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断六壬课没思路?九宗门和心镜,是破解玄之又玄的“理气”原理的关键抽丝处

理气很抽象,为了说理气,我们先从大家断课普遍存在的问题入手,我一步一步给大家分解。我最近发现很多群友都卡在了大六壬没有思路这个瓶颈上。当你卡在这个瓶颈点的时候,你看看自己是不是产生了以下症状:

  • 六壬为啥是神课?

  • 九宗门我学了但我忘了,你可别指望我用手排盘。

  • 看啥都像用神,看谁都像事主要问的东西啊?

  • 六壬最重要的不是三传吗?不是一个初中末三传起因经过结果的三分法吗?难道不是只有三个信息点吗?为啥那帮高手能把卦主当前状态论的那么精彩,他们哪里来的那么多信息啊?

  • 他们看到的六壬课,怎么还有“阴气阳气”,我怎么只看到地支?

  • 为啥有时候三传有空亡,这事情反倒还成了啊?为啥三传有时候反映他自己的事,有时候反映是家里的事啊?

  • 为啥刚才那位高手说卦主找工作量力,自讨苦吃,原因是“自取乱首这是什么意思?

  • 理气是啥,感觉好深奥?

  • 学了这半天,你告诉我看课还有顺序的?

这个瓶颈我本人也卡了很久,我太懂这个瓶颈了。形成这个瓶颈的本质原因其实很简单,说白了就是断课时候逻辑性弱,本质上缺乏对四课的分析,不懂四课模型在说什么,更没看透六壬式盘的本质是咋回事。

如果想要突破瓶颈,首当其冲的是要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单纯把九宗门当成起课的工具了,于是把九宗门完全丢给排盘软件就大工告辞。

我是怎么突破瓶颈的呢,这是一个契机。

我陷入瓶颈的那段懊恼的期间,我一直在研究怎么把奇门、六爻、金口诀甚至八字的东西穿透进六壬里拓展思路,头发掉的一把一把,肝气郁结的很。直到后来突然有一天,在一个契机,我和一位六壬高手交流的时候,

他忽然问我:'你对九宗门元首课的理解是什么?'

我想都没想就回答: “上克下,矛盾小。”(相信这也是大部分人的反应。)

他严肃反驳:“错。元首课统乾之体,凡事顺,元亨利贞。利阳不利阴,利尊不利卑。你要想到它是秩序井然效率高的好课。否则你都解释成矛盾,九宗门里就没有好课了。'(如果你想到的是这个答案,说明你大六壬已经入门了)

经他点拨,我忽然豁然开朗,想起了看视频时候赵林声老师论四课的时候生动的样子,我忽然找到自己缺少的是什么了。

我认为大六壬的四课模型,其实就是一个人事伦理模型。四课的本质是把人事抽象成了一套通过神之于神的生克,描绘出类似“领导-下属”关系或“丈夫-妻子”关系这样容易理解的图画,其内涵是要透过前面说的这两种关系里尊卑”这个含义,也就是“阴阳”最直接的体现,来暗含阴阳关系实质的模型。

换句话说,这个模型就是把阴阳”这个极度抽象的概念,用四个位于上方的地支和四个位于下方的地支,通过尊卑”表示出来进行分析。

四课的根本要领就是用事物的阴质阳面协调程度来衡量所测之事的里的人物关系有秩序还是混乱,从而推测事情发展的方向。人物的协调程度,就是尊卑之间的生克描绘出的场面。尊克卑,领导管下属就是阴阳协调,在协调性这个层次上需要用人伦来衡量。

天啊太抽象了,我写的时候都觉得费劲说不清楚,我决定下面要通过课经里面九宗门的部分彻底把这个抽象的东西给大家点透。

譬如元首课,一上克下,好比一个6人办公室,一位领导先发现问题,带领团队五个人一起做事,是目标明确、秩序井然、齐心协力的,因此统乾卦,凡事顺。

譬如重审课,一下克上,好比一个6人办公室,一位员工先发现问题,向全办公室提议,然后领导和其他员工都按这一个人的意见办事,也是目标明确、秩序井然、齐心协力的。重审课和元首课有一个不同之处,重审课是下越上,阴气主事,因此重审课统坤卦,是虽迟但荣的课。而元首课是上克下,阳气主事,因此元首课是乾卦,不仅吉而且速。

前面说的是元首和重审在课经中的基本含义。通过尊卑关系我们其实已经看到理气了。一上克下和一下贼上,都是在说这件事是清纯的阳/阴气主事,所以凡事顺利只是迟速不同。什么叫“清纯”?清纯就是“一上克”和“一下贼”中的“一”字。如果两上克两下贼或者上克下贼都有,那就不满足“一”,就不“清纯”,阴气阳气混杂,就会气乱,事情就不顺利,就容易应凶。这就是理气的基础,如果学了六壬报了各路高手理气班都没看到这个东西,没理解九宗门里蕴含的阴气阳气主导的道理,那你就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要不然就别想深入谈古人以六十四课经为基础建立的理气学说了。

这时一定有人问,理气不是壬归吗?你不说壬归在这说课经,理气和六十四课经有啥关系啊?

其实大家对壬归这本书普遍存在误解。

事实上,壬归这本书,其作者是个十分精明的人。为什么我这么说,因为我读了遍壬归之后去研究了课经的时候忽然发现,壬归这本书其实讲的就是课经啊,只不过这个作者他把课经的东西打碎了,然后归出几个小堆来,在书的开头提出了个理气概念,于是大部分人买了壬归看到之后第一印象肯定是哇塞好多条文,太详细了;后来学了之后,就认为壬归真是详细无比准确无比精深无比,自然就要认为自己可能这辈子都到不了作者这个高度记住这么多东西了,于是就会崇拜壬归作者,崇拜这本书。所以我说壬归的作者很精明,放在现在肯定是个营销天才

我想说的是,事实上六十四课经才是理气的本源,而且六十四课经是成套的,是一套一套学了就记得住的,没有壬归那么玄乎那么散乱,课经学起来不累。学课经一定比吭哧吭哧背壬归的那部分人学习效率高,时间节约了还记得扎实,断课时候也会展现出更多主动的思路,而不会落入学壬归的人马后炮时才忽然想起壬归某某条文的那种“书里都有但我想不起来”的窘境。

六十四课经最早见于唐朝术家徐道符著作的大六壬心镜。心镜这本书我非常推崇,尽管这书只字不提理气,然而处处都是理气。哪怕一个从来不知道理气概念的人,看明白了心镜,学会了六十四课经,也内化了理气。除理气之外,其实毕法赋大部分也都在课经中,一个从来没听说过毕法赋的人,只要弄明白课经这东西,他也内化会用毕法赋了。心镜课经是六壬本体,其切入浅而所视极深从简单的课格看到了六壬式盘的本源,心镜这本书的确是壬学圭臬,领悟到了这点后,我个人经验与古人终于能够有所契合。

总结来说,遇到断课没思路,不敢铁口断,断语少等等这类瓶颈了,首选去研究课经,研究心镜。要少去背壬归条文、毕法条文。

我很讨厌说大话,但今天我话摆在这里:你学心镜要学心镜,你不学心镜学毕法壬归最后还是要回归心镜。我们等时间给出答案。

写在后面:

大六壬现如今之所以有那么多坑钱的各种班,就是因为很多人都去好奇秘诀好奇活用的方法,企图少走弯路捡前人经验,追求达到神断境界而忽视了稳定性和可靠性。他们受大师们营销的影响和曾经学过其他数术产生的沉没成本的影响,没有去研究真正的六壬的根本,立式的基础,走进了一个“要能看懂就奇准要看不懂翻来覆去都看都不准”的困境,最终这些人一定会淹没在秘法、活用的汪洋大海里,花了钱又不讨好。这何尝不是一种舍本逐末呢?

我是低调的廉价艺术家,在很多六壬群小有名气,我的读者里面很多人可能都知道我。不过除了大六壬呢我还研究股票,大家也可以关注下我关于股票技术分析的文章。如果学会了还能赚点外快不是,我的东西都是免费分享的,不求别的,就求为社会做贡献,甘愿做互联网支教。如果喜欢我的文章的话,麻烦点个订阅,如果认为我的文章帮助到你赚钱了,心情好的话可以给我的文章打赏,这会让我开心一整天。谢谢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六壬64课经精讲解注(下)
卷六 课经(元首课一龙德课)
【网摘】己丑日十二局
64课经详解1(北海闲人)
六壬直指御定 | 六壬直指御定 13 |
大六壬课体与周易六十四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