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人留念,乾隆题字,齐侯取水,这里是济南人眼中的华不注山

济南东北,有华不(音夫)注山,海拔不高,风光旖秀,山下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的华泉。华不注山又称华山,之所以闻名于世,因为它曾经是春秋时代古战场,齐国与晋国之间的“鞌之战”即发生于此。

史料记载,“鞌之战”以骄傲的齐国军队惨败收场,被晋军追着跑,“三周华不注”,幸亏手下忠实的大臣舍命相救,才得以逃生。

今天来说说济南华不注山下的这场战争。

华不注山的碎碎念

华不注山,古称“金舆山”,济南人也称“小华山”,被誉为济南第一历史文化名山。因山势像朵莲花注水,而得名华不注(莲花浮于水面)。被明代学者刘敕收录于《历乘》所列历城十六景之一,称为“孤嶂凌霄”。又是济南胜景“齐烟九点”之首。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此山风光甚佳,“单椒秀泽,不连丘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障特拔以刺天,青岸翠发,望同点黛。

盛唐诗人李白曾经四次到访齐州(济南),也曾登临华不注,留下《昔我齐都游》的名篇,其中有“兹山何俊拔,绿秀如芙蓉”名句,大诗人此行无疑给华不注山注入了强大的文化历史基因。

宋代诗人曾巩位列唐宋八大家,官居齐州知州(相当于济南最高行政长官),世称“南丰先生”。文人总有山水情结,曾巩《元丰类稿》中,收录题咏济南风物诗作六十多首,有一首《华不注山》诗作,被称作华山绝唱,除了描写山色美景,还提到了春秋时代齐晋之战,“高标特起青云近,壮士三周战气酣,丑父遗忠无处问,空余一掬野泉甘。”此处“野泉”,就是今天的名泉“华泉”。

大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著名画家赵孟頫回到故乡浙江,为好友周密画了一张《鹊华秋色图》,描绘鹊山和华不注山双峰并峙,成为济南美景的经典画作,题跋中作者写道,“齐之山川,独华不注最知名”。 在另外一首《趵突泉》诗中,也将华不注山与趵突泉并列,“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

大清乾隆十三年(1748),时年三十七岁的乾隆意气风发,南巡济南时登临鹊华桥,眼前景色让他想起了赵孟頫的画作《鹊华秋色图》,作为中央集权的领导核心,只需一个眼神,马上就有人飞奔皇城,从内府取来画作呈上,乾隆对图揽境龙颜大悦,御笔“鹊华秋色”四字。名作加持,皇帝颂扬,让华不注山的名气瞬间达到历史巅峰,成为天下人争相一睹的景观。

华不注山的由来,文人奇思妙想,还是百姓口口相传

华不注山的第一次闻名天下,应该是被记载于《左战》中齐晋两国之间的一场战争,此战的结果是“齐师败绩,(晋)逐之,三周华不注”。

关于“华不注”的名称由来,最普遍的说法,此山周无牵连,如同花苞,是“含苞待放的莲花浮于水面”之意,其实这也有些争议存在,最简单的一种,老济南人以为根本没有那么复杂,“华不注”直接就是山东话“花骨朵”的谐音。

花、华,古义相通,就是花朵的意思,那么为什么华不注的“不”发音为“浮”?

据西晋时代学者伏琛《三齐略记》,曾记载“不”古音“跗”,比如诗经中“鄂韡韡”的不发音为“跗”,花萼之意。

明代著名学者杨慎在《丹铅续录·卷二·花足曰萼》条目下,进一步解释,“跗”通“趺”,都是脚的意思,花的脚即花萼。所以“华跗之注于水”,通俗点说,就是“花萼插在水里,花骨朵泡在水面上”,这就是华不注山的名字由来。

如此训诂,貌似对谜团的解释就通畅了很多。清初著名诗人王士禛《秋游华不注》中“花萼跗明水”一句,把华不注山形容为花萼载于水面,也认可了历代学者这个说法。

又有学者从古音古意考察,清代学者钱大昕即提出“古无舌上音”,通俗地讲就是,上古时期的发音系统,没有zh、ch、sh等舌上声母。据此原理发音“华不注”一词,则贴近了“花咕嘟”三个字,而很奇妙的山东方言中,“花骨朵”又读作“花不嘟儿”,是不是更像“华不注”的发音了呢。所以,文人总是浪漫的幻想,老济南们的说法或许才是事情的真相。

齐晋“鞌之战”,齐顷公围着华不注跑了三圈

齐、晋鞌之战发生于公元前589年的夏六月,地点就在鞌(今山东济南),战争过程记载于《左传》中,最终以晋国胜利而告终。

春秋战国,列国争雄,这其中的势力平衡非常重要。迫于楚国的压力,晋景公考虑与东边的齐国鲁国结盟,共同对付南边的邻居楚国。晋景公对此次外交是非常重视的,安排国家的重磅人物,一个叫郤克的男子出使,这位可不是一般身份,他是晋国的中军统帅,绝对的实权人物。

《左氏·宣公十七年》记载“晋侯使郤克征会于齐”。

郤克奉命首先去了较近的鲁国,鲁宣公听闻来意,盛情款待,然后安排上卿季孙行父陪同郤克一起到齐国结盟。恰恰路上遇到前往齐国的,卫国上卿孙良夫和曹国公子首,四人搭伴而行倒也热闹。

大家到了齐国,按外交礼节即到朝堂拜见齐顷公。齐顷公一听是四国来使,不敢怠慢,但是见到四位使节后,却又感觉太搞笑。因为这四位也实在太巧,皆有残疾,郤克战斗受伤留下跛足,其他三位也是秃头、独眼、驼背。便以此借机设计场景,以四国使臣的缺憾取悦自己母亲萧太后。

且不说其他三国,单说郤克出身晋国贵族,从小养尊处优,地位高贵,又是第一次出访,外交经验不足,如何能受得了这般当众羞辱。齐顷公对四国结盟其实很有诚意,也很高兴,搞了一出玩笑活跃气氛,没想到严重失仪诱发了晋国、鲁国、卫国和曹国的歃血联兵,执牛耳者郤克更是撂下狠话“所不此报,无能涉河”。

齐晋两军在鞌山(今北马鞍山)附近摆下战场,齐顷公很不幸高估自身实力,遭遇四国联手打击溃败。晋军紧追不舍,郤克更是发誓活捉齐顷公。齐顷公无奈,围着华不注山逃窜,史载“齊師敗績。逐之,(齐顷公)三周华不注”,围着华不注跑了三圈,可见形势非常危急。

关键时刻,齐国大夫逄丑父换上齐顷公衣服,乘着他的銮舆吸引敌军注意,让齐顷公混装成小厮泉边取水,才得逃离升天。当丑父的车跑到华泉附近时,被晋军抓获。郤克听说他是为君父牺牲自我,感念大义就放了他。后来鲁国卫国促成大家讲和,晋国郤克也消了气,齐国消除了战争危机,却从此元气大伤。

由于停过齐侯的车驾,华不注也被称作金與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登华不注山(原创)
乾隆为心爱名画题跋9处,身临其境后却大怒:画反了,烧掉
昔日济南:历史上有人曾建议定都在济南华不注山的脚下
齐晋鞌之战与华不注山
《诺皋记上卷》:众神4
济南这座华山的前世今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