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顿“断头酒”吓醒了他,一场雨浇醒了他

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的一天早上,山东密州一个39岁的中年男子,在梦中醒来,满脸还挂着泪痕,只见他奋笔疾书,顷刻之间就完成了一首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眼前这个中年男子,就是北宋著名的“豪放派”词人——苏轼。

一、十年生死两茫茫

原来,早在苏轼十九岁的时候,就认识了第一任妻子王弗。王弗是苏轼父亲苏洵的好友——进士王方的女儿,两个人的缘分起于郊游,当时遇到山中的一泓清泉,苏轼和王弗不约而同给浴池取了一个同样的名字,叫做“唤鱼池”,所以人们附庸风雅,管这段故事叫“唤鱼姻缘”。

十九岁的苏轼和十六岁的王弗结婚了,王弗侍亲甚孝,苏轼和王弗二人恩爱情深。可惜红颜薄命,妻子王弗在二十七岁时就得了重病去世了,临终之前把丈夫苏轼托付给了堂妹王润之。

王润之嫁给苏轼那年只有21岁,当时王弗去世三年多,苏轼已经33岁。与知书达理的王弗相比,王润之更像一个平凡的村姑,可是性格温柔、善解人意,更是打理家庭琐事的一把好手。

可是,毕竟是初恋加原配的感情刻骨铭心,难以忘记,所以苏轼时时想起王弗的好。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有:“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

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得罪了改革派,为了避开都城汴京的漩涡,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推官在唐朝、金、元时相当于地方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明和清初还兼有审计局长的职能。在北宋时期比较复杂,大概相当于办公室主任,开封、临安的推官相当于法院院长,挂职而没有多少实权。通判在宋朝,主要以派员身份下到地方,作为地方行政长官的副官,负有地方行政及监察职权,用以与地方行政长官形成制衡,相当于唐代刺史,现代纪委监察。

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从杭州又调知密州,虽说出于自愿,可实质上仍处于外放冷遇地位。尽管当时“面貌加丰”,颇有一些旷达表现,也难以遮掩深藏内心郁愤。

这一年是“乙卯”年,苏轼到了山东密州(今山东诸城)担任知州,正月二十日的这一天早上,苏轼梦见了爱妻王弗,便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悼亡词,陈师道评价“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

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苏轼赏月饮酒,想念七年没见面的弟弟苏辙,一夜没有入睡,天亮后做《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一生崇高儒学,所以每当挫折失意,总会借助老庄思想升华自己,帮助仕途穷通进退。

二、断头酒——突如其来的“乌台诗案”

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43岁的苏轼摊上大事了——几乎断头的事儿。

其实,素食不知道,早在熙宁六年(1073年),好朋友沈括到浙江巡查新法实行情况,就看到了苏轼的诗稿,其中就有沈括认为涉嫌诽谤朝政的诗词,于是上报给了神宗,但是并未受到重视。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由徐州调任湖州知州,四月二十日到任,进《湖州谢上表》其中有:“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这下可坏了事儿了——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弹劾苏轼,苏轼讥刺朝政。人监察御史里行舒亶等人也举证大量苏轼诗文,有不少讽刺朝政——这就是“乌台诗案”。根据《汉书·薛宣朱博传》记载,汉代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所以称御史台“乌台”亦称“柏台”,“乌台诗案”由此得名。

“乌台诗案”是王安石改革派与保守派的一个牺牲品,好在最终苏轼保住了性命。苏轼从湖州被押到京城御史台关押,随行只有长子苏迈每天送饭,父子约定平时送蔬菜和肉,得到凶讯就送鱼。

一天,苏迈钱粮用尽出城去筹借,临时委托一位亲戚送饭,这位好心的亲戚直到苏轼平时吃的不好,于是想给苏轼换换口味,特意买了一尾很新鲜的活鱼鱼,精心烹制之后亲自送了进去。

苏轼一见饭菜是鱼,不禁大惊失色:自己的大限到了!苏轼想到了弟弟子由,想起了夫人王润之,想到了尚未成年的几个孩子……不禁双泪横流,拿起笔写下绝命诗《狱中寄子由二首》。

好在第二天长子苏迈回来了,苏轼这才发现,都是虚惊一场!

三、一场大雨浇醒了苏东坡

元丰三年(1080年)大年初一,苏轼和长子苏迈在御史台差人押解下从京城出发,经过一个多月跋涉,终于在二月初一到达黄州。由于是犯官身份,没有官舍居住,只得暂住山间旧庙“定惠院”。

不久,全家二十多口都到了黄州,人口一多囊中羞涩,苏轼只好制定花钱计划。每月初一,苏轼取出4500钱,分成30份,用画叉挑挂屋梁,需要花钱就用叉子挑下一串。

元丰四年(1081),苏轼生活更加揭不开锅。好友马正卿追随来到黄州,向太守请求“于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继任太守徐君猷同情苏轼,把黄州城东缓坡一块废地划给他。

这就是“东坡”,一块营房旧址,苏轼带领全家老小披荆斩棘,在杂草丛生中整理出50多亩田地。又购买一头耕牛,《东坡八首并序》记载:“余至黄州二年,日以困匮。故人马正卿哀余乏食,为余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朋友马正卿不但为苏轼解决了一家人衣食之忧,还给了苏轼一个新生活,苏轼为居室取名“雪堂”,并亲自在门楣上书写“东坡雪堂”四个大字,唐代“诗魔”白居易在贬地耕植,写过《东坡种花》二首,苏轼是白居易的粉丝,于是自号“东坡居士”。

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苏轼在黄州,早上起来如果没有客人到访,就自己去拜访朋友,“设一日无客,则歉然若有疾。”在黄州“东坡羹”,“东坡肉”,“东坡酒”,脱胎换骨,找到了自我。

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春天,一场大雨彻底浇醒了苏东坡,这首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记录了苏东坡的那一刻。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原来这一天,苏轼与朋友春日出游,不期而遇的风雨忽至,朋友们都深感狼狈纷纷跑着躲避,苏轼却醍醐灌顶,彻底悟透了人生。泰然处之,缓步而行,不为世俗所累。竹杖和芒鞋比车马要好得多,遇到大雨不妨下马,再披上一件蓑衣,还可以在雨中自由地行走。这是何等的恣意和洒脱!

于是,苏轼在黄州四年,彻底蜕变成了尽人皆知的“苏东坡”,甚至远远超过了苏轼的名头。

三、杭州的贤内助与红颜知己——两任妻子的接力

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三月,宋神宗亲自手札,48岁的苏轼移汝州(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

这一年的四月七日后,苏轼一家离开生活了四年两个月的黄州,苏轼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站。在这里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宣告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

苏轼接到任命后,并不急于北上,顺江东下,登庐山,逛金陵,游山玩水,9月在江苏常州宜兴县自己宅院,给神宗皇帝上《乞常州居住表》的申请辞职,经批准后,定居常州。

北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以哲宗年幼为名,临朝听政,司马光重新为相,王安石为首的新党被打压。苏轼复为朝奉郎知登州(蓬莱),四个月后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

不久升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但是,保守派矫枉过正压制改革派,尽废新法,苏轼再次向皇帝谏议,又引起保守势力诬告陷害。苏轼夹缝中生存,再度自求外调。

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此时西湖淤塞过半,湖水干涸,长满野草,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第二年,苏轼率众疏浚西湖,动用民工20多万,在湖水最深处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标志。疏浚西湖挖出的淤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有6桥相接,后人名“苏堤”。

在杭州通判任上,苏轼认识了12岁的歌妓王朝云,后来被送给苏轼做丫鬟。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一首《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就是苏轼在湖上所作,据说是写给王朝云的。

不幸的是,在杭州,苏轼的第二任妻子王润之也得了重病,不久就去世了。王润之和苏轼夫妻相半25年,历经了“乌台诗案”的生死危机和“黄州贬谪”的坎坷四年,王润之始终不离不弃。

没有想到,苦尽甘来,46岁的妻子王润之却离自己而去,时也?运也?命也?

苏轼一生也是幸运的,有三个红颜知己和亲密爱人:王弗,王润之,王朝云。从此以后是小自己36岁的王朝云一直陪伴苏轼身边22年,即使贬谪南方的惠州、海南的詹州也没有离去。

苏轼为王朝云写的文字最多,据《蝶恋花·春景》“天涯何处无芳草”就是在惠州写给王朝云的。惠州多瘴气,虚弱的王朝云得了瘟疫,终日与药为伍,年仅34岁就告别了苏轼而去。

此时的苏东坡已经60岁,步入花甲之年。

四、一代词豪、画家、书法家和“食神”,居然死于吃错了药

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58岁的苏东坡因朝廷内部党争被贬岭南。与前一次被贬黄州是开罪改革派王安石的理想主义和落地无根不同,这一次的被贬是因为反对全部废除新法开罪保守派司马光。

苏轼变成了苏东坡,可是骨子里的倔强和正直,还是一丝一毫都改变不了: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62岁的苏轼贬海南儋州。在宋朝是比放逐岭南更重的放逐海南。

苏轼在儋州,与当地人种田、修路修桥,像唐代偶像刘禹锡一样为政造福一方,流传下来了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连当地语言都有一种“东坡话”。

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三月,苏轼由虔州出发,经南昌、当涂、金陵,五月抵达真州(今江苏仪征),《自题金山画像》在真州游金山龙游寺所作,没想到真成了绝命诗。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年六月,苏轼经润州准备到常州居住。可是一个小小的意外,夺去了苏轼的性命。

苏东坡心胸宽阔,乐观豁达,自通医药,注重养生,却只活到64岁就病故了。

苏东坡之死,令人大感意外——与盛唐田园派诗人领袖孟浩然一样,死于朋友的酒宴。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披露:“开元而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时浩然疾疹发背,且愈。相得欢甚,浪情戏谑,食鲜疾动,终于冶城南园。”王昌龄南游襄阳,东道主孟浩然盛情接待。孟浩然“疾疹”发背,有些好转,可是喝酒后又吃了汉水特产的鱼——查头鳊,致毒痈发作,病情加重,终致丧命。

苏轼归来,正是炎热的酷夏,与大书画家米芾乘船游太湖,兴之所致畅饮了冰水,导致半夜急泻不止,第二天全身软弱乏力。按现代医学观点,应严格禁食肥腻,服用清热解暑之剂。

但是苏轼一向喜服温补之药(这一点很像唐代韩愈),选用黄芪等药熬粥服食。三日后,好友米芾又设宴款待。苏轼盛情难却,可是赴宴之后病势陡然加重,接着全身高热不退,齿间流血。

苏轼的大幕戛然落下——北宋一代文豪,著名画家,书法家,医学家,唐诗时期最有名的美食家,豪放词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苏东坡,晚年居然死于吃错了药,留给我们无尽的遗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宋百年大文豪——苏轼外传
苏轼写作素材集锦
品读苏轼(中):你真的了解这位文豪吗?
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千古一人苏东坡
苏轼(1037-1101年,北宋文豪,罕见的全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