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可能不是真相|刘勰隐居的定林寺究竟在哪里?
userphoto

2023.04.07 山东

关注

山东莒县,西面二十里有浮来山,沿山道一路向前,不远处道旁可见有“刘勰故居”字样的文保碑,沿此继续前行不远,右手石阶上,儒雅别致的一排房舍,就是著名的省级文保单位莒县定林寺。

一座并不多大的寺院,也没有传统佛教规制的建筑格局,唯一可圈谈的是院内一株历经四千年沧桑的银杏树。这里还是传闻中南北朝著名的文论家、学者刘勰的隐居撰述处。

实际上,国内与刘勰有关的定林寺有两座,一座在莒县浮来山,另一座在南京紫金山。问题是,刘勰抄经和创作《文心雕龙》的地点,是在莒县“定林寺”还是南京的钟山“定林寺”?

有学者认为,刘勰的家乡虽然是莒县东莞村,但实际上他早期与佛寺的生活、校经等,应当还是在南京的“上定林寺”。实际上,唐代学者在修撰《梁书》的时候,已经有了这样的看法,认为虽然莒县有一座定林寺,却“非彦和(刘勰字)校经之定林也”,直接否定了刘勰在莒县从事佛教活动的可能性。

恢复刘勰故居,莒县定林寺的努力

无论南、北定林寺,可以肯定一点,定林寺是古代著名文论家、南北朝的刘勰隐居校经和撰写《文心雕龙》的地方。

按照这一历史传闻,上世纪八十年代莒县当地政府即着手对浮来山定林寺进行整修,在寺中的藏经楼中修建“刘勰纪念堂”, 门额上镌刻的“校经楼”三字,是郭沫若于1962年所题写,楼内陈列刘勰坐像、生平事迹,展示了部分《文心雕龙》各时代的版本。

据说,刘勰家境贫穷,年轻时寄居此地读书研学十一年之久,学业有成回到京师供职的时候,“勰为文长于佛理,京师寺塔及名僧碑志,必请勰制文”。寺院中有碑刻也出自他的手笔,比如寺中“象山树”篆字碑刻,留有“隐士慧地题”款,据传慧地即是刘勰奉梁武帝之名出家为僧的法号。《文心雕龙》是归隐定林寺之后,为文学创作正本清源历时三年的心血结晶。

最值得一看的,还有寺中高耸入云的银杏树,古人有诗云“十亩荫森更生寒,秦松汉柏莫论年”,据考树龄超过四千年。据《左传》载,鲁隐公八年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于浮来”,会盟仪式就在这棵树下,见证了莒国与鲁国修好结盟“大树龙盘会鲁侯”的往事。彼时银杏树已称为“大树”,可见当时也属古树之列。当年刘勰经常在树荫下写作《文心雕龙》和翻译佛经。定林寺内“三教堂”院内,还有棵两千年以上树龄的银杏,毁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未知确实。

天监年间,刘勰受到梁政权武帝的诏令,离开了定林寺到建康从政,历任东宫通事舍人、太史令等职务。晚年,他向梁武帝萧衍请命,重返定林寺并出家为僧,法号慧地,晚年圆寂于寺中。

基于这些历史往事,1962年郭沫若除了为藏经楼题写匾额外,还为寺中凉亭题写“文心亭”名款,与《文心雕龙》相照应,而《日照县志》史料记载,古文心亭即传说收藏《文心雕龙》原作的地方。

刘勰故地在南京定林寺更靠谱

根据《梁书·刘勰传》的记载,刘勰“字彦和,东莞莒人”,父亲陈尚是朝廷的官员,做过“越骑校尉”,掌宿卫兵,俸禄二千石,与郡守同级。兄长是南朝宋政权时任司空刘秀。到刘勰的时候,刘氏家族南迁已经四代,侨居京口(江苏镇江),刘勰虽然祖籍莒县,出生却在南方,作为南朝第一个政权,“宋”立国都城在建康(今南京),这里也是刘勰兄长刘秀做官的地方。作为同一家族,刘勰的生活不太可能远离族人独自回到北方生活。

刘勰早年即为孤儿,家境转贫,他自幼好学,放弃了人生常路,转而依附到沙门僧祐的身边,史载刘勰“与之居处,积十余年,遂博通经论”。他在定林寺中,与大德僧祐生活了十余年,对于佛教经典的理解非常深刻,后来参与了寺中经卷的抄录工作,作为得力助手,僧祐主持编订的《三藏记》、《弘明集》等,都是由刘勰编辑作序。梁代的定林寺中所有经藏也都是经过刘勰校对完成的。

相传,刘勰在而立之年,曾经梦见自己手执丹漆礼器,跟随孔子南行。能够梦到与圣王先贤同行,这在古代无疑是很吉祥的瑞兆。实际上,他在《文心雕龙》中“文载道,诗言志”的主张,强调以思想内容为主,实现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的文学理论,确实开创了文学创作的新境界。

刘勰的从政履历起始,史载为“天监初,起家奉朝请。中军临川王宏引兼记室,迁车骑仓曹参军。”“天监”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的年号,自502年至519年止,前后十七年,刘勰此时接受了朝廷的虚职头衔“奉朝请”,除此之外,他兼职为时任中军将军临川王萧宏的记室,负责处理王府的章表书记文檄等事,大约相当于今天的王府秘书长。不久升为车骑仓曹参军一职。后来还担任过太末县令,据说官声政绩都很好。刘勰的政途最高时,还做过仁威将军南康王萧绩的记室,兼任东宫通事舍人。

南北朝时期政权割据兵祸不断,彼时莒县处于北朝北魏政权的控制之下,作为南朝梁政权的官员,刘勰跑到敌对国家的北魏境内寺院中,校对经典著书立说,可能性不大。更何况,刘勰后期在佛寺的抄经、著述活动,乃至更后面的出家为僧,都是得到梁武帝批准的。且不说“南朝四百八十寺”,梁代佛寺众多,甚至佛教寺院以“萧寺”代称,尽可容得下刘勰的理想抱负,单说皇帝批准自己的大臣到敌国寺院出家,似乎也说不过去。

刘勰依附僧门的真正原因

《梁书·刘勰传》记载,刘勰早孤,“家贫不婚娶,依沙门僧祐”,其实家贫并非刘勰选择释门的原因。作为曾经的仕宦家族,刘勰的父亲、兄弟都是朝廷大臣,即便家道中落,犹能“笃志好学”,只是说明他的境况不及当初盛时,却还不到娶不起媳妇的地步。实际上隐含着刘勰想要通过依附沙门僧祐重振家族的隠意。

南朝崇尚佛教,僧人佛寺众多,刘勰选择僧祐是有原因的。僧祐在齐梁时代的宗教界、政界均有相当的影响力,这位大德与当时政治名流关系密切,声望极高,许多有名望的僧众都以师礼侍奉僧祐,并且他还是许多皇亲贵胄的佛门老师。刘勰选择僧祐,是经过了慎重考虑的决定。

此外,刘勰寄居的钟山定林寺,也不是一般普通寺院。南京定林寺素有上、下两寺之称,刘勰居住的是上定林寺。定林下寺的开创者是克什米尔僧人昙摩密多,汉名法秀,元嘉十年(433)止于定林下寺,后来不满意寺址“临涧地侧”,在两年后的元嘉十二年(435)营建定林上寺,而后下寺逐渐荒废,也有一种说法,下寺就是如今的南京鸡鸣寺。

刘勰来到定林上寺时,又是五十年之后的事情了,此时的定林上寺已经是南朝名刹,佛教活动的中心,香火鼎盛一时。由于这些原因,刘勰才选择通过依附高僧名寺的方式,为自己寻找可以依靠的靠山,实现自己的大志抱负。

当然,刘勰本身的才华横溢,也的确获得了僧祐的认可。当十一年的等待过后,刘勰在僧祐的指点下,已经对佛学心有所成,然而他向往的机会却一直没有等到。所以刘勰“独善以垂文”,终于完成了一代文论名著《文心雕龙》。

刘勰故居,南北两座定林寺

实际上,直至明代碑刻中,包括现存的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万历七年(1579)、万历三十五年(1607)的《重修定林寺记》碑碣中,也都还没有关于刘勰与莒县定林寺相关的记载,都没有刘勰在莒县定林寺校经的记载。

首次出现“浮来山定林寺即刘勰校经处”的结论,已经是清晚期的同治十三年(1874)莒县定林寺的《重修浮来山定林寺碑记》中。而历代对刘勰的活动年谱进行总结时,也没有刘勰在莒县活动的迹象。

另一个存疑的地方是,刘勰早年依附的沙门僧人,是时任定林寺主持的僧祐,这位僧人是南朝齐梁时期的著名高僧,也是律学大师,人称“大学僧”,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尤其佛学修为很深。

据史载,僧祐在南朝齐政权武帝永明时期,僧祐奉朝廷敕命进入吴地,他把所有善信布施所得的财物,全部用来修造定林寺,“悉以治定林,建扩及修缮诸寺”,在此基础上丰富和充实寺院经藏,“造立经藏,搜校卷轴”

从以上记载可以推知,作为刘勰的佛教导师,僧祐的主要活动区域都在南方吴地,他住锡的定林寺,只可能是南方的定林寺,而不是北方的定林寺。刘勰从学于僧祐,也只能去南方的定林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觅文记】刘勰:穷则独善以垂文,达则奉时以骋绩(上)
刘勰
4刘勰隐居写《文心雕龙》的定林寺在哪里
春上浮来山
刘勰:一叶人生的“标本”
在日照遥想刘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