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圣杜甫与长安的爱恨情仇(二)

#文化历史解析# 由于情感受长安情结的支配,杜甫诗歌出现想象的意象性,故其在巴蜀所观之物都蒙上了长安的色彩。杜甫望蜀江而思渭水,观巫峡如睹华岳,《泛江》曰:“乱离还奏乐,漂泊且听歌。故国流清渭,如今花正多。”《峡中览物》曰:“曾为掾吏趋三辅,忆在潼关诗兴多。巫峡忽如瞻华岳,蜀江犹似见黄河。”长安之秋瓜、生菜、书画等平常之物亦是引起杜甫长安之思的触发点。如“一辞故国十经秋,每见秋瓜忆故丘”。杜甫虽与长安远隔千里,但对致君尧舜的追求却矢志不渝。对君主的关切、对长安时局的回忆与关注、梦回长安是杜甫晚年诗中对长安理想执著的主要表现。

(一)对君主的关切

一国之“君”在杜甫理想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对于儒学之士来说,个体的理想不论是自身价值的实现,还是尧舜社会的建立,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即是君主。“君”是士子关注的焦点,一生笃于儒学的杜甫更是如此。远离长安后,杜甫对君主的关切有增无减,以至于被后世称为“一饭不忘君恩”。出现于杜甫晚年诗中的君主有玄宗、肃宗、代宗。

唐玄宗是唐代盛世的创造者,同时也是其一手导致了安史之乱。杜甫晚年诗中对玄宗的感情是复杂的,杜诗一面对玄宗任用直臣、开创盛世进行了热烈的赞扬,对其幸蜀蒙尘表示同情,同时也对其耽于游乐、荒淫误国给予了无情的批判。“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忆昔》其二)之诗成为描述开元盛世的经典之作,其时既庶而富,盗息民安,刑政平,风俗厚,制礼作乐,几于贞观之治。而“世乱郁郁久为客,路难悠悠常傍人。酒阑却忆十年事,肠断酾山清路尘”《九日》),则是叹明皇荒游无度。

期待帝王中兴是杜甫晚年对肃宗、代宗的主要态度。“衣冠空穰穰,关辅久昏昏。愿枉长安日,光辉照北原”(《建都十二韵》)、“周宣中兴望我皇,洒泪江汉身衰疾”《忆昔二首》其二)、“愿闻哀痛诏,端拱问搭痍”《有感五首》其五),亟望肃宗、代宗拨乱反治,复见开元之盛。诗中无论是对帝王无情的批判,还是温婉的规劝,皆渴望其成为唐代的“中兴主”。把国家兴复完全系于帝王一身,体现了杜甫的忠君爱国,同时也显示出其处于当时社会所具有的思想局限性。

(二)对长安时局的关注

长安是君、国一体的象征,长安的安危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同时也决定杜甫能否北归实现致君务舜的理想,在杜甫晚年诗中,关于长安时局的描写再现了肃宗、代宗时期的长安时事的变迁。

杜诗中对安史之乱中长安时事的展现有多处。《往在》作于大历元年,是一首综合现长安时事的诗歌,历叙从安史之乱至代宗还京之事,可谓详尽。“往在西京,今遭丧乱,老去飘蓬,终远长安”,此诗首尾无限悲酸感慨。长安战乱频仍,时局变幻莫测,故杜甫有“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秋兴八首》其四)之叹。在杜甫晚年描写长安时局的诗中,杜甫忧愤悲酸的感情贯穿始终。长安作为唐代国都,却频繁遭遇外敌入侵,致使天子蒙尘。残酷的现实浇熄了杜甫当初逃归凤翔时兴复唐室的一腔热情,使其对国家中兴充满忧虑,尽管如此,杜甫对致君尧舜的追求却愈加强烈。

(三)梦回长安

杜甫晚年诗中表现梦回长安的诗篇有百首左右,在长安情结诗歌总数中居首位。漂泊西南时,渴望北归长安是杜甫晚年最大的愿望,诗中此类表达不胜枚举,如:

“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十韵》

“恋阙丹心破,沾衣皓首啼”(《散愁二首》其二)

“死为星辰终不灭,致君尧舜焉肯朽”(《可叹》)

“冯唐虽晚达,终觊在皇都”(《续得观书迎就当阳居止正月中旬定出三峡》)

杜甫虽然遭受弃逐,晚景凄凉,但未尝一念不思北归长安以致君尧舜,甚至在赠送友人的诗中亦有“叹君能恋主,久客羡归秦”《巴西闻收京阙送班司马入京二首》其二)的羡慕。但战乱不息,欲归不得的悲愁充斥杜诗。

长安是杜甫实现理想之地,无论是对君主的关切,还是对长安时局的忧虑,其中蕴含的皆是对长安理想的执著。这是一种不计个人穷达、为国为民的执著,它使杜诗具有一种昂扬、奋进的精神,这也是杜甫一生潦倒,诗歌充满悲苦之音,却永远具有一种激励人心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 每日一诗
看图识唐诗(42)杜甫·秋兴八首4
吴骧|老杜诗歌的漂泊意象
杜甫《 岁暮》
诗歌百练:赠王判官(李白)/云山(杜甫)
杜甫《登楼》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