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理性分析:立论的基础高考作文评析2

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在功能上是选拔性的,着重理性思维的考核,是由高等教育的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突破性的目标决定的。故几乎所有欧美国家的高校作文试题基本上都是提出问题,要求考生作理性分析,抽象出自己的观念,加以全面论述。分析的对象乃是命题中的矛盾,具体分析必然隐含着某种哲学方法,这就是所谓“哲思”。 其实,作者所指斥的此类命题,与西欧北美的高考作文模式是大体是一致的。以法国为例,哲学作文是法国毕业会考的必考内容。至于高考,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不管是法科还是医科,命题都以哲学性质的重新思考为特点,如,“若有所悟是否就是对于思想桎梏的解脱?”又如“艺术品是否与其他物品一样属于现实?”其目的很明显,那就是让学生在抽高度抽象的领域中进行解脱潜在陈规观念,进行自由思考。英联邦的A-level水准是英联邦国家相当于高考的一种考试,通过了这个A水准考试,其成绩可以在英联邦国家范围内被认可(等于是留学通行证)。其作文题如:科学提倡怀疑精神,宗教信仰镇压(quell)怀疑精神,你对此认可多少?(Scienceencourages doubt; religion quells it" how far do you agree?)英国雅思作文题也是这样,如,“老人的比例在增加,你是否认为这种趋势的利大于弊?”“电影和电脑游戏当中往往含有很多暴力,一些人觉得这对社会是由负面影响的,所以应该完全被禁止掉,可是有些人觉得这个没有关系,这是一种无害的,是一种放松的方式而已,讨论这双方观点,给出自己的想法。”

 美国的高校入学考试,考的学生研究能力,SAT作文,可以意译为“研究性,或者批判性写作”,其目的是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分析、批判、说明和说服。题目大多是关于社会和人生的现实问题,考察的是考生分析实际问题的智慧和能力。如:“人们一直说,并不是一切东西都是从书本上学到的,请对比从生活经验中获得的知识与从书本上觉得的知识。在你看来,哪一种更为重要,为什么?(“Ithas been said, "Not everything that is learned is contained inbooks." Compare and contrast knowledge gained from experience withknowledge gained from books. In your opinion, which source is moreimportant? Why?”)所有欧美的作文题差不多都是把问题放在矛盾的两难语中境,作文基本上就是分析矛盾的两个方面,在方法论上,带上“哲思”的色彩,是世界教育发达国家共同的取向。

基础教育改革以来,我们的命题逐渐走向与欧美一致的并不是偶然的。在初期,我们废除了给定主题的模式,以材料和话题诱导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形成自己的主题。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贴近学生的生活直接经验为主。记叙和抒情的美文成为潮流。但是,过度侧重抒情,造成理性思维的窒息。到了近期,有出息的第一线老师发现过度抒情,迷恋于文字的华丽,往往造成滥情,不会写议论文成为通病。而一些重点大学教师则痛感优秀新生虽然文采风流,但抽象概括分析议论的能力较弱,缺乏形成自己独特观念的抽象能力。中国学生在这方面的不足,还引起了西方大学某些人士的注意。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曾经指出:“跨学科的广度,是中国教育和中国学生所缺乏的,中国须要创建一种课程以及教学法来鼓励学生的创造力以及独立思维的能力”。这里的关键是“独立思维的能力”,只有思维从现成的权威的、公认的观念中解脱出来,才可能有创造性。而这种能力的欠缺,往往被过度张扬的抒情能力所淹没。据笔者在美国大学工作的经验,美国教授对中国学生作业中的抒情语言甚为困惑。这样的困惑并不能仅仅以中西文化传统的差异来解读,其最深刻的根源于:情感与理性在逻辑上的矛盾。情感的审美逻辑以主观、片面和极端见长,而理性逻辑则以客观、全面,哲思见长。故科学家不但不能跟着感觉走,而且不相信自己的感觉和知觉,宁愿相信冷冰冰的仪表上的刻度。正是因为这样,西方大学的入学考试着重理性思维,学历愈高,愈是不着重学分而重论文。只有个别国家的个别学院,才允许以文学作品代替论文。这种精神还贯彻到毕业论文的写作、送审、答辩的严格程序中去。对于西方的这种观念和体制,我们已经系统接受,只是在入学考试命题方面还相对滞后。

 我们当前的命题改革正经历着从重抒情叙事向重议论复归的过程中。表面上看来,我们最优秀的命题,正在向欧美靠拢,对欧美模式亦步亦趋,事实上并不然,我国的科举考试,议论为主的传统更为深厚,除在唐代曾经断断续续有过诗以诗取士以外,一般的命题都是“策论”性质的。以清朝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为例,殿试第一场:史论题目之一:“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科举废除了以后,民国时期,大学入学作文试题,也是以议论文为主的。1932年,北大入学考试,作文试题1·艺术与人生2·科学与人生(选做一题)。1946年北大清华南开度联合招生试题:学校与社会。从这个意义上,与其说,以理性议论和分析为主的题型是对西方的追随,不如说也是对我国传统的回归。

这不等于说,这几年来的实践就没有我们的创造。最明显的就是,第一,我们不像欧美那样,把哲学原理用简明的语言直接提供给考生,而是更着重于把矛盾隐藏在经典的寓言、格言,或者在感性形象之中,考生是否具备从感性直接向理性升华的能力就成为关键。这和我国科举考试要求对具体的历史事件人物进行分析的取向息息相通。当前最为出色的命题常常回避日常生活的直接表述,而是借助权威的人士的感性话语来展示。如,广东卷:“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最能代表我们未来的命题不但旨在理性的严峻内涵,而且为之提供了感性审美基础。与之相似的还有湖北卷。一方面有杜甫的“家书抵万金”这样的经典,一方面又有当代社会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更比之书信更为便捷,手写的书信失去重要性的日常经验。值得重视的是,首先是命题的深邃:科技进步的理性与人性交往感性之间深邃的矛盾,其次是,表述又有经典性与日常性的结合。

第二,近年最出色的命题,提供的矛盾不是单层次的。而是隐含着多层次的矛盾。如被前述文章作者嗤之以鼻的天津卷:“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命题就提示了双重的矛盾:1,最常见的不可或缺和最容易被忽视,2,简单的事情和深层内涵。上述种种命题,显示着我们时代的智慧,从这个意义上说,其中蕴含着历史的进步的信息,正确的的态度是珍视,而不是轻浮地、粗暴地否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孙绍振:2012年高考作文题目纵横谈
孙绍振:从历史和世界视野看高考作文命题的理性思维走向
高考作文命题的价值导向一一走向哲学
【总233】具体思辨:高考作文命题的理性选择
高考作文命题呼唤理性思维
议论文的抽象思辨苗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