观众的需求,但他之所以伟大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能表达一种复杂深刻的思想。英国诗人济慈曾说,莎士比亚有一种非常突出的“反抗性能力”(negative capability),也就是说,“能够生活在不确定、谜团和疑惑中,绝不急躁地寻求真相和理由”。这不仅需要一颗能在危险的不确定性中长久生活的强大心脏,还意味着对人性的复杂多面能有着悲悯的同情心。

此外,真正学会“像莎士比亚一样思考”,也意味着要基于心灵自由,发挥强大的移情和想象,设想自己代入莎士比亚的头脑。剧作家莫斯·哈特在他的自传中说过,在戏剧世界里,他觉察到,“他的秘密目标是可以实现的——成为他自己,还可以成为别人,并能借此得到喜爱和赞美……毕竟,表演的本质不就是扮演他人的艺术吗?”实际上,在一个人人都受限于自己社会角色的时代,想象自己成为别人,这本身就是一种心灵上的解放

也就是说,要“学会像荷马或莎士比亚那样看世界”,需要某种深切的“同情之理解”,否则知道再多知识,也仍然隔膜而无法活用。在这些方面,正可见到人文学科的不同之处:它并不像科学那样是在过往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向前探求新知的,而是必须通过不断重读来发掘出新意义、新体验,并将自身真正融入进去。


 什么是真正的人文主义?


评论家克莱夫·詹姆斯遗憾于现代社会不断淡忘自身的文化传统带来的“文化失忆”,他说,“人文学科不是那样发展的:它们需要积淀,过去的事物永存”,因此,“人文学者没有选择:他必须时时回顾人文学科历史,因为它永远鲜活,无可替代”,任何一种文化创新都不是像雅典娜那样直接从宙斯的脑袋里蹦出来的,“在文化领域,从来没有一种创新不是来自一种传统,因为文化本就是创新和传统的交织”

在这一意义上,莎士比亚其实从未远离,因为每一代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重新解读莎剧,并感受到他那种穿越时空的对人性的极深理解。真正的人文主义并不是古典的复兴(这既不可能也无必要),更不是那种出于自己的癖好而研究古典,那等于是把传统当作是古董在把玩了,而是需要一种对待传统的态度:把它仍然当作是反思、审视、批判现实生活的一个活泼泼的源头,并不断从中汲取养分来滋养现实。

实际上,这也正是“文艺复兴”的本来内涵:在一个转折年代,要再往前探寻未来,并不必然意味着否定、抛弃过往的传统,而恰恰需要借助对传统的重新阐释,也只有这样,传统才能得以保持鲜活。

这并不只是“通往未来的道路经由过去”,而是承认任何新经验都不是凭空而来的,那势必是在对原有经验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有机生成的。也许这未必是通往未来的唯一道路,但我们很难找到比这更好的道路。


How to Think like Shakespeare:Lessons from a Renaissance Education
How to Think like Shakespeare 是一部对思维技巧的精彩有趣的探索——它展示了我们在今天的教育中失去了什么,以及我们如何开始恢复它。在14个简短的章节中,斯科特·纽斯托克借鉴了莎士比亚的世界和作品,以及过去和现在的其他作家的作品,提炼出了可以使学习更有创造性和乐趣的持久实践。
纽斯托克向我们展示了精神创造如何通过工作而产生,创造力如何通过模仿而产生,自主如何通过传统而产生,创新如何通过约束而产生,自由如何通过纪律而产生。正是这些实践,以及与过去的对话——而不是对评估、测试的痴迷——培养了莎士比亚那样的思维。虽然我们中很少有人有希望接近这位天才的诗人,但我们都可以从塑造他的练习中学习。
How to Think like Shakespeare 以友好、对话的语气写成,充满了真知灼见,每一页都体现了思考的快感,恢复了永恒和及时的方法,以延伸你的思想,磨练你的语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典主义概观
周涛 | 莎剧的文化逻辑
中国有四大名著,其实欧洲也有四大名著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5世纪后期—17世纪初)
中西历史上的七大巧合事件,每一件都影响着人类进步
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学家哲学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