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鼓浪屿上开了70年的鱼丸店在三个月前悄悄停业了

​​​

在大排档、烧烤摊和“康熙推荐”等外来美食扎堆的鼓浪屿里,林记鱼丸是少有的鼓浪屿本土味道代表之一,也是厦门土著常向游客安利的鼓浪屿美食之一。 


然而,刚刚过去的长假,很多人上岛寻找林记鱼丸味道的人却败兴而归,林记鱼丸早在三个月前就已停业。


“今天林记鱼丸的口感味道跟70年前一样”


林记鱼丸是杰哥的外公创立的招牌,至今已有七十年的历史。


1947年,杰哥的外公林玉森从福州来厦门,在鼓浪屿卖鱼丸讨生计,早年鼓浪屿有一个词语“肩挑十二担”,说的是十二位挑着扁担走街串巷叫卖的商贩,林玉森就是其中之一。


改革开放后,有关部门在龙头路特批了两家占道经营,一家是叶氏麻糍,另一家就是林记鱼丸。



1999年,杰哥一家所住的侨房拆迁,全家搬到了泉州路54号,在庭院里卖鱼丸汤,鼓浪屿所有的庭院餐饮只有林记鱼丸获得了工商和卫生牌照。 


当年中华老字号评审的时候到鼓浪屿邀请了四家餐饮:鼓浪屿馅饼、黄胜记肉松、叶氏麻糍和林记鱼丸。林玉森把名义看得很淡,认为源源不断的回头客才是店里最大的荣誉,便没参加中华老字号的评选。


林记鱼丸所在的泉州路54号原本是侨胞的私房,战争时期侨胞离开了鼓浪屿,房子由政府统一托管,分给鼓浪屿岛民居住,居民有居住权但没有所有权。


今年七月底,鼓浪屿出台了新的管理条例,根据管理内容,林记鱼丸无法继续在庭院内经营,想在鼓浪屿继续经营下去就必须得去租一家店面,而目前龙头路周边的店租一平方在五千块钱以上。



鼓浪屿上有很多鱼丸店是玩着文字游戏模仿林记鱼丸的,店里的鱼丸是从外面批发商那里购买,或者委托工厂生产,实体店只需要请几位工人看店。而林记鱼丸至今仍保持着林玉森所传承下来的工艺,七十年来一直坚持自己买鱼,自己剔骨取肉,自己打浆,自己包制,今天林记鱼丸的口感与味道,跟七十年前一样。


正因为如此,林记鱼丸手工的生产方式无法实现连锁经营和批量生产,一个月的营业额也是无法承受岛上高昂的店租。


“现在能做的就是让它保持得更久一点”


杰哥自己有另外的公司在运营,坚持做林记鱼丸完全是源于杰哥的情怀。数年前,杰哥在泉州经营自己的公司,母亲准备退休时想让杰哥继承林记鱼丸,当时杰哥是不愿意去接手这么辛苦的行当,只在周末回家帮忙看店。


有一次,杰哥一个人看店的时候,来了一位老奶奶,点了一份鱼丸汤,杰哥注意到老奶奶吃着吃着流下了眼泪。当时杰哥也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老奶奶只是在离开之前一直握着杰哥的手说“谢谢”。


两周后,杰哥收到一封从美国寄来的信,是老奶奶写的。在信中提到自己从十几岁离开鼓浪屿,在外漂泊了数十年,很庆幸这趟回家还能找到记忆中的味道。信的最后写了一句话“这个时代什么都在变,人在变,但是能够这个味道坚持到今天真的很不容易”。


这件事对杰哥的触动很大,几十年传下来的东西,就这么把它扔掉,杰哥觉得可惜。于是接过母亲手中的担子,把鱼丸的手艺、文化传承下去。


如今林记鱼丸的院门紧锁,只剩招牌告诉人们它曾经存在。

 


在高速发展的社会里,文化的传承大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把传统文化品牌化、批量化,使其契合于市场,这种传承可以是传统品牌保留下来,不断地适应市场经济;另一种是坚持传统工艺,技艺的学习和传承只能靠“师徒”式的教育,没有继承者这门技艺也将不复存在,而现在能做的就是让它保持得更久一点。


两种传承没有谁好谁坏,一个保留了传统品牌,一个保留了传统味道,只是在这个时代想要把传统品牌和传统味道一起留存是件很难的事。



“鼓浪屿的文化是需要靠品的”


作为鼓浪屿的居民,杰哥自然希望鼓浪屿能够越来越好。


杰哥在鼓浪屿出生,在鼓浪屿长大,记忆中的鼓浪屿是一个安静惬意的小岛。到了晚上八点街道上几乎没有人,杰哥还在上初中的时候,晚上吃完饭穿着裤衩、人字拖,买一点卤料和啤酒,约着朋友去海边逛一逛,喝完啤酒,几个人排一列躺在钢琴码头边上的大榕树下,第二天被扫地板的阿姨扫起来。想到今天的鼓浪屿,杰哥不自觉地叹了口气。


最近几年,我们见证了鼓浪屿游客爆发式的增长,看着鼓浪屿慢慢变成一个景点。早期鼓浪屿的本地常驻居民有四万人,现在本地常住居民仅有七千多人,而外来人口有三万余人,鼓浪屿的本地居民已经被逼迫逃离鼓浪屿,取代他们的是利益。



在很多厦门人眼中,鼓浪屿是离家稍远的社区一样的存在。以前周末会花八元买一趟往返的船票上岛。那时候往返鼓浪屿的轮渡不像现在这样一楼二楼都是免费,二楼是要收费的。上岛后,不去日光岩,不去菽庄花园,只穿行在小巷小道里,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传来,隐约听到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路过三一堂可以听见礼拜合唱的歌声,晓风书屋有几位顾客蜷缩在角落默默的读书,孩子们拿着画夹写生,现在想来这才是鼓浪屿真正的文艺。


后来学校搬走了,医院搬走了,人搬走了,琴声、歌声也跟着走了。多年后,一位朋友拿着集章本,说要去鼓浪屿逛逛,下了轮渡,眼前一片繁忙,所有人都来去匆匆,小喇叭的声音此起彼伏,色彩饱和度高的店招牌无比刺眼,地方随处可见被丢弃的食品外包装袋,油烟味弥漫在空气中,鼓浪屿成为了一个中国特色的旅游景点。厦门人去鼓浪屿的次数越来越少,甚至有朋友来厦门,都不太愿意陪朋友一起上鼓浪屿。



鼓浪屿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因为它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人文底蕴,而异国风情的建筑仅仅是文化的一个载体。大部分到过鼓浪屿的游客不知道诗人舒婷的诗歌有一半是关于鼓浪屿的,不知道清末的鼓浪屿是中国照相馆最密集的社区,不知道这里诞生过一百余个音乐世家。


相较于建筑的保护,鼓浪屿的人文更需要保护与传播,鼓浪屿不应该只是一个来厦门打卡拍照的景点。



最后,杰哥道出了他心中的鼓浪屿最佳旅行方式:找一家旅舍住下,拿一本《鼓浪志》翻一翻,对照着《鼓浪志》去漫游鼓浪屿,寻找林语堂、林巧稚、舒婷的足迹。鼓浪屿每一栋建筑都是一部中国的近代史,鼓浪屿的文化是需要靠品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鼓浪屿的吃货很幸福
厦门行
亲子游鼓浪屿
厦门行之美食篇
xiamen gonglue
漫步鼓浪屿—那份最鲜美的鱼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