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认为崔颢的《黄鹤楼》和杜甫的《登高》相比,哪个是“七律第一”?你愿意为谁投下一票?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指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颖《黄鹤楼》为第一'。自此之后,亦有不少文人以杜甫《登高》为唐人七律第一,种种争论绵延至今,从未中断。这两首诗全篇如下: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两首诗均为七律佳作,笔者认为,崔诗于新意和思想深度上均更胜一筹,故当为七律第一。

首先,从格律上,崔诗前半首用散调变格,后半首就整饬归正,乍看不合常规,但却是先放后收,这种似断实续的连接,从律诗的起、承、转、合来看,也是有章法的;杜诗八句皆对,胡应麟《诗薮》誉其为'旷代之作';因此,崔诗的较之杜诗谨遵平仄,更有新意

其次,从诗意上讲,两首诗均略带消沉,但崔诗的消沉中暗含着人生悲苦的大境界,失意却并未绝望,尤其是'日暮乡关'句,更能唤起读者的普遍共鸣;杜诗中,阴暗、萧瑟、凄苦则如铺天盖地般同时袭来,大有彻底摧毁希望之意,此种强烈的绝望并不适于多数人,因而共鸣感弱于崔诗。

具体而言,崔诗的首联,连出'黄鹤',颔联先是一句中用四字仄声,后又用'空悠悠'这样的三平调煞尾,亦不顾对仗,皆用古体诗句法,接下来的颈联和颔联,才峰回路转,变得合乎律诗规范。《红楼梦》中,林黛玉教香菱学诗,说'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正堪称奇句。前半句,四个仄声的使用,加强了'不复返'的气势,'空悠悠'三字,又自然地指出黄鹤离去之后的怅然失落与悲怆迷惘,不论平仄、不讲对仗,却使此景如在目前,使此情如水倾泄。

前四句对格律的稍作忽视,似乎是为后句所作的铺垫。如果说首、颔两联的情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颈联和尾联所抒之情则是'接天莲叶无穷碧',在前句的基础上,所有的感情一触即发,升华至极。诗人是无助的,他不知未

来境况如何,亦不知该如何面对,所以才发出了'日暮乡关何处是'的疑问。但他终究没能得到答案,唯有面对这茫茫烟波,叹息着这无以排遣的忧愁。进一步讲,'乡关何处'其实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情感。故乡,绝不仅限于你曾生长过的土地,也不仅限于你在那片土地的所历所感,而应是你离开故土之后,内心充盈着的对过往岁月的回忆,甚而是你历尽沧桑之后想要寻求精神归旨的心情。因此,崔颢发出'乡关何处'的慨叹,并不限于对故乡的思念,应是一种更深沉的哲学思考,因而余韵无穷,才会更有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相较之下,杜诗虽对仗工整,平仄分明,但在思想的深度上略显不足。诗的前半部分着重于写景,奠定了悲凉、萧瑟的情感气氛,'万里悲秋'、'百年多病',是对其所历沧桑的凝练诠释。尽管生而有限亦是人类的永恒苦闷,但此诗抒情的重点在于人生苦难的哀痛,并非人生有限的哲学思考。在意境上,整首诗格调低沉,读来绝望神伤,缺乏荡气回肠之感。

总之,无论新意,抑或思想深度,崔诗皆胜于杜诗,因此,崔颢《黄鹤楼》为当之无愧的'唐人七律第一'。(一往文学作者/紫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习七律时 为什么要学杜甫《登高》而不能学崔颢《黄鹤楼》?
独家测评:《登高》VS《黄鹤楼》,到底谁才是“古今七律第一”?
杜甫、李商隐和七律(上中下)
疫情今锁黄鹤楼,学写《七律》解忧愁
文史醒言的主页
都说杜甫的《登高》是古今七律第一,它到底好在何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