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瓷之美 —— 翡 色 出 高 丽

/

/

/

/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这一伟大的发明不仅体现了我们祖先的智慧,也丰富、改善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成为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之一。
大约在9世纪末至10世纪早期,中国越窑青瓷生产技术已传播到高丽,在今朝鲜半岛康津一带成功地烧造出青瓷。高丽青瓷生产之初,从窑炉形态到装烧工艺,再到产品类別与造型艺术基本是模仿越窑,窑政管理制度多师法唐宋。除中国外,高丽青瓷的成功烧造是制瓷技术世界化的肇端,在世界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此后数百年间,高丽青瓷逐步形成自身的特点,约在北宋末年高丽青瓷已经因其精美的“翡色”引起中国文人的关注,南宋文献称之为“高丽秘色”,并誉为“天下第一”。 高丽青瓷的镶嵌技术,更是别出心裁,开创了青瓷装饰工艺的新纪元,在世界青瓷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高丽青瓷是高丽时代文化的精髓,也是韩国文化遗产的表。“秘色”青瓷的美丽釉色、象形青瓷端庄的姿态、镶嵌青瓷的华丽纹饰都是高丽青瓷的特征,直接映射出当时高丽人的审美情趣。

高丽青瓷的发展过程可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为高丽瓷的成长期,第二时期为高丽瓷的成熟期,第三时期为高丽瓷的衰退期。

从9世纪末至10世纪前半叶,是高丽青瓷的产生及成长期,“唐式青瓷”。这类青瓷在器形设计、釉色、匣钵窑具及装烧技术上都与中国的越窑极为相似,是直接模仿越窑的结果。

从10世纪后半叶到12世纪,高丽青瓷技术逐渐走向成熟。这一时期正是中国的唐末、五代、北宋时期。前一阶段中,高丽青瓷无论是釉色、造型、装饰及烧成工艺等在继承越窑的基础上,对中国景德镇窑、汝窑、耀州窑和磁州窑的特点及生产技术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和借鉴。器物表面的装饰除继承越窑的刻、划技艺外,还融合了唐末长沙窑、五代至北宋耀州窑的工艺手法,如长沙窑的彩绘、铁彩画、题诗等艺术风格和耀州窑的印模、刻划、雕塑等,逐渐向个性化发展。 而在釉色和器物造型上融入了高丽人的审美观并进行了改进。

釉色和质感以翡翠色为尚,呈半透明状,几乎没有开片,胎质致密,基本形成了高丽青瓷典雅完美的风格,达到了高丽青瓷发展史上第一个高峰。

到12世纪前叶,高丽青瓷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作为副使出使高丽的徐競,在《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称这一时期的高丽青瓷为“翡色”或高丽秘色。并与中国传统的越州古秘色相比。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提及的“狻猊出香亦翡色也,上有蹲兽,下有仰莲承之”的狻猊熏炉,在宝丰清凉寺汝窑址和越窑慈溪寺龙口窑址均有出土。高丽青瓷能在宣和五年以前即仿烧出汝窑瓷器,可见高丽青瓷的生产技术水平之高,以及对当时东亚地区瓷器生产潮流的追踪与把握能力。

12世纪后半期,镶嵌瓷成为高丽青瓷的主流产品,所谓镶嵌瓷是指在青瓷的胎土上刻出纹样,然后用赭土或白土填平刻纹,先素烧,再施釉。


此工艺出现于11世纪,但在早期主要用作镶嵌铭文。随着高丽青瓷装饰手法的多样化,特别是青瓷铜彩、铁彩、堆花、填金等装饰方法的成功应用,逐渐形成一种崭新的风格。镶嵌瓷的出现是青瓷装饰的一次创新,从镶嵌青瓷的图案和画风看,在构图技法与图案布局上明显和朝鲜的传统绘画——朝鲜绘有关,是中国越窑青瓷技术高丽化后与朝鲜民族文化进一步结合的产物,也可视为青瓷高丽化的又一纪念性标志。从13世纪中叶始,高丽瓷开始衰退,至14世纪末,高丽青瓷走向衰落,并逐步为粉青砂器和白瓷替代。


涂睿明先生

今天跟大家做一次分享,这是我近期特别兴奋的一件事情,可能会从这件事情来聊到一组艺术作品。

       大家也知道,我做瓷器研究和瓷器产品开发也很多年了,对整个中国古代陶瓷的历史也非常熟悉。基本上也没有什么东西能够让我特别兴奋,原因是都看过。但这次确实有一件事情让我特别兴奋,要说这事,还要从很多年前的一次经历说起。

那个时候我大学刚毕业没几年,开始对中国古代文化感兴趣,闲暇之余也会去逛古玩市场。因为没有经验,也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看东西也看不准,所以也很少买。就是去看一看,有时候看到一件东西觉得很好,但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有一次我看到一件瓷器,我却突然能够非常准确的判断出那瓷器是假的。
为什么呢,是因为那件瓷器在书上看过,是典型的朝鲜瓷器风格。它在青瓷表面绘有一些白色的花纹。这种白色花纹的处理手法非常特殊,在瓷坯的表面把花纹的部分全部刻掉,再填上这种白泥,所以它烧成以后,那个花纹跟瓷器表面是一个平面,那就相当于是嵌进去的。

当时我看到的那件瓷器,也是这样风格,可是他那个表面的花纹是堆上去的,是凸出来的。所以一看就知道这个是国内的仿品,在中国仿制的朝鲜瓷器,也就当时看到,之后这么多年来再也没有看到过,也没有在市场上或其他任何地方看到过这一类瓷器的仿品。


这种朝鲜的瓷器以前我在图录上看到过一些,真是好。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朝鲜瓷器都好,朝鲜瓷器只有一个短暂的光辉时期,大概是在中国的宋朝时期,那个时候朝鲜青瓷足以和宋代汝窑、官窑相媲美,只是时间非常短。

虽然有所了解,但兴趣不是那么大,因为根本没有什么机会能够近距离的接触。没想到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这个契机就是景德镇开始举办瓷博会,正好我到景德镇出差。在瓷博会上我就远远的看到了朝鲜瓷器,因为从来没有到瓷博会看过,所以就兴冲冲的跑过去,但进去一看就非常的失望,虽然他还保持着朝鲜的那种工艺,可是水平非常差,我猜想他跟我们国内的情况有些类似。就是前些年国内所谓的大师瓷,朝鲜或许也这样,反正和中国情况也差不多。

民间的匠人一旦评了大师后,就觉得自己是大师了。匠人老老实实做,没有野心,也没有愿望去搞创新,反而做的东西就有味道,因为他保持那个传统。可是大师一旦搞创新,那基本上就是不伦不类。后来每一年的瓷博会,我们去看也都还会有朝鲜青瓷,但基本没什么兴趣,就走过去瞅两眼。
 
前两天回到景德镇,因为一直在写新书,做产品的研发,还要烧窑。所以就很少出去,回景德镇都是在公司里。时间一长就手痒,就想要去市场上转转。前几天去市场上逛,路过一家店,里面摆了很多除景德镇窑之外其他窑口的瓷器,定窑、汝窑的仿古瓷器,外地窑口的仿制水平和景德镇比,差距还是很远的。我走进去看,一排一排的货架摆的满满当当,乱七八糟,然后瞟了几眼,觉得除了门口那件,其实也没啥可看的,还是各个地方都看一下,结果走到里面,在一个阴暗的角落有一堆瓷器,让我突然眼睛一亮。

这种风格的青瓷,我当时觉得特别惊讶,现在国内又开始仿高丽瓷了吗?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瓷器的花纹就不是那种浮在表面,却很类似雕堆白的工艺,这让我觉得特别兴奋,真的是太漂亮了,近几年很少有器物能一下子让我这么激动。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李朝瓷器和中国的传统美学,包括中国陶瓷的美学是一脉相承。我正在写的书,就是关于中国的陶瓷美学。虽然后来渐渐衰落,但还是一直延续着宋元时期的那种风格,而且保持的特别好,没怎么变过。

我看了半天,就问老板这些瓷器是哪里做的,老板的答复又让我大吃一惊。“这些瓷器是从朝鲜走私过来的,先到丹东,然后再从丹东的供应商那边拿货。
 
虽然这一批东西都还保持着那个时代的传统工艺,但是我们知道,无论是哪一个窑口,民间产品水准就是参差不齐的,好的就特别好。其实包括我们知道的古代著名钧窑、定窑、汝窑等,其实最好的东西都是不多的。这一批朝鲜瓷器的整体风格比较一致,比如像这一批里面的器型,我觉得这个玉壶春瓶真是完美,但其余的那些也就不是那么好。
 
我把我觉得特别好的就全部挑下来,我问老板还有没有,他说这个不确定,有可能几个月以后会有一批,但也有可能要等更长的时间。

那先来看看这两件玉壶春瓶,这两件玉壶春瓶,其实是保持了中国宋元时期的造型。后面这件非常特别,是因为他用了瓜棱装饰手法,这种装饰形式在国内少有。

这件瓷器的装饰风格让你看到一种特别低调的华丽。你看他的那个纹理有一种非常特殊的效果,有一种锦缎的感觉,其实工艺挺复杂的,要一点点雕刻六棱瓶的每一面,且都是不一样的画面,很生动。

 


这个底部非常有意思,这个底部用的仍然是支烧,可是这样的器型完全不需要用到支烧,他们一直在保持这个工艺,到了一种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地步。这大概也是李朝瓷器衰落的一个原因,因为后来的技术在不断的变化,可是他们完全按照他们以前的工艺,也没有任何的怀疑,也没有做任何的改变。
 
看到现在的一些大师的作品,为什么会觉得很差?其实是他们容易吸收一些现代的工艺。但又没有能力去消化,去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再进行创作。所以事情都有两面,一方面他们保守,另一方面他们能够保持那种好的部分。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情况,这种托盏中国后来的茶具里面也不再用了。他们其实还一直保持着,当然在工艺上相对来说没有那么精细,一直能够保持那种古代的气息,这种气息就让人非常着迷。
 

其实是用了一种非常华丽的装饰,同时这种装饰也很复杂,你看这种装饰的时候,你不会感觉像乾隆时期那种繁复的装饰。这是跟瓷器的底色有关,这种东西作为产品,是有很大问题的,但这种气质又真是让我们汗颜。
 


这件梅瓶跟我们宋代的梅瓶不太一样,有自己的变化,那件玉壶春瓶是非常典型的中国样式,这件梅瓶却有着朝鲜瓷器的风格。这件梅瓶的上部有一些笨笨的,但下面的部分又拉长了,让我们觉得有一些秀气的感觉,这个跟国内就很不一样。这大概是我近些年来最让我激动的一件仿古陶瓷作品,太让我惊讶了。
 


特别让人惊讶的就是瓶上的这只虎,我前面说过白色的部分其实是雕刻后填的白色泥料。虽然是雕的,但绘画性很强。这种英武的姿态真是让今天那些所谓的大师羞愧,这就是无名匠人的作品。
 


背后一颗大巨大的松树和树上的鹤,松鹤这个题材又是一个最经典的中式题材,可是朝鲜人处理起来就跟中国人完全不一样,我们看松鹤图的时候,其实鹤都会画的挺大。可是你去看朝鲜的这种鹤会画的很小,但是姿态非常生动,这个时候就会给你一个非常大的空间感,你会想象这棵树是非常巨大的。

所以你可以看到主体的部分,是一正一反,正面部分是一只巨大的老虎占到了一半以上的空间,而且没有什么配景,光溜溜一只老虎,非常的强悍,气场强大。一翻到背面就觉得是另外一个世界,那个世界里面有一个巨大的树,完全不像是一个现实的感觉,很像一个童话的感觉。一方面我在说的是视觉的效果,就是他的绘画性。一方面是他营造的那种气氛,气氛的营造可能不是他有意而为之,因为你们可以看到,其他瓶子上的鹤他们也都会画的相对小一些。
 

也许是无意吧,但他就打造成了这样一个不可企及的高度。我觉得喜欢瓷器的朋友可以很好的去关注一下,如果没有机会收藏的话,这些图片也可以很好的去做一些欣赏。这件瓶子其实挺大的,加上底座应该有五六十公分高,那个气势真的是让我激动不已。
 

关于这几件瓷器,还有关于李朝瓷器的一些内容,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说到青瓷,我最近刚好看了两个展览,一个是慈溪博物馆“秘色在人间——越窑秘色瓷特展”,一个是浙江省博物馆“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全球化”特展大家如果有机会的话,这两个展览都建议去看一看,非常重要的两个展览。


我会多抽时间和大家交流学习,如上述文字有谬误之处,还望各位方家不吝指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汝瓷正确认识方法
御窑之宠——江建新谈《景德镇出土明官窑单色釉瓷器》
宋瓷收藏机会——中国瓷器巅峰时代,流传至今的瓷器价值连城
汝瓷资料
十二世纪高丽窑青瓷长颈瓶
宋代官窑瓷器分汴京郊坛两家 量虽少但地位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