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史杂谈│吕正惠:古文文气论举隅

 

                 《中学语文教学》编辑部  

                          201777



文气在唐宋古文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韩愈在著名的《答李翊书》中说:“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按照韩愈的讲法,一个作家只要“气盛”,那么,文章里“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自然就能够恰当地表现出来。如果联想到孟子的“养气说”,那么“气”就是个人人格的表现。后来论文气的人,基本上也都从作家的气质入手,讨论文气问题,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清代姚鼐的说法。姚鼐在《复鲁絜非书》中谈到,因为个人禀赋的差异,文章自然会呈现阳刚与阴柔两种风格。

但也有人从完全不同的角度谈论文气问题,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姚鼐的老师刘大櫆。刘大櫆在《论文偶记》里说:“神气者 ,文之最精处也;音节者,文之稍粗处也;字句者,文之最粗处也。然论文而到于字句,则文之能事尽矣。盖音节者,神气之迹也;字句者,音节之矩也。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音节无可准,以字句准之。”刘大櫆的讨论方式迥异于一般人,他认为,字句构成音节,音节再形成文气。主流的意见是从人到文气,刘大櫆刚好相反,是从字句到文气。如果主流意见是“唯心”的,那么刘大櫆就是“唯物”的。

从分析文章的角度来看,刘大櫆的理论很值得重视。本文从韩愈与王安石的作品中各选两篇文章来加以说明。



首先来看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文中提到柳宗元、刘禹锡等人在贬谪十年以后被召回长安,然后又全部被外放为刺史。刘禹锡因为写诗讽刺当时的执政被贬到最远的播州,而刘禹锡的母亲还在,这就让刘禹锡陷入困境。如果他携带母亲上任,母亲可能无法适应播州的恶劣气候而死在播州;如果他不带母亲,那么生离可能就会变成死别。柳宗元不顾自己是罪人的身份,想要上表章给皇帝,希望用自己的柳州来交换刘禹锡的播州。这时候,得到皇帝信任的裴度也帮刘禹锡讲话,刘禹锡改为连州,柳宗元也就不用上表章了。不过,就其初心而言,他确实是很愿意为朋友而牺牲自己的。因此,韩愈感叹说:

呜呼,士穷乃见节义。

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一)

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二)

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三)

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四)

这一小段,从“今夫平居”到“皆是也”从头到尾文气连绵不断,一气贯注而下,气势极为充沛。仔细分析,即可发现韩愈在字句的锻炼与安排上实在煞费苦心。从上面所分的小段落可以看得出来,第一小段“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等,是五、七言诗句法(二、三顿或四、三顿),最后以“以相取下”四字句(二、二)顿住。到了第二小节,“握手出肺肝相示”(五、二顿)、“指天日涕泣”(三、二顿)、“誓生死不相背负”(三、四顿)三句,虽然仍为五字句、七字句,但句法却刚好与前一小节五、七言诗的二、三,四、三句法相反。这第二小节最后停顿的一句“真若可信”则又正如前一小节的“以相取下”,是个四字句(二、二顿)。以上两小节之后,“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十一字一句,一气直下硬转,再以“反眼若不相识”六字句(二、二、二)顿住。所以,在音节上,韩愈是如此安排:

(一)七字句、七字句、五字句(五七言诗句法)、四字句小顿;

(二)七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反五七言诗句法)、四字句小顿;

(三)十一字句。

可以看得出来,每次都以奇数句直冲而下,再以双数句顿住。到了十一字句,整段文字的波动可谓达到了高峰。

但在这样多变复杂的句法下,造词却又有值得注意的地方。“相慕悦”“相征逐”“以相取下”“出肺肝相示”“不相背负”“不相识”“不一引手救”,“相”“不”两字的重复出现,无形中有一种统一作用,以此来弥补音节上的参差多变。而且整段文字从“相慕悦”的“悦”,到“皆是也”的“也”,每一小句的末一字,都是仄声字(只有“反挤之”的“之”例外)。仄声字气较短促,所以整段念下来,每一小句停顿时间都不长,非到全段(也是全句)结束,文气无法完全停住。

以上的分析,是要说明韩愈如何在文字上下功夫,以求创造出一种特别的“文气流动”。我们可以举一个相反的例子,证明韩愈如何利用特殊的造句来形成独特的音节和文气效果:

君天性和乐,居家事人,与待交游,初持一心,未尝变节,有所缓急曲直、薄厚疏数也。

不为翕翕热,亦不为崖岸斩绝之行。俸禄入门,与其所过逢、吹笙弹筝、饮酒舞歌、诙调醉呼,连日夜不厌,费尽不复顾问。

或分挈以去,一无所爱惜,不为后日毫发计留也。(《唐故朝散大夫尚书库部郎中郑君墓志铭》)

郑君的一生没有什么波折,为人平易,极好相处,不汲汲富贵,不计较钱财。为了描写这样一个人,韩愈在这一段文字中,总共用了十四个四字句,两个六字句。二、二顿的四字句,二、二、二顿的六字句,文句平稳,跟郑君的一生刚好相配无间。这一段文字绝对是韩愈有意设计的,跟《柳子厚墓志铭》刚好相反,两相比较,即可见出韩愈不平凡的文字功夫。



现在我们来看王安石的《祭欧阳文忠公文》。为了更深入地体会王安石文章的特质,我们可以先读一下苏轼的《祭欧阳文忠公文》:

今公之没也,赤子无所仰庇,朝廷无所稽疑。斯文化为异端,而学者到于用夷。君子以为无为为善,而小人沛然自以为得时。譬如深渊大泽,龙亡而虎逝,则变怪杂出,舞鳅鳝而号狐狸。

昔其未用也,天下以为病;而其既用也,则又以为迟。及其释位而去也,莫不冀其复用,至其请老而归也,莫不惆怅失望,而犹庶几于万一者,幸公之未衰。孰谓公无复有意于斯世也,奄一去而莫予追。

苏轼的文章非常重视排偶,在第一小段里,“赤子”一句与“朝廷”一句是排偶句,“君子”一句与“小人”一句也是如此。在第二小段里,“昔其未用”两句、“而其既用”两句、“及其释位”两句、“至其请老”四句,构成一个大排偶结构。每一句长短都差不多,大致两句押一韵(祭文是要押韵的,引文中凡句号处即押韵处)。第一小段前面六句都是两句押一韵,后面四句押一韵;第二小段,前四句押一韵,中间六句押一韵,后两句押一韵。虽然有一点错落参差,但由于排偶句很多,句子长短又差不多,念起来极为顺畅。王安石的《祭欧阳文忠公文》就不是这样:

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三句)

虽屯邅困踬,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以其公议之是非。(四句)

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五句)

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四句)

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四句)

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败,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颍水之湄。(七句)

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为涕泣而歔欷。(二句)

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三句)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王安石这篇文章押韵极不规则,从两句到七句都有,所以念起来不会很顺畅。另外,每一个韵脚所包含的句子,大都前短后长,前面的短句念起来较短促,必须到押韵处才好像找到归宿而有了一种释放感。整段文字的感觉是:不规则、拗折,气不畅,这正是王安石所追求的效果。人称王安石为“拗相公”,“拗”是王安石一辈子为人与为文的最大特色。

王安石还擅长“以意御气”,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书李文公集后》:

文公非董子作《士不遇赋》,惜其自待不厚。

以余观之,《诗》三百发愤于不遇者甚众。而子亦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盖叹不遇也。

文公论高如此,及观于史,一不得职,则诋宰相以自快。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言不可独信久矣。

虽然,彼宰相名实固有辨。彼诚小人也,则文公之,为不忍于小人可也。为史者,独安取其怒之以失职耶?世之浅者,固好以其利心量君子,以为触宰相以近祸,非以其私,则莫为也。

夫文公之好恶,盖所谓皆过其分者耳。方其不信于天下,更以推贤进善为急,一士之不显,至寝食为之不甘,盖奔走有力成其名而后已。士之废兴,彼各有命,身非王公大人之位,取其任而私之,又自以为贤,仆仆然忘其身之劳也。岂所谓知命者耶?记廿:“道之不行,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夫公之过也,抑其所以为贤欤?

这篇小文,不足三百字,却波澜迭起。最关键是在文意的转换。一开始先说明李翺(文公)批评董仲舒作《士不遇赋》,未免牢骚过多。接着王安石马上以《诗经》、孔子也难免发牢骚,来反对这种过分苛刻的批评。然后又说,李翺虽然“论高如此”,等到自己不遇时,却又“诋宰相以自快”,实在犯了言行不符的大病。但接着马上又替他辩护,说李翺批评宰相,是为公不为私,史家以为是李翺自己不遇而如此作,未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可是在辩护之后,他立刻又批评,李翺骂宰相虽然是为公不为私,总难免好恶太过,也太不认命了。最后,大笔一转,又说,好恶太过,正是李翺之所以为贤者的地方。

我们可以看得出来,整篇文章是由一正一反的辩证过程构成的。王安石正是借着层层的批驳来彰显李翺的贤者形象。也由于全文是批驳─称赞─批驳─称赞,反复交织,而有了一波推一波、动荡不已的情感流动。王安石就以这种方法来赞叹李文公,同时也借着李文公来发自己郁积内心的不遇之感。

唐宋古文八大家,每个人的“文气”都各有特色。这种差异自然是个性形成的,表现在文字上则是个人都有其独特的造句工夫,而这种造句工夫又和他们各自的“以意御气”的独特方式结合起来,形成各自的风格。作家的人格属于抽象面,不太好讨论。如果从造句和“以意御气”的角度切入,反而比较能够从更细节的部分来讨论每个古文家的差异。就此而言,刘大櫆在《论文偶记》里所说的话,还是极具启发性的。

(台湾淡江大学中文系  25137 )

(《中学语文教学》2017年第11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宋八大家简介
念诵——大量、快速、有趣地记诵经典的读书之法
欧阳修与诗文变革的完成
汪曾祺:关于小说的语言(札记)
唐宋八大家的奇文妙语,看完你就知道为什么是他们八个
申小龙:与其“焐热”冰封汉字,不如“捂热”汉字思维——中文字思维的三个向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