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券商股的估值

截至2016年1月8日,24家上市券商中按PB值从低到高排列12家如下(附动态市盈率):

 

01海通证券 PB1.51 PE10.53

02中信证券  1.53   9.57

03华泰证券  1.53   10.25

04国泰证券  1.74   10.06

05广发证券  1.76   9.32

06国元证券  1.87   12.01

07方正证券  1.98   12.95

08光大证券  2.02   9.52

09东吴证券  2.31   12.33

10招商证券  2.35   9.13

11国海证券  2.37   16.10

12东北证券  2.63   9.44

 

16申万宏源  2.95   12.22

 

 

证券行业:莫忘券商股结构性风险(节选)
证券导刊(深圳)

(2011-04-19)


  自营赚得1块钱EPS和经纪赚得1块钱EPS估值一样吗?

  我们注意到投资者在采用PE法对公司股票估值时,往往会忽略到EPS本身的结构和质量,最常见的盲区就是忽略了经常性损益和非经常性损益,这在持续上涨的牛市氛围中更是如此。比如2007年一季度公布业绩同比增长100%,就有投资者认为2007年上市公司总体利润将比2006年翻番,从而使得2007年预期PE可以降低一半。

  我们知道,2007年一季度利润增长有相当部分是来自于上市公司交叉持股一次性实现的帐面盈利,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成为这类股票价格进行重估的催化剂。但这种盈利显然不及公司主业那样具有可持续性,因此也不能采用PE估值法,更适合采取PB估值法或RNAV法。

  证券公司是以经纪、自营、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为其主业的金融中介机构,其自营帐户实现的盈利应该按照PE还是采取PB估值?我们认为经纪、投行、资产管理业务采用PE估值,自营业务采用PB估值比较合理。

  在国内自营业务历来就是个高风险业务,2001年~2005年中国本土券商陷入行业性危机主要是与其自营规模偏大和超负荷债务性资产管理业务有关,市场下跌和券商危机形成了内在恶性自循环。自2005年底起始的股市大反转,使得很多濒于破产边缘或正处于接管阶段券商再次见到了希望,有相当部分券商的盈利就来自于股票自营跌价准备的冲回。从这种变化我们可以看到,一家以自营收益为主要利润来源的券商面对经营和破产风险要显著高于以经纪、投行和资产管理业务为主的券商。自营投资一旦操作不善或遇上市场行情的不利其对券商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如果一家券商可能的存续期只有2~3年,又何来给其公司以20倍甚至30倍的PE估值?

  经纪、投行和资产管理业务属于中低风险业务,即便运营不利也不至于会对券商产生毁灭性打击,这些业务产生EPS质量要显著高于那些以自营为主的券商,所应享有的估值水平自然要高。

  投资者在选择券商股投资时要注意分析盈利结构和质量,对参股这些券商的上市公司也要去伪存真,优先选择参股创新类券商的公司,比如参股国泰君安、广发证券、招商证券、国信证券、东方证券等券商的公司股票,但同时也要注意对于那些自营收益/净利润比例较高的创新类券商给予估值折扣。

  国际投行的估值水平远低于国内券商,成长性差异是根本吗?

  我们注意到美国投行的PE估值平均在15倍左右,PB估值在3倍左右,交易所PE在38倍,PB在10倍。

  从目前我国券商估值水平看,与交易所估值水平大致相当。原因之一在于我国券商正从产业初创期进入高速增长期,现在的高估值将来会被不断增长的盈利所填充;原因之二在于我国券商仍然是稀缺资源,存在供给瓶颈限制,尤其是在综合治理整顿后,券商数量有了很大减少,营业部大量排队现象说明券业的增长空间相当大。

  美国券商股估值内部存在重大结构性差异,大家熟知的高盛、美林、摩根斯坦利等PE只有10倍左右,PB在2~3之间,嘉信理财等以经纪业务为主的券商PE有27倍,PB有5倍。从业务结构可以看出,嘉信理财业务收入来源没有自营收益,而高盛有相当部分来自于自营收益,这种业务结构上的差异体现为估值的差异。

  我们认为国内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本土券商股时一定要注意区分自营收益和非自营收益对券商股估值的影响,对不以自营收益为主,具有稳定盈利模式的券商股应给予以估值溢价,这一点从交易所较高估值水平可见一斑。

  从台湾经验来看,1997年前台湾金融股指数估值5-6倍以上PB,1991年曾一度达到11-12倍PB,PE水平中轴线在35-40倍左右,目前只有13倍PE和1倍PB,这主要是与当时台币升值推高券商股估值有直接关系。我们认为在人民币持续升值趋势下,国内券商达到台湾券商升值期间估值水平并无不妥,甚至超越的可能性都存在,稳定盈利模式的券商股应给予更高估值。

  券商股的大幅上涨在别国是否也出现过?

  从历史经验看,券商股的大涨往往与本币升值同步发生,这一点从韩国和台湾的经验数据可以直观看到。

  1985.1-1989.12韩币从830.6Won/US$升值到679.6Won/US$,升值22.2%,韩国券商股上涨47倍,保险股上涨15倍,银行股上涨8倍。

  1987.1-1989.12台币从35.244TW$/US$升值到26.143TW$/US$,升值34.8%(1985.1-1989.12升值50%),金融股上涨17倍。

  在本币升值期间券商股上涨具有基本面支撑,体现为整体市场市值的扩张和交易量的放大,这一点已经体现在中国A股市场中。我们认为,只要人民币升值趋势不止,券商股的上涨也将不止。太阳底下并没有发生新鲜事,历史仍将重演。 

 

 

从PB看券商估值

刘强

(2014-12-28)

 

 

  以A股为例,我们选择若干年的年内高低点来进行比较。证券业平均PB由2005年的2.5x左右开始持续提升至2007年最高点13.5x;之后股市下跌,证券业平均PB开始降低,2008年最低降至1.68x;2009年,四万亿刺激计划投向市场,股市开始回升,最高升至4.16x;2010年股市再次步入熊途,佣金率大幅下降拖累券商股估值,2012-13 年券商股估值长期维持历史低位1.6x左右2014年下半年随着股市回暖逐步回升、市场情绪显著乐观,证券业平均PB 由6月末的1.5x提升至年底的5.4x左右。另一个估值指标,市盈率,呈现出同样的特点,只不过波动幅度更小。2007年大牛市中达到40x,2012/2013年维持在22x左右小幅震荡,2014年底券商股强势上涨后,对应于2014年预测业绩的为50x左右。
  按照中信证券和瑞银证券等多家研究机构的报告,我们总结出若干家大券商和中小券商的预测业绩和估值水平,如下表所示。


 

  从大券商的估值水平来看,2015年PB位于2.40x至3.82x区间,PE位于23.62x至27.99x区间。无论是和近两年的预期增速比,还是和A股2007年牛市、美国投行在牛市的估值水平比,并未高估!龙头中信证券经历了将近152%的涨幅后,站在当前时点往后估算,只要券商股和大盘指数互相加强的逻辑没有遭到成交量急剧下降和政策风险的破坏,目前的股价正好反映了合理的估值水平。那么,在这一轮牛市中,券商股的股价涨到什么时候开始会有巨大的回调风险呢?说句实话,笔者无法预测出来。但是,我们可以从更长期的时间维度来观察中国证券行业的发展空间到底有多少。
  中国证券市场尚未成熟,例如,长期受制于监管过严,创新空间受限,市场化程度不够。当前证券行业的盈利规模、资产规模均处于低位。我国证券行业总收入/GDP、总资产/GDP长期大幅低于美日等成熟资本市场。2013 年美国证券行业总资产/GDP 为32%,预计中国这一指标在2014年可以达到4%。2013年美国证券行业总收入/GDP为2.02%、日本为0.86%,中国仅0.28%。2014年下半年A股市场走牛,成交量一度超过万亿,即使考虑这一情况在内,中国证券业总收入/GDP也不超过0.36%。因此,2014年12月17日收盘后,中信证券的总市值达到536亿美元,荣登亚洲第一,全球第四,仅次于高盛、大摩、瑞银,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巨大空间。

 

 

券商股的估值高不高?

扬韬

(2015-01-26)


  申万宏源首日亮相,市值直奔3000亿元,网上不少人大呼高估了(友文注:申万宏源发行价4.86元,首日开盘17.77元,最高21.20元,最低16.37元,收盘19.65元,换手37.67%;2016年1月8日收盘9.21元)。对此,扬韬颇不以为然。申万是否高估,要等过几年才能知道。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它即便有泡沫,也没法跟中石油当年相比。何以故?

  申万宏源上市,竟然有人说是第二个中石油。荒谬。中石油上市前一年,股市涨幅超过200%,迭创历史新高。按照A股股本计算的当时市值逾7万亿元,A股时价比H股高200%。那真叫一个疯狂。申万上市前股市只涨了半年,涨幅60%多,市值不过3000亿元,甚至不如中信证券,很多人胆战心惊怕跌,完全是两种情况啊。
  扬韬现在要回答很多人的疑问:为什么券商股不算高估呢?

  首先,宏源证券最早是新宏信,或者叫宏源信托。2000年9月完成改制后,更名为宏源证券,是国内最早的上市券商。另一家上市的券商是中信证券,是3年后才在上证所上市的。

  好了,2000年完成改制的宏源证券,当年底的市值是82亿元。同期,民生银行的市值恰好是300亿元。记住,此时,民生银行的市值是宏源证券的3.66倍。

  3年后,2003年底,宏源证券的市值是40亿元,没错,比高峰期下降了一半多。而民生银行的市值是340亿元,反而增加了10%多。此时,民生银行的市值是宏源证券的8.5倍。

  3年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使得民生银行小步前进而宏源证券跌去了一半呢?老股民知道,新股民不知道。

  中间风云变幻,又过了10年,2013年10月底,宏源证券停牌前的市值是320亿元。此时,民生银行的市值是2500亿元,仍然是宏源证券的8倍。

  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经过13年的发展,民生银行的市值增长了750%而宏源证券的市值只增长了300%?
  如果你熟悉中国股市的历史,还可以回头去问:2000年之前的券商和银行发展就是合理的吗?
  你可以不知道答案。我们再看另一组数据:
  2001年,中信证券(与宏源证券相比,它是一家真正的全国性券商)的净利润是11.3亿元。2013年,它的净利润是52.4亿元。12年时间,增速360%。你知道它的年化增长是多少吗?是13.6%。
  可是,中国的GDP在此期间从10.9万亿元增长到56.8万亿元,增长420%,年化14.7%。
  啥意思?所谓现代经济的重中之重,金融行业的龙头,中信证券的净利润增速竟然不及国家GDP的增速,这是为什么呢?
  好了,我们还是用民生银行来对比,虽然相比当初的中信证券,民生银行只是一个二三级银行。2001年,民生银行净利润增长170%,达到6.46亿元。  2013年,民生银行净利润422.8亿元。
  看看,民生银行12年,利润增长64.5倍!
  一个大券商,12年利润增长3.6倍;一个不算大的银行,12年利润增长64.5倍。说明什么呢?

  我们只要随意拿出几家银行和券商来对比,都能发现同样的现象。从2001年到2013年,中国的证券业失去了整整12年!在2001年前后的证监会管理时期,从香港聘请了类似梁定邦、史美伦等一批所谓高手,对中国证券业进行了史无前例的残酷打压。这种打压的结果,就是中国证券商的第一代领导人几乎只有两个去处:监狱或者国外。据估算,当时稍微有点名气的券商老总,大约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人(比如当时湘财证券的老总)幸免遇难。几乎所有券商都进行了一轮大洗牌,而这种洗牌的代价是发展的步伐几乎完全停滞。

  一个可列举的现象其实是证券投资咨询行业。1998年规范的时候,还有110家机构。后来被严厉打压,到2005年的时候勉强发展到150-200家机构。到2013年,可笑的是竟然不足100家机构。15年时间,一个行业的公司数量竟然是缩水的,这叫管理吗?这还是证券行业吗?

  所以,肖钢现在所做的一切,放松管制、取消审批、简政放权、扩大机构活动自主权,其实只是对过去12年证券市场管理乱像的一次拨乱反正,是早期的修复性工作而已。或者说,如果没有那荒唐的12年管制,中国的证券业本来应该跟现在的银行业并驾齐驱!

  那么,当坚冰消融,券商逐渐获得了经营自主权,并得到了政策上的扶持,如融资融券、期权、做市商等,券商未来的发展速度应该是怎样的?

  好,此时我们再看中信证券、申万宏源、海通证券这些大券商,他们的动态市盈率不过区区30倍,估值很高么?
  好吧,让历史告诉我们:2001年底,民生银行的市盈率是50倍。而今天,它的市盈率是8倍。你说2001年高估了还是现在低估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玉柱国寿增持民生口水战:低估值引银行暴动
银行ETF最大机会?7家银行10年估值对比,过去10年投银行回报牛
股票期权,大资金忙布局上证50ETF
如何寻找好公司的好价格?
价值at风险: 【记录】新股的历史性时刻 记录新股的历史性时刻,留存这些离谱的市值、PE、PB(注:部分新股因为刚上市不久故PBPE较低,部分新股仍在无量涨停中,...
券商的估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