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甘草附子汤原文用法用量与原方组成注解

甘草附子汤

《金匮要略》《伤寒论》

【原文】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1],近之则痛剧[2],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金匮湿病:23)甘草附子汤方甘草二两(炙) 白术二两附子二枚(炮,去皮)桂枝四两(去皮)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出复烦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服六七合为妙。

注释:

[1] 掣痛不得屈伸:掣(che, 音彻) , 牵拉的意思。谓肢体关节疼痛剧烈,抽掣牵引拘急,活动受限,以致肢体不能屈伸活动。

[2]近之则痛剧:指用手触动病处则疼痛加剧。

【功效配伍】甘草附子汤益气健脾,温经助阳,祛风除湿。本方是桂枝附子汤去生姜、大枣加白术组成。方中炙甘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炮附子辛热,温表里之阳,散寒除湿,止痹痛;桂枝辛甘温,走表入里,温经通阳化气,祛风散寒;白术甘苦温,健脾益气,除表里之湿。四味药配伍,扶正祛邪,表里俱治。以甘草为方名者,意在凸显甘缓药的缓治及扶正祛邪作用,使药力缓行于筋肉骨节表里之间,以散寒除湿。陈修园《伤寒论浅注》云:“此方甘草只用二两而名方,冠各药之上,大有深意。余尝与门人言,仲师不独审病有法,处方有法,即方名中药品之先后,亦寓以法,所以读书当于无字处著神也。受业门人答曰:此方中桂枝视他药而倍用之,取其入心也。盖此证原因心阳不振,以致外邪不撤,是以甘草为运筹之元帅,以桂枝为应敌之先锋也。彼时不禁有起予之叹,故附录之。

上四味药,水煮,分三次温服。初服即得微汗,饮食如常者,可继续服药;若服药后汗出心烦者,应减量服药。

【方证论治辨析】甘草附子汤治湿病,风湿表里阳气俱虚证。症见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肢体屈伸不利,疼痛拒按,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

风湿表里阳气俱虚之证,或因素体阳气亏虚,风寒湿邪外袭,或因久患风寒湿痹致阳气虚损。风寒湿邪相互搏结,滞留肌肉关节,经脉气血阻痹不通,故骨节疼烦掣痛,肢体屈伸不利,疼痛拒按。风邪侵袭,卫阳亏虚不固,则汗出;寒湿入里,里阳亏虚,脾虚不运,则短气,小便不利,或身微肿。此病情久而深重,既有风寒湿滞留肌肉关节的典型症状,又有表里阳气俱虚的特征。故治以甘草附子汤益气健脾,温经助阳,祛风除湿。

【原文】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1]主之。(伤寒论:175)甘草附子汤方甘草二两(炙)附子二枚(炮,去皮,破)白术二两桂枝四两(去皮)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止复烦者,将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为始。

注释:

[1]甘草附子汤:此原文与《金匮要略》相同。方药炮制及方后语稍有差异。

【用方思路】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治疗风寒湿痹证,方中关键药即桂枝、附子、白术,共用药即附子、甘草。临证若风甚者,重用桂枝;阳虚寒湿甚者,重用附子;湿甚者,重用白术,或并用苍术;骨节疼烦掣痛,加乳香、没药、地龙、蜈蚣、乌梢蛇等;久病气血虚损者,加人参、黄芪、当归、芍药、川芎等。甘草附子汤临床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强直性脊椎炎、坐骨神经痛、痛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疾病。

【医案举例】谢映庐医案:高某,得风湿病,遍身骨节疼痛,手不可触,近之则痛甚,微汗自出,小便不利。时当初夏,自汉返舟求治,见其身面手足俱有微肿,且天气颇热,尚重裘不脱,脉象颇大,而气不相续。其戚友满座,问是何症。余曰:此风湿为病。渠曰:凡驱风利湿之药,服之多矣,不惟无益,而反增重。答曰:夫风本外邪,当从表治,但尊体表虚,何敢发汗?又湿本内邪,须从里治,而尊体里虚,岂敢利水乎!当遵仲景法,处甘草附子汤,一剂如神,服至三剂,诸症悉愈。可见古人之法,用之得当,灵应若此,学者可不求诸古哉。[谢映庐谢映庐医案·伤寒门.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探《金匮要略》中湿病的治法
《金匮要略方论》学习笔记39
甘草附子汤
甘草附子汤治肩周炎,加姜黄、海桐皮。肩臂疼痛
【精讲伤寒】刘渡舟老先生:甘草汤类方
刘渡舟老先生讲透“甘草汤类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