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茶经与易经智慧

坎上巽下离于中,体均五行去百疾

By 《茶经》




这是瘦子居酒屋第109篇原创文章

全文3500字,预计阅读8分钟

阅读口感:荔枝糖水

前几天去朋友的茶馆喝茶(试营业中,欢迎大家去品茶),体会到品茶的妙处。

分别品了黑茶和白茶,我自己是一个对普洱茶比较敏感的人,
所以黑茶中的焦糖味,让我觉得有些东西是相通的。
后面在茶艺师的介绍下,聊到四季与茶的关系。

就茶而言,什么季节什么时辰喝什么茶都有讲究。春天喝绿茶的多,夏天喝红茶的多,秋天喝白茶的多,冬天喝普洱茶的多。
最后聊到晚上十点,真实特别的一天。
最后我用一首诗来评价今天的感受:


聊了茶与中医的关系。
后来专门去研究了下茶的历史,
结果真的发现一本写关于茶的圣经:《茶经》
原来茶还和易经有关系!


1.《茶经》,茶祖陆羽的传世之作

研究茶,必然有一本经典逃不过去。
那就是《茶经》,这本书就是陆羽写的。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的过程中出现的里程碑似的人物—陆羽
现在的普洱市中华茶博苑里的茶祖庙里,供奉着三位茶祖:神农、陆羽、孔明
陆羽的茶经是参照伊尹的美食论写起来的。
伊尹是谁?
作为一个热爱做菜的人,研究过古代的美食论,
其中有一个集大成者就是伊尹。

他是,商汤的授业恩师,第一谋士,第一名相
也是民间厨神。
拿厨房说政治,是美食政治学和励志学的开山鼻祖
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庄子的庖丁解牛
都借厨房来总结伊尹以来的美食、政治与人生

伊尹的美食论影响了陆羽,陆羽负鼎煮茶,自有深意
后世大凡谈论美食的文章,基本都脱离不开伊尹的美食论。

茶与书法,在陆羽时代,他的茶道与颜真卿的书法是并驾齐驱的艺术,
陆羽当然是与颜真卿一样了不起的艺术家。
当宋徽宗在写字的时候,

他一定是把毛笔当作了茶筅;
而当他斗茶的时候,也一定是把茶筅当作毛笔。
墨下江山,水上丹青。

这也是很多茶馆,有茶也有书画的原因,
因为在过去唐代茶与书画就是不分家的。
一个真正有品味的茶馆,一定会有字画,
因为那才是真正的意境。

当然茶经本身很难看懂,有一本现代解读版本:


2.茶经与易经

《茶经》与《易经》有关,含有易经的哲理,

坎上巽下离于中以及体均五行去百疾是《茶经》的理论基础。
陆羽在此是以茶论道,

通过着《茶经》来阐发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就不会简单地把《茶经》当作一般的茶艺书籍去看,
就能从《茶经》的字里行间读出陆羽暗喻的深奥哲理,
就能从陆氏茶中品出物外高意。

坎上巽下离于中,
体均五行去百疾。
所反映的是《周易》和道家学说中天人合一、阴阳调和的道理,
这是《茶经》的哲学思想基础。
“坎上巽下离于中”说的是道法自然,
成为自己期待成为的那个人;
“体均五行去百疾”说的是无病一身轻,修身,藏器于身。

我们学习《茶经》不仅要学习《茶经》中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及深奥的茶文化知识,还要理解融汇其中寓意深远的茶道理论及深奥的哲学思想。

3.茶与五行:为什么要什么季节喝什么茶?

荣西和尚(日本茶茶祖)在《吃茶养生记》里有专门讲述。

五行与五方、五味、五藏、五季以及五启对应关系如下:
肝在东,属木,色青,与眼睛、魂有关,嗜酸,是为春。
肺在西,属金,色白,与鼻子、魄有关,嗜辛,乃为秋。
心在南,属火,色红,与舌头、神有关,嗜苦,季为夏。
脾居中,属土,色黄,与嘴巴、志有关,嗜甘,四季攸关。肾在北,属水,色黑,与耳朵、骨髓、想有关,嗜咸,冬天之谓。

这就是说,一物干系万千事,有天地自然的法则,
有身体的内在系统,也有外在显露的情绪。
我们试以茶与心脏举例,简要说明这个繁杂的系统。

就茶而言,什么季节什么时辰喝什么茶都有讲究。春天喝绿茶的多,夏天喝红茶的多,秋天喝白茶的多,冬天喝普洱茶的多。晚上不建议喝绿茶,绿茶对睡眠会有影响。早上也不建议空腹喝茶,茶会刺激胃。这些都是民间多年的经验。

4.茶与儒释道

而到南北朝时,几乎每一个文化、思想领域都与茶套上了关系。
在政治家那里,茶是提倡廉洁、对抗奢侈之风的工具;
在词赋家那里,茶是引发思维以助清兴的手段;

儒家
茶叶常年生长在寂静的山坡上,静乃茶之本性。
茶的这种本性恰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强调的静不谋而合,而大受人们推崇。

道家
道家把“静”看做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质特征

佛家
佛门饮茶历史非常久远,早在汉晋时期许多寺庙就开始种茶、饮茶。僧人们发现茶性平和、冲淡,具有令人清心寡欲、杂念不生等诸多特点,与禅宗的哲学思想有相通之处,有助于他们坐禅悟道。

在佛家看来,茶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这样,茶的文化、社会功用已超出了它的自然使用功能,使中国茶文化初现端倪。

茶文化就是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而发展。
再用一张更系统的图,来看易经、中医、儒释道的关系,来看看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逻辑。

很多人都会其中一派很有理解,但是串起来的逻辑,一般很少有人讲。
这个逻辑也是我看《开启高维的智慧》总结得来的,这本书也是过去2年我看了没看懂,今年突然有机缘看懂。

易经洗心:
很多人都是到了一定的年纪,开始觉得易经的好。
也有很多的生意人在创业成功或者精疲力尽的时候,开始接触易经。
从作用角度,易经是起到洗心作用,易道洗心。

洗涤内心,就是去除恶念、杂念、转恶为善。
相当于心理学的内在疗愈。
易传·系辞》:“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
通过乾(自强不息)坤(厚德载物)二卦所体现出来的精神,
来清洗我们的内心。
经过了这一番洗心的过程以后,
就进入到下一个次第:中医养心。

中医养心:
作为从小多次住院,高考前住院3个月的人,我是很相信中医的。
很多人以为中医不靠谱,只觉得西医靠谱。
但是,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是医学的不同纬度,没有必要分绝对的对错。
因为没有绝对的对错,不同的视角的解读。

为什么易经洗心之后,是养心呢?
就好比把自己的皮肤洗的很脆弱了,就需要修复了,就是养了。
养生背后是养心,养心的背后是调心。
中医最终结果是让我们对生命彻底地觉悟,这叫彻悟。

精气神。
精,就是有形的显性的能量状态;
气,是无形的是隐性的能量状态;
神,是超越时空的高维存在。

这当中最经典的就是《黄帝内经》了。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养生学的理论基础,
历代医家将其视为养生长寿秘诀。

讲的是如何治未病及养生的问题。
实际上,它不仅仅只是说有病可以预防这么简单的道理,
它更主要的是在讲生命的智慧。
经过了这一番养心的过程以后,就进入到下一个次第,儒家正心。

儒家正心:
儒家就是我们最熟悉的,创始人孔子,
只有先“正”了“心”,“修”好了“身”,然后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家用的是至善。至善,就是我们的明德。
老子说“上善若水”,用上善来代表智慧。
到了佛家,说妙善,妙智慧
至善、上善、妙智慧说的都是一回事,都是那个“一”
明德以后要亲民,明德好比你自己看到了自己的自性
彰显你的自性,就是明明德。
自己的理解就是活出自己,
亲民,服务大众,回报社会,
当福报(亲民)足够了的时候,你就趋近止于至善。
想要建立影响力、领导力,就要多研究儒家了。
经过了这一番正心的过程以后,
就进入到了下一个次第:道家静心。
道家静心:
如何能心静,就是要破相?
老子和庄子就是来帮你干这件事的,就是来破相的。

四个关键词,叫“致虚守静”,原文叫“致虚极守静笃,
致虚守静的境界就是真空无为大道的境界,
你的心一动,就有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这就是道家最高的功夫,就是大道至简,是在真空实验。
那么这一点,是道家的顿超法
芸芸万物生长发展循环往复之道,
由此提醒天下人,熙熙攘攘、忙忙碌碌中莫忘我们的根本初衷。
只有回归初衷,回归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安静和谐,
才意味着万物与人类新的起点。
这就是“静心”的深层含义。
静心之后,就进入佛家的明心。

佛家明心:
你也是你自己的佛。你就是你自己追寻了一生找寻的那个佛。
You are master,你就是你的大师,你就是佛。
我们是大乘,大乘就是我们大家一起走,
大乘的时代,就是行菩萨道。
菩萨道的意思就是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
原始佛教,我们叫小乘。
在东南亚国家,小乘就是自己觉悟的意思。

自此,
国学修心、五步到心”遵循古圣先贤的引导,
依着人天佛法,步步增上,进趋大乘,直至菩提。

也希望通过这张图:
让大家可以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少走点弯路,也能看清整个传统文化的主题框架。
在此,也感谢我的师父王鹏程老师,作为这张图的国学顾问,保持严谨性。
因为我师父创办的玩易国学院也是希望通过轻松好玩的方式让大家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
5.总结

有时候缘分就是这么神奇,
一个品茶,也能关联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易经,
以及易经串联起来的儒释道等传统文化。
品茶即品文化。
品茶即品智慧。
希望所有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童鞋,可以更加轻松运用传统文化的智慧。





“END”
我是瘦子,一个喜欢每篇文章都写一个模型的作者。
帮助你再学习力、思维力、财富力上掌握更多使用的模型,实现跨学科思考,在商业上拿到结果。
如果喜欢今天的文章,欢迎点击下方关注我,以后每周第一时间看到我的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儒释道
儒释道三家精髓:
儒释道精髓
儒释道三家的精髓
九个字解释儒释道
【人生感悟】说说儒释道的那点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