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亚父的逻辑学给人类带来的是福音还是灾难?

根据2021510日王德生博士的视频直播课:《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给人类的思维带来福音还是灾难呢?》整理成文

前言

亚里士多德被称为“逻辑之父”,我们思考和说话是否受亚氏逻辑的影响呢?亚氏的三大逻辑律是否正确?给人类带来的是福音还是灾难?什么才是真正指导人生活的逻辑呢?本文为您揭晓。

正文

                   一


亚里士多德被西方人尊称为什么?“哲学之父”、逻辑之父被尊称为逻辑之父重要吗?非常重要!亚里士多德将逻辑定义为思维的规律思维的智慧那么你说话、思考的指南是什么呢?逻辑。亚里士多德是“逻辑之父”,所以康德说,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的两千多年,亚里士多德一直统治着人们的说话、思考方式。你们觉得真的是这样吗?什么时候你会用逻辑?

(学数学的时候?)

不对。吵架的时候。两个人吵架的时候,会说:“你这样不合逻辑。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有没有指导统治着人类几本重要的书?有没有说:“圣经的书写要符合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没有。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有三大逻辑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同一律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里,概念要同一。这些词讲起来容易,仔细思考就不容易。么叫一思维过程?按时还是按语句?我现在在这里思考,吃完晚餐也在这里思考。那这分为几个过程呢?当我写文章的时候,是不是一个句子就叫一个思维过程呢?好像不是的。文章断句时,不是说一个句号就表示一个思考过程。同一律说,在同样一个思维过程里面,概念要保持确定性。概念确定概念是语词来表达的,那么是不是同一个语词在同样的思维过程保持一致呢?如果概念要保持确定性,那么同样的语词,放在同一个句子,两个人的理解也应该是同一个意思。这个条件要满足,是不是?我的要求是不是比亚氏的定义条件要更好一点、更清楚一点?现在我假设在同样的思考过程里面没有差异,也就是同一个句子,同一个词语,代表一个概念,这个概念按照同一律来说,不同人去理解,应该是同一个意思。

如果这个条件不能满足,你觉得这个同一律有用吗?

(没用)

后来罗素跟维特根斯坦就想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解决,那亚里士多德的三大定律还有什么用?亚氏说概念要同一,那我就假设同样的句子,同样的词语,无论什么人都理解为同样的意思。可是,这个是做不到的。所以,罗素和维特根斯坦就想发明一种语言,用这种语言,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以指向同一个东西。但是世界上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你很难去区分。你有没有发现,今晚的王德生跟昨晚的王德生不一样。昨晚的王德生牙齿痛得要命,睡了一觉都痛。今晚的王德生经过一天的断食之后,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样你就要用两个王德生的词语来讲课了。这个是很有意思的。所以,如果你要真正学会说话,我劝你千万不要学亚氏的逻辑学。为什么呢?因为你学了他的逻辑,中外经典都不能读了。像《道德经》、《易经》、《论语》都不能读了,《圣经》就更不能读了。

例如,在《道德经》里,同一句话有两个相同的词语,是不同的意思。“道可道非常道”即便加了标点,你以为加了标点就是同一个意思吗?“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难道只有一个意思吗?非也。也就是说,即便是同样一个的判断,它都不止一个意思。那你怎么可以说:在同一个思考过程里面,概念有确定性呢?所以我觉得亚里士多德实在很天真。那当我们看到同样的语句,同样的词语,大家的理解都不一样,怎么办?要彼此互相理解。

我们再来看《圣经》。“不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恐怕你与他一样。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免得他自以为有智慧。前面说不要照着他的话回答他,后面又说要照着他的话回答他。请问,同一律要怎么保持?圣经这样的句子至少不少于五百处。又比如,约翰福音开篇就说:“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

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连小孩子都知道你不该这么讲。你又说你与我同行,又说我是你。如果你用同一律,该解释?如果约翰福音第一章第一节就被亚里士多德的同一律打死了,那整本圣经都不用学了,是不是?同样,《道德经》也不用学了。

如果《道德经》、《圣经》都不学了,那世界上是不是要少很多信徒?

中国人把亚氏的逻辑学叫普通逻辑学。你知道在哪个地方有用吗?你以为在数学里面有用,其实在数学里面也不一定遵守同一律,知道吗?今天我儿子就问我,sincos是什么意思?这是三角函数。我们学数学的人,总以为一个概念在哪里都是同一个意思。但是,我告诉你,数学定义是不一样的。sin在三角形里面,初中的几何里面,它所适用的角度是090度。可是到了高中的时候,它是用一个圆,在坐标中用X轴和Y轴表示,不是用长度表示了。

这个时候sincos就有负的值了,度数也不一样了。所以数学也不是要遵守同一律。三角函数还要看在哪个场里面,看你在三角形里面还是在圆坐标里面。后来三角函数又扩充到一个数了。 sin可以是3.5,也可以是600,不是度数了。所以即便是数学同样一个符号,也不是代表同样的一个意思。

这个时候就告诉我们,亚里士多德虽被称为“逻辑之父”、“思维之父”,但如果你真的按照他那一套去思考,那你能生活下去吗?你能思考下去吗?所以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在哪里用的多呢?在数学用的多。但按照数学演绎下去,人就成为机器人。所以我今天跟我儿子说,数学你可以好好学。但是请你记住,要经常从数学里面出来。因为数学忽略了现实世界的随机性和相对性。忽略了那个模糊性,它只取了粒子性。因为一个数就要求它具有稳定性,要一一对应。所以现在数学在改革了。为什么数学要改革呢?

因为按照现在这种数学去学,人都会变成机器人。数学不能再有严格的等号了。严格的等是会害死人的,现实中不存在严格的等,那样是机械。所以现在要把等号变成映射,以后不是左边等于右边,右边等于左边。而是左边射向右边,右边射向左边。没有严格的等号了,只有类似和类比。

亚氏的逻辑学第一在数学里用的多,第二在哪里用的多?吵架时用的多。为什么呢?举一个例子,假设你是一个小孩,到邮局寄信,邮递员称了你的信,说你的信超重了,要加贴一个邮票。你说:“你刚才不是说我的信超重了吗?加一个邮票,那不是就更重了吗?你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你能说邮递员违背了同一律吗?你能说他偷换概念吗?我们认为邮递员偷换概念,是因为我们认为“重”是有一个确定的意义。实际上他还有很多话没说出来。如果你只是根据他所说的一句话,就能判定他那个“重”有唯一的意义吗?

(不能的。)

一个语句要具有什么,才可能使你导向唯一性?只有当你把三个视角都讲得比较全面的时候,才有可能导向一个唯一的理解。你不能说一个概念,无论出现在哪个地方,一定有一个唯一的理解,这是不一定的。这个唯一性不仅是一个概念。一个判断也不一定具有唯一性,一个推理也不一定具有唯一性。我们人类思考和说话的唯一不是靠我们去遵守一个规律。我们的确定性是怎么获得的?大家知道吗?一个事物是通过什么来获得一种相对来说大家不会觉得矛盾的确定性呢?知道吗?

(是不是当我们把一个事物的九宫格的都讲清楚的时候,就有唯一性。)

其实我们是不能100%确定的。只有我们把它的视角说的越来越多的时候,它就越有确定性,彼此达成一种统一性。我们不能说我们两个共同遵守某个东西。亚里士多德的三大逻辑律,在我们真正的语言世界和思维世界里有没有用武之地呢?没有的。真正的逻辑律是什么呢?不是亚里士多德的三大定律: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而是什么?

三一逻辑。

矛盾对我们来说是多么宝贵。当我们说话思考任何时候出现了矛盾,就意味着什么机会出现?创新。所以我们要感谢毛爷爷,毛爷爷就是制造矛盾的高手。发现三视角的绝招,就是去发现那些矛发现了矛盾,然后去找到第三个视角解决,就是创新了。所以我们要拥抱矛盾。

亚里士多德发明的概念、判断和推理,这是他对人类思考的三种形式。但他的概念只有内涵和外延,他的推理只有归纳和演绎。他的三大逻辑律毫无用武之地。亚里士多德总结出来的逻辑律,不是人类思考、说话自动遵守的东西。

道法自然,知道吗?他那套东西不是自然的。我们说话的时候,需不需要问:你到底在讲什么?我们是不会这样讲的。我们会说,你再多讲一点,再多讲一点,我就知道你在讲什么了。只有什么人才会问:你到底在讲什么?你好像前后不一致,你好像在讲不同的东西。只有被亚父毒害的人,才会机械地去执行这三大定律。普通的人、不机械的人就会说,你再多讲一点,我就知道你在讲什么了。其实也就是说,你再多讲几个角度。

如果你想要让这个事物具有确定性,就要从三个角度进入,最好是能从九宫格,或者27宫格进入,讲的视角越多,就越指向这个确定性。但是你讲的时候不能矛盾,视角跟视角之间要具有统一性,要具有和谐性,但是往往是很难保证的。所以黑格尔就说,亚里士多德那套玩意是有问题的。

事物本身是具有矛盾的,概念本身就是具有矛盾的。你不能说讲一个概念一下子就唯一了,一下子就确定了。黑格尔说,我们对任何事物的概念,所包含的东西是不停累加的,螺旋式的。比如说你认识粒子视角,你用波视角就会产生认知的冲突。这个时候就要求你把场视角带进来。粒子、波、场,三者就调和起来了。场进来之后,又把粒子视角进行修改,认识又不停螺旋上升。所以不是说不能矛盾。

康德就说,一定可以推出一个矛盾的东西出来。如果你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矛盾律,那康德的这个观点就要扔掉了。这样就产生巨大的危机。比如,演绎的过程是亚里士多德的,概念也是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内涵和外延发明的,判断也是大家都公认的。可是,两条大家都公认的规律,按照亚里士多德的演绎逻辑,可以演绎出两个自相矛盾的东西出来。请问亚里士多德怎么解释?康德是很厉害的,康德是动了亚里士多德的根基。


今天我告诉大家更有意思的东西。大家公认的一条定理定律,两个人进行演绎推理,可以推出两个自相矛盾的东西出来。这样亚爷爷就更危险了,是不是?同一句话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同一句话可以有3个角度、9个角度、27个角度等。同一句话可以从粒子的角度理解,进行演绎,也可以从波的角度理解,进行演绎。从粒子的角度和从波的角度理解,意思就会不一样。所以演绎出来的东西就可能就会自相矛盾。康德的这个发现是伟大的,叫二律背反。他动了亚爷爷的根。

后来黑格尔就直接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东西。亚里士多德叫形式逻辑,黑格尔就说你那套东西错了,不行。我们的逻辑是要拥抱矛盾的。它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运动发展的过程。就是说事物不存在一个本质,不存在一次就固定下来的东西。但实际上黑格尔还是应用了亚里士多德的东西。我们不能说亚里士多德完全错了,还是有用的,但是不全面。他的问题是什么呢?

什么叫一个概念?什么叫一个判断?什么叫一个推理?这三个东西都忽略了一个东西。概念忽略了分布,判断也忽略了分布。比如说苹果是甜的,你觉得这句话的判断一定对吗?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假设同一篮子苹果,一些放在地球上,一些放在火星上。如果火星上的人整天喝蜂蜜,早中晚都喝。你叫他来吃苹果,苹果是甜的吗?那就不是了。如果概念丢失了分布,判断也会因为丢失了分布而没办法做下去,推理就更加是了。

所以以后我们会讲亚里士多德的三大定律在哪些地方是错的?我们不能说理想的情形是对的,理想的情形如果在现实中找不到的话,那你发明的这个定律有什么用呢?理想的情形如果在现实中找不到,要应用在现实中,是不是要把现实弯曲了?

这个叫削足适履。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律就是这样的。要把我们人类的一些手脚切掉,来套用他的那个逻辑律。所以大家想一想亚爷爷的逻辑律给人类带来的是福音还是悲剧呢?

(悲剧)

真的是悲剧。

为什么呢?因为很多夫妻吵架就是这样的。前面举到邮局的例子就是这样的。小孩可以训斥邮递员说:你自相矛盾,你刚才说信重了,可是你又要我加张邮票,那不是更重了吗?邮递员就训斥小孩说:你这人傻乎乎的,我这个“重”不是你说的“重”的意思。邮递员凭什么说小孩子傻乎乎的?你又没有说全。这个唯一性不是强制的。为什么一个语词或者一个概念不具有唯一性呢?因为不具有唯一性才具有丰富性。而这种唯一性靠什么呢?靠三个视角加起来。做一个叉,放两根棍子放不稳,放三根就稳了。如果你把一根棍子插在地上,你知道它会向哪边倒吗?不知道的。你把两根棍子做成个叉,插在地上的时候,其实还更容易倒。一根棍子不容易倒,两个棍子插在地上就很容易倒。三根棍子绑在一起就很容易固定住。这是很神奇的东西。所以亚里士多德的三大逻辑律,不是人类很自然的生活方式和说话方式。

概念是怎么确定的呢?概念就是指向你说话的对象。概念的确定就是让人觉得你讲话的对象有确定性,具有唯一性。概念本身不可能具有唯一性,哪怕说很多话都不具有唯一性。只有把三个视角说的越来越多的时候,才有可能具有唯一性。但是唯一性永远不可能达到。它一定具有模糊性。这个才是中国说的难得糊涂。糊涂才会产生智慧。糊涂才会产生和谐。事情只有糊涂才能做成功。不知道大家听明白没有?

(三视角重生亚里士多德)

如果你读圣经要去遵守逻辑律的话,你会发现整本圣经都是矛盾的。你又说让我不要像愚昧人一样回答他,又说我要像愚昧人一样回答他,那我到底要选哪一个呢?

(箴言说你要努力挣钱,又说不要被钱财掳走,那有人就在想挣钱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圣经经常在这卷书讲这个意思,在那卷书讲那个意思,不知道哪个意思对。比如罗马书说因信称义,雅各书说没有行为你能称义吗?所以马丁路德就以为雅各书是不属于圣经的,马丁路德就是被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律害了。为什么加尔文没有被害呢?因为加尔文带有视角的思想,加尔文在基督教要义说,认识神就要认识人,认识人就要先认识神。我不知道哪个先,哪个后?

现在我们知道没有先后之分。你想认识神,不认识人是不行的。你想要认识人,不认识神也是不行。你不能说你要认识神,首先就要认识神。如果把人抛在一边去认识神,这是不行的。比如耶和华是磐石,这句话要怎么理解呢?你如果不认识磐石,你知道他要讲什么吗?你啥也不知道,是不是?那你说我要认识神,就要先认识大自然。磐石是巨大的石头,是有力量的石头。

那什么是力量呢?你就说力量就像打雷一样,轰的一声,把我的心脏都震出来了。

你看这个时候你又要认识人了。所以神、人、大自然能分开吗?不能分开的。对于磐石和力量,都要认识神、人和大自然三个角度。但是路德就没有这样思考,为什么?路德是从学校里面出来的人。我们也是从学校里面出来的人,我们都是被亚爷爷害了。你读的书越多,甚至读到博士,你就变成亚里士多德的徒子徒孙。一般来说你读完博士是跳不出来的,你是发现不了三大逻辑律的问题的。假如你没有读过书,你很单纯地说:“圣经就是这么说的。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我觉得这个没有问题。

如果你是从学校里面出来的。根据亚里士多德的三大定律,你会认为这个违背了同一律,也产生了矛盾。你说你跟他同在,那就是两个东西是不是?但是你又说你又是他。岂有此理啊!这里又有矛盾是不是?但如果你没有读书,你会觉得这个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我说,大家读博士前要先学好三视角。如果你的孩子想去读博士,要先学三视角。不过学了三视角,你又不知道该跟谁去读博士了,是不是?因为所有学校的书都是亚里士多德的徒子徒孙发明的。像中国大陆的学校就更加是了。你去看普通的逻辑学,至少有60%的内容是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和形而上学里面摘出来的。每个人都把三段论背的滚瓜烂熟的。

大家都记得那个例子:所有人都要死,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会死。今天大家要记住:当你去跟别人讲话的时候,如果你不知道别人具体讲什么的时候,不要问,请你解释一下你说的那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到底是什么意思?所以我请大家把“到底”两个字去掉。什么时候你不会问“到底”了、“本质”这些东西的时候。你的智慧水平就上升了,知道吗?你就能充分理解别人了。

什么叫理解对方?只是当别人讲了一个角度,两个角度的时候,你能想到别人讲的第三个角度是什么?就像刚才邮局里面的那个人。那个邮寄员说,这个信重了,你要加个邮票。你不能想到别人首先是自相矛盾。你需要去思考他所说的是什么意思,“超重”,是什么超重呢?不是说那个信太重了,寄不了,而是说这个重量超过了那个邮寄的范围。你就要把他缺少的那个视角补上去。要主动的去补视角。

这个唯一性是要通过视角的补充才能产生的。在我们日常的生活思考里面,我们的语言表达就是最自然的,非常非常自然的。而不是在这句话里面去想这个词在这里是这个意思,那么在那里也是这个意思。这个同一律的理想叫做黄粱美梦。这个黄粱美梦是被罗素、维特根斯坦他们打破的。

即便是同样一个词语,放在同一个句子里面,即便是同样一个语言单位,即便是把三个视角都放上来,两个人去理解都是会不一样的。即便你讲了对比变化分布,即便你讲了粒子波场,如果真善美不知道是哪个的话,同样一大段话,你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所以我们要记住,我们永远都不能100%获得同一。同一要有爱心,这叫合一,合一需要爱心。爱心就是要接受别人的模糊性。所以同一是要我们去跟别人靠拢的,要有爱心。现在国与国之间的争,人与人之间的争,学校跟学校之间的争,两个学子之间的争,都是因为谁产生的?

亚里士多德。知道吗?我们举个例子吧。宗教跟宗教之间的争是不是这样啊?任何一个宗教想要去抨击另一个宗教,一定是从他那里找出矛盾。比如说,方舟子是个不信圣经的人,那么他找圣经全部是找里面的自相矛盾。他是不是用亚里士多德的东西?但是这些信徒,会不会因为他说这些矛盾就不相信了呢?不会。为什么呢?

只有哪些人才会不相信圣经了呢?就是那些信亚里士多德的人。如果你信亚里士多德的东西,你就觉得圣经不可信。王老师以前也是信亚里士多德的东西,数学博士不信亚里士多德怎么行呢?前面推出来的,如果后面同一句话是不同的意思,论文评审的时候是通不过的。其实我不是信亚里士多德,我是信论文要通过。后来我信圣经之后,我就觉得亚里士多德的东西有问题。我发现圣经中表面上是矛盾的东西,其实里面蕴含着巨大的智慧。比如要照着愚昧人的话回答他,后面又说不要照着愚昧人的话回答他。这个智慧真是太大了!

这就告诉我们,照着别人的话回答有两个角度的理解。这样就把我的视角思维打开了。


这就告诉我们:概念思维不是最基础的。概念不是最原始的。什么才是最原始的呢?概念本身是另一个东西生出来的。现在我们知道:概念是由视角生出来的。如果你要获得更加根本性的东西,更加高超的东西,你就不能从概念出发。这时候你就要把概念思维扔掉。不是把它扔掉,而是要重生它。要找到所有这些概念、判断、推理是从哪里来的,找到它的源头。我们把找到的这些叫做:视角。

我们人最自然的思维不是概念思维。概念思维是中间产物,视角思维才是源头。

如果你把中间产物当做是源头的话,是不是给人类的思维造成灾难?第一个灾难就是:你没办法解释,为什么概念是具有不唯一性的?唯一性只有你把这个世界分割,把人的手和脚都切掉的时候才可能有。这个就叫做数学思维。

如果你以为人的思维就是数学思维,你就把人的手和脚都切掉了,然后装在亚里士多德的盒子里。所以大家学数学要知道:这只是一个视角的思维。学任何一门学科知识,物理也好,化学也好,都是一个角度。只靠这一个角度是不可能获得确定性的,也不可能获得和谐性的。这就告诉我们人类历史上所产生的很多冲突,很多矛盾,很多流血,很多杀人,其实跟亚里士多德的这个发明有巨大的关系。所以我告诉大家,不要轻易发明东西。也就是说你发明的东西一定要有真善美在里面。如果你发明的东西,包括知识,是不具有真善美的,那就一定会造成这个世界的流血。

我调查一下,你们明白了多少?

(明白了一些,以前还觉得逻辑学要好好学,现在知道要用三视角重生,不然会有副作用。)

还是要学,但是要重生。演绎是什么?归纳是什么?就像三一逻辑一样,我们要找到生活中真正的演绎是什么?数学中的演绎是什么?为什么说数学中的演绎是生活中的演绎的断手断脚?就是把脚和手都砍掉之后就变成数学中的演绎。为什么亚里士多德的演绎在具体的法律里面不能应用?在管理里面不能应用?甚至在经济学里面更加不能应用?所以在经济学、管理学里面,很少人会使用数学模型的管理模式去管理一家公司。如果你用那一套去管理,一定血本无归。在管理公司,做什么投资的时候,使用最多的就是统计、概率。但是统计和概率你都要很小心,就是当你的理论搞得很深的时候就出问题了。这就是美国的次贷危机。

美国的次贷危机,也是亚里士多德的东西用的太多了导致的。如果你公司要聘请管理人员的话,最好不要聘请博士。如果要聘请博士,要聘请文科博士,不要聘请理科博士。进入我们创新之家的,两个博士都是文科的。理科博士对创新之家不感兴趣。因为理科博士现在还陷在什么里面?陷在亚里士多德的危害里面。他们不懂,他们还是死死的守住三大逻辑律。我们黄埔学员的理科博士很多,但是这些人至今还没有醒悟过来。我是正宗的理科博士,数学博士。如果你们要跟我比逻辑的话,肯定比不过我。我不仅学了形式逻辑,还学了各种各样的逻辑。像数理逻辑、逻辑的复杂形式,还有符号逻辑,这些我都学了。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给科学带来了癌症。很多人不懂。

为什么给科学带来了癌症呢?癌症就是这个整体里面某一部分要生长的时候,他会把其他地方的能量都吸过来,使得其他地方没有营养了。它要生长的时候就要耗费巨大的能量。这是癌症的一个典型特征。为什么有癌症的人到后面越来越瘦?在我们现在的科学理论里,就是这样的。

交叉学科,就是往旁边的学科去侵占那个领地。交叉学科做起来是非常困难的。为什么呢?隔行如隔山,你要去交叉的时候,要花费巨大的成本。一旦你成功了,就好像那个癌细胞复制成功了。这个时候就把很多学科的工作职位全部打死了。本来学科应该是怎样的?本来是没有这堵墙的。我做化学的,又想做物理的,只需要花一点成本,我就跟你几个角度去通了。我们生理的九大系统,就可以跟九大学科通融。但当你某个系统有癌症的时候,你就发现这些系统之间就没办法通融了。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也把神学二元化了。神学到现在都是机械二元化的,而且把机械二元叫做坚持真理。因为他们认为坚持就是不改变,永远不改变。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就是要找到那个永恒不变的东西。他找世界发动的源头的时候,就找到第一个不动的推动者。然后他就把这个东西叫做上帝。这个上帝肯定不是圣经里面的上帝。但是他的整套理论就被西方的神学采用了。这样神学二元化、哲学二元化,自然就把科学二元化了,不断的切割。每个学科都追求它那个学科永恒不变的东西。叫做客观的东西,跟主观无关的东西。这个玩意一直到量子力学出来,相对论出来,才开始动摇。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从20世纪开始,因为皮尔斯的东西动摇了,所以皮尔斯是很厉害的。皮尔斯推倒了范畴论,又增加了逻辑的类比、演绎和归纳。皮尔斯说,归纳不能发现新的知识。发现新知识的方法是回溯,也就是类比。皮尔斯就是全面把亚里士多德的范畴打死了,把他的逻辑也打掉了。所以皮尔斯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

我说为什么皮尔斯是把范畴打掉了呢?因为亚里士多德认为,我们思考和讲话的时候,概念是最基本的材料。

可是世界上这么多概念,他要从这些概念当中寻找最基础的概念,最普遍适用的概念,就是每一个存在都需要的概念,叫做范畴。你一看就知道亚里士多德是一个基础主义者,就是总是要找到最基础的,不变的。那么这些最基础的概念就没有办法解释了。为什么呢?

因为如果要解释,就要用其他的概念。所以他出来的10个概念、10个范畴是不能解释的。比如说“实践”,这个不能解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那皮尔斯的问题又是什么呢?皮尔斯的问题是,没有发现亚里士多德认为概念是我们说话思考最基础的材料这个预设。所以皮尔斯还是陷在概念里面。他十几岁就会背康德的书了。皮尔斯把范畴论全部打死了,但是他只是打死那个数目。他告诉你,你想要去找一些最基础的概念是找不到的。所以他说你要找只能找三类:123。他们是什么呢?只能用数字来表达。在皮尔斯那里,最基础的是什么?

(数字)

对。你看妙面妈有悟性。最基础的不是概念,是数字。皮尔斯认为数学是最基础的,但如果我们只要稍微问一下数字是什么意思的时候,那皮尔斯就完蛋了。为什么皮尔斯认为数字是最基础的呢?他是用了直觉。我们平常对数学的概念的解释,这个是对数字的场的认知。但是我们的身体对数字还有一种直觉。就是对一个数字的整体的感知。它的独立性、整体性,让我们感觉它是最基础的一样。皮尔斯没有意识到亚里士多德所犯的错误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人讲话思考,最基础的材料不是概念。最基础的是视角。这样我们就知道皮尔斯并没有发现视角思维。要出现视角思维是非常不容易的。

有意思的是中国几千年前就有视角思维。比如《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可是我们把拥有巨大智慧的中华文化给扔掉了。我们全盘西化,把亚里士多德引进来,将他奉为人类文明的始祖。这是中华民族至少这100年来的悲剧。所以我赞成曾仕强所说的:世界文明要救赎,只能靠中华民族。中国人自从炎黄以来,就有视角思维。我们经常说,你要换位思考,从他的角度看。西方人就不会这样,西方人哪里有角度?因为他们认为概念是最基础的。他们从范畴出发,要追求同一性。如果从视角出发,这个同一性就没有了。

“你对我真好啊!”听到这话,中国人会说:那我要看看你是从哪个角度说的。我表扬你,还不一定是一件好事。比如说老师表扬你,那我们中国人就会思考,这个老师到底是从哪个角度讲的呢?所以三视角是跟中华文化的视角思维是为最契合的。我觉得你们是幸运者,你们是有福之人。21世纪之初,二零一几年你们就接触了视角思维。你们重新回到中国文化的怀抱里面。你们再回去看,我们祖先的智慧,远远超越了希腊文学的东西。所以我说中国人没有哲学是一件好事。

假如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在500年以前就统治我们的内心的话,那中华民族就没有希望了,就没办法推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今晚我们说所有的冲突都是亚里士多德引发的,科学的癌症也是亚里士多德引发的。现在造成学科要突破就要巨大的成本。如果不是中国人的视角思维,如果不是现在西方人开始学习中华民族的思维,那么整个人类就会陷入越来越大的冲突。一旦冲突越来越大,总统把原子弹的开关按钮按下去了,那全人类就完蛋了。

所以大家知道为什么“真”要有包容性了吧?逻辑合一不能100%的合一,要在包容的土壤里面。真”永远有一个容纳性的预设,容纳多少才有可能合一多少,容纳越多才越有可能合一。我们觉得最合一的就是:3+4=7我还记得以前某牧师说3+4=7就是真理,任何时候都是成立的。”但很快数学家就会说3+4不等于7,是映射成7。我不知道那个时候他会怎么说,估计他也不在了。连数学都要把严格的等号要去掉了,那亚里士多德的东西就要在历史中成为故事。当然他的贡献也是很重要的,重要是因为他讲出了一些东西。但造成的危害是他过度的进入了他一些不该进入的领域。

比如说一双鞋子小了,你把脚趾切掉,不会对你的生命产生影响,只是痛。但如果是思维要切掉一些,这时候可能会造成人类的战争冲突,可能是死人。人类的宗教上的战争都是这样死人的。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并没有告诉我们,人类的思维和讲话真正是怎样的?他取了一个中间的产物“概念”,把它当做一个最源头的产物,这是最危险的。科学不一定要用逻辑,很多科学家做科学研究的时候,并不需要用到亚里士多德的东西。实际上我们是在用视角思维在做科学研究,并不是用概念思维。也只有用视角思维做科学研究,才有可能发现新东西。所以你去读逻辑学,想想概念是怎么形成的呢?就是当你发现很多的东西的共性,然后把它们的具体性去掉,抽象出来就形成概念了。这是垃圾理论。这不是我说的,是侯世达说的,这完完全全就是rubbish这跟科学发现是完全不符合的过程。这是我们根据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所假想出来的发现过程。这是归纳过程,其实根本不是这样的。

侯世达说人类对概念的发现,是慢慢类比出来的。就像一个链条加一个再加一个,越来越长了。根本就不是通过归纳,把一个共有的东西抽出来。这个所谓的抽象过程,是一个假想的过程,是一个不存在的过程。我每一个三视角图的发现都不是归纳总结出来的,我没有做任何一个归纳。如果你对物理化学做归纳的话,那成本就会巨大,而且你啥也做不出来,不可能做出来的。

所以亲爱的博士,如果你想做科学研究的话,请你千万不要去归纳。请你充分发挥你的类比思维能力,去类比,展开联想。爱因斯坦说过,他的理论不是归纳出来的。你们觉得爱因斯坦的东西是归纳出来的吗?这是扯淡。爱因斯坦说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是无限的。想象就是联想,联想就是把两个隔得很远的东西拉过来。这个叫归纳吗?

美国的孔子叫爱默生,爱默生说,所谓创新,就是把隔得很远的两个领域连接起来。这个才是真正的科学发现。隔得越远,科学的发现就越大。所以大家学逻辑学,看看就行,一定要用三视角去过滤,去发现里面的问题。最重要是要学习三一逻辑。

我们的形式逻辑是重生了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和培根的归纳法,也重生了侯世达的类比。我们的辩证逻辑是重生了黑格尔的东西。我们的成长逻辑也是重生了黑格尔的东西。三一逻辑是我们巨大的创新。

昨天我看电影,在赌场里面摇色子,你听那个声音,是616、还是26你知道基本功是怎么练出来的吗?当然是听声音。那练基本功你要听什么声音呢?可以听牙签落地的声音,判断是几根牙签落地?一根还是两根、三根?抓一把掉下去,是5根还是9根?听声音的基本功有人练了半年,有人练了三年。不同的摇法声音是不同的。应用三一逻辑的方式也有不同的。三一逻辑是我们创新的基本功,所以大家至少要学100天。

后记

王老师对亚里士多德的逻辑问题解剖的非常精彩!亚氏的逻辑学给人类带来的是灾难,这是人不曾想过的。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矛盾和冲突,根源就是受到亚氏逻辑的毒害。如果大家能放弃亚氏的三大逻辑,回归到三一逻辑中,那问题就会大大减少。三一逻辑才是真正指导人思考和生活的准则。愿更多人来认识三视角智慧,学习三一逻辑,收获幸福人生。

审稿修改  陈思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思维模型 | 如何读书
康德认为形式逻辑自亚里士多德以来没有再前进一步,是因为康德认为逻
【每日哲学辞典】范畴
高来源 | 从先验到探究——逻辑哲学语境下的实践转向
人类最基本的逻辑推理方法——三段论
不会思考的人,都缺乏这个底层思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