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范仲淹的一首七律,欲少祸时当止足,得无权处始安闲

北宋时期曾涌现过很多杰出的人物,其中既有蜚声文坛的欧阳修、晏殊等大文豪,也有才华横溢的苏轼、曾巩等后起之秀,但是能够出将入相的人物却是屈指可数,而范仲淹就是其中一位。

范仲淹出身贫寒,能够最终成为朝廷的栋梁之才,都得益于其不懈的努力和坚韧的品质。但是范仲淹的人生也并非一帆风顺,他在人生低谷时也曾悲观失望,不过他每次都能很快地调整过来。下面介绍范仲淹的一首七律,欲少祸时当止足,得无权处始安闲。

《依韵酬李光化见寄》

宋代 · 范仲淹

南阳偃息养衰颜,天暖风和近楚关。

欲少祸时当止足,得无权处始安闲。

心怜好鸟来幽院,目送微云过别山。

此景此情聊自慰,是非何极任循环。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被罢免了参知政事的职务。此时58岁的诗人身体衰弱,为了躲避边塞的严寒,他又上书朝廷允许自己到河南邓州任职。宋仁宗本来就想将他赶走,于是就非常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

邓州即河南南阳,那里是传说中卧龙诸葛亮的隐居之地,诗人在此居闲休养,一边修建亭台楼阁、游览风景,一边开办学馆、教徒授业,日子过得悠然闲适。同时在诗人的精心治理下,邓州变得经济繁荣,百姓们也都安居乐业。这首诗就创作于这一时期,表达了作者恬淡的心境。

他的朋友李简夫曾是邓州西南光化军的知军,晚年辞官归隐。他与范仲淹年龄相仿、友情深厚,彼此之间经常诗文酬答。诗人希望自己与对方可以像中唐诗人白居易、元稹那样,结邻而居,又能彼此共勉。

范仲淹在诗的开篇介绍了邓州的情况,“南阳偃息养衰颜,天暖风和近楚关。”他告诉朋友南阳不仅气候温暖、惠风和畅,而且靠近古代的楚关,交通非常方便,乃是一个养老的好地方。诗人快到六十耳顺之年,早已看淡名利,如果余生可以在此安然度过,也算是一种造化。

颔联饱含理趣,“欲少祸时当止足,得无权处始安闲。”诗人自小孤贫,具有很强的独立精神。他勤奋刻苦,意志顽强,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在仕途中取得进步,最终成为朝廷的肱骨大臣。

虽然不断地遭遇挫折,也曾多次被贬,但是范仲淹一直坚守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信条,不管是受到表彰,还是遇到困难,总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忧。

经过了多年的风风雨雨,诗人也终于懂得了如何为人处事。他告诫后世,要想远离祸端,就要知足知止,甚至不可越雷池一步。如果自己无权无势,也不要盲目自卑、妄自菲薄,其实无官一身轻,反而可以尽情地享受悠然、自在的日子,就连晚上睡觉都很踏实。

颈联转而描写诗人闲暇时的生活,“心怜好鸟来幽院,目送微云过别山。”范仲淹治理有方,邓州百姓们又淳朴善良,所以府衙里经常显得很清净,诗人回到家里也极其放松。

诗人流寓他乡,亲朋们难得见面,平日里幽静的庭院里无人到访,那些爱唱歌的小鸟似乎担心诗人太过寂寞,于是便在枝头间、屋檐上欢鸣,诗人心情舒畅,也忘记了各种烦恼。

到了休假的时候,诗人经常一个人登山临水。山林里空气清新、景色迷人,溪水潺潺、白云悠悠,诗人一边聆听这大自然的交响,一边目送片片微云飘入远处的山峦,一时间物我两忘,更怀疑自己是否来到了仙境。

结尾抒写了作者恬淡的襟怀,“此景此情聊自慰,是非何极任循环。”巍峨的群山、清澈的泉水,苍翠的松柏、挺拔的竹林,这一切都让诗人感到无比陶醉。范公流连忘返、喜形于色,他毫不在意别人如何在背后评价自己。“任循环”三字,传达出一种任运随缘、无拘无束的超凡状态,也体现出诗人“先忧后乐”的博大胸怀。

范仲淹的这首七律情真意切,富有理趣。作者非常喜欢邓州的生活环境,他还希望可以在此安度余生。后来朝廷要将他调离邓州,当地百姓都极力挽留,诗人便向朝廷表明希望继续留任的心愿,最终他得以在此生活了三年。范公离世后,百姓们为了纪念他对邓州做出的贡献,还修建了范公祠,他的锦绣文章和高尚品德也一直被后世交口称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万朵金莲彻夜明——咏中元节古诗词赏析(下)
央视《跟着书本去旅行》20220323 南阳访先贤——范仲淹的邓州岁月
关于南阳的诗句
范仲淹:大宋第一狂人
解说词《青州
宋词解析:范中庵的《渔家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