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歌鉴赏情境化试题命题角度大盘点

一、立足于作者创作风格

登九峰楼寄张祜(唐)

杜牧

百感衷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命题示例】讲究“兴寄”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特点,要求诗歌不正言直述,而是托物兴情,有所寄寓。杜牧“兴寄深远”的诗风

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①善于借景抒情。“角声孤起”渲染出岑寂凄厉的氛围,更烘托出诗人独游时黯然神伤的心境。芳草连天,明写草之繁盛,实写愁绪多而难解,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

②善于婉讽,充满理趣。以目不见睫这种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暗讽白居易不擅识人,“道非身外”既称颂张祜诗艺之高,又委婉规劝朋友不必过于看重他人评论等身外之物,以此来慰藉自伤沦落的诗友,富有哲理,寄意深远。

二、立足于业界鉴赏评价

春情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二)

杨万里

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

乍暖柳条无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

一番过雨来幽径,无数新禽有喜声。

只欠翠纱红映肉,两年寒食负先生。

【命题示例】有人曾评价说,杨万里作诗“于结句每以出人不意为胜”。请结合这首诗的尾联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①诗歌前三联写眼前之景,无一字写海棠,直至尾联才写故乡海棠,呼应诗题。②前三联所写眼前景色令人陶醉,尾联诗人却说自己无心欣赏,并点明原因,进而抒发故园之思。③明明是诗人远离故园,宦游他乡,辜负了家乡海棠,但诗人却说故园海棠“负先生”,想象奇特,看似无理,实则情深之至。

三、立足于文本技巧探究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

崔峒

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称情。

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

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

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身在九重城。

【命题示例】本诗首联说数年“谢浮名”,尾联又说万里来“献书”,这样表达矛盾吗?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不矛盾。理由如下:

①从封建士大夫的理想来看,诗人自然希望能求取功名,报效朝廷,造福百姓,故“献书”是他伸展抱负的必然之举;

②因事被贬,实出无奈,求诉无门,只能向好友韦使君和李明府“书情”,内心充满着委屈与怨愤;

③“数年湖上谢浮名”只是被贬后故作旷达之举,其“竹杖纱巾”的隐者装束也是做给外人看的,诗人内心还是渴望得到君王的眷顾和提携。

四、立足于文本对比鉴赏

众人

王安石

众人纷纷何足竞,是非吾喜非吾病。

颂声交作莽岂贤,四国流言旦犹圣。

唯圣人能轻重人,不能铢两为千钧。

乃知轻重不在彼,要之美恶由吾身。

【命题示例】

面对非议,王安石的态度与屈原在《离骚》中的“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表达的态度,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相同之处:都有坚守自己的信念追求的人生态度。

理由:①王安石:面对“众人纷纷”,王安石不争辩,不担忧;尾联“乃知轻重不在彼,要之美恶由吾身”,更是集中表现出王安石面对非议,坚信人的美恶不在于众人的评价,而在于自己本身的德行。②屈原:感叹无人了解自己也没什么,只要自己内心保持高洁美好的态度接近。 (结合诗句分析且言之成理即可)

五、立足于文本特征探究

小重山[南宋]

陈亮

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黄昏月,一笛碧云风。

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命题示例】本词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的风格相比,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①辛词描写了大气磅礴的军营生活情景,用语雄健,表达了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和理想幻灭的悲愤之情,风格悲壮豪放。②本词上片描写秋夜景色,渲染浓重的凄冷气氛,烘托词人的孤寂愁苦。下片运用典故,曲折地表达了词人满腔忠诚却无法向皇帝传达的悲苦。用语含蓄,情调悲切。风格哀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阅读各类题型解法
诗歌鉴赏探究性题型分类例谈
2010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类指导
中考诗歌鉴赏:从题干中探寻命题者的答案设置思路,你做到了吗?
古代诗歌鉴赏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复习教案(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