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徐州,苏轼的高光时刻

“历典(掌管之意)八州,身行万里”,苏轼一生辗转各地为官,先后做过八个州的最高长官,分别是杭州、密州(今山东诸城)、徐州、湖州、登州(今山东烟台蓬莱市一带)、颍州(今安徽阜阳)、扬州和定州。其中以徐州和杭州的任期最长,政绩也最为卓著。

苏轼在徐州两年整,于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二十一日到任,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十日离任前往湖州。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历史终将铭记实干者。“古彭州官何其多,千古怀念唯苏公”,徐州目前所整修、恢复、新建的苏轼遗迹与纪念景点有50余处,在全国首屈一指。其中,以云龙山、云龙湖为中心的风景区,是全国最大的苏轼文化游览区。

40岁知徐州

仕途上最为阳光灿烂的日子

熙宁十年(1077年)4月,时年40岁的苏轼从密州知州调任徐州知州。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说:“徐州不仅是个大城市,地控鲁南,一向为军事要冲。”苏轼在《徐州上皇帝书》中说:“徐州为南北之襟要,而京东诸郡安危所寄”,可见他对自己被派往“兵家必争之地”的徐州任职还是较为满意的,有被皇帝委以重任之感。

专家认为,苏轼的政治生涯是从徐州真正开始的。在徐州的两年中,苏轼率领徐州军民抗洪水、挖煤炭、抓冶铁、治旱灾、防瘟疫……深受百姓爱戴,被尊称为“亲民太守苏徐州”。因为抗洪保城有功,他还受到皇帝嘉奖。这段岁月,是苏轼在仕途上最为阳光灿烂的日子,也可能是他人生中感到最有成就感的一段日子。

对于寻找煤炭、解决群众取暖一事,苏轼曾撰诗文说:“君不见前年雨雪行人断,城中居民风裂骭。湿薪半束抱衾裯,日暮敲门无处换。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瑿万车炭。”苏轼的《石炭并引》中记载:“彭城旧无石炭。元丰元年(1078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

如今,徐州黄楼上的诗联“碧水柔波,不尽黎民厚意;黄楼明月,长留太守清风”,常被人们看作是做官要担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警示。

“过家不入”

“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记载:“(1077年)八月二十一日,苏东坡到任三个月之后,洪水到了徐州。……黄河现在是在徐州以北约五十里处向东方决口(今河南濮阳一带),水势开始蔓延,淹没了几百方里。水到徐州城边时,被城南的高山所阻,于是继续高涨,到了九月,水深达到两丈九尺。水高一度超过了徐州城内的街道。苏东坡奋不顾身,抢救城池。有几十天不回家过夜,住在城墙上的棚子里,监督加强外圈的城墙。”

面对洪水,苏轼喊出了“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的声音,组织、带领徐州军民进行了一次可歌可泣的抗洪斗争。《宋史》记载苏轼“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苏东坡传》记载:“洪水威胁徐州城四十五天。在十月初五,黄河又回到旧水道,往东在靠近海州处入海,洪水才开始撤退。”

在苏轼所处的北宋时期,徐州故黄河曾是汴水河道,汴、泗二水的交汇处,如今在徐州市区坝子街桥畔建有“汴泗交汇”碑。

“徐州俨若杭州”

云龙湖曾有“苏伯湖”雅称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东坡处处有西湖”,苏东坡任职的不少地方现在都保留着西湖的美谈佳话。例如,杭州西湖、扬州瘦西湖、惠州西湖、颍州西湖,等等。

熙宁十年(1077)六月,苏轼和弟弟苏辙前往徐州西南汉王庙(今拔剑泉景区)祈晴,苏辙写下《徐州汉高帝庙祈晴文代子瞻》《彭城汉祖庙试剑石铭(并叙)》两篇文章记之。回城时,途经云龙山下一片洼地(石狗湖),苏轼对苏辙说:“若引上游丁塘之水以注,则此湖俨若西湖,而徐州俨若杭州”。

为缅怀苏轼当年的治水之功,云龙湖曾有“苏伯湖”之雅称。《重修云龙湖碑记》记载:“云龙湖向以石狗湖之名,上承玉带河,溯源拔剑泉,下与奎河相通,雅称苏伯湖,以缅东坡治水之功也。”

《重修云龙湖碑记》载:“徐州市人民政府于1958年浚湖工,清淤叠堤,穿渠起闸,军民劳作,两易寒暑,八里长堤北卧,万亩绿波荡漾。1960年2月工竣之日,始有云龙湖之新称。”

1994年12月11日,云龙湖与杭州西湖结为“姊妹湖”。苏轼笔下“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的浪漫,已成为云龙湖的一个标志性符号。

“洗盏拜马前”

万人相送,写下九首告别诗

据学者研究,苏轼在徐州两年,创作365篇诗词文赋,平均每两天一篇,记录和见证了他在徐的业绩,构成了独特的“徐州苏轼文化”。

苏轼离别徐州时,百姓与他彼此恋恋不舍。苏轼为此写下《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五首》《江城子·别徐州》《减字木兰花·彭门留别》《留别叔通、元弼、坦夫》《灵璧张氏园记》等9首告别诗。这是他一生中写送别诗文最多的一个地方。

离开徐州那一天,苏轼骑马出城,发现城门内外已密密麻麻挤满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父老乡亲。此情此景,苏轼深受感动,含泪写下《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五首》,其一曰:“父老何自来,花枝袅长红。洗盏拜马前,请寿使君公。前年无使君,鱼鳖化儿童。举鞭谢父老,正坐使君穷。穷人命分恶,所向招灾凶。水来非吾过,去亦非吾功。”

分析这九首送别诗,徐州苏轼研究专家陆明德在接受封面新闻采访时说:“送行的队伍,从衙门口一直延伸到云龙山下,延续到汴水河边的码头,规模之大,前所未有;割蹬截鞭,千方挽留,前所未有;马前跪拜,敬酒送别,千恩万谢,前所未有;马上走笔,一连五首,前所未有。马上走笔,即情赋诗,必须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具有高超的书法艺术。一连五首,在中国文学史上绝无仅有。”

“背归鸿,去吴中”

“将去不忍”,把徐州当成故乡

苏轼是由汴河水路离开徐州的。苏轼在由徐州调知湖州途中写作的《江城子·别徐州》曰:“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此词化用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诗意,将积郁的愁思注入即事即地的景物之中,抒发了作者对徐州风物人情无限留恋之情。

“背归鸿,去吴中……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此时鸿雁北归,我却要到飞鸿过冬的湖州……想要让泗水寄去相思的千点泪,怎奈它流不到湖州地。“背归鸿”,情真意切,显然苏轼已把徐州当成了他的故乡。

在《灵璧张氏园记》中,苏轼还表达出在徐州隐居归老的念头:“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东坡为何泪洒徐州
徐州云龙湖导游词
这两个“姊妹湖”远隔千里,牵线“红娘”竟然是苏东坡
【鲁院折页03】:(江苏)周淑娟‖《城春草木深——苏轼在徐州》(随笔)
关于苏轼的故事
追寻苏轼走遍他的人生之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