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时调气从志
     

                                         《灵枢》曰: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岁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节;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盖节乃神气之所游行,故应天之岁月;脉乃血液之所流注,故应地之经水;九窍乃脏气之所出入,五脏乃阴阳二气之所舍藏,故皆通乎天气。即凡人有生,受气于天之阴阳五行,故通乎天者乃为所生之本,犯此阴阳五行之气则死。

而精气神皆藏于五脏,为保证其合乎于天,则宜四时之气调之。换言之,五脏之志意,是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的根本,故四时皆当从其志。

春季(风),春阳上升,万物发育,东方风木之气直上巅顶。在此生发季节,人宜“夜卧早起,广步于庭”,以宽缓运动的方式生发阳气,疏达肝气,让五脏之志在举动舒徐中适应春和之气。春养生发之德,“故君子启蛰不杀,方长不折。”这些都是顺春气以应养生之道。逆春生之气则伤肝,肝伤则有夏月寒变之病。

夏季(暑),阳气浮长,万物茂盛,叶肥花秀。夏至阴气微上,阳气微下,是为天地气交。阳气施化,阴气结成,成化相合,万物花实。因夜短日长,气不宜惰,故宜“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以养长之气。长夏火土用事,怒则肝气易逆,脾土易伤。因此使志无怒,方可神气得畅。夏气浮长,顺其疏泄,气泄则肌肤宣通,时气疏畅,因此而志得“若所爱在外”。凡此应夏气,皆为养长气之道。心属火而王于夏,逆夏长之气则伤心,心伤则秋冬易病。秋有寒热之阴疟(痎疟),冬有阳不归原之重症。

秋季(湿、燥),万物皆盛实而平定待收。此时寒气上升,阳气下降,阳和日退,阴寒日生,故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即顺秋收之气以“收敛神气,使秋气平”,避肃杀之芒(神志安宁)以“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为应秋气养收气之道。肺属金,王于秋,逆秋收之气则伤肺,肺伤则阳气下虚而水谷不化,至冬为飧(sun)泄之病。

冬季(寒),万物收藏,闭塞而成冬。因天寒地冻,阳气收藏,故不可烦劳(扰)以泄阳气,而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即是说顺养闭藏之气,避寒就温,使志无外(肾藏志),神气内藏(心藏神),以利心肾之气时相交合,从而使肌肤标阳更加固密,以避免肤表阳气外泄而急夺根气(阳气根于至阴)。此为应冬气养藏气之道。肾属水而王于冬,逆冬藏之气则伤肾,肾气伤则春季必患体位萎缩、气逆气闭之症。

又,天地四时之阴阳有顺逆死生之道,联系到我们身中之阴阳,也有顺逆死生之道。总天地之阴阳不外乎四时五行,而我们身中之阴阳也不外乎五行六气,是以顺之则生,逆之则死。所谓顺之,则阴阳相合,五气相生。即肝木生心火,心火生脾土,脾土生肺金,肺金生肾水,肾水生肝木,五脏相通,移皆有次。若反顺为逆,便格拒其五脏相生之气而悖逆。而从之则苛疾不起,逆之则病灾频生。那么如何防止逆乱呢?“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金匮玉函》)即不使脾受逆气,而使肝气仍复顺行于心,则是反逆为顺,反乱为治之道。若五脏之气已乱,致五脏之病已成再治之,则恐无济于事。这就是古人为什么强调四时调神的根本原因。即内修养生之道则能外应四时阴阳顺逆,从而与万物不失其自然而生气不绝,进而维持上下出入的燥湿调停、水火既济、风火相助的六气自我调节机制。所以效圣人修为之法,并食用四时所奉食品,虽不能出于死生之数,但也能一生平安,享尽天年。所谓“动作(活动不同按蹻)以避寒,则阳气不致陷藏,而无胀满之病矣;阴居以避暑,则元气不致外弛,而无挛痹之证矣;形劳而不倦,则气血得以流通,而无痿厥寒热之疾矣”,则总揽了培养根本的四时调养准则。总之,春气养筋(乌鸡白凤丸),夏气养血脉(生脉饮),长夏气养肌肉(怀山药、地瓜、红枣),秋气养皮毛(雪梨膏),冬气养骨髓(金匮肾气丸(养肾阳)、六味地黄丸(养肾阴)),是四时气之所养。而气养则神调,神调则志得,志得则适四时,故时不可违也。

上古之人多能完其先天之真(保全真气,叫真人),中古之人道德虽衰也未致精神坏弛(叫至人),唯当今之人嗜欲无穷、忧患不止而精气弛坏。所以中古以来当养其后天之气,“去其故染之病,就其新变化之精神”则尤显重要。故至圣医家强调,能如此四时修养精气,“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此谓“非暮世(当今)之不得为真人也”。因此我们要相信古人,回归自性!     

文中有关援引出自《素问·四气调神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基础理论 歌诀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三黄帝素问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颐养补益门--
中医体质学说研究与养生
曲黎敏教授讲解《黄帝内经》智慧养生笔记(下)
JT叔叔的中医基础讲座 第二讲(3) 天人合一的养生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