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试论莒地古文化古城古国
莒地,约指沭河、潍河上游以东的鲁东南近海沿海地区,包括莒县、沂水、沂南、临沭、日照、五莲、诸城、胶南等县市,春秋时期上述各地全部或部分属春秋莒国版图。《汉书·地理志》谓周武王封少昊之后嬴姓兹与期于莒,都计斤,春秋称介根,传说在胶县(今胶州市)西南,尚未确论。春秋时迁于莒,至公元前431年楚简王灭莒,再未迁都,志书称都城为位于今莒县城区东部的莒故城。经初步探查,仅见汉城,尚未发现春秋城,春秋莒都尚待确认。卜辞多见商王伐虘又(莒),证明晚商已有莒国,周初迫于周人强大军威而臣服于周,时当成王东征之际,不应为武王所封①。此莒国自应是少昊氏之后嬴姓之国。春秋时莒君已变成曹姓,《国语·郑语》云:“曹姓邹、莒。”曹系祝融八姓之一。《世本》亦载莒出自帝颛顼后裔陆终之第五子安,安为曹姓始祖。春秋邾公釛钟铭自称“陆终之孙邾公釛”,莒太史申鼎铭曰“安之孙莒太史申”,可证上述记载属实。《世本》又记莒自纪公以后为己姓,同《左传·文公七年》称莒女为戴己、声己一致。己姓也属祝融八姓之列,但不知莒君何以变姓。孙敬明以为己为氏,非姓,可备一说②。要之,莒国君统有出自少昊之后嬴姓和出自颛顼之后曹姓、己姓的不同记载,金文已证明春秋莒君的君统,西周晚商时期仍是个谜。如果《地理志》等书记载可靠,那么周代莒国君统先后曾有变异。莒国是否演出过“田氏代齐”一样的历史剧?或者《地理志》等书记载不实?殊难确考。历史的主体是人民,社会与国家是历史研究的基本内容,文献缺佚,统治者的姓氏世谱不明,仍可依据考古资料逐步揭示社会与历史的发展进程。莒地偏处鲁东南沿海,属夷族大后方,区内有繁荣发达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具有自身的古文化古城古国史,有着从原始到文明的完整过程。这里国家的出现约在距今5000年前,区内的东夷古国可能和商周莒国有直接承袭关系,即非如此,后者也不能脱离本地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因而探索莒地古文化古城古国史,不仅是莒地历史研究,也是莒国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古文化、古城、古国三者分开不是新课题,把三者联系在一起,是考古学新概念,也是学科的新重点和新课题。本文将首先概括介绍莒地的古文化,然后再来探索莒地的古文化古城古国问题。  
一、 莒地古文化  
  莒地是我国较早进行考古工作的地区之一,1936年日照两城镇遗址的发掘,发现龙山文化,1957年发现的莒县陵阳河遗址,实际上是最早发现的大汶口文化遗址。60-70年代在该遗址采集与出土的大汶口文化陶尊文字,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目光,一时掀起了研究热潮③。1975年日照东海峪遗址揭示的三叠层,提供了大汶口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的首例地层依据,证明两者属同一文化谱系④。80年代的文物普查,再获一系列重大成果。发现了数十万年前的沂水南洼洞、日照秦家官庄等旧石器早期遗址与地点⑤。10万年以后的沂水湖埠西、莒南烟墩山、日照竹溪北沟、竹丝南沟、丝山、丝山西沟、奎山、虎山和胡林村地点⑥,在沂水、莒县、莒南、日照、临沭等地发现一批2万年到1万年左右的细石器文化遗址与地点⑦,北辛晚期遗址也见于莒县、临沭等地,大汶口、龙山文化遗址则成群或零散地分布于全区的山前平原、河谷地带,说明莒地和鲁东南地区一起,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华古文明的中心之一。  
  目前包括莒地在内的鲁东南地区尚未发现近万年以后、6500年以前的遗址,这并不意味该地区的古文化与历史中断了数千年。我曾多次谈到鲁中南地区发达的“沂沭细石器文化”,理应顺理成章地发展出该地区的有陶新石器文化,1989年在临淄区后李官庄发现的后李类型文化遗址,似为此提供了线索(后李类型同稍后发现于章丘西河遗址的西河文化是两种考古文化,因目前只发现一处遗址,资料贫乏,故暂称为后李类型或后李一期文化)。后李类型的年代约当距今8200-7600年间,其文化因素曾为后来半岛地区的白石文化、鲁中南地区的北辛文化和江苏苏南、淞沪地区的马家滨文化所吸收。这一事实显示后李类型的发源地和中心分布区很可能在鲁东南地区,后来有一支北上到达泰沂山北侧中段山前地带,建立了后李等聚落;另一支南下跨越长江和当地文化融合成苏南地区的马家滨文化,留在鲁东南地区的则吸收了裴里岗文化因素,发展成北辛文化⑧。无论如何鲁东南地区绝不可能有数千年的文化中断,整个泰沂山南侧地区北辛文化早期遗址(7500-6800年)也不会只有目前的一处北辛遗址。填补鲁东南和鲁中南地区3000年左右的文化空白,建立较系统的文化序列与文化谱系,是鲁东南、鲁中南和海岱地区史前考古的一大课题。课题的基本解决,将为我国史前考古提供新旧石器时代过渡,2万年以来史前文化连绵发展的又一典型地区,说明包括莒地在内的鲁东南地区在我国史前考古与史前史研究方面,具有多么重要的潜在意义

  自6500年以后,莒地已发现连续不断的史前文化。其中6500年到6200年阶段的北辛文化晚期遗址发现不多,也未作必要的发掘,详情未明。6200年以后到4600年阶段的大汶口遗址已发现近60处,其中包括三个聚落群。第一群,处于莒县中南部沭河以东五莲山西侧山前平原,群内已知遗址41处,是山东境内遗址最多的大汶口文化聚落群。第二群,位于第一群以北,包括莒县极东北境的东莞,沂水东北部的马站、杨庄,诸城西南境的贾悦、枳沟,五莲西北部的中至诸乡镇,处于沭河、潍河源头地区,群内遗址6处,且很分散,但处于同一地理小区,该区龙山时期存在中等规模的聚落群,因而应是莒地另一大汶口文化聚落群,群内有些大汶口遗址可能被龙山以后遗址所压未暴露。第三群,位于五莲山东南侧,处于五莲中南境、日照中北部付疃河流域,遗址5处,其分布状况和分群的依据同第二群⑨(见下页莒地大汶口、龙山文化聚落群一览表),此外莒南、临沭、诸城北部等地还有少数零散遗址。区内大汶口遗址实际数量自然要更多些,有些尚未发现,有些则已消失不存,但已知遗址已基本反映出区内大汶口遗址的分布和大汶口文化发展状况。三群中的第二、三群都是最小的大汶口聚落群,也许日照、五莲、诸城、胶南四县市交汇地区的两城河、潮河、吉利河流域还有个聚落群,也将是个小群,已知大汶口中晚期的莒地只有莒县中南部这一主要中心。其中经过发掘的陵阳河、大朱家村、杭头遗址,以出土陶尊文字而闻名。在北部第二小群的沂水马站遗址采集到与陵阳河遗址相同的陶尊,诸城前寨出土了与陵阳河一致的陶尊文字,此群应和第一群有密切关系,很可能由第一群派生而出。第三小群也可能是由第一群发展过去的。其中东港区的东海峪遗址年代在大汶口文化晚期偏晚,表明大汶口文化到达鲁东南沿海之时,已临近向龙山文化转化,莒地的大汶口文化是以莒县中南部为中心,逐步向北向东发展的。  
  龙山文化时期,莒地史前文化发展到了顶峰,聚落迅猛增长,已发现龙山遗址160处,基本分属四个聚落群。区内的三个大汶口文化聚落群,此时都发展成规模更大的龙山文化聚落群。龙山一群,由大汶口一群即莒县中南部群发展而成,群体范围西扩至沂南极东部、沂水东南部乃至沂水西北部的诸葛、泉庄乡,群内已知龙山遗址77处(莒县52处,沂水17处,沂南8处),中心分布范围东西约32公里,南北约48公里。龙山二群,由大汶口二群即以沂水、莒县、诸城、五莲交汇地区为中心群发展而成,群体范围包括沂水东北部、莒县极东北部、诸城西南中南部、五莲北部,已知龙山遗址33处(沂水12处,莒县5处,诸城12处,五莲4处),分布范围东西约60公里,南北约20公里。龙山三群,由大汶口三群即五莲、日照付疃河流域群发展而成,群内遗址13处(五莲中南部6处,日照中北部、东南沿海7处),分布范围南北约40公里,东西约20公里。尧王城、东海峪遗址属此群。龙山四群是莒地新出现的聚落群(现群内仅见个别大汶口遗址),位于日照极东北部两城镇,五莲东南境叩官、潮河,诸城东南部,胶南中南部近海沿海地区,遗址约41处,集中分布于南部两城河、潮河、吉利河、横河流域,而两城、潮河、叩官三乡镇占了一大半,两城、丹土遗址在其内。此群可能本是两群,即以两城、潮河、叩官三乡镇为中心的南部群,遗址近30处;胶南西南部横河以东到东北胶南县城周围地区的遗址为北部群,遗址10余处。目前还不能肯定,暂作一群⑩。  
  莒地龙山文化属两城类型。该类型的范围大体在沂蒙山东南,尼山以东,以鲁东南地区沂沭河流域为中心,北包鲁东胶州、崂山、青岛市区等地,南含江苏淮北东部地区,是龙山文化的主要地方类型之一。除莒地的四个龙山聚落群以外,尚有临沂东部沂沭河中游群,临沂西部、费县东北部、平邑北半部沂河中游、祊河流域群,沂南东部、临沂北境、莒县西南端沂河上游群,苍山南半部、枣庄东南部群,此外北面的诸城中北境、高密南境、胶州西南境似有一小群,其东的胶州东北部、青岛市区尚有少数遗址,不足10处,未作群体对待;南面的临沭、郯城及同其接境的江苏赣榆、东海、新沂也应有两三个小群,总计达11个聚落群,仅山东境内就有遗址450处以上,占山东境内龙山遗址总数的三分之一强。其中临沂西部费县平邑群,遗址最多,达91处;莒地龙山一群次之,遗址77处紒纭矠。莒地龙山遗址的发掘,始于1936年对两城镇遗址的发掘,新中国建立以来又先后发掘了日照东海峪、尧王城、胶州三里河、诸城呈子、临沂大范庄等遗址紒紝矠。陶器以占优势的黑陶为特征,其中的精品陶质细腻,里表漆黑,表面光亮可鉴,制作精工,极为优美,尤以蛋壳高柄杯、薄胎器皿如单耳、双耳杯、豆、盒、罍、鬶等,堪称古代手工艺瑰宝。盛行鬶类器和蛋壳高柄杯,鬶呈红、白、黄三色,突出于黑陶之中,格外醒目。蛋壳高柄杯胎薄如蛋壳,或饰细弦线、波纹与竹节纹,又常间以多姿多色的镂孔,玲珑剔透,轻如布帛,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陶器以素雅光洁取胜,不尚浮华,有装饰者纹饰皆简炼,多为弦纹、压印纹、篮纹、划纹与堆纹。尧王城、东海峪遗址的房子常用土坯砌墙,东海峪多见方形地面住房,成排排列,各房均有隆起夯筑基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考古的重要收获(文明之声)
唐尧文化在古国文明中的作用
少昊氏的分布、发展与演变
严文明:略论中国文明的起源
穿越千年的古城——山东日照两城镇遗址新探
颛顼遗都在濮阳:濮阳高城遗址与颛顼帝丘的渊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