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大堰河是穷苦农民的代表,为了哺养艾青她不得不把自己新诞的女儿投到尿桶里溺死,艾青在诗歌里大段大段、饱含深情地忆述了大堰河卑微穷苦的生活。艾青是吃了大堰河的奶水长大的,所以虽然是地主的儿子,但是他却自幼了解农民、疼惜农民,甚至对以大堰河为代表的、像土地一样淳朴、沉默的农民群体报以一种悔过般的深情。艾青自己也谈到是大堰河促使他“长久地成了一个人道主义者”。

  抗战初期艾青不得不四处逃难,农民流离失所的惨境更是可想而知,“烽火连三月”“国破山河在”,在这样的语境下,艾青创作了许多以“土地”“农民”为核心意象的作品,比如《复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手推车》《北方》《补衣妇》《我爱这土地》等。毛泽东在延安曾经和斯诺谈到“我继续读中国旧小说和故事,有一天我忽然想到,这些小说有一件事情很特别,就是里面没有种田的农民。所有的人物都是武将、文官、书生,从来没有一个农民做主人公。对于这件事,我纳闷了两年之久,后来我就分析小说的内容。我发现它们颂扬的全都是武将,人民的统治者,而这些人是不必种田的,因为土地归他们所有和控制,显然让农民替他们种田。”这段话可以做多重阐释,而其中涉及的问题之一便是新文学对农民和农村的重新“发现”,由此也就决定了表现农村、农民的文学作品在20世纪中国文学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艾青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始终保持和农民从情感到利益上的血肉联系,只因为“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的”。由大堰河的奶水浇灌成的朴素的人道主义立场实际上成为艾青早期思想的重要线索:1938年冬,艾青噙着泪水写下了“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对农民和土地的热爱与对国家命运前途的忧虑交融在了一起;几个月之后艾青完成了《他死在第二次》,为那些“爱土地而又不得不离开土地”英勇牺牲的“拿过锄头”的人们而默默忧伤,向战争提出“要求答复与保证的疑问”;在1939年冬完稿的《诗人论》里,艾青郑重地将诗人定义为“自己所亲近的人群的代言人”。由此是否可以说,大堰河的乳汁不仅哺育了艾青的身体,更哺育了一位伟大诗人的悲悯的灵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爱这土地》(艾青)丨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课文
诗歌:苦难的琴音.docx
《艾青诗选》习题精选及答案解析
艾青的诗歌
复习签到25:第二十五章 艾青
【现代文学】艾青诗歌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