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渤海国的文化
userphoto

2023.02.13 山东

关注

渤海政权建立后,在继承与发扬本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吸收盛唐文化,渐渐形成了灿烂的渤海文化。

教育

渤海人非常重视教育。早在公元714年(唐玄宗开元二年),渤海高王大祚荣便'令生徒六人入学'。这是渤海派首批留学生赴唐都长安求学,也是渤海最先发展教育的重要举措。此后,渤海历代国王都派学生入唐学习。像赴唐留学的李居正、李永朝、高寿海、解楚卿、赵孝明、刘宝俊、高元固、乌炤度和乌光赞父子等。他们学成回国后,都成了善于治国安邦的栋梁之材,其中李居正担任了重要职务,'位在公卿'。乌氏父子在唐朝参加'宾贡试'(专为周边少数民族及外国留学生设立的科举考试),先后取得了进士及第的功名。

渤海十分重视国内普及教育。渤海建立政权后,陆续建立了相应的教育机构和各类学校。在中央机构中设立胄子监,是主管教育的最高机构。还设立了文籍院,专门管理图书典籍和撰写碑志、祝文及祭文等事宜。同时,仿照唐朝建立了国子学等中央官学以及算、律、书、医、航海、天文等各类专门学校。各类学校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这些学生毕业后,许多人得到了国家的重用。而无论赴唐求学的留学生,还是在国内接受教育的学生,他们所学的都是《诗经》《尚书》《易经》《礼记》《春秋》《论语》等儒家经典,都受到了儒学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渤海国的教育为儒家文化在渤海国的传播和普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佛教

在东北地区,最早传入佛教的是高句丽,始于东晋末期。公元713年(唐开元元年)渤海国与唐朝正式建立隶属关系时,渤海国高王大祚荣立刻派人到唐朝请求'入寺礼拜'。从此,佛教在渤海国广泛传播。随着佛教在渤海国的传播与盛行,越来越多的渤海人成为虔诚的佛教信徒,以致在渤海社会中形成一个人数众多的僧侣阶层,有些僧侣成了高僧,成为社会名流。

公元814年,高僧释仁贞作为外交使节的一员访问日本,从事佛教活动,日本嵯峨天皇授予他'从五位下'的官衔。公元825年,高僧释贞素从渤海到山西五台山,把日本天皇奖给僧人灵仙的百两黄金和书信捎给灵仙。当年出使日本时将灵仙托他转交给日本天皇一万颗舍利、两部新经及造敕五通如数转交。在劍海国与日 本的交往和文化交流中,劍海的僧侣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特别 是释仁贞还与日本诗人多有交往,其诗作至今仍保留在日本的《文化秀丽集》中。

文学

圣武天皇

在唐代文学、诗歌的影响下,渤海的文学发展达到了较高水平,涌现出文赋、诗歌等许多文学形式。特别是以唐代骈文写成的书牒、表文、碑文等作品,具有颇深的文学造诣。比如,渤海国王大武艺致日本圣武天皇的国书,全文只有172个字,却包含渤海国情、睦邻愿景、友好结盟及使节身份等,可谓内容丰富,文字优美,辞藻华丽,是一篇文采横溢的上乘之作。

再如,公元858年渤海中台省致日本太政宫的牒书。文章说:'扶桑崇浪,日域遐邦。欲占风而挂席,期阻岁而寄音,泛泛轻舟,罕过沃云之水;拳拳方寸,弥增披雾之情。所隔年度日,天转律移。想寻修之旧贯,近周回之星纪。酌展亲于古典,遵继好于前章。凭事表情,善邻置礼,恋怀转切,不待前期。'全文仅有90字,用词精当,对仗工整,韵律和谐,表意准确,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渤海进入中后期,用汉语写作者更是人才辈出,代表人物有杨成规、周元伯、王文矩、李居正和斐氏父子等,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汉语作家。

在渤海文学中,诗歌占有重要的地位。渤海人常用诗歌来表达思想情感和精神寄托。其诗歌讲究格式的整齐划一和韵律声调的优美和谐。渤海诗歌有五言、七言律诗、七绝和乐府等多种体裁,其中七言歌行体的古风、五言律诗和七言绝句,与唐代盛行的格律诗如出一炉,而且多为佳作。

当时最著名的诗人有王孝廉、杨泰师、高景秀、释仁贞等。比如,王孝廉的《出云州书情寄两位敕使》,诗曰:'南风海路连归思,北雁长天引旅情。颇有锵锵双凤舞,莫愁多日往边亭。'文采飞扬,情真意切,堪称'造语工丽,宛然唐人风韵'。王孝廉另一首上乘之作《在边亭赋得山花戏寄两个领客使并滋三》曰:'芳草春花色甚明,初开似笑听无声。主人每日专攀尽,残片何时赠客情。'此诗为触景生情,感怀友人之作,文思流畅,具有很高的文学造诣。

再如,渤海副使 杨泰师,公元795年在日本期间,他夜闻邻女捣衣声,顿生思乡之情,于是便作《夜听捣衣诗》一首。其中有这样的诗句:'自从别国不相闻,今在他乡听相似。不知彩杵重将轻,不悉青砧平不平!遥怜体弱多香汗,预识更深劳玉腕。'此诗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怀念,对柔弱捣衣女的怜悯,流露出对异国风情的感怀,实乃为歌行体七言古风的精品之作。

刘禹锡

渤海诗歌的发展深受唐诗的影响,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诗人的作品,通过各种渠道传入渤海。诗作巨匠刘禹锡的诗句:'渤海归人将集去,梨园弟子请词来',就反映了唐诗传入渤海的情景。渤海的许多上层人物和名士,常把唐诗佳作书写在屏风上,时常揣摩欣赏。晚唐诗人徐夤曾作诗感叹:'折桂何年下月中,闽山来部我雕虫。肯销金翠书屏上,谁把刍荛过日东。郯子昔时遭孔圣,繇余往代讽秦宫。嗟嗟大国金门士,几个人能振素风。'正因为渤海人积极学习吸收唐诗的优秀成果,才使渤海的诗歌在较高的起点上取得辉煌的成就,蜚声海内外。

此外,音乐、绘画、雕塑和舞蹈等,也是渤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渤海人创作的'渤海乐',就是中华民族音乐宝库中一支瑰丽的奇葩。渤海乐对日本音乐产生了重大影响。据史料记载,公元740年,渤海使己珍蒙赴日本演奏渤海乐,引起日本朝廷的高度重视,日本派内雄远涉沧波进入渤海学习渤海乐。后来,渤海乐成为日本宫廷音乐。中原的绘画艺术对渤海影响深远,在许多壁画中,女性粉面朱唇,细眉小口,面部丰腴,颇具唐风。武士造型生动,个个传神,其写实手法以及遒劲的线条,与唐画别无二致。渤海的雕塑遗存,可以反映出渤海较高的造型艺术成就。在雕塑中,尤以石雕、陶雕见长。近年出土的石龟趺,龟首前伸,双目直射,四肢蹬地,厚重稳健,形象刚猛,栩栩如生,生动地反映了渤海雕塑艺术古朴无华、气势恢弘的艺术风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观唐习律49 来自神秘王国的王孝廉 传世5首诗都在日本写成
沈文凡、李莹:唐代渤海国聘日使节诗歌初论
《紫式部:源氏物语》第四章:冲击、影响与融合(2)
白居易诗歌与日本古代文学
中国通史 第五十集 唐朝对外关系(2)
韩国史书详解:建立了早期日本,8000年之间战争胜率8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