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得一 ▎砚 铭 与 章 法 书 法 刀 法 的 关 系
userphoto

2023.04.10 甘肃

关注
文 / 张得一

砚铭是镌刻于砚台的砚侧、砚背或砚盖的文字,是文学、书法与砚雕三者结合的艺术产物,兴起于宋元,兴盛于明清,方寸片石之间,凝聚了文人立身治学的文化精神。
一般砚铭文字,文辞精炼,可长可短;题材可诗可文,不拘形式;内容或纪年记事、或题名赞咏、或箴戒座右、或述志抒怀、或品评鉴赏等等。书体形式是真草隶篆行、碑帖兼用,加以篆刻刀法镌刻入铭,更具文人金石气息而内蕴深厚。
砚铭还具有记载传承的功能,后人通过解读砚铭其中的文字信息,从而考证砚台的历史归属和文化底蕴,使砚台做到流传有序。

01
浅谈砚铭发展史
砚是中国传统的书写工具,笔墨纸砚统称为文房四宝。砚的产生和发展在中华民族人类文明进步史中曾起着重要作用。1975年湖北省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战国砚墨,是迄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书写砚和人造墨。根据史料记载,砚在汉代以前称作 “研”,从汉代开始才改称为 “砚”,汉朝人刘熙撰写的《释名》卷六中说:“砚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
1978年冬,河南省南乐县出土的汉盘龙石砚,砚侧铭文长达四十余字,有纪年,有官职、砚值等,是迄今最早的砚铭实物,为砚铭的研究和学习提供了珍贵资料。
唐代砚铭从出土的实物观察发现大多是在陶砚上的墨书铭,石砚铭以刻划为主,款铭字数很少,常见于纪年、记事、穷款等,章法基本在砚背,字体多为行草、楷书,刀法往往都率真急促,书体潦草,不拘一格。
晚唐五代起,辞章款始见端倪,石砚铭文渐渐呈现而布行,如汪少徽砚字数增多,评鉴有佳,颇具章法和书法的结合之美。
两宋砚铭更显文人风尚,这与宋代的诗词文豪的出现,书画巨匠的产生,以及文房的兴盛等诸多艺术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欧阳修,苏东坡,米芾,黄庭坚等文人的参与,使得砚铭开之先河,其中苏轼有砚铭二十六首,黄庭坚的《山谷集》中有砚铭二十一首。然此风未能够普及,故传世的宋代砚铭者寥如晨星,所见铭者大多为伪制。
辽金砚以陶制和瓷制为主,铭文形式继承唐宋,字数少,以钤印砚背中间常见,也有用硬器划铭者,从出土的资料中可见一斑。
明清两代,崇尚宋代文人生活,特别是书画的繁荣使得文房的雅器日渐兴盛,篆刻家的参与和收藏家将砚铭推向灿烂顶峰。从各大博物馆藏砚及出版的历代砚谱来看,均有名家铭文,其题材丰富多姿,章法变化多样,书体表现形式活泼生动,和刀法韵味的融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局面。大量的传世名砚实物和出版物刊载的砚铭作品佐证了砚铭的发展和变革的轨迹,特别是前人在砚铭的章法书法刀法的三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学习的范例,如:文彭、黄道周、董其昌、王士祯、阮元、朱彝尊、高凤翰、张廷济、黄辛田、吴昌硕等等,他们在铭刻章法上形式多样,在字体刀法间变化无常,其中经典砚铭的完成可谓是集书法、绘画、篆刻于一体,凝聚了文人的思想情怀,成为后世尊崇的典范。

02
砚铭与章法书法刀法的关系
一方砚铭的完成,除了受石质、石品、石色、形制、雕刻等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来自作者对铭文章法、书法、刀法的的确立,这与其多年累积的文学修养息息相关。

【砚铭与章法】
砚台的石质结构对砚铭的章法经营有着最直接的艺术效果影响。端石与歙石的硬软度差别,红丝石与洮河石的色彩和刷丝,在章法的安排上要注意扬长避短,否则将会陷入被动,比如:铭文会将端歙最美的石品花纹破坏,红丝砚亦会将铭文章法淹没在刷丝当中等等。章法设计要紧密结合题材风格,相辅相成、互相依托,根据砚的形制、砚雕风格、铭文字数合理安排铭文在砚面的位置,得体的章法安排让整方砚台不但有视觉的疏朗之感,同时也是点睛之笔,衬托砚台的石质、石色和雕刻风格,相得益彰、和谐有致,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砚铭与书法】
铭文的主题思想和文体风格以及字数多少,对砚铭选择书体的表现形式有着举足经重的关联,这方面对于书家的书法功底和文史知识具有很高的要求。一方好的砚铭作品,真草隶篆行对表达铭文内容的准确和妥帖体现了作者揣摩读砚的基本功,在这些方面,前人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砚铭经典范例,供我们学习研究提高。通常情况下,结合砚质、砚色、石品、形制、雕刻风格及铭文题材,在运用书法表现时,一体即可,两体配合,三种意浓,四体古雅淳和,都各具一格,彰显文人古朴高雅的情趣。如若书体霸悍流俗,无体无法,狂野放任,只会使文房雅物暴毁其手。总之,书法是表达铭文思想的手段,铭文的内容又呈现书法的艺术魅力。

【砚铭与刀法】
篆刻作品是印石、内容、篆法、书法、刀法五项的完成,砚铭作品也是如此,皆先有书法,后有刀法,擅刻者书法必精到。明清两代的著名篆刻家,铭刻家,都四体皆精,功力深厚。金石学家、收藏家、文人学士能书不能刻者,必请能书擅刻者为之,沈石友请吴昌硕书、赵古泥刻,而成《沈氏砚林》;纪晓岚《阅微草堂》砚谱由聂际茂执刀;冯公度《金文砚铭》请郭希安镌制。
砚铭文的确定,章法的布局,书法的选择,最终以行刀来展现其审美的艺术效果。铭刻与篆刻的用刀方法有相同与不同之处。有的以印章边款的倒钉法或捉刀法刊刻砚铭,其效果总觉是印章边款之感,此法起于民国,流行当代,我认为这不是铭刻主脉。文人砚铭的刀法起于明、盛于清,这与金石学的发展和篆刻家的参与制砚铭刻起着主要作用。如为冯恕刻“金文砚”的铭刻家郭希安说:“刻字应自上而下,气韵相连,与书写的顺序相一致。运刀当指腕齐力,精如毫芒,弄刀如飞。”吴昌硕以大刀治印,白石翁以小刀制大印,刀法皆冲刀互用,全力以赴,砚台铭刻同样一气呵成,在完成整体铭刻后,略加补刀修饰,达到以刀运笔的目的,气韵生动,神采飞扬。在刀法的学习上,我们要多观原作砚铭,如吴昌硕,高南阜,伊秉绶等作品,识别雅俗,提高眼界。“透过刀锋看笔锋”(启功语),鉴赏刀法,不是直观感受表面复刀冲刮的单调无味,而是细细品味其中蕴含的沧辣质朴、雄浑古拙的金石味道。

于砚铭而言,章法、书法、刀法三者每一环都至关重要,决定砚台铭文创作的成败,纵观历史经典名砚,无不如此。

最后,再简谈一下铭刻后的砚拓。
拓片是反映三者完成后的最直接效果,或浓如漆墨,或淡如蝉翼,通过墨拓呈现“三法”的细微之处,传达作者创意。擅书者在拓纸上再旁提小楷拔文,加盖印章几枚,则更具典雅观赏之气,同道好友间传阅品鉴,不亦乐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镛:如果书法家只会模仿前人,书法史也就结束了
王镛:变中求进 做一个“不太安分”的人
篆刻知识
我对篆刻艺术的认识与实践
论中华传统文化内在的一致性;功夫之书法与刀法
治印感想 柳曉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