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面试真题:请示上级单位,得到回复“按规定办”,你怎么看?

面试真题

2020年9月5日福建省直公务员遴选面试题已经发布,公选王欧阳老师带来其中一道综合分析题的解析,该题考查的是对某种典型现象的分析。一起来学习!

公选王遴选网问题:

如果你是基层干部,在工作中遇到难事急事,满心期待地请示上级单位“该怎么办”,得到的回复却是一句“按规定办”,你怎么看?

【公选王测评维度】综合分析能力

【公选王快速破题】这是一道综合分析类题目,主要是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看、怎么办”四步曲来答题。对于本题,应紧密结合现象分析透彻,说理充分,对策有指导性、针对性。

【公选王思维导图】

【公选王答题参考】

【是什么】滥用“按规定办”的背后是上级单位的不会办、不敢办、不愿办的懒政表现,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新表现,是不担当、不作为的“挡箭牌”。

【为什么】上级单位为何会做出“按规定办”的回复?就是因为缺乏调研不会办,害怕担责不敢办,讨嫌麻烦不愿办。

【怎么看】“按规定办”看似一种回复,实际上和“没有回复”差别不大,反而加重了基层的负担,挫伤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基层干部期盼,在遇到基层干部请示“该如何办”的时候,上级单位能多承担一些责任,如加强调查研究,组织专家开展研讨,依据现有政策尽量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对于缺乏具体细则的政策规定,可考虑研究出台可操作性较强的配套政策,既能解决眼前的问题,还能给类似问题明确处理标准。

【怎么办】

一是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政策制定者需要在谋划政策之初,多些调查研究和论证,调查研究在“深、实、细、准、效”上下足功夫,让政策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能够拿来就用且管用,让基层不需要再层层请示;在政策执行中跟进跟踪具体落实落地情况,随时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同时注意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之中的相互冲突、相互打架情况。

二是看准实事求是“指南针”。“为官避事平生耻”。对于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符合现实发展需要的事,不能有“好办就办”“难办就不办”的想法,而要有创造条件、创新机制的作为,基层的新事物、新问题每天都在不断涌现,解决新矛盾新问题,要有主动性和灵活性,不能死板一块。要遵从实事求是的原则,在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多出力、多尽力、多想办法。既有的规定是在过往事实和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有原则性和指导性,但有时也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果一味地强调“按规定办”,忽视客观发展情况和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不因循守旧,不墨守陈规,充分尊重来自基层的实践和智慧。

三是建立激励容错“风向标”。进一步建立健全激励担当作为和容错纠错机制,为干部担当作为提供制度保障,让基层干部在执行有关政策的过程中,能结合实际和具体情况创造创新性地开展工作,既要激励基层干部担当作为,又要容错纠错基层干部大胆创新,既要有原则性的“硬杠杠”,又要有范围内灵活性的“软空间”,让上下联动、紧密互动、同频共振成为抓工作重点、难点、热点的常态。

四是亮明监督问责“杀手锏”。对踢皮球、怕担责之嫌的“按规定办”,要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滥用“按规定办”等不担当、不作为的行为予以严厉处置。事不逾矩、有章可循,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按规定办”旨在照章办事、一视同仁,但并不意味着被条条框框捆住发展手脚,更不能将之作为推卸责任、绕开矛盾和问题的“正当理由”。“按规定办”不是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更不能凡事都按此“一刀切”。否则,充满政策执行善意的“按规定办”,就容易成为僵化死板的代名词,成为“不给办”“办不到”的挡箭牌。

如何更好地服务基层,不仅是方式方法问题,更是责任担当问题。在推动疫后重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我们会碰到一些从未碰到的难题,会面对一些从未经历的困难,更需要我们不被陈规所累,不被困难吓退,增强“无中生有”的胆识,迎难而上的担当,主动担当时代大任。

【公选王加分金句】

“为官避事平生耻”。

缺乏调研不会办,害怕担责不敢办,讨嫌麻烦不愿办。

调查研究在“深、实、细、准、效”上下足功夫。

“按规定办”不是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更不能凡事都按此“一刀切”。

既要有原则性的“硬杠杠”,又要有范围内灵活性的“软空间”。

【知识拓展】:

“按规定办”该怎么办

如果你是基层干部,在工作中遇到难事急事,满心期待地请示上级单位“该怎么办”,得到的回复却是一句“按规定办”,你做何感想?近日,半月谈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不少基层干部在遇到难题向上级请示时,都曾收到过“按规定办”的回复,这让基层干部十分困惑。(据《半月谈》7月14日报道)

“按规定办”本身旨在按照相关要求或者政策、文件办理事务,但“按规定办”确成为一些上级部门或者领导的口头禅,“按规定办”表面看似严格遵守程序要求,实为“不会办、不愿办”的庸政懒政不作为行为。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基层干部面临千变万化执政环境,处理各种难事在本级职权范围内无法解决或者无政策依据可言,但又面临必须解决的矛盾,需要上级部门给予相应支持、解释等,一些部门出现“门好进、脸好看、话好说,就是事难办”“不吃、不拿、也不办”以及“踢皮球”等突出现象,严重影响地区执政营商环境和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底气。

作为上级部门、领导应该将“按规定办”改为“来事就办”“不能当即办就应协调办、换方式办”,对于基层部门、干部反映的问题在职责范围内应及时主动解释、解决,非本职责范围应适当协调解决。“没有不能解决事只有不会办事的人”,担当履职是一名公职人员最本质的属性和应尽的义务,应积极作为主动解决,相关组织部门应当用好干部能上能下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主动担当作为,纪检监察部门应强化督查对不作为的行为“零容忍”,营造干部干部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滥用“按规定办”的干部,要严格按规定办
不会办、不敢办、不愿办,滥用“按规定办”,让基层难办
基层干部入职动员讲话不必过于华丽,可如此提纲一般,朴实些为好
“层层陪同”病根在哪里?
基层领导如何做好“贯彻落实”工作(素质修养类面试题目)
上级指示“看着办”,基层到底怎么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