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孔子衣镜”能否推翻正史对他的定位

江西南昌海昏侯刘贺墓的出土,为二千年后的我们展示了刘贺短暂但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短短三十余年,却把皇帝、王爷、列侯、庶人角色做了个遍!

墓中出土文化数量之大,价值之高,都是极其罕见的。比如成堆的古钱币,明晃晃几于亮瞎人眼、十分罕见的金饼、麟趾金、马蹄金(见下图),造型古朴别致、技艺精良的青铜器物,…………真的就是一个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的大宝藏!

海昏侯刘贺墓出土大量金饼、马蹄金、麟趾金

而其中一件描有孔子漆画像的衣镜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它起初被称为“孔子屏风”,而上面的孔子画像被考古专家认为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载体:

海昏侯墓出土“孔子衣镜”上孔子漆画像

海昏侯墓出土“孔子衣镜”相关文字介绍

还有一些人兴奋地宣称这个孔子衣镜说明,我们历来对刘贺的认识是有偏差的,更完全颠覆了历史文献对刘贺的记载!

其实,综合历史文献记载和如今的孔子衣镜实物,我个人以为:历史记载虽不能说全部客观,但似不能轻易否定;孔子衣镜,固然可以补充历史记载的不足,但其意义也并足以推翻正史对刘贺的记载定位——孔子及其学说伴自己地下长眠,只能说在曾经的某一个时刻,刘贺还是接触到并熟知孔子学说,而且还应该比较推崇赞成,但至于说他是否能在政治生活中身体力行、亲自实践,那就不一定了——说和做毕竟两张皮,要真正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他刘贺恐怕还离得很远很远!

一、不管是班固的《汉书》还是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对刘贺的记载几乎完全一致,只有少数事件的详略稍有不同:

班固《汉书·武五子传》对刘贺入京前后行为的记载

《汉书·霍光传》对刘贺被废情景的记载

司马光《资治通鉴》对刘贺被废情景的记载

虽详略不同,但《汉书》《资治通鉴》均鲜明地反映出了刘贺为人处世的一些特点:刘贺在昌邑为国王时就喜欢田猎游玩,即使在武帝的丧期还不知道收敛;得知自己被选为皇帝,入京途中“求长鸣鸡”“以衣车载女子”“奔丧望见国都不哭”;被废时,对其定位是“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臣敞(张敞)等数进谏,不变更”,……

应该说,继承了《春秋》《史记》等古代史传“不虚美”“不隐恶”的优秀传统,《汉书》《资治通鉴》对刘贺的记载总体上是相当客观的,因而可信度也是较高的。

可以视为佐证的是,算是刘贺亲随的昌邑国郎中令龚遂对刘贺的谏言,建议刘贺注重加强自身修养,多诵读诗书经典,少放荡逸豫!而刘贺总是表示听从,但最终“犹不改”,依旧是我行我素!

《汉书》记载,刘贺在昌邑国时,多次见到异象(一回白天见到无头的人形白狗,颈部戴着方山冠;另一回,大鸟飞集宫内),就向龚遂求教。

龚遂劝告他说:

“臣不敢隐忠,数言危亡之戒,大王不说。夫国之存亡,岂在臣言哉?愿王内自揆度。大王诵《诗》三百五篇,人事浃,王道备,王之所行中《诗》一篇何等也?大王位为诸侯王,行污于庶人,以存难,以亡易,宜深察之。”

《资治通鉴》中较为详尽:

《资治通鉴》对龚遂向刘贺进谏的记载较为详细

除此之外,龚遂还劝告刘贺要多亲近信任霍光等一干拥立大臣,放逐疏远自己带来的昌邑旧人,无奈,“王不听”(见《资治通鉴·汉纪十六》)

还有一个证据,就是霍光要根除昌邑旧臣时,手段不可谓不狠毒,一下杀了二百多人,龚遂因直言进谏,得以免死;而刘贺的老师王式在自己就要被杀前,辩解说:

“臣以《诗》三百五篇朝夕授王,至于忠臣、孝子之篇,未尝不为王反复诵之也。至于危亡失道之君,未尝不流涕为王深陈之也。臣以三百五篇谏,是以无谏书。”

于是,王式也被免除死刑。

综合上述,我个人得出的结论是,刘贺被废,主要原因是自己行为轻佻放荡而不知自我约束、加强自我修养,知错然后不改。他虽然也知道对错,虽然也有羞恶之心,但还是“秉性难移”、不知道克制自己,所以在龚遂直言进谏时,他才会有所羞愧地说:“郎中令善于讽刺挖苦人!”

二、按古人“事死如事生”的原则,“孔子衣镜”作为刘贺每天都要用到的物件,似乎能说明刘贺对孔学的重视,但如果反过来看,好像也说得过去——焉知不是刘贺被废后在人生的后期,对自己以前放旷荒诞行为的反思反省?只不过反思的结果是大彻大悟、归因于自己,还是依旧怨天尤人,那就不好说了!

镜者,鉴也。《说文解字》:镜,景也。从金竟声。居庆切,金有光可照物謂之镜。镜鉴的作用,除了实用的修饰容貌时反照自身,还有更深一层的意味就是反观、反思、反省。

结合刘贺最后几年的所作作为,我觉得完全有这种可能性!

根据相关历史记载,我们大体可以揣摩一下刘贺被废时、被废后的心理活动:

被废时,他非常天真可爱地质问霍光:古者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而不失天下!?言外之意是,我即使无道,你们作为臣子,为什么不进谏?他不知道的是,先帝老臣拥戴你你白白地捡了个皇帝宝座,都瞪大眼等着你有所表示、有所行动呢!谁还会傻乎乎地充当你的诤臣?

被废后,《汉书·武五子传》有一段文字,直观地说明了刘贺的反思和不甘心:

《汉书·武五子传》说明刘贺对自己的失败还是不甘心的

三、尊崇儒家孔学是当时的社会风尚,刘贺不可能不受此风气的影响。因此,在他短暂的泛善可陈的政治生涯当中,既然在生前多次不听龚遂王式等人诵读诗书、结交圣贤的劝告,既然在生前不能好好地施行“圣人之道”,那在死后经常聆听聆听圣人的教诲,也算是一种弥补、补偿吧!

自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以德治国”,重视‘天人感应’,因上至武帝、中央、下至庶人百姓,儒家学说日渐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念。

作为社会的一员,刘贺自然会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只不过是,他虽然知道这儒家学说好,但就是不能自我控制而接受执行。这就造成了他认知和执行的矛盾割裂,因此只得把内心的遗憾搁置在阴间去弥补、补足!

一家之言,欢迎批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皇帝趣闻录——《废皇帝》之刘贺:与虎谋皮失皇位
钱库奥秘:刘贺墓藏十余吨铜钱透出重要信息
海昏侯墓的发掘过程以及出土文物
海昏侯墓的发掘物印证了西汉古器收藏热
海昏侯墓“孔子立镜”再释(二)
刘贺墓内为何埋藏大量宝藏?考古专家山东释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