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郑板桥故居

郑板桥是江苏兴化人,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是扬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人物,前期为官清廉为民,后期辞官回乡,居于扬州,晚年以卖画为生。郑板桥故居原来叫做“郑家大堂屋”,是板桥父亲郑立庵家居课徒之处,原为草屋两间,在郑板桥做官后才改建为瓦屋。当年从潍县任上罢官归里,这时的郑家大堂屋已由嗣子郑田一家居住,板桥无处安身。好友李鱓将浮沤馆书斋东边几间闲置房屋让板桥居住,将浮沤馆北侧空地划给他,建成一所园林式别墅,名为“拥绿园”。

1983年重建,有门楼、正屋、厢房、书斋、厨房、塾馆等建筑。

故居门额上有赵朴初先生题写的“郑板桥故居”5个大字,门厅上方悬挂着刘海粟先生题写的“郑燮故居”匾额。照壁后有一方天井,庭院的角落栽种了许多竹子,四周还种有兰花、荷花、松柏和腊梅。

堂屋,又称大堂屋,两侧悬挂着板桥先生书画木刻作品,还有郑板桥同学顾于观、王国栋以及“扬州八怪”金农、李鱓等人书画作品复制件。堂屋正中是徐渭的书画作品复制件。

东房是板桥当年居住的卧室,西房是板桥乳母费氏的卧室。郑板桥幼年丧母,是在乳母的关怀照顾下长大的。板桥曾写过一首《乳母诗》,怀念乳母费氏对他的关爱,表达了对费氏无以报答的歉疚之情。

庭院东侧有一个八角门,里面是小书斋。这里是板桥读书、写字、作画的地方。书斋前有一方很小的天井,幽雅宁静。

庭院西边是郑家的厨房,里面有兴化地区传统的土灶、水缸、烧草、火钳等,此外还挂有一副板桥写给好友袁安石的木刻楹联:“白菜青盐粯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是板桥早年粗茶淡饭清贫生活的写照。

朝北的三间,是郑板桥父亲郑立庵赖以为生的塾馆。塾馆的门额上有砖刻板桥手迹“聊避风雨”。郑板桥幼年在这里和父亲的学生一起刻苦读书。

厨房以北有一个小门,通向拥绿园。园内亭台水榭,荷塘垂柳,竹影婆娑,花草芬芳,古琴、匾额、名人字画布置其间,拥绿园西边有一个悠长的石刻碑廊。这些碑廊镌刻着当代名家评板桥、写板桥诗句的书法精品。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冲题:独具一格。原国防部副部长张爱萍题:瘦土出韧竹,挥洒皆诗书;见怪不为怪,清白一生殊。原文化部副部长周谷城题板桥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崖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此外还有赵朴初、周而复、赖少其、吴作人、冯其庸、沙孟海、沈鹏、萧娴等大家题写的作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兴化纪行
兴化行(拥绿园里仰奇才)
屐痕处处: 傲骨梅无仰面花(唐锦禄)
郑板桥
郑板桥《乳母诗》
“狂士”郑板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