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早起读书431天|好奇害死猫?
每日心情
节后第一天就从早忙到下午五点,所有未完成变成完成,停滞不前得到推进,这种感觉还是蛮好的。
有个量子物理学博士的同学还是蛮幸运的,请他推荐了量子相关的科普书籍,让我起码能把接下来的书看的更明白一点。
有朋友问你现在看的书好难啊,言外之意是对你的生活有什么用呢?嗯,所有的事情都是相关联的,眼前看似无用的,也许正在悄悄铺垫着未来的某个大变化。我需要了解这个世界的元知识,需要对事情有自己的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力,余生真的不长,我实在是不想浮皮潦草地进行安慰剂似的学习了。
看懂一点点,脑子里都可以兴奋很久,这种走到死胡同又豁然开朗的快乐,真的很难用语言表达。
算了算了,早一点回家给孩子们做包子去。


早起读书431天
阅读书籍:《领导力与新科学》
作者:玛格丽特·惠特利
译者:简学
阅读范围:P076-P095

好奇害死猫


你决定了它是什么

我一直弄不太清楚薛定谔的猫这个逻辑,到底这个箱子里是活猫还是死猫?电子的情况是一样的,电子既有波的特性,也有粒子的特性。只有对其观察后,才能说它是电子还是粒子。

另一个有趣的实验是双缝干涉实验,过程我就不过多赘述了,简而言之就是,科学家们发现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就是说它既可以用波的特点描述,也可以用粒子的特点描述。而更有趣的是当电子没有被观测的时候,电子就是一种波,当电子被人类所观测的时候,电子就是一种粒子。它好顽皮啊。

物理学家约翰·惠勒一直主张,宇宙是人类介入的产物。人们不但创造了现在,也创造了过去。是观察者的持续关注,才揭示了现实中的事。

所以说,只猫在人们进行观察的前一刻,它可能是活的,也可能是死的。它的存在状态是一条概率曲线。在量子世界,你看到了什么,它就是什么。

在现实中,我们都像是那个在箱子里的猫,我们的状态取决于观察行为。比如新来一个同事,经理在被人介绍他时被告知这个人非常有才华,那么即便他是很平凡的,经理也会发现他的与众不同;相反,如果一开始就跟经理说这个人脑子有点儿不灵光,即便这个人提出了特别好的想法,经理也会觉得他思路混乱。

明星爱豆就之所以能红,多少也得益于粉丝们的期望——他们本就期望他能成为赢家。因此就更愿意听他的歌看他的电影,更愿意把资源倾斜给他,期望他的实际表现能与自己的判断一致。所以,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想求关注啊。

在量子物理学中,世界只是一种可能性,只有在被我们看到或感到时,它们才会实实在在地显现。我们常说不给自己设限,不如说不要轻易否定自己未曾听闻的事情,因为你感知的世界很有可能跟别人是不同的,尤其在对待小朋友的问题上。我们是箱子里的猫,同时也是开箱子的人。

构建自

兼听则明

“所谓现实,无非是通过我们的积极介入而展现出来的东西。”

人们在查找某种信息的行为会引发这种信息的显现,同时,我们也因此而失去了观察到其他信息的机会。

不管是科学家还是企业家,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孩子,都习惯于用自己的思维定式去过滤和选择看到的东西,每个人都在积极地创造着自己的世界。但是,就如任何形式的测量都会存在偏差一样,每个人的观察都是有限的、带有主观色彩的。

对于组织而言,大部分组织会把精力关注在少数几个关键性指标上,或者信赖的几个观点上。非常关注对于已经获得的信息的准确性,希望能更好地分析它们,却对丢失的大量信息毫不在乎。人们追求客观性、只求真理以及无可辩驳的数据,不愿意相信观察行为本身就具有两面性。根据量子理论,人们任何时候都无法真正了解你以为是原则的一切.......

额......这么说我们还怎么开展工作?小时候我爸总对我说,当你不知道该怎么解决问题时,回到问题的源头去。作者也建议我们回到问题的源头,既然问题起源于现实世界的参与特性,那么,就从“参与”入手。

收集到更多的“参与”,才能让我们从不客观的世界中超脱出来。对于与组织而言,就是需要收集更多的各种各样的数据和见解,兼容并蓄。对于个人而言,就是不给自己设限,多去了解不同的观点。一块石头,你看是平凡无奇,他看却是宝贝,你就不想知道为什么?

通过双缝实验,我们可以知道,实验结果会因观察者而产生变化,结果与观察者的期望值是相对应的。这个结论让其他的可能性在人们视线中消失了,然后人们会认为这个结果就是唯一的。

那是不是观察者多,结果就会多?从量子力学的角度来看,是的。

因为数据是自由移动的,形形色色的观察者会得出不同的诠释。所以,一个组织如果能拥有足够全面的数据分析,它就能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现在是怎么样的,还需要做些什么。

读书时,脑子里总不自觉跳出中国的各种成语,越发觉得我们老祖宗的智慧太厉害。这不就是魏征跟唐太宗说的“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么?

主人翁意识是一种个人与组织的关系,而不是一种角色。想要激发人们的主人翁意识,那就需要鼓励人们参与到计划的制订中来。如果仅仅是将一个制订好的计划交给人们去完成,计划制定的再完,都是不会达到预期

人们都希望自己能成为“观察”整个过程的人,对于制订计划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观察角度,并且有相应的支持理由,经历了一番争论后得到一个统一答案,哪怕最后的答案与最初的一样。很多人辞职,不就是因为他/她不被其他人看到么?

参与还是旁观?


因关系而产生能量

关系是最根本的因素。因为按照量子力学的观点,任何事物都要与其他事物发生联系,没有可以独立于关系之外的事物存在。现实世界是一个充满过程的世界,这些过程就是以关系为纽带,所谓的事物也是通过彼此之间的联系才短暂地显现出来。

物理学家们通过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图告诉我们:最好不要把子看作是一个“物体”,而应理解为一个“过程”。在散点矩阵图中,粒子的出现生成和改变,诠释了高能粒子的最终形态完全取悦于在这个过程中所获得的能量。

而矩阵图中的“反应道”(很多直线连向一个相互作用的区域,另一些直线从这个区域中生成)是一种能量的临时状态,在反应道内,不同的形态都可能出现,取决于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能量的多少。

那么其实组织中也有很多反应道,不同的能量在这里会相互作用产生出新的结果。按照这样的思路,组织者就不应该僵化地去考虑组织内的成员个体。个世界本就是“虚无”的,你是谁或者你的表现如何,完全取决于你遇到了谁。

如果把量子力学的散点矩阵图应用在组织结构图中的角色和关系式,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发:离开关系网络和支持把工作做好的资源,去谈论组织中的角色是没有意义的。在现实世界中,仅仅通过孤立的任务和责任去定义一个人的角色是不明智的。应该鼓励并帮助关系的建立,有关系才有流动的过程。

作者认为应该建立一个“能量流动模式”概念,把每个人的角色定义为能量交汇相互作用区域。去考虑这个角色如何为其他角色提供能量,确保整个组织内的能量能够有效流动,把注意力指向“能量和关系”,创造出“过程和关系”为特征的组织。

现代物理“并不是依照物体进行分组,而是依照关系”,这一理念挑战了我们现有的组织观念。既然新世界已经发生,我们除了去学习接纳新的规则,更要勇敢地“参与”进入进去 ,正确的做法既然从来不是一个,那为什么不大胆尝试一下呢?


以上是我今天读书所得, 与你分享,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你看了,记得点“在看”支持我哦。

END

文章 | 雅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机的世界
《运动论唯物主义:运动是如何产生物质的?》001
不可思议!这5个神奇的实验居然可以让你分不清现实和幻觉
《周易》与量子力学
双缝干涉实验之量子力学解释
第二篇  量子力学传统解释——量子力学中波函数的物理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